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歷史上的那些大夫啊,有一顆慈悲之心,像活菩薩一樣救人於病難之中。在中國歷史上,一直以來推崇的都是中醫文化。西醫文化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之後,才慢慢影響到了中國人的現實生活。
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人們一直所肯定的醫學文化一直都是中醫,但是現在卻有很多人站出來質疑中醫文化是偽科學。2018年10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中國延伸出來的中醫文化納入了全球具有影響力的醫學綱要之中,可見中醫不僅受到了國際正規組織的認可,而且被推廣的範圍也越來越全球化。
中醫也稱漢醫,是中國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種傳統醫學的系統性文化,其講究的是望聞問切。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國人雖然還處於原始社會,但是中醫文化就已經在黃帝時期慢慢延伸開來,而中醫文化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又擁有了比較系統的中醫理論,這時候是中醫文化的基礎模型。
之後從歷代的人文發展過程中,才融匯成現代人們眼中看到的中醫魅力。公元150年出生的張仲景,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中醫代表者,而張仲景也是中國歷史上推廣中醫文化的集大成者。在華佗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手術的方式之外,張仲景還推出了八鋼中醫認知,也就是陰陽、表裡、虛實、寒熱等重要的中醫文化內容。
公元541年出生於唐朝時期的孫思邈,也是中醫文化的集大成者。並且總結了前人的中醫理論和實踐經驗,收集到了超過5000多個中醫藥方,進行了辨證治療。而孫思邈也因為行醫過程中醫德很高,所以又被人們稱之為是藥王。但是也有人稱中醫是一種偽科學,而這種質疑的聲音多半是來自於一些信仰化學和物理的西方醫學者。
他們認為中藥的搭配使用無法寫出化學方程式和它的分子結構,所以沒有任何科學依據可以證明中醫的可實踐性。但是在2012年7月份,中國人發現了一則古墓,從古墓當中所出土的很多醫學理論著作,才徹底擊潰了國外的這些質疑聲音。
經過考古學家們日夜兼程的認真研究,發現這則漢墓當中所出土的中醫醫學典籍,包括《內經》和《扁鵲醫學派》典籍等等。從正面回擊了任何質疑中華文化中主要組成部分的中醫文化不是偽科學。而且在這則老官山漢墓當中還出土了一些人體扎穴雕像,這些雕像是用於醫學者進行研究穴位的一些實驗品。
而人們對於心臟、肺部、腎臟和盆骨等一些器官已經在西漢年間就已經形成了完備的中醫理論體系,可見中國醫學在世界進步歷史中遙遙領先,是不容置疑的正規科學。除此之外,中國歷史上從來不缺乏能夠證明中醫文化不是偽科學的醫學典籍,比如說公元前1000年左右出書的《黃帝內經》。
公元前659年,孫思邈完成的第1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東漢時期著名醫學者張仲景所編著的《傷寒雜病論》等等,不僅在市井百姓中廣為流傳,就連一些中國古代王公貴族階級也極其推崇。可見中國人對於醫學研究早已領先世界,又何來中醫是偽科學這一理論呢?對於那些質疑中醫的人,真的是在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