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2021-01-16 梁氏堂

陰陽平衡法,不僅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是辨證過程中,始終不可或缺的應用方法。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在幾千年的實踐中,中醫對陰陽平衡的自然及生理現象,有著豐富的總結和理論,也從實踐中,形成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健康的人,陰平陽秘,不存在這裡難受那裡難受,吃得下拉得出睡得好,精力充沛神清氣爽。當身體的內部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種種不適,才開始被自我主體敏感感覺到。中醫之所以存在什麼清法洩法法和法等等,全都是為身體重獲平衡服務的。所以,平衡分析法,是中醫辨證施治的靈魂,被稱為中醫大法。

怎麼判斷陰陽平衡,不平衡如何被認識,是檢驗用藥是否起效的關鍵一環,這一步如果錯了,那麼後面的所有步驟,都是在錯誤的起點上的錯上加錯。中醫陰陽平衡的概念,不僅存在五臟六腑,還存在裡外上下。總之,要把人當成一個整體來看。也就是說,你需要了解身體的秘密,知道中焦受病或不通,會引起上焦下焦的那些症狀和不適;知道臟腑相表裡的關係,表的疾患又如何反映內裡的問題;知道五臟相生相剋間的平衡,為什麼會失去平衡;寒邪溼邪陰虛陽虛,會讓身體產生怎樣的反應。

一個中醫人的眼睛或思維,始終圍繞著身體的整體在打轉,上下左右裡外氣血,即使需要考慮局部,最終還是會回到整體的陰陽平衡的狀態上來。探局部與析整體,始終這麼來來回回。可以說,醫術水平的高低,離不開醫者由局部到整體,又由整體到局部,最終回歸到整體這麼個辨證過程。好的中醫師,由於經驗和學識的關係,不過是這個過程效率更高,把握陰陽更準而已。

現在用施今墨的一個案例,來說明陰陽判斷在疾病辨證中的作用。患者,男,48歲。病已多年,鐵路醫院檢查空腹血糖265mg%,尿糖(+++),診斷為糖尿病。現症:煩渴引飲,小便頻數,多食善飢,日漸消瘦。身倦乏力,頭暈心跳 ,大便微結,夜寐不實,多楚紛紜。舌苔薄白,脈數,重按不滿。施老診斷為「氣陰兩傷肝腎雙虧」。

表面上看這個醫案,平淡無奇,大概十個中醫就有十個不同辨證,會開十個不同的方。十個不同的方當然不會都有效,一定是最接近實情的那個辨證才會有效。判斷誰是更接近實情的辨證,以什麼為憑?我想,除了陰陽的判斷法別無它法,因為中醫的一切學說,都是建立在陰陽平衡基礎上的。從施老給患者用藥後的情況看,幾年形成的病,前後十幾帖就治好了。我們姑且認為施老的辨證最接近實際情況,因為療效已經說明一切。那麼施老是怎麼判斷出氣陰兩傷肝腎雙虧的。所例舉的一系例症狀,究竟為施老提供了怎樣的辨證依據?

患者身倦乏力,明顯氣不足,氣者陽也,表明患者正氣不足存在陽虛。身體日漸消瘦,能吃並沒有讓患者變胖,說明患者身體裡的有益的津液,也就是中醫講的陰,在不斷消耗流失,吃進肚子裡的東西,並沒有變為身體組織需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患者整體呈現氣陰兩傷。辨證氣陰兩傷,顯然不是此醫案的難點,有經驗的中醫師,大凡了解糖尿病,都知道糖尿病人,幾乎都有氣不足陰液也不足的現象。再來看患者的寒熱平衡狀況,脈數,煩渴引飲,多食善飢,結合來看是內裡有熱,而且是全身性熱。胃裡有熱才會多食,這是《傷寒論》一再告訴我們的。再結合患者陽不足陰不足的情況,患者的熱是虛熱不是實熱,分清虛熱和實熱,這一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是釆用攻法還是法清法,把虛熱當成實熱用攻法,只會越攻越壞。頭暈頭痛及小便頻數,結合氣陰兩傷內裡有虛熱,是肝陰腎陰不足引起的。

整個醫案的核心問題,就是津虛,津虛生內熱,內熱又不斷消耗身體的組織液,所以氣虛頭暈失眠尿頻多飲多食消瘦則紛紛出現。怎麼辦呢?當然是通過藥物使身體重獲平衡,通過益氣滋肝腎補心脾,讓身體由不平衡變為平衡。

