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2021-01-15 健康界

DBS療法,是美國斯科特斯德梅奧臨床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專家們現在施行的一種深度腦刺激(DBS)療法,用於治療一種遺傳性的肌張力障礙,可明顯改善病情。DBS療法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與永久性的不可調節和不可逆的損傷大腦的一些治療方法(燒灼或放療)不同,DBS並不破壞大腦結構,可以允許今後的進一步治療。

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性退行性疾病,因為大腦黑質細胞數量衰減,神經遞質紊亂,神經信號傳導異常,導致帕金森各種症狀的發生。

腦起搏器是腦深部電刺激療法(DBS)的俗稱,它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發放弱電脈衝,刺激腦內控制運動的相關神經核團,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狀的異常腦神經信號,從而消除帕金森病的症狀,使病人恢復原有活動能力和自理能力。

DBS療法改善肌張力障礙

肌張力障礙是一種神經性運動障礙,表現特徵為不隨意肌收縮,迫使機體的一些表現異常,有時出現疼痛性運動或者體位。肌張力障礙可以影響機體的任何部位,包括四肢、軀幹、頸部、眼瞼、面部甚至聲帶。

在實施DBS期間,醫生可利用腦電圖掃描,通過記錄大腦不同深度和軌線的特徵來發現靶向的神經核,並觀察患者對刺激產生的反應。這種腦電圖掃描可以使外科醫生準確查明放置電極的正確區域,從而將副作用減至最小。研究人員表示,這種技術大大縮短了手術的時間,並且增加治療的精確度。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始終處於清醒狀態,在接受小劑量的鎮靜劑作用下,他們可以描述刺激引起的副作用。該中心還採用獨特的針刺療法來緩解患者在治療期間的焦慮情緒與疼痛,以減少患者接受鎮靜藥與麻醉劑的劑量。DBS治療通常需時3~4小時,患者通常住院1~2天。脈衝發生器可置於患者的鎖骨下,其中編制好的程序可使脈衝持續至手術後一周。

DBS包括腦內刺激電極、皮下導線、脈衝發生器及磁鐵開關等。腦內刺激電極直徑1.27毫米,有4個刺激觸點,每個觸點間隔0.5mm或1.5mm,供刺激選用。刺激電極通過立體定向技術、微電極記錄技術插入腦內特定核團,用持續的高頻脈衝電刺激抑制不正常的腦核團放電,達到治療效果,但具體機制還不十分明確。

脈衝發生器是產生高頻脈衝的儀器,為該系統的核心部分,手術時將脈衝發生器埋置在胸部皮下,脈衝刺激通過皮下導線傳到一側或雙側刺激電極。刺激電極和皮下導線都是永久性的,但脈衝發生器電池容量是一定的,一般可供使用6~8年,如電池耗完,需要更換脈衝發生器。磁鐵開關是一種簡易開關,可開啟或關閉脈衝發生器。

採用DBS治療,不僅對肌張力障礙患者的生活具有明顯的改善,而且對晚期帕金森病和嚴重原發性震顫也有效。

什麼樣的患者適合做腦起搏器手術?

腦起搏器手術前,患者要測試哪些項目?

左旋多巴衝擊試驗:

運動波動、異動症患者對多巴胺的反應性如何,預示著DBS的手術效果。評估運動障礙和複方多巴胺的反應性,多用UPDRS—3評分,開期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運動障礙的改善程度更重要,左旋多巴衝擊試驗是判定DBS療法是重要的預測指標。

左旋多巴最大改善率和手術效果有直接關係:

具體方法是被試者需要停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72小時,複方左旋多巴製劑及其它抗PD藥物12小時。試驗藥物為複方左旋多巴標準片,服用劑量以之前每天早上第1次服用的抗PD藥物換算為左旋多巴等效劑量的1.5倍,在空腹狀態下,先行UPDRS評分作為基線,隨後服用嗎丁啉(多潘立酮片)10mg,30min後服用複方左旋多巴標準片,隨後每30分鐘評估一次,UPDRS-3評分,至服藥後4小時。計算UPDRS的最大改善率,計算方法是服藥前基線評分-服藥後最低評分/服用前基線評分*100%。如果改善>30%,預示DBS手術效果好,如除震顫外的症狀沒有變化,運動障礙持續存在。DBS的手術效果差。

認知測試:

嚴重認知障礙(痴呆)是DBS手術禁忌症,約40%的晚期PD患者共患痴呆,因此術前有痴呆的患者暫不建議手術治療。 評估方案有MMSE、MoCA、ADAS-Cog、韋氏成人智力量表等。

精神測試:

嚴重及難治性精神障礙者是DBS療法的禁忌症,採用漢密樂頓抑鬱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估情緒障礙、神經精神量表、簡明精神病量表評估精神障礙。

其它因素:

患者年齡最好不要超過75歲、病程在5年以上(這有助於與腦多系統萎縮MSA,進展性核上性麻痺PSA的鑑別)、但如果震顫為主的病例,藥物治療效果差,應該儘早(3年以上)DBS手術。

用藥情況:

