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日專家提醒:帕金森病不僅是「手抖」

2020-11-29 紅網健康

時刻新聞

—分享—

  紅網長沙4月11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洪雷 通訊員 鄧紅專 符晴)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的嚴重影響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類疾病,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帕金森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因為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症狀,因此很多人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手抖,專家提醒,帕金森病早期識別很重要,手抖不是帕金森病的唯一症狀,其他的非運動症狀如睡眠異常、嗅覺障礙、抑鬱等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信號,它們比「手抖」出現得更早,更值得我們警惕。
  
  「噩夢連連、夢中揮拳」 竟是帕金森病作祟
  
  家住開福區的王爺爺(化名)今年69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平時身體還不錯,三個月前,他自覺身體和意識都出了問題。白天各方面都很正常的他,晚上入睡後竟變成了另一個人,粗魯兇暴。
  
  「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睡覺的時候總是噩夢連連,常常夢見被野獸追擊而大聲呻吟、喊叫,有幾次從床上摔下來弄得鼻青臉腫,還曾發生過肋骨骨折,甚至夢見和別人打架而揮拳打傷了妻子。」起初未在意,一段時間下來,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近一個月來,王爺爺又發現自己的右手開始不靈活了。他懷疑自己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為此他到醫院看過心理科、精神科,經過診斷,醫生都說沒有問題。四處就醫後,王爺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內二科就診,經過主治醫師肖智權細緻的詢問病情、查看體徵及相關輔助檢查後,王爺爺被確診為早期帕金森病和快速眼動睡眠期行為障礙。
  
  「王爺爺不僅睡眠有問題,還伴有肢體僵硬、行動緩慢等情況,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作睡眠異動症。」肖智權介紹,睡眠異動症通常發生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動期(夢睡期),是一種神經系統病變的極早期預警。睡眠狀況正常的人在快速動眼期間身體不能正常運動,因為這時大腦已經停止了肌肉的運動功能,以便讓人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但存在快速動眼睡眠障礙的人經常在夢境中出現暴力動作,而且一周有好幾次,頻率很高。
  
  近年來,帕金森病的研究發現,睡眠異動症有可能是比「手抖」等出現得更早的帕金森病症狀,而事實上,在已經確診的帕金森病患者中,確實有50%以上的人,有夜夜做噩夢、睡夢中手舞足蹈等異常現象。
  
  手抖並非都是帕金森病 識別早期信號是關鍵
  
  隨著人們對帕金森病的認識加深,該病的就診率不斷提高,但臨床上也有很多病人一發現手抖就以為是帕金森病,製造了許多「疑病症」。的確在帕金森病人中,大約有60%-70%是以震顫為主要表現的,所以震顫比較容易被關注,但並不是所有的震顫都是帕金森病,藥物、甲亢、焦慮、頸椎病、中風後遺症等都可能表現為震顫。這種「特發性震顫」是姿勢性、意向性的,不同於帕金森病的靜止性震顫。專家提醒,出現手抖只是一個信號,當帕金森病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以便早發現、早治療、早獲益。
  
  帕金森病運動症狀
  
  1、靜止性震顫:帕金森病的肢體抖動是特徵性表現之一,也稱之為震顫,以靜止性為主,病人肢體放鬆時會抖,活動時候反而會減輕。
  
  2、肌強直:帕金森患者很難完全放鬆肢體,活動肢體時感覺肢體存在阻抗,好像在「較勁」,主要是由於神經調控障礙,神經不能讓肌肉放鬆下來。
  
  3、運動遲緩:運動遲緩的表現多種多樣,例如有些患者刷牙動作遲緩,有人走路比以前慢了,有的人寫字越來越小、越寫越慢,還有人表現為表情減少,出現「面具臉」。這些都是重複性動作變慢、變少,是遲緩的表現。
  
  4、姿勢步態障礙:行走時往往起動緩慢,邁第一步比較遲疑,邁開步子之後步距很小,步子抬不高,而且停下來時會有前衝的趨勢,醫學上把這種步態叫做「慌張步態」。早期這個現象不會那麼明顯,中晚期會表現比較明顯,特別是晚期,病人站立時甚至可能難以保持平衡。
  