施老不愧為京城四大名醫,不愧為識別陰陽的高手。

相關焦點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是中醫治病的根本,調節陰陽只是手段而已
    達爾文的進化論中講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老祖宗也把此種理論融入到岐黃之術中,通過改善身體內部環境,讓內邪外邪不再適應體內環境,或遠遁,或死亡,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當外部環境改變後,而內部環境不能隨之而變的話,就像陰雨天的枯木一樣會產生木耳或者蘑菇,身體內也會產生淤堵,進而有積聚出現,所以說體內有賊邪是因為體內環境適合賊邪生長,中醫人通過長年累月的觀察確定了中醫治療疾病的中心思想,就是通過調節陰陽升降來改善體內環境,使體內環境不再適合賊邪生長,而從不關心那個部位,什麼病名,這就是中醫人講的以臟腑辨證逐其末,而以陰陽求根本。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中醫學把陰陽學說應用於醫學,形成了中醫學的陰陽學說,促進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中醫學的陰陽學說是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之一和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解和掌握中醫學理論體系的一把鑰匙。「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靈樞·病傳》),「設能明徹陰陽,則醫理雖玄,思過半矣」(《景嶽全書·傳忠錄·陰陽篇》)。
  • 金醫首個中醫博士盧承頂將宏觀辨證與微觀辨病相結合
    ,中外醫學交流越來越頻繁,中醫將會成為我國又一交流領域。但未來中醫的弘揚與發展仍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對於中醫,我們務必要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取得成績了不驕不躁,只有這樣,我們的中醫才能永遠充滿生命力。」正是秉承著不驕不躁、刻苦鑽研的性格,盧承頂在行醫8年以來,通過理論+臨床經驗相結合的方式,對中藥內服外用和針灸治療脾胃病、心腦病、腫瘤癌病、婦科病、風溼病、老年病等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具有豐富經驗。
  • AI中醫不再是偽科學,傳承老中醫臨床經驗,也可辨證與開方|智周報告...
    四診儀: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整合在一起,供中醫辨證參考使用。 02 智慧中醫概覽據中研網數據,預計2022年中藥材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55億元,比2016年增長2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中醫醫療器械企業銷售收入為95億元,同比增長17.1%。
  • 筋骨辨證中的動與靜
    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認為,動靜者,乃陰陽之動靜,明確指出了動與靜屬於陰陽學說的範疇。《內功圖說》指出:「天地本乎陰陽,陰陽本乎動靜。人身,陰陽也;陰陽,動靜也。動靜合宜,氣血和暢,而疾不生,乃得盡其天年。」由此可知,動與靜跟中醫辨證思維密不可分。
  • AI中醫不再是偽科學,傳承老中醫臨床經驗,也可辨證與開方智周報告...
    四診儀: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整合在一起,供中醫辨證參考使用。02 智慧中醫概覽據中研網數據,預計2022年中藥材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55億元,比2016年增長2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中醫醫療器械企業銷售收入為95億元,同比增長17.1%。
  • ...辨病+辨證」——專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利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臨床療效才是硬道理,將中西醫有機結合,形成我國特色醫學模式勢在必行。我國傳統中醫應順應時代變化,須有新思路,突破傳統教條,按照現代循證醫學的方法論,堅持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取長補短雙管齊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中西醫結合發展之路。
  • 「血瘀」貫穿特發性間質性肺炎之始終
    張偉中醫大講堂∣一個有 溫度 的公眾號 特發性間質性肺炎簡稱IIP,是以肺泡的炎症及肺間質的纖維化改變為臨床特徵的疾病,病因複雜多樣,發病機制卻尚不明確,是目前肺疾病中的難治性疾病。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這樣大家很容易就因為我們上節課已經把陰陽的基本屬性給它擴大化了,這是影響普遍存在,只要是世間的萬物都可以把它用陰陽學說來進行分析。我們剛才講了,既可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的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又可以表示兩個對立的事物之間。做一個最簡單的,拿來就叫近取諸身。我們經常舉的例子,劉老師這一個屈臂動作,它就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為什麼?我從這個伸直的這個伸展的這個上臂。
  • 中醫介紹 齒痕舌的辨證治療方