對左旋多巴曾經有效、對出現的運動波動和異動症藥物方案調整已經沒有更好的效果,生活質量明確降低的病例。

合理的預期:

術前應該知曉,手術並不能改變帕金森病的病程進展,只能改善病程中的一段時間內生活質量,對肌張力和震顫有緩解,但對非運動障礙性症狀緩解不明確,不是所有患者均能減藥或停藥、手術總體安全有效,提高生活質量,但有也手術風險。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相關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公眾不了解帕金森病,更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手段,甚至連60%以上的非神經內外科醫師對疾病及腦起搏器外科手術療法不了解。 「我們希望能通過『擁抱鬱金香』項目提高大眾對帕金森病的認知度,提高帕金森病專業醫師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長程的疾病管理方案。」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科學家揭示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郭穎)中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為開發帕金森病新療法、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又稱腦起搏器,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可以直接調控大腦不同的功能網絡,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
  • 帕金森也能治癒?「腦起搏器」之父發明了近紅外光照療法
    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場腦科學峰會上,「腦起搏器」之父、201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法國神經外科專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教授講述了一種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 福建一中年女子患帕金森病 深圳醫生給她裝上「腦起搏器」
    福建一中年女子得了帕金森病,逐漸陷入困境,不吃藥全身僵硬,吃藥後不停亂動,生活不能自理。記者從深圳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獲悉,該名女子接受了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在大腦裡安裝了「起搏器」,開機後瞬間就不抖了。手腿抖動被診斷為「帕金森病」姚女士(化名)今年45歲,原本一直在福建老家的工廠裡打工。
  • 中晚期帕金森或可裝個腦起搏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葉勇義、許詠怡)65歲的趙先生受帕金森病困擾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帕金森氏病有了新療法!「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 DBS發展史:帕金森病神經外科手術重要的選擇
    在過去的30年裡,隨著神經外科、電生理學和神經影像學的進步,逐漸出現了帕金森病的新療法。 由於技術的改進和對帕金森病病理生理學理解的不斷加深,針對帕金森病患者新的藥物和神經外科治療方法不斷湧現。
  • 中國約200萬帕金森患者 張建國:DBS手術是最佳治療手段
    北京天壇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張建國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腦深部電刺激術(俗稱DBS手術)是目前治療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外科治療手段,但由於患者對該療法的知曉度還比較低,治療病人只有2、3萬人,存在很大的治療缺口。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在10月31日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201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本納比憑藉「開發丘腦底核的深部腦刺激技術(DBS)等成果,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帕金森病是一種以「抖、僵、慢、走不穩」為主要症狀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生於55歲之後的中老年人。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帕金森病年輕化趨勢,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強調「早診斷、早治療」的用藥原則,提出了「全面綜合治療」的理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運動療法、心理疏導及照料護理等。
  • 帕金森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是怎麼回事 帕金森是什麼病
    今年69歲的張阿姨,患有帕金森綜合症已經8年了,此前她一直靠藥物控制,但治療效果並不理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醫學部主任醫師毛之奇決定,採用國際上正在探索的腦起搏器治療,國際上簡稱DBS療法。毛之奇介紹說,DBS手術其成敗的關鍵是如何把電極精準地放到腦部核團位置上。經過4個多小時,張阿姨持續抖動8年的手,那一刻終於靜止了下來。  毛之奇介紹說,隨著新技術的應用,帕金森的手術有效率達到97%以上,治療梅傑綜合症、抽動症、痙攣性斜頸的手術有效率也在大幅提高。
  • 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本報訊(記者 陳鑫龍)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從2014年在雲南率先開展植入腦起搏器(DBS)手術以來,目前已完成200餘例手術,開展此類手術數量省內領先。目前,國產和進口的腦起搏器已納入省市醫保,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負擔,讓越來越多帕金森患者受益。    「國內權威機構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為1.7%。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
    楚天都市報7月23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 鄒亞琴)逾百項的術前測評、100多道手術程序、在米粒大小的丘腦神經核團組織內精準植入刺激電極、從上萬種組合方案中挑選最佳的術後程控模式……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組建的湖北省首個帕金森病MDT團隊對待每一位適合植入腦起搏器的帕金森病患者必經的流程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三種作用機制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在損傷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為帕金森病幹預帶來了曙光。
  • 眾志成城 2020關愛帕金森病患者公益活動啟動
    考慮到受疫情影響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和家庭生活困難情況,主辦方表示只要通過官方電話4001122987報名,經此次公益活動主辦方遴選的患者將獲得下列權益:1.有2名帕金森病患者全部免費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免費提供腦起搏器系統+免費會診+免手術費+免住院費+免費遠程程控1年2.有3名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腦起搏器,獲得下列權益: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他補充說:「我認為可能帶來重大進展的潛在技術已經存在,問題是如何把這些進展組合到一起,改變疾病療法。」Inhibikase公司的執行長兼創始人Milton Werner博士對此表示贊同:「我們公司相信治癒是可能的,可能是通過聯合治療策略。」Inhibikase正在開發一種小分子激酶抑制劑,幹擾帕金森病的發生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