  除了這些運動症狀外,我們還應該了解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如嗅覺減退、抑鬱、便秘等,另外,還有認知功能障礙、疲勞、感覺障礙、小便障礙等也與帕金森病有著莫大的關係。
  
  肖智權醫生提醒,帕金森病的治療是一種綜合性治療,需要藥物治療、心理疏導、手術治療、康復鍛鍊等多種方式,目前藥物治療無疑是最為重要和首要的治療手段,但任何一種治療尚不能治癒該疾病。

來源:紅網

作者:洪雷 鄧紅專 符晴

編輯:曼曼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ealth.rednet.cn/content/2016/04/11/423406.html

相關焦點

  • 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專家:可能是特發性震顫
    「嘿,我又沒得帕金森!我哪裡在抖嘛?」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許志強說,這可不一定。許志強說,如果您出現帕金森病一系列症狀,懷疑自己患上帕金森病,建議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未進一步發展,應繼續減少出門,防止交叉風險。如果病情進展較快,也建議儘快到醫院進行治療。專家支招如何防治帕金森病?1.手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嗎?
  • 帕金森病並非老年人專利 40歲患者接近總數10%
    幾個月來,手抖的毛病一直困擾著他,經醫生診斷患了帕金森病。  今天是第十八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新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清武介紹,在很多人眼中,帕金森病是六七十歲老年人的「專利」。如今,它已日益年輕化,40歲左右的患者不少。  昨天,楊清武說,根據他的觀察,基本上每30個患者中,會有一兩位是帕金森病患者。
  • 世界帕金森病日丨中老年健康第三大殺手,症狀不只是手抖
    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統計數字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為1.7%。帕金森病已經成為繼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之後危害我國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 病因尚不清楚,與年齡、遺傳等有關北京中關村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爽介紹,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大腦中控制運動功能的神經細胞的疾病。「由於該病進程緩慢,早期症狀和人類的自然老化症狀非常相似,因此極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期。」王爽說。 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現為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
  •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哪些症狀能確診是得了帕金森病?
    手抖就是帕金森嗎?帕金森因為有些症狀與腦萎縮、老年痴呆等疾病相似,很容易被誤診,還有些人以為帕金森是小毛病,直接忽視了治療,那麼,到底出現哪些症狀說明是得了帕金森呢?帕金森病有哪些臨床表現?顫抖常從一側手部起病,在安靜的時候顫抖明顯,慢慢發展到上肢、下肢、頭部和軀幹部位。運動中顫抖可減輕或消失,入睡後消失,情緒激動或精神緊張時加重。肌肉僵硬就像身體被繩子捆住一樣,有這種症狀,不要忽視,要及時就醫檢查。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由於帕金森病會直接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導致人的肢體出現震顫或是肌肉出現僵直的現象,這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也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帕金森病患者常有封閉自己,不願與外界交流,或是過分擔心自己的病而造成的情緒低落。如果及早積極治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抑鬱情緒會隨著治療後症狀的改善而減輕或是消失,這也是帕金森的病因。
  • 如何預防帕金森?多喝茶和咖啡!
    2017年是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的首發症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常見的是手抖,進而累及對側肢體,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現在醫學界開始更多關注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症狀,這些非運動症狀往往早於「手抖」之前很多年就出現。
  •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時間:2020-04-11 16: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     原標題:世界帕金森病日 帕金森病離我們遠嗎?
  • 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手抖,這個症狀才是診斷的必要條件
    說到帕金森病,很多人都會想到手抖,確實這個症狀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但也不是所有帕金森病患者都會出現手抖,動作緩慢、走路慢才是診斷帕金森病的必要條件。帕金森病的表現主要就是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運動症狀就是這些表現會影響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能力,也就是患者出現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步態異常等。靜止性震顫就是身體在靜止,不活動的時候出現震顫明顯,典型主訴就是「手經常抖動,越是不動越是抖得厲害,幹活的時候反而不抖了」。
