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相對控制症狀,即藥物治療為對症、終身服藥,作為中醫臨床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對長期西藥治療缺乏耐心、信心而尋求中醫藥治療的帕金森病的患友。下面我們就請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副主任王信海副主任醫師來談談帕金森病的中醫藥治療。
什麼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發生於中老年人群的進展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變為以黑質部分為主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丟失以及殘存神經元內路易氏包涵體的形成。主要臨床特徵表現為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和姿勢步態異常。
帕金森病,中醫病名為:顫病、拘病、震顫、顫拘病。其主要發病機制為氣血不足和肝腎虧虛引起的內風、痰、火、瘀等的改變,從而導致經脈肢體失控、心神失主等症狀。其主要中醫治療方法概括起來有:中醫藥物、中醫針灸、中醫推拿和功能鍛鍊治療等。
帕金森病的中醫藥治療思路
藥物治療的一般原則
長期服藥,辨證加減。帕金森病是終身疾病,主張長期服藥,不求速效,只要辨病辨證準確,近期沒有用藥不良反應或小有療效,就要堅持用藥,不可頻頻更方。
中醫治療目標
控制症狀、延緩病程、延長西藥的有效時間、預防和治療合併症。
中醫治療帕金森病的優勢
第一個是具有全程優勢:即不能耐受西藥治療的帕金森病。
第二個是具有階段優勢:早期帕金森病的患者可以優先考慮中醫藥治療。早期帕金森病的純中醫治療,可以改善症狀,有望延緩病程的進展;DBS和毀損術圍手術期患者照樣可以選擇;中醫藥各種手段能改善症狀、延緩病情發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最關鍵能推遲使用西藥時間,且能顯著改善帕金森病非運動症狀(例如,便秘、尿失禁、身痛、憂鬱等)初步顯示出較西醫藥優越的療效。
第三個是具有環節優勢:中醫藥能減少西藥的用量,減輕西藥副作用,並能維持症狀穩定。
第四個是具有非常的機動性和靈活性。
對於帕金森病,既可以分期論治,也可以分型論治及分類論治。分期論治我們可以按早期以純中醫治療;中期以中醫為主,西醫為輔;晚期以西醫為主,中醫為輔的大原則去辯證調治。因帕金森病有些是以震顫為主,有些則是以僵直和動作遲緩為主,我們就可以按症狀表現來分型論治。以動作遲緩、僵直為主的,中醫認為是「血不養筋,筋脈肌肉拘緊」,我們主要治以養血濡筋。以震顫為主的,中醫認為「陰虛風動」,可治以養陰熄風。可視病情辯證論治。另外,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我們就可以按此來分類論治。非運動症狀如(便秘、尿失禁、身痛、憂鬱等)。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隨著病程的進展,需要的護理介入會越來越多,所以作為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護理方面也要積極參與,積極制定帕金森病的中醫護理方案。我們通過長期觀察,覺得以下護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觀察藥物效果及副反應,為藥物的更換及劑量的調整提供臨床依據。
2.因後期患者生活能力下降,所以生活中要給予病人各種形式的指導與幫助。
3. 注意膳食均衡和營養,因很多患者動作遲緩,活動減少,所以也要加強肢體功能鍛鍊。
4.預防各種併發症,如感冒、褥瘡、墜積性肺炎等。
5.因抑鬱及焦慮伴隨多數患者,適當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是必要的。
專家介紹
王信海
腦病科副主任 副主任醫師
從醫10餘年,擅於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偏癱、眩暈、頭痛、失眠、面癱、帕金森病、萎病、癲癇等疾病、在運用針灸及其它中醫外治療法治療內科各系統疾病方面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