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傳統醫學,與我國文化息息相關。但自民國以來,西藥進入我國,以其見效快、效果好的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流行,甚至有人說「中醫學廢了」。關於中醫廢絕的說法,最早也是來自於章太炎的學生俞樾,他否定中醫的藥理知識和醫學價值,認為中醫只有藥方才有價值,中醫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國內著名學者魯迅先生也反對中醫,這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所致。其父年幼病重,多次向中醫請教仍無好轉,最後幼年喪父。所以他不信中醫,留學日本也是學西藥,後來棄醫從文,一生都反對中醫。
實際上,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1919年是西方西方文化發展而中國傳統文學衰落的五四時期,連孔子的儒學也受到打壓,更別提中醫了。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中醫也逐漸證明了其醫學意義,但仍有一個北大博士,他宣稱中醫為偽科學,毫無根據,更無治病的必要。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這個北大博士生的名字叫王福重,他是中央財經大學1998年的畢業生,2001年在北大獲得博士學位。但不像他所學的經濟學知識,他經常會在跨領域的專業領域做一些激動人心的演講。中醫學除了治不好病之外,還有「農夫無用功」,「戰士們冒著槍彈雨是為了虛榮」的言論,讓他在引起爭議的同時也不斷走紅。中醫學到底有沒有用呢?
回答當然是沒有爭議的,自原始社會的《黃帝內經》以來,中醫學就成為我國治療疾病的理論基礎。但中醫將五行與人體內臟聯繫起來,重視氣、形、神的學說更是以五行與經絡為基礎。中醫學從5000年前就開始治療疾病,而西方直到中世紀,仍處於痛到什麼程度呢?
公元前335年,東晉葛洪的《肘後急備方》更是記載了多種疾病的急救方略。就是這種中醫典籍,使法國的兩個國家在1500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獎。「肘後急備方」中記載:
山水間多沙蝨,甚細微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浴。這隻蟲子在水裡,在身體裡,和陰天的雨行草裡,也在人裡。就鑽進皮囊,其診斷方法
斑疹傷寒的傳染者是山中的蝨子,而防治斑疹傷寒的方法也在書上一一記載。根據這一理論,法國細菌學家查爾斯.尼克爾研究了「肘後急備方」,並最終於1928年獲得諾貝爾獎。無所不用其極,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也是在《肘後急備方》中: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液,服之。在指導下,青蒿素被革新。
由此可以看出,中醫不僅有其理論基礎,也是許多現代醫學的引路人,而王福重一開始個人沒有中醫的基礎,連入門的中醫知識都不懂,就敢放肆地說中醫不能治病是偽科學,這無疑是在譁眾取寵,希望借著貶低中醫來提升自己的熱度。而且,作為我國國粹之一的中醫,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易中傷和造謠。你對中醫學究竟是否有用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