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杏林高手譜寫中醫傳奇 專訪臨沂六位名中醫
今年以來,臨沂市先後被確定為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市、中醫藥預防保健及康復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市。臨沂中醫發展的背後,說到底離不開中醫人的不懈努力。目前,臨沂共有全國、省級、市級名中醫藥專家和中醫藥學術繼承人數十人。11月20日,記者先後專訪了多位名中醫,他們的從醫經歷,也折射出臨沂中醫的復興之路。
劉啟廷:80歲高齡,仍堅守臨床一線
11月20日,在臨沂市中醫醫院的全國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裡,劉啟廷正忙著接診患者。儘管已是80歲高齡,但劉啟廷仍然在臨床一線,問診、把脈、開方,每天超過60餘人次的門診量,讓他一整天都閒不住。「只要和病人打交道,感覺不到累,一天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劉啟廷說。
從事中醫臨床工作60多年,要說起對於中醫的貢獻,大量的學術論文、專著、科技成果等,已數不勝數。他從醫生涯始終如一的,就是「大醫精誠」的行醫規道:不僅具有精良的醫術,更是處處為病人著想,從不敷衍病人,辨證施治,保證病人早日康復。
劉啟廷臨床用藥,更是以簡便廉捷而著稱,他的方劑用藥精煉,量少效著。尤其是,劉啟廷所創一方通用經驗方百首,經過幾十年的臨床應用,每個方劑應用均在數百例至上千例,無不應驗如彰。
曾有一位病人,住院治療數月不見好轉,更是花費數萬元,慕名找到劉啟廷「求救」。劉啟廷根據多年的經驗,開了一副藥,不過十多天的時間,病人痊癒。「像這樣經過他的幾副藥就治癒的疑難雜症患者,已經不計其數。」一位醫生這樣說。
劉啟廷為臨沂乃至全國培養了大量中醫人才。作為山東省第一批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全國第三批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他將自己的臨證經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向他求師的學生遍布全市各基層單位,他的繼承人更是盡得所傳,現均為醫院的技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
左振素:主持多項科研項目屢獲大獎
11月20日,儘管不是左振素的門診日,但前來找她看病的患者絲毫不比平時少。「很多病人都是專程找過來看病的……」正說著,左振素的診室裡又進來了患者。
今年62歲的左振素,是臨沂市中醫醫院國家風溼病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作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左振素對內科雜病、風溼疑難病症、各類腎病有自己獨特的治療思路、方法和經驗。對疑難重症,左振素主張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根據病情變化,決定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內治與外治同用。
就拿風溼疑難病症來說,她著重於風溼病的研究,「很多患者找來時,走路都困難,生活幾乎也不能自理。」不過,經過她獨創的治療方法,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緩解。不僅如此,左振素在治療紅斑狼瘡方面有訣竅,她提出系統性紅斑狼瘡從熱、痰、瘀論治。
在堅持在臨床第一線的同時,左振素更是注重科研,她主持的「從熱痰瘀論治狼瘡腎炎」、「腎復寧結腸滴注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等多項科研項目分獲多項省、市科技大獎。
此外,左振素一直承擔本地的中醫教學任務。身為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的她,先後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光明函授大學以及及本市中醫界組織的各類學習班、中專班等授課。在帶教期間,左振素同樣將自己的臨證經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為臨沂中醫培養大批人才。
陳權:獨創中醫療法治療慢性腎臟病
在臨沂市人民醫院,陳權的名氣有不少傳奇色彩。從醫40餘年的他,如今已是山東省名中醫、人民醫院首席中醫專家,國家第四批、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但要說起這份傳奇,從陳權年輕時就已經開始了。
在一本名為《沂蒙名醫》書中,這樣記錄了陳權年輕時幾次頗具傳奇色彩的看病經歷:一患兒發燒月餘查不出病因,西藥盡用無效,每天黃昏便高燒不止,陳權診斷後,開中藥一副,中午、晚上服下,竟沒有起燒,堅持幾副藥後痊癒了。再有一位成年患者,低熱3個多月,每天午後發熱,陳權只開了一副藥,服了半劑微汗後病竟然也好了。
就這樣,陳權的名氣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到現在,他已經成為對內外婦兒諸病均研究頗深的著名專家。他擅長腎病、脾胃病、外感熱病及內、婦科疑難雜病的辨證論治,尤其在難治性腎病、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衰竭等中醫治療方面經驗獨特,造詣較深。
以慢性腎臟病為例,陳權以獨創中醫療法延緩慢性腎臟病的病程進展,在保護腎功能方面,有非常好的療效。曾有一位患慢性腎炎患者,腎功能衰竭,各項指標不容樂觀。治療這種病本就是陳權的拿手好戲,幾經中醫藥調治,病情穩定。
