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2020-12-04 澎湃新聞

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2020-12-02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王大增教授出生於1924年6月25日,浙江鄞縣人,中國共產黨黨員。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1月26日逝世,享年97歲。2020年12月2日今天上午,王大增教授追悼會在龍華殯儀館歸德廳舉行。

王大增教授生平簡介

王大增教授是上海市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上海市名中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原婦科主任、婦科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上海市和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名老中醫工作室指導老師,上海市第二屆名老中醫繼承班指導老師。王大增教授從醫70餘年,學貫中西,德藝雙馨,將畢生的精湛醫術奉獻給了人民,造福廣大病家,為中醫和中西醫結合事業鞠躬盡瘁,終其一生。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王大增教授時刻響應黨的號召,與黨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從國立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醫學院)醫學系,畢業後至1960年在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從事婦女醫療衛生保健工作。1956年,王大增教授響應黨中央號召、經選派參加了中央衛生部委託上海市衛生局、上海中醫學院聯合舉辦的「第一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的001號「西學中」學員。1959年3月,在隆重的畢業典禮上,中央衛生部向王大增教授頒發了衛生部獎狀和銀質獎章。1959年隨中國針灸代表團訪問前蘇聯,進行學術交流。

1960年10月,根據組織安排,王大增教授離開婦產科醫院,來到剛剛建院、條件艱苦的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工作,並著手共同創建龍華醫院婦科。作為科室主任,王大增教授帶領科室全體職工攻堅排難,勇攀高峰,使婦科在醫教研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1970年代,王大增教授響應國家生育政策要求,與中科院有機化學研究所、藥物所和兄弟醫院一起研發終止妊娠的藥物。王大增教授作為臨床協作組組長,負責藥物的研發。在多次失敗的情況下,反覆查閱文獻、到外地採風、經過與實驗室研究人員不斷的努力,最終研發成功國家I類新藥——結晶天花粉蛋白,解決了中期妊娠藥物引產的難題,避免了引產孕婦的經腹手術和西藥引產出血多、產後清宮的問題。「天花粉針劑中期妊娠引產」獲1978年第一屆全國科學大會獎、中央衛生部和國家計生委的獎狀、獎章和榮譽證書。這是龍華醫院的第一個國家級科技成果獎項。

王大增教授(第二排左四)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王大增教授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976年唐山大地震後,王大增教授帶領醫療隊奔赴唐山地震災區,作為醫療組的指導員在東礦區第二抗震醫院工作了整整10個月,克服了身體不適、生活條件簡陋、餘震不斷的困難,積極救治病患,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為災區人民的健康保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早在1980年代初,王大增教授就根據生育形勢的變化,在龍華醫院開展了腹腔鏡診斷技術。利用腹腔鏡早期診斷異位妊娠,擴大了結晶天花粉蛋白的適應症,將該藥用於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和絨毛膜癌的治療。同時開展了中藥治療子宮肌瘤、血虛閉經、功血、內異症和更年期症候群等疾病的研究。篩選了24張治療子宮肌瘤的處方,制定了兩張治療子宮肌瘤和一張治療血虛閉經的院內製劑。上世紀90年代,七十高齡的王大增教授,老驥伏櫪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對內異症、更年期症候群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多次獲獎。王大增教授的許多臨床製劑充分體現了「簡、便、廉、效」,一直被廣泛應用至今,患者深得其益。2010年7月,王大增教授獲得龍華醫院「終身貢獻獎」。

作為見證、經歷了中國革命、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西學中」中醫工作者,王大增教授為中醫事業和中西醫結合事業,嘔心瀝血、毫不保留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的學生,桃李滿天下。王大增教授非常注重立德樹人、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強調以德為先、德藝雙馨。他的學生中不乏中醫婦科、中西醫結合婦科的新銳和頂梁柱。

作為上海市政協三屆委員,王大增委員牽頭和其他委員聯名提出了「切切實實重視中醫、多辦實事」、「高層次西學中班要堅持辦下去」、「加強中西醫結合基地建設」和「發揚上海醫藥科技力量優勢、加快中西醫結合步伐」等多項提案。王大增教授的多項提案得到了有關委辦局的督辦,1992年上海市衛生局開設了西學中研修班。正是因為王大增教授等這一代人的高瞻遠矚、不遺餘力地推進著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事業的發展和不懈努力地開展、推進中醫藥的科研,使得上海的中西醫結合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源遠流長。

王大增教授是中西醫結合婦產科事業的開拓者。他在《五十年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回顧》一文中說,「中西醫結合是一項新的探索開創性的工作,是一歷史性的艱巨任務,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這正是王大增教授從醫70年的真實寫照。王大增教授正是用他對中醫的熱愛、對中西醫結合事業的拳拳之心,深深地感染了幾代人,教導了幾代人,並將永遠傳承下去!

