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醫不再是偽科學,傳承老中醫臨床經驗,也可辨證與開方智周報告...

2020-11-23 網易新聞

01 智慧中醫概覽

1.中醫療法分類

物理療法:①針灸療法②推拿療法③拔火罐療法

中藥療法:①中草藥材②中藥飲片③中成藥

2.中醫器械類型中醫診斷設備:①脈診設備②望診設備③穴位阻抗檢測設備

中醫治療設備:①穴位電刺激設備②溫針治療設備③灸療設備④拔罐設備⑤燻蒸治療設備⑥穴位微波刺激設備⑦穴位雷射刺激設備

3.智慧中醫智能診斷設備

脈診儀:通過中醫脈象識別算法等一系列AI算法,將肉眼看不到的脈搏,轉化為直觀圖像。

舌診儀:通過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對舌象特徵信息提取與處理,對舌象進行量化分析。

面診儀:對病人面部圖像進行分割及分析,讀取面診及問診信息數據,建立和編輯病例。

四診儀:將中醫舌診、面診、脈診、問診整合在一起,供中醫辨證參考使用。

02 智慧中醫概覽

據中研網數據,預計2022年中藥材行業的市場規模達到855億元,比2016年增長23%。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中醫醫療器械企業銷售收入為95億元,同比增長17.1%。新思界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數位化中醫診斷儀市場規模為17億元,2016年我國中醫智能治療儀的市場規模為49.8億元。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到運用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開發智能化中醫健康服務產品。2017年6月,科技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十三五」中醫藥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利用現代科技,推動現代中醫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03 智慧中醫中人工智慧與相關技術的應用

計算機視覺:可用於中藥材檢測、鑑定、分級等,以及舌診、面診等診療過程中的輔助診斷。

數據挖掘:對疾病證型、症狀、用藥等方面進行分析, 發掘辨證用藥規律。

機器人:採用自動化機械結構模仿常用的中醫推拿手法, 或對特定穴位進行灸療等。

機器學習:對中醫海量文本文獻進行分類,或訓練推薦系統向用戶推薦養生或治療方案等。

深度學習: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來訓練、設計中醫辨證邏輯模型,建立中醫幹預方案庫。

知識圖譜:展示方劑的中藥組成信息、方劑與方劑、中藥之間的直接或間接的關聯信息。

區塊鏈:可用於中藥材流通溯源、中醫醫師身份認證、中醫連鎖診所帳目管理等。

04 智慧中醫領域細分應用場景及代表機構

醫庫雲、蔡同德堂——中藥材智能鑑別系統:中藥材存在品種基源混亂、野生資源匱乏、栽培引種質量差異、假冒偽劣問題嚴重、炮製不規範、農殘及重金屬等安全性問題等諸多問題。

該系統涵蓋真偽辨識、產地溯源、品質檢測等功能,通過人工智慧技術與傳統中藥近紅外光譜分析,採用深度學習模型訓練,結合影像技術多模態融合,提高了中藥的鑑別精度,其分析精度達90%以上,每次鑑別耗時2秒,相比傳統液相色譜鑑定,影像技術多模態融合鑑定中藥材周期更短、費用更低。

天士力國際基因——星鬥云:該平臺將天士力的現代化中藥研發平臺與Pharnext的網絡藥理學研發平臺以及多種資料庫進行整合,並利用雲計算和AI技術進行優化,形成全新的藥物研發科研協作雲平臺。

平臺通過對生物大數據的整合與挖掘,利用網絡藥理學對疾病與藥物進行深度分析,構建疾病與藥物的作用網絡,為科研人員快速提供關於疾病和藥物的整合信息查詢,輔助探索已知中藥的作用機理,包括關鍵有效成分的鑑定和定位新的適應症,以及潛在小分子複合藥物的組合。

AiTreat——中醫按摩機器人Emma:

這款機器人可以模仿人的手掌和拇指來進行推拿按摩,可以測量特定肌肉或肌腱的精確硬度,針對柔性軟組織實現精準感控,並將收集到的健康數據發送至雲端,再由AI算法計算按摩過程中需要施加的壓力。