近年來,陳權在腫瘤中醫藥治療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研究。羅莊區一位60多歲的肝癌晚期患者,經他治療後病情緩解,如今這位患者還常常到河邊叉上幾條魚,給陳權送來。
張志發:一副湯藥攻克中醫碎石難題
作為臨沂市人民醫院首席中醫專家,張志發出生於蘭山區白沙埠一個中醫世家,13歲就跟隨爺爺學醫,早年做赤腳醫生,後來求學畢業後,他曾有機會留在省城,但他最終選擇回到家鄉的醫院行醫。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當時尚不到而立之年的張志發,就成功攻克了一個醫療難題,並破天荒創造了人民醫院歷史上第一個科研項目,爭取到第一筆專項科研經費。這個醫療難題其實是困擾不少臨沂百姓的泌尿繫結石病。
當時,面對患者的病痛,年輕的張志發萌生了用中醫藥攻堅克難的決心,他從上百味中草藥中,一味一味地細緻入微地考量其藥理功效,選定「半枝蓮」作為君藥,並最後創造發明了「半枝蓮化瘀排石湯」。
毫無疑問,這份湯藥的療效出奇得好,最後,這個醫院首個科研項目「半枝蓮化瘀排石湯治療泌尿繫結石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得省衛生廳醫學科學進步二等獎。在張志發看來,獲獎並沒什麼,最重要的是能夠治病救人。
讓張志發印象最深刻的是,後來在全國發生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臨沂查出因服此類奶粉患結石的兒童達數千例。當時事態嚴重,雖當時碎石技術已經很發達,但兒童不能進行碎石治療,正是張志發的「半枝蓮化瘀排石湯」,讓所有患兒的結石均溶石治癒。
目前,張志發作為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全國第四批、五批老中醫學術經驗指導老師,主要從事中醫內科,主攻方向泌尿及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此外,他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疑難雜症上,也多有獨到之處。
時曉光:「推拿聖手」瞬間為患者療傷
在臨沂市中醫醫院,從醫31年的時曉光被患者稱為「推拿聖手」。時曉光根據多年的從醫經驗,獨創了一些中醫推拿手法,這些絕技讓他聲名遠播,他的診室裡每天都擠滿了慕名而來的病人,這其中不僅有臨床上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也有久治未愈的疾患。
時曉光的臨床療疾之法多以正骨手法為主,尤其擅長脊柱之調整、推拿按摩,拔罐整復。在治療方式方面,時曉光首創了「旋轉滾筒式整脊術」、「拔伸壓顫式整脊術」、「軟組織理筋整復術」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慢性腰背痛等疾病,多立竿見影,應手而愈。
不過,這並非是時曉光中醫手法最神奇的,他經常利用自己的中醫「絕技」為患者瞬間療傷。這生死一線,瞬間使患者轉危為安的故事,其實就發生在時曉光的診室。當時,一位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突然發生腸梗阻,需要馬上進行手術。
然而,患者拒絕接受手術治療,原因是他曾患病做過一次手術,手術時流血不止。「患者當時說實在不行再做手術,醫院也開始準備的同時,我拿了4根針,找到患者足三裡、上巨虛兩個穴位,四根針扎進去。」時曉光回憶道。
稍做運針之後,突然患者肚子裡一陣響聲,時曉光看到有效果,就接著持續刺激,僅僅在七八分鐘後,患者體內排出了一陣氣,並馬上要求去廁所。就這樣,時曉光只用了4根針就讓患者轉危為安。
任繼東:中醫掌門人開創「臨沂模式」
11月20日,在臨沂市人民醫院,剛出差回來不久的任繼東,正忙著整理參加會議的材料。11月15日,在甘肅舉行的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全國只有8家綜合醫院代表做了典型發言,而任繼東的發言,不僅代表臨沂市人民醫院,更是代表山東省。
這個發言的背後,其實是臨沂市人民醫院近年來走出的一條綜合性醫院發展中醫的新路子,並被外界譽為綜合性醫院發展中醫「臨沂模式」,受到不少綜合醫院的認可。在這個過程裡,作為該醫院中醫的直接負責人,任繼東可謂做了大量的工作。
上個世紀80年代初,任繼東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中藥系,長期在臨床一線從事中藥調劑、藥劑管理、中醫藥管理工作,這讓他積累了紮實的中醫藥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並在中藥鑑定、藥用植物、中藥炮劑、中藥藥理、中藥製劑等領域具有較深的造詣。
以中藥試劑為例,任繼東主導參與了醫院多數中藥試劑的註冊工作。就拿每年銷售額超百萬的中藥製劑銀菊散結口服液來說,這個由醫院中醫專家劉愛武發明的專利,經過任繼東等人的努力,專利變為備受患者歡迎的中藥。
「這個藥只在我們醫院才能買到,在治療乳腺、甲狀腺疾病方面,效果非常好,而且定價也很低,每盒僅17元。」任繼東說。而在中藥的治療方面,任繼東扮演的是質量「決定人」的角色,憑藉多年的經驗,他修訂了醫院中藥的真偽對比標本。「不管走到哪都會到當地買藥,收集植物標本。」任繼東說。
為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擴大中醫藥的影響,任繼東更是北上、南下,先後邀請多位國內著名大家來院講學、診治病人,聘請他們為醫院客座教授,為人才培養與成長搭建了廣闊的平臺。
記者 周廣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9-8025117,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