  • 帕金森病已不是老年人專屬
    原標題:帕金森病已不是老年人專屬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症狀多表現為手、頭或嘴不由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行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記者當天在省人民醫院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帕金森病患者已出現年輕化趨勢。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前不久,在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分會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學組、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內科醫師分會帕金森及運動功能障礙學組聯合美敦力發起「擁抱鬱金香」項目啟動儀式上,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老年神經科主任王振福如是說。 早就醫,減少傷害 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
  • 神內專家告訴您:帕金森病人的手是怎麼抖的?
    在門診,遇到手抖的患者,常常問醫生的第一句話是「我是不是得了帕金森了?」很高興帕金森這個病在老百姓中的知曉度越來越高了,但是大家真的知道帕金森病患者的手都是什麼樣的嗎?   說起帕金森病的手抖,還要從帕金森病的另一個名字震顫麻痺說起,這個病是由1817年由一個叫帕金森的英國醫生首先描述,經過近200年的研究,現在已經基本明確它的重要原因是由於多巴胺能神經元的變性使其分泌的多巴胺不足。因此大多數病人通過補充多巴胺就可以明顯緩解症狀,就像我們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的患者補充上甲狀腺素症狀就好轉一樣的道理。
  • 帕金森病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帕金森病能治好嗎?
    帕金森是中老年人比較高發的疾病,多數患者在發病期間,會伴隨不同程度的手抖、肌肉強直以及活動能力受限等情況,從而讓患者的生存質量嚴重下降。除此之外,疾病長期存在還會讓患者產生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增加結腸類疾病的發生率,還容易讓患者的嗅覺能力減弱,情緒以及智力發生明顯的改變。
  • 帕金森病 提倡早發現早治療
    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早期發現,並堅持全程治療,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周健康周刊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
  • 世界帕金森日 | 不明原因嗅覺減退,需警惕帕金森病
    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本報梳理了近年來針對帕金森病診治的部分研究成果,並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析。
  • 臨沂打造帕金森病 「旗艦智慧醫院」
    記者從臨沂衛計委獲悉,臨沂帕金森協會聯合濟南腦科科醫院神經外科開展了腦立體定向手術,為越來越多的帕金森病患者創造了生命奇蹟,曾經被困在輪椅上的他們獲得了新生。為此,臨沂市也將聯合濟南腦科醫院開展帕金森多學科、異地聯合診療模式,打造臨沂市首個帕金森病治療的 "旗艦智慧醫院 "。四年前,52歲的楊喜豔大叔得了一種怪病,左手沒勁兒,不能幹活。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症狀,它的危害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老人走路拖著腿,手抖,面部表情僵硬,說話含糊不清,這可不是年老的原因,而是一種叫「帕金森」的病作的怪病! 帕金森病又稱震顫麻痺,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 帕金森病不只是「抖」!醫生提醒,帕金森病初期症狀不典型,易被誤診
    近日,依伯來到福建省級機關醫院,被確診為帕金森病,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治療,他的病情明顯好轉。網絡配圖依伯神疲愚鈍 竟是帕金森纏身黃依伯平時身體健康、手腳麻利,家中九十多歲的老母親都是他一人照顧。可兩年前,他照顧老母親時顯得力不從心,整日無精打採,坐著看電視10分鐘就睡著,反應也變得遲鈍,稍不小心就會跌倒。
  • 帕金森就是老年痴呆?無法治癒?專家: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帕金森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相信很多人對它都是並不陌生的。然而很多人對它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了「手抖」,但是帕金森疾病的症狀並不僅僅是這一個哦。今天藉此機會就帶領大家好好詳細的了解一下關於帕金森的那些事!一、什麼是帕金森?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新民網·最新報導】調查顯示,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人群無明顯差異,而儘早發現疾病,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科學合理進行健康管理,能切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愈後。在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瑞金醫院多學科聯合於今天(4月5日)舉辦了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的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活動。專家表示,太極拳等科學運動能有效抗擊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