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又稱震顫庥痺,是中老年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以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姿勢反射障礙為特點。隨著老齡化進程的日趨加速,本病的發病率有所上升,年發病率為6~19/10萬。中醫藥治療本病,不僅能控制運動症狀,與西藥協同使用可提高療效,減緩西藥的增量,對非運動症狀,如睡眠障礙.便秘、多汗等具有較好疔效,且毒副作用小,可緩解西藥產生的不良反應。
中醫認為帕金森屬「顫症」範疇,本病病在筋脈,與肝腎脾關係密切,其基本病機或為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或痰熱壅阻筋脈,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或瘀血阻滯筋脈,新血不生,筋脈失養,而致肢體顫動。病性屬本虛標實,氣血陰陽虧虛,肝脾腎三髒受損為病之本,風火痰瘀為病之標,病久則成虛實夾雜之證。現代醫家在前人的基礎上,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了更深的認識。
帕金森病是現代醫學的一大難題, 中醫中藥根據整體觀念,給予個體化治療,可適當延緩疾病的進展,推遲多巴胺製劑的使用,減緩多巴胺製劑增加的速度,亦可解決西藥的毒副作用與耐藥性。中藥雖起效慢,但可長期使用。
為了提高中醫治療帕金森的確切性,北京澤元堂王世龍醫師在治療帕金森等顫症二十多年來不斷調整臨床治療思路,通過不斷總結得出「五龍震顫湯」這一處方,根據患者病情,個人體質等調整處方,真正做到「千人一病,一人一方」。
辨證論治:
肝腎陰虛型:治以培補肝腎,熄風止顫。肝腎陰虛型是本病最常見的證型。本證多見手足顫動,持物不穩,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心煩少寐,眩暈耳鳴,或兼有健忘痴呆,舌體瘦,舌質暗紅少苔,脈弦細。
痰熱動風型:治以清熱化痰,熄風止顫。本證特點為頭搖,肢麻震頗,重則手不能持物,頭暈頭脹,胸悶脘痞,口苦、口黏,甚則口吐痰涎,舌體胖大有齒痕,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氣血兩虛型:治以益氣養血,息風止顫,本證特點為頭搖肢顫,面色無華,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動則氣短,心悸健忘,眩暈,納呆,舌體胖大質淡紅,苔薄白滑,脈沉細弱。
瘀血阻絡型:治以活血通絡止顫。本證特點為頭搖肢顫,表情呆板,面色晦暗,皮脂外溢,發甲焦枯,舌質紫黯或夾瘀斑,脈弦滑。
「五龍震顫湯」藥物的調整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步段主要是鎮肝息風,平復異動的肝陽,緩解主訴症狀。為患者戰勝疾病樹立信心。
第二步補腎養精養血滋陰,消除症狀形成的基礎,治病求因。從本源入手,鞏固療效。
第三步調節臟腑、平衡陰陽,古語言「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通過對臟腑功能的健運,正氣的培固,情志的調攝。
儘管現如今帕金森仍然是世上無法治癒的一大疾病,但通過中西醫研究工作人員的大量研究,優選有效方劑,並進行劑型改革,相信通過醫者不斷努力,帕金森病的治療會有新的發展。在此之前希望帕金森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生活,保持積極心態,與醫者共同面對帕金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