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說中醫藥可治療帕金森?首先,中醫對帕金森的認識理論正確。中醫認為,帕金森脾腎造成,是氣滯血淤造成。
中醫對帕金森病的認識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臨床上特徵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及姿勢步態異常,以及認知和精神障礙及睡眠障礙、抑鬱、便秘等,是一種多發於老年人的退行性疾病。
我國人群患病率為190/100000,男性 高於女性,好發年齡在60~80歲。然而其病因病機至今尚不完全清楚,西藥長期應用會出現不同程度減退及不良反應。近些年來,中醫在治療帕金森病上取得一定療效,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現就本病的中醫藥治療進行綜述。
怎樣治療帕金森比較好
早在《內經》中即有相關論述,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靈樞·邪客篇》認為風、惡血等邪氣內留與本病的發生有關。明代孫一奎在《赤水玄珠》中闡述其病因病機為肝腎功能失調,並首次將以「震顫」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命名為「顫振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厥陰髒虛,功能失調,風、火、痰、瘀互結蘊結腦竅所致。在筋脈,與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致病因素為風、火、痰、瘀等,基本病機是肝風內動、筋脈失養。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標實為風,火、痰、瘀、虛等內蘊腦竅筋脈。綜合古今醫家對本病的研究,可歸納出本病的致病因素為風、虛、痰、火、瘀等,基本病機為肝腎虧虛、精血不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風、火、痰、瘀、毒等病理改變,其中肝腎虧損、氣血不足是致病之本,風、火、痰、瘀為致病之標,屬本虛標實之證。
有的帕金森病人可能看了老中醫並服用了中藥,但效果不是很好,就說中醫治帕金森不好沒有效果。貌似事實勝於雄辯,其實無異於盲人摸象。這裡面是有很多原因的。或許所用藥材質量低劣,配方不妥。或許患者已經過西醫三板斧治療已久,免疫機制喪失殆盡病入膏肓,當然回天乏術。再者,病人的心理因素,親屬的配合程度,都會影響治療結果。
中醫五龍震顫湯治療帕金森根據不同病情進行靈活調整,選藥講究使用方便效果顯著,在臨床使用中對震顫類疾病的症狀緩解和改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第一階段: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階段: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階段: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 。達到抵禦邪氣,恢復健康、防治復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