同時還可以跟蹤和分析患者的進展,生成可視化報告,使醫生能夠使用精確的經驗數據來衡量患者的康復情況。

衛寧健康、大經中醫——外感肺系疾病臨床輔助診療系統:大經中醫以智能化的方式將中醫的診療經驗記錄和傳承,用戶根據患者確診的疾病,將患者的症狀、體徵輸入系統,系統即可利用自身的人工智慧算法及知識庫(包含了名老中醫、教材、指南、文獻等內容),智能辨證、智能開方,協助用戶進行疾病診治。

目前,該輔診系統可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性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外感發熱、咳嗽等十幾種疾病輔助診治。

太一科技——智能脈診儀:這是一款還原了中醫搭脈過程的智能設備。

以中醫傷寒論為基礎,搭載了中醫脈象識別算法等一系列AI算法,以及微壓力陣列傳感技術,對人體可觸摸到的動脈搏動進行採集,儘可能真實地還原中醫的搭脈過程,可將脈診準確率控制在80%以上。

一分半鐘以內,用戶和醫生就可以收到一份完整的3D脈象報告,這份報告包含人體脈象波形、健康評分等內容。

根據這份脈象報告,用戶可進行自我健康管理,醫生也可針對患者的脈象情況,找出對應的病因和病症,為其配藥。

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奇點機智——邦大夫:這是一個面向中醫領域的醫患AI對話系統。邦大夫通過對話交互的形式,利用AI賦能預問診、分診導診、網際網路複診、健康諮詢全流程。邦大夫能夠在接診前自動幫助醫生採集患者信息、識別主訴症狀及相關伴隨症狀、既往病史、個人史等信息,生成結構化問診電子病歷,為患者智能匹配適合的科室醫生,並在診後階段幫助醫生進行網際網路複診與隨訪跟蹤,打造從診前到診後的完整閉環

微醫——華佗云:該平臺目前已連接了全國九個省份的1700餘家醫療機構,為嘉興市、麗水市、義烏市、龍巖市長汀縣等全國十多個縣市打造了區域中醫雲平臺,並成為浙江省中醫信息化項目的運營支撐平臺。

作為微醫華佗雲的核心「中醫大腦」,懸壺臺智能輔助診療系統以辨證論治為核心,將證型、藥物禁忌、處方、知識條目凝聚成一套涵蓋疾病證型、治法、體質、處方、配伍的雲化解決方案。

懸壺臺不斷加深與名中醫合作,基於心腦血管病、甲狀腺病、膽結石症、肝病等專病大數據分析,實現了智能化的專病專治。

問止中醫——人工智慧中醫診所:這是一家以中醫人工智慧輔助診療系統為特色的連鎖中醫機構,問止中醫基於中醫的知識體系,建立起中醫知識圖譜,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臨床醫師的多年臨證案例做訓練集,不斷優化軟體算法。

通過直接與三甲醫院、社康中心開展聯合臨床課題,問止中醫人工智慧目前已經積累了4萬多個案例。

問止中醫人工智慧已經覆蓋1400多種病症,掌握了8000多個方劑的臨床應用,個性化處方運算速度可達65萬次/秒。每一次就診,問止中醫人工智慧會尋找出被大量案例多次驗證有效的推薦方案。

