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2020-11-29 科學網

 

■本報記者 張思瑋

「帕金森病本身不致命,通常也不會影響壽命。但如果患者沒能得到及時和合理的治療,很容易導致身體機能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致殘,最後出現如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等可能會威脅到生命的併發症。」前不久,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帕金森及運動功能障礙學組聯合美敦力發起「擁抱鬱金香」項目啟動儀式上,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老年神經科主任王振福如是說。

早就醫,減少傷害

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又被稱為「震顫麻痺」,它是由於腦內被稱作「黑質」的部位出現急劇功能退化,不能產生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得腦部指揮肌肉的活動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大阻礙患者的活動能力。

「該病多見於中老年人,年齡越大,患病的風險越高。」北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組長陳海波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國內的流調數據顯示,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7%。據此推算,目前國內帕金森病患者已經超過300萬人。

遺憾的是,國內公眾對帕金森病的了解程度令人擔憂。相關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公眾不了解帕金森病,更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手段,甚至連60%以上的非神經內外科醫師對疾病及腦起搏器外科手術療法不了解。

「我們希望能通過『擁抱鬱金香』項目提高大眾對帕金森病的認知度,提高帕金森病專業醫師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長程的疾病管理方案。」陳海波表示,通常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主要有手抖、全身有僵硬感、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等,比如解繫鞋帶、扣紐扣等動作,帕金森病患者都會變得比以前緩慢許多,或者根本不能順利完成。

「如果患者能早點到正規醫院就醫,就可能減緩帕金森病帶來的傷害。」陳海波說。

目前,帕金森病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現有的研究表明其發病可能與環境毒素有關,所以要注意避免接觸一些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如殺蟲劑、農藥、重金屬錳。此外,家族遺傳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果某人的直系家屬中有帕金森病患者,那麼他患病的機率可能更大。

腦起搏器為首選外科療法

採訪中,王振福告訴記者,每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進展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無論是藥物還是手術,只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的發展,更是無法治癒。但隨著現在治療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病人通過藥物或者手術是可以維持比較好的生活質量,再結合其他輔助康復相結合的治療方法,患者便可以大大緩解症狀,同時也不影響患者獨立生活,且保持較好的生活質量。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腦起搏器在帕金森病外科治療領域應用為患者帶來一絲曙光。所謂的腦起搏器(DBS)是通過植入大腦中的細微電極發射電脈衝刺激腦內核團,減輕因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控制患者的症狀,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

據悉,這種技術在歐美各國已經相當成熟,並已經在臨床使用超過30年,造福14萬帕金森病患者。在過去近十年間,該技術在國內的發展也逐漸成熟,其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得到公認。

「目前,腦起搏器已成為帕金森病的首選外科療法。」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介紹,腦起搏器可以明顯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所產生的動作遲緩、肌肉僵直及(或)震顫的症狀,也可明顯降低服用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

但並不是所有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適合植入腦起搏器。通常具備原發性帕金森病,對左旋多巴類藥物反應良好,藥物療效明顯下降,不能維持日常生活;服用藥物出現嚴重的運動波動或不自主運動,影響生活質量等條件的患病人群比較適用腦起搏器治療。

那麼,帕金森病患者什麼時候應該選擇腦起搏器技術呢?胡永生表示,當帕金森病進展到4年左右,伴隨藥物療效明顯下降、藥物副作用增大或有嚴重的異動症狀出現時,是患者進行腦起搏器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的最佳時機。

「如果患者錯過腦起搏器治療的理想時機,則會降低治療效果,最終可能失去手術的機會。」胡永生說,在國外,神經內科醫生通常會推薦帕金森病患者轉診並接受相關醫療技術的治療,內科醫生與外科醫生有著統一和緊密而確保帕金森病患者在最佳的時機接受合適的治療。

《中國科學報》 (2017-04-07 第8版 生活)