王大增教授的一生是為中醫藥科研奮鬥的一生,是弘揚中醫藥事業的一生,是為中西醫結合事業貢獻的一生!王大增教授的逝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前輩,使我們失去了一位中西醫結合婦產科泰鬥;他的逝世是杏林的一大損失;他的逝世是中西醫結合事業的一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王大增教授!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沉痛悼念上海市名中醫王大增教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沉痛悼念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機械系曾攀教授
    沉痛悼念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機械系曾攀教授來源:「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公眾號 2019-7-8 突聞噩耗,中國共產黨黨員、塑性成形領域著名學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北京市教學名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攀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9年7月7日18時於北京病逝
  • 沉痛悼念劉炯朗教授
    著名計算機科學家、CCF海外理事、前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教授於2020年11月7日因病逝世,享年86歲。劉炯朗教授曾在MIT、UIUC、臺灣清華大學任教逾40年,對計算機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有重大貢獻。他獲得了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域的最高獎「卡夫曼獎」(The Kaufman Award)。
  •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馮建章教授11月24日逝世
    2020-11-25 21:38:40 來源: 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舉報   沉痛悼念
  • 沉痛悼念:著名電化學家,廈門大學周紹民教授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福建省勞動模範,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物理化學家,我國電化學學科的重要開拓者和貢獻者周紹民教授於2020年1月22日22時10分安詳辭世,享年100歲。周紹民先生1921年11月18日出生於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鎮。
  •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射電望遠鏡1960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山區誕生,孕育它的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威廉·戈登。你如果熟悉地理,應該知道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不過它距離美國本土2000多公裡,是大西洋上的加勒比海中的群島。而阿雷西博就出生在群島的北岸。天文學家通常會用射電望遠鏡,研究宇宙中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低溫目標,或者比較瀰漫的星際氣體。
  • 沉痛悼念超聲醫學界泰鬥周永昌教授
    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的訃告帶給我們無盡的悲痛和哀思,中國超聲診斷先驅、超聲學科奠基人、學界泰鬥、著名超聲專家、上海超聲醫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市超聲醫學培訓中心主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超聲醫學科名譽主任,我們最敬愛的周永昌教授於2017年10月24日8點50分在上海仙逝,我們謹以浙江介入超聲及我們個人的名義向周老的離世表示深深的哀悼。
  • 哀悼 | 沉痛悼念張俐娜院士,她的研究成果助力纖維素材料行業大發展
    10月18日凌晨,武漢大學發布訃告,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0年元月,60歲的張俐娜教授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資助,開始了與纖維素的死磕。張俐娜的最大貢獻,是發明了一種神奇的溶劑——用尿素、氫氧化鈉和水作為溶劑,預冷至零下12℃,將極難溶解的纖維素放進去,一兩分鐘便化為粘液。
  •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
    沉痛悼念「中國航天之父」、我校創始人之一、近代力學系首任系主任錢學森先生  10月31日早晨,中國航天之父、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錢學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 嶽陽醫院國醫大師朱南孫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我院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朱南孫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首批學部委員共93人,包括46名院士和47名國醫大師,他們是對中醫藥事業發展做出傑出貢獻,聲譽卓著,為國家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提供戰略意見的高級專家。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潘長江、嚴屹寬、李小萌沉痛悼念願永存千古
    李小萌:「單田芳先生千古,常寶華先生千古」,沉痛悼念單田芳老先生。
  •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發訃告悼念師昌緒 設立弔唁廳
    師昌緒(資料圖)  中新網11月10日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網站10日發訃告,沉痛悼念師昌緒先生。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師昌緒先生!  師昌緒先生永垂不朽!  我所於2014年11月11日上午9點起在北區學術報告廳設立弔唁廳,供社會各界人士和我所職工前來弔唁。
  • 【1月16-17日】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特邀上海同濟醫院湯建平教授...
    【1月16-17日】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湯建平教授蒞臨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會診 濟南中醫風溼病醫院將於1月16日—17日特邀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湯建平教授蒞臨我院會診,針對病情複雜、藥效不佳、關節疼痛受限的痛風、風溼疾病患者,制定個體化診療方案,解決患者病症,實現持久抗復發的診療目的,幫助患者保障療效、實現康復。
  • 沉痛悼念我國蜜蜂科學家葛鳳晨先生
    今天,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養蜂學家、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主要的創建者、奠基人、首席科學家葛鳳晨先生。2018年8月3日19時30分,葛鳳晨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葛老先生的逝世,是我國蜂業界的重大損失。在此,中國蜂產品協會謹代表全國蜂業同仁向葛老先生致以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 西安市中醫醫院陝西省名中醫張曉峰
    張曉峰,男,主任醫師,陝西中醫學院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教授。陝西省名中醫,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中華中醫藥學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中醫藥學會婦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青年中醫理事會副理事長。二十多來一直堅持臨床實踐和學術鑽研,對中醫婦科專業領域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具有自己的學術見解,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主要研究方向:中醫及中西醫結合治療月經病及不孕症。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參編著作多部,獲科研成果2項。
  •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
    【名醫講壇】​陝西省名中醫裴瑞霞教授運用「和法」調氣機增津液治癒習慣性便秘一例 2020-12-0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大醫訊】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劉根尚教授坐診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2020-11-19 09:57:43 來源: 帥軒閣 舉報   【重大醫訊】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劉根尚教授坐診北京三溪堂中醫診所
  • 悼念|「巨星」隕落,國家之惋惜
    中國「核司令」的光輝事跡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程開甲謝絕了恩師、「物理學家中的物理學家」玻恩教授的挽留,回到了自己的祖國,開啟了他實現科學報國之志的人生旅途。程開甲(後左一),玻恩(前右一)為了國防事業,程開甲在核試驗領域默默堅守,隱姓埋名近40年。
  • 我院與上海市藥學會聯合主辦「真實世界研究及倫理發展論壇」
    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和上海市藥學會聯合主辦的「真實世界研究及倫理發展論壇」暨「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化培訓班」順利舉行。本次論壇是龍華醫院建院60周年及上海市藥學會成立90周年慶系列活動之一。
  • 陝西公布55位名中醫(中藥師)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張毅偉)看病就去找名中醫,昨天,記者從省中醫藥管理局獲悉,省衛計委、省人社廳、省中醫藥管理局公布陝西省第三屆名中醫(中藥師) 名單,共有5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