06 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中醫中的應用局限性

1.傳統中醫信息化程度較低,缺乏海量數據作為智能化基礎。

2.中醫對智能技術的接受程度相對較低,需要較多市場教育。

3.證候標準化的缺乏,導致深度學習算法訓練難度較大。

4.中醫診療模式依賴經驗與感覺,難以建立標準化數據採集流程。

07 智慧中醫智能化發展趨勢

1.中醫CDSS成為切入點,為問診過程智能化發展打下基礎。

2.網際網路+中醫館模式開始普及,推動線上線下智能化結合。

3.計算機視覺技術發展讓中醫舌診、面診精度提升。

4.數據挖掘技術結合海量患者信息積累,實現智能養生方案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AI中醫不再是偽科學,傳承老中醫臨床經驗,也可辨證與開方|智周報告...
    數據挖掘:對疾病證型、症狀、用藥等方面進行分析, 發掘辨證用藥規律。機器人:採用自動化機械結構模仿常用的中醫推拿手法, 或對特定穴位進行灸療等。機器學習:對中醫海量文本文獻進行分類,或訓練推薦系統向用戶推薦養生或治療方案等。深度學習:通過深度學習算法來訓練、設計中醫辨證邏輯模型,建立中醫幹預方案庫。
  • 望聞問切碰上AI 中醫傳承也可智能化?|創業
    2016 年,李文友創辦了大經中醫,該公司旨在通過自研的跨流派、跨病種、跨區域的中醫人工智慧系統,助力名老中醫診療經驗的智能化傳承。「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看到了中醫傳承發展當中的一些問題。」 李文友解釋,中醫的知識體系非常個性化,很多知識來自於不同流派、不同名老中醫的傳承。
  • 不服中醫是偽科學 老中醫與方舟子打賭2000萬
    「以『西方科學』的隨機、雙盲、對照、可重複等一系列原則,在合理的、公正的監督機製作保證的前提下,對我治療運動員的軟組織損傷、背傷和關節疼痛的用藥過程和治療效果進行最嚴格的驗證,用現實療效檢驗中醫是否科學。並作5至10年的遠期療效跟蹤。」
  • 山東省名老中醫名單公布!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人社廳、省中醫藥管理局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山東名老中醫、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和山東基層名中醫的評審工作。 評審最終確定了山東名老中醫10名、山東名中醫藥專家80名(其中50歲以下中醫臨床人員24名)、山東基層名中醫120名。
  • 山東衛計委公布2017山東名老中醫和基層名中醫
    日前,山東省衛計委公布了2017年山東名老中醫、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和山東基層名中醫名單。今年評出的山東名老中醫共有10位,山東名中醫藥專家80名、山東基層名中醫120名。  下面,大眾日報 新銳大眾帶你一起來詳細了解這份山東人問診中醫專家的最新指南。
  • 針刺療法治眼疾 蘇州中醫院集結優秀名中醫打造吳門醫派傳承主陣地
    &nbsp&nbsp&nbsp&nbsp今年1月,蘇州市中醫醫院開設了景德路門診部,旨在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以提供中醫傳統治療服務為重心,集結了一批醫院的優秀名中醫專家,承擔起為周邊居民提供優質中醫藥服務的重任,並致力於打造吳門醫派傳承與發展的主陣地,將吳門醫派傳統中醫藥文化發揚光大。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不能治病,他為什麼這樣說?
    近幾年,網絡上有一句「你有行醫資格證嗎」直擊我們的靈魂,傳統中醫的地位變得非常尷尬。從實際而言,中醫的確是非常值得傳承的,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中醫裡面很多知識連西醫也無法達到。在民間有很多老中醫,他們可能沒有行醫資格證,但也並非不想考證,而是他們只懂醫學卻不會考試。
  • 專訪臨沂六位名中醫 杏林高手譜寫中醫傳奇
    11月20日,記者先後專訪了多位名中醫,他們的從醫經歷,也折射出臨沂中醫的復興之路。  劉啟廷:80歲高齡,仍堅守臨床一線  11月20日,在臨沂市中醫醫院的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裡,劉啟廷正忙著接診患者。儘管已是80歲高齡,但劉啟廷仍然在臨床一線,問診、把脈、開方,每天超過60餘人次的門診量,讓他一整天都閒不住。
  • 【醫訊】趙國定主任將本月坐診上海寶斛堂中醫門診!
    膏方作為中醫藥學術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愈來愈受到患者和百姓的歡迎,2020年上海寶斛堂中醫門診也迎來了第三屆的膏方節,今年與往年不同的是,我們特邀上海膏方名老中醫趙國定教授坐診於
  • 當年聲稱中醫是偽科學,並不能治病的北大教授王福重,他後來如何
    在古代看病都是中醫把脈,還沒有醫院一說,而現在中醫已經慢慢的被大家遺忘了,其實中醫治好了很多疑難雜症,像這次的新冠疫情也運用了中醫的理論。在面對優秀的傳統文化時,我們應該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手法,秉承傳承理念,而不是一棒子打死所有。如今中醫的地位其實有點尷尬,因為現在如果想進醫院當醫生或者護士都會有從業資格證,需要通過考試等方式來鑑定資格。但是有很多老中醫並沒有證,手法卻是很精湛。
  • 國慶節西安老中醫義診