相關焦點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每個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運動併發症?不治療可行嗎?
    到目前200多年以來,人類對帕金森病的探索從未停止過。在還沒有出現有效治療的方法前,患者的預後是非常差的,部分患者一兩年就殘疾了,日常生活能力非常差;3到5年以後生活自理能力就會完全喪失;據國外的統計,患者從發病到去世平均是5到7年。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我國科學家在受損神經環路修復和功能重塑領域取得新突破
  • 神經元原位再生有望治療帕金森症—新聞—科學網
    這一科學突破,不但使他踏入了全新的「神經科學」領域,同時也將成為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他們以大腦中最豐富、可塑性強的非神經元細胞「星形膠質細胞」作為轉分化對象,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病因是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的丟失)作為疾病模型。 付向東表示,星形膠質細胞的特點是,當大腦受到神經損傷後,星形膠質細胞就會不斷增生,而後形成膠質「疤痕」從而繼續造成神經損傷。「如果我們把一部分增生的細胞變成神經元,即不會結疤又可補充丟失的神經元,實現『一箭雙鵰』的目的。」
  •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為帕金森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2020-07-03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藥能治療帕金森病嗎?
    患者問,我媽媽今年68歲,得帕金森病已經有五年多了,四年前開始吃森福羅和美多芭,生活能夠自理。最近聽說中藥有效果就想試下中藥治療,已經開始喝中藥和針灸。同時帕金森藥量減量,由原來的每日森福羅一片半、美多芭三片總量分三次服用,減少為每日早晨一次性服用美多芭一片,森福羅半片。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 帕友用藥別錯過「蜜月期」
    神經內科專家呼籲,老年人及其家屬應提升對帕金森病的認知,提倡早診早治,如果因擔心運動併發症而刻意推遲用藥,很可能錯過治療的「蜜月期」。    帕金森病早期症狀常被誤作骨科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250萬,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快,預計每年將新增病例10萬人。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我母親最近幾年動作越來越慢,嗅覺還失靈了,沒想到她這是得了帕金森病。」11月4日,李女士將母親趙阿姨送到醫院治療。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帕金森病的突出表現為抖、慢、僵,患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下降,行為動作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早期就診率較低,誤診率較高。
  • 【襄陽晚報】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帕金森病診斷和治療新進展...
    來自國內帕金森病領域的專家齊聚襄陽,就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作專題報告。全市及各縣(市、區)的100餘位神經內科及相關專業的醫護人員參加論壇,深入學習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論壇上,襄陽市帕金森病診治聯盟成立。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廉凱為聯盟單位授牌並致辭。
  • 得了帕金森病應該怎麼辦?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帕金森症狀,及時就醫,儘早治療,掌握疾病治療的關鍵時機。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康復和運動治療藥物治療藥物治療為首選,且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治療手段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左旋多巴、單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劑、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兒茶酚-0-甲基轉移酶(COMT
  • 帕金森是什麼病,一般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難、容易摔跤、不能自理等。患者會隨著病症加劇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由於帕金森病會直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導致人的肢體出現震顫或是肌肉出現僵直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封閉自己,不願與外界交流,或是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如果及早積極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抑鬱情緒會隨著治療後症狀的改善而減輕或是消失,這也是帕金森的病因。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科學運動有益帕金森病的治療
    目前,這方面研究很多,像Daniel Corcos、Christopher Hass和David Vaillancourt的阻力訓練對帕金森病影響的研究、《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介紹的太極可作為治療平衡問題手段的研究。
  • 腦病科專家談中醫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相對控制症狀,即藥物治療為對症、終身服藥,作為中醫臨床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對長期西藥治療缺乏耐心、信心而尋求中醫藥治療的帕金森病的患友。下面我們就請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副主任王信海副主任醫師來談談帕金森病的中醫藥治療。
  • 帕金森病可控 華西醫院專家:治療是關鍵
    7月30日,華西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DBS手術大揭秘暨帕金森病患者關愛義診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內科商慧芳教授首先講解了帕金森病的相關信息,隨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外科李鵬副教授,對治療帕金森病的DBS手術相關問題做出了全面解答。現場的帕金森病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也對教授們提出了關於疾病的問題。最後,教授們在活動現場開展義診活動,和病患面對面普及知識,解疑答惑。
  • 左旋多巴類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的注意事項
    左旋多巴類藥物治療帕金森病的注意事項 2020-11-21 0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招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志願者招募
    【招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志願者招募 2020-04-14 23: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用中醫針灸有可能突破治療瓶頸?因為有「寵」著他的妻子,這個患者的生活質量很高?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