    齒痕舌為異常舌形的一種,即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舌頭上出現了齒痕,但是卻不以為然,中醫提醒,齒痕舌是病態的表現,發現後一定要積極的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齒痕舌的辨證治療方。
  • 一個學員對時空平衡法的理解和認識
    經常跑書店購股票分析書,從中學習技術分析,包括:K線,均線,各類指標,艾略特波浪理論等。還喜歡對指標參數進行優化,但交易仍不盡人意。在學習中逐步明白,均線和各類指標都是數據出來後才能計算,都存在滯後性。那麼能否對行情走勢提前預測其未來走勢呢?用現有技術分析方法有的只是猜測。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了周易,市面上正好有老師出了用周易來預測股票的書。
  • 中醫的神奇就在於「不科學」!(深度好文)
    這裡所舉的中醫辨證論治的「十六字法則」,僅是中醫治病的一個方法,還不是博大精深的整個中醫學。有科學的方法,必有其科學的理論,這話在後面的「什麼是中醫」中將詳述,此不贅言。那部分反中醫的中國人指責「中醫不科學」、「中醫是偽科學」的依據是:「中醫的理論、方法、療效等,現代科學解釋不了」,「中醫的陰陽五行、經絡穴位經不起解剖的實證,純屬子虛烏有」、「不符合科學原則、知識與方法」等等。
  • 中醫築基為什麼要學天文?
    十月曆才是中醫陰陽五行的基礎和由來,季節氣候變化影響動植物包括人的身心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黃帝內經》中的《臓氣法時論篇》用的就是十月曆。如果不懂天文星象氣候物候曆法,很難理解中醫理論,要麼就嗤之為封建迷信,要麼就曲解附會,把五行解釋成五種材料,解釋成五大行星,這就是中醫裡以訛傳訛的例證,讓人啼笑皆非。中醫特別強調「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把中醫學擺在天地人這樣一個大系統中來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於道家。
  • 中醫常說陰陽,陰陽究竟是什麼,快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樣嗎
    太極圖陰陽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有「陽日」「晦月」等字樣。在甲骨文中,陰陽所指為日、月。《老子·四十二章》也有:「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不過這些陰陽還沒有用在醫學上。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陰陽觀念才應用到醫學領域。秦名醫醫和在為晉侯診病時,以陰陽解釋疾病的病因,「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這是陰陽在醫學領域成功且正確的應用。可能大家還是不理解陰陽,只是模糊的認為,白天為陽,夜晚為陰,這麼認識是正確的,但不全面。
  • 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中醫治病可信嗎?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中醫治病的原理無疑首推陰陽平衡。許多黑中醫者,都是基於質疑陰陽學說,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邏輯。他們用現代實驗科學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給中醫貼上不科學的標籤。有意思的是,中醫本身並不是科學的產物,硬說中醫不科學,就好比說這個女人不是男人,明顯是句廢話,純粹多此一舉。世界的多維性,每個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科學邏輯本身,也沒有認定一種理論是科學的,然後去否定其他的一切學說。就像有人吃飯用手抓,而你用筷子,你不能因為自己用筷子,而一概認為別人用手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的中醫,能達到治病救人扶正祛邪的作用呢?
  • 人體中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我們平常去醫院看中醫,中醫大夫總是對我們說:你是陽虛,她是陰虛。總是在陽虛陰虛的在說事。弄得我們一頭霧水,搞不清楚陽虛陰虛是怎麼回事?今天我們就一起慢慢的用最簡單的語言,把中醫所講的陰虛陽虛說清楚。中醫的聖典中醫理論界的聖經《黃帝內經》說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
  • 治療新冠肺炎,中醫又立大功!
    因為這個標題中的「中西醫並重」,「並重」二字實在有點曖昧,對病人的治療,到底是西醫的方法起了作用,還是中醫的方法起了作用呢?如果是中醫治好了病,卻被西醫分了一半功勞去,豈不是冤枉的很?所以,我還是希望中醫能夠完全排除掉現代醫學,用傳統的方法應對瘟疫,自己來一票大的,也許中醫從此就能一戰成名,讓整個世界刮目相看也說不定呢。據說十七八年前的非典的治療,中醫就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也是因為和西醫不清不楚的裹在一起,說不清道不明,根本得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承認,這個教訓還不夠嗎?所以,我認為,「中西醫結合」是中醫發展的最大障礙,這使得中醫始終籠罩在西醫的陰影之下,得不到獨立表現的機會。
  • 治療帕金森中醫辨證論治、毒副作用小,為何還不選擇?
    中醫認為帕金森屬「顫症」範疇,本病病在筋脈,與肝腎脾關係密切,其基本病機或為氣血陰精虧虛,不能濡養筋脈;或痰熱壅阻筋脈,氣血運行不暢,筋脈失養;或瘀血阻滯筋脈,新血不生,筋脈失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