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二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望遠鏡由於遭受颶風侵襲,經搶修無效,被迫永久關停。
在它運轉的半個多世紀中,阿雷西博望遠鏡不僅多次幫助天文學家斬獲諾貝爾獎,而且在多個研究領域作出過開創性的貢獻。在地外文明探索上,阿雷西博就是一個先鋒。
有人特意為阿雷西博寫了一篇訃告。這篇訃告就像對待一位老朋友一樣,回顧了它的生平往事。
沉痛悼念阿雷西博望遠鏡,科學精神永垂不朽
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射電望遠鏡,長期勤奮工作,任勞任怨,積勞成疾。然而因為年久失修,不巧近幾年又遭遇超強颶風的襲擊,傷重病危。雖然經過緊急救治,但最終醫治無效,於2020年12月1日逝世,享年60歲。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阿雷西博都是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這個紀錄直到2016年,才被中國的天眼望遠鏡打破。
阿雷西博能長這麼大個子,其實跟它「出生的方式」有很大關係。
1960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山區誕生,孕育它的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威廉·戈登。你如果熟悉地理,應該知道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自治邦,不過它距離美國本土2000多公裡,是大西洋上的加勒比海中的群島。而阿雷西博就出生在群島的北岸。
天文學家通常會用射電望遠鏡,研究宇宙中那些肉眼看不見的低溫目標,或者比較瀰漫的星際氣體。
作為全球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一生可以說戰功赫赫。從少年時期,它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
緊接著,阿雷西博望遠鏡又發現蟹狀星雲的中心隱藏著一顆脈衝星,也就是旋轉的中子星。
在這個基礎上,阿雷西博望遠鏡再次發現相互繞轉的兩顆中子星。而這個發現讓負責這項研究的天文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在我們的太陽系裡作出發現之後,阿雷西博望遠鏡又經過了幾次升級改造。
比如說,它最初的架構使用金屬網,你可以把這個架構理解為它的骨骼。可後來阿雷西博的架構被升級成了38000塊獨立可調整的鋁板。這讓阿雷西博望遠鏡達了到更高的觀測精度,觀測無線電信號的波段範圍提升到了5000兆赫。這是之前的10倍。
升級後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又取得了驚人的科學發現。
1989年,它直接拍攝了一顆小行星的無線電波段的照片。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拍到我們太陽系內小行星的無線電波段的照片。一年之後,也就是1990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再次立功。它發現了一顆新的脈衝星,而且確認脈衝星附近有三顆環繞它的行星。要知道,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這是一個重大意義的發現。如果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宇宙裡普遍存在,就意味著生命有可能並不孤獨。這個發現也讓負責這項研究的天文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
你看,從我們附近的太陽系小天體,到遙遠的太空深處的脈衝星,阿雷西博望遠鏡不斷地獲得「人類第一次」的新發現。
天文學家相信,如果宇宙中別的星球存在高等級智慧生命,它們可能會發射出可以破解的無線電信號。阿雷西博望遠鏡長時間檢測這樣的信號,試圖搜尋地外生命存在的跡象。同時,它還主動出擊,把人類的重要信息進行編碼,然後用信號發射器向太空發射廣播。
在科學工作之餘,阿雷西博望遠鏡也積極發展自己的文化興趣愛好。它參與拍攝了《007黃金眼》《接觸》和《X檔案》等等熱門影視作品。由於它極其專業的鏡頭感,阿雷西博望遠鏡受到科幻電影導演們的歡迎,成了科幻電影電視作品中常見的客串嘉賓。
到了2010年代,經過50年的連續工作,阿雷西博望遠鏡已經上了年紀,急需休假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但是,體檢和日常保健的經費經常落實不到位。這導致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雪上加霜的是,最近幾年發生的幾場颶風,都給阿雷西博造成了不小的危害。2017年瑪麗亞颶風導致波多黎各的一條電纜折斷。折斷的電纜跌落到望遠鏡的鏡面上,損壞了30塊鋁板。即便是這樣,阿雷西博望遠鏡仍然堅持科學工作,在缺少一根電纜和一部分鏡面的情況下,繼續跟蹤星空中的目標,儘可能收集數據。
2000年之後,中國開始布局建造一臺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這臺望遠鏡預計會取代阿雷西博望遠鏡,成為世界第一。中國的資金投入豐厚,人才積累充足,很有信心成為未來射電天文學的研究中心。而且從一開始,中國就提出向全世界分享自己的觀測數據和科學成果。
阿雷西博望遠鏡在波多黎各的山谷中,和越來越多的雜草為伴。過去輝煌時代常見的天文學家們,漸漸地也不再來訪。國際會議上更是越來越少見阿雷西博望遠鏡的發言。年邁的阿雷西博靜靜地衰老。
2020年8月,阿雷西博的健康再一次受到了重擊。一次熱帶風暴造成阿雷西博望遠鏡上,一根負責結構支撐的纜繩斷裂,鏡面上出現了長達30米的裂縫。這相當於是它的「肋骨」斷了,還順帶損傷了周圍的「內臟」。
2020年11月19日,美國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布,放棄阿雷西博望遠鏡的搶救,在接下來幾周時間內逐步清理安全區域,阿雷西博望遠鏡正式退役。2020年12月1日,阿雷西博望遠鏡第三根電纜斷裂,整個觀測平臺徹底倒塌。
阿雷西博離去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天文學界一片譁然。科學家們萬分沉痛,紛紛發文表達遺憾和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