    萬全堂起源唐代宋清年間,是一家以陝西省內中醫名家為依託,治療手段以純中醫、望、聞、問、切、為基礎的中醫醫療機構。萬全堂國醫館擁有國家級、省級名老中醫20餘人,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等高級職稱專家百餘人。
  • 中醫拜師傳承哪家有
    傳承幾千年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漸漸隱藏其鋒芒。可前幾天,在我國廣東省的一所高校中,舉行了一場矚目的拜師儀式,繼承與發揚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這便是南方醫科大學舉行的第七屆「名老中醫傳承班」。「名老中醫傳承班」是南醫中醫藥學院實施的中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特色班級,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屆。
  • 為什麼有人認為中醫不是科學?中醫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
    導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醫的理念,更是讓很多國外科學家大呼神奇!然而這樣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國粹,卻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更有甚者,居然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作為一門傳承了五千年之久,並且擁有無數臨床實踐的學科,中醫毫無疑問是科學嚴謹的!但為什麼還會有人會懷疑中醫呢?
  • 臨沂八旬老中醫從醫64年 當選山東十大名老中醫
    記者也了解到,已81歲高齡的老中醫劉啟廷被省衛計委、省人社廳授予全省僅有的10名「山東名老中醫」稱號。  劉啟廷自幼酷愛中醫,1950年10月考入治淮委員會醫訓班,從事中醫臨床至今64年。從醫以來,劉啟廷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有獨特的治療方法,善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病,尤其擅長肝硬化腹水、再生障礙性貧血、哮喘、糖尿病足等疑難雜症的治療,臨床用藥以簡便驗廉而著稱。
  • 濟寧"十大中醫世家"出爐 為名老中醫頒發證書
    原標題:濟寧"十大中醫世家"出爐 為名老中醫頒發證書 十大中醫世家受表彰。  濟寧新聞網訊 28日,在濟寧市中醫藥文化宣傳周暨中醫膏方養生文化節開幕現場,濟寧市衛計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公布首批考證的十大中醫世家,並為從事中醫藥工作40年上工作者和名老中醫代表頒發榮譽證書。
  • 免掛號費看診活動繼續14位名中醫在宏醫堂義診
    ……從上周三開始,就有市民來電感謝,並為宏醫堂名中醫點讚。 據悉,宏醫堂國醫館是一個集中醫診療、理療康復為一體的大型中醫醫館,省市醫保定點單位,其匯集了14位名中醫,集師承與臨床經驗於一體,將家傳秘方、單方、驗方與針、灸、推、按、拿等傳統手法結合,對各科常見疾病以及疑難雜症進行全面有效的中醫治療。
  • 中醫到底是不是偽科學?專家找到失傳千年的醫書,一部分人被打臉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推崇的都是中醫文化。西醫文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之後,才慢慢影響到了中國人的現實生活。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人們一直所肯定的醫學文化一直都是中醫,但是現在卻有很多人站出來質疑中醫文化是偽科學。
  • 陝西省名中醫徐玲主任醫師乾燥症候群治驗
    乾燥症候群是一種以侵犯唾液腺和淚腺等外分泌腺為主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以口眼乾燥為特徵並可累及全身多系統,從而造成多臟器損傷而出現難以控制的齲齒、牙周疾病、口腔潰瘍、眼結膜炎、角膜潰瘍、甚至失明、皮疹、結節紅斑、低熱、乏力、肌痛、腮腺腫大等,血清中可出現相關抗體、腺體活檢有較高的準確性。
  • 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
    張琪,男,漢族,1922年12月出生,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主任醫師,1942年1月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黑龍江省名老中醫。 ◆他鑽研腎病40多年,臨床科研碩果纍纍,是當之無愧的腎病權威◆他對複雜腎病或各類疑難重症都辨證精準,生死邊緣救人無數◆他性情溫和,但為中醫之興衰,曾多次致信總理,醫之大者天下為公87歲的張琪略微發胖,喜歡眯眼微笑,像是鄰家長輩。
  • 煙臺中醫的窘況 專科生畢業5年還沒法獨立開方
    有著數千年歷史的國粹中醫,在今天的發展中遇到了瓶頸。  21日,本報記者探訪港城中醫圈了解到,現在大學課程偏重西醫,患者看病選擇西醫,甚至有年輕中醫師畢業5年還不能獨立開方。中醫處於傳承難、不重視、有誤解的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