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失去一隻「眼睛」——阿雷西博望遠鏡57年留下了什麼?

2020-12-16 科學加

近日,美國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垮塌,世界上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阿雷西博在服役的57年中有哪些科學貢獻?它和FAST有何異同?

撰文/記者 丁林 編輯/丁林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12月1日,位於美國海外屬地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望遠鏡因結構失控而發生垮塌。人們紛紛感嘆,世界失去了一隻「眼睛」。

△望遠鏡儀器平臺垮塌瞬間(圖片來源:businessinsider.com)

阿雷西博望遠鏡於1963年建成,口徑305米,在其主鏡盤上方接近150米的高處,懸吊著重達900噸的科學設備平臺。在2016年9月「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建成前的53年中,它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這類望遠鏡區別於傳統的光學望遠鏡,接收的是無線電信號)。

在半個多世紀的服役期間,阿雷西博望遠鏡曾數次遭颶風、熱帶氣旋和地震的衝擊,一直安然無恙。2017年9月,四級颶風瑪利亞過境波多黎各之後,望遠鏡長達29米的430兆赫茲天線發生斷裂並掉到主鏡盤上,損壞了38000塊鋁板中的約30塊,但並未對望遠鏡主體造成過多損壞。

今年8月和11月,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輔助鋼纜、主鋼纜先後斷裂。11月19日,望遠鏡的主管單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阿雷西博望遠鏡將退役,並以可控方式拆除。但正當全世界的科學家在網絡上聯名請求美國官方取消這一決定時,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設備平臺突然倒塌,3座支撐塔的頂部也均發生斷裂。

△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生垮塌前後對比(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匆匆謝幕之前,阿雷西博望遠鏡曾經為人類揭開各種天體的秘密,從與地球擦身而過的小天體,到遙遠星系傳來的無線電波脈衝,都逃不過這隻銳利的「眼睛」。

半個世紀的研究碩果

周期性發射脈衝訊號的天體「脈衝星」於1967年被發現,天文學家原本認為它們屬於白矮星。但是1968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發現了蟹狀星雲中心一顆脈衝星發出的33毫秒間隔脈衝——如此驚人的速度不可能是白矮星發出。阿雷西博的這一發現,使「脈衝星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理論得到堅實的支持。

1982年,阿雷西博望遠鏡又發現了一顆脈衝間隔僅為1.6毫秒的脈衝星PSR 1937+21,這是當時觀測到最快的脈衝頻率,也是第一顆被發現的「毫秒脈衝星」。之前的儀器雖然能探測到這些脈衝,卻很難將脈衝分辨出來。但這項發現讓天文學家感到疑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能量的消耗,脈衝星的旋轉會逐漸減慢。隨後他們意識到:年老的中子星通過吸取臨近恆星的物質,可以加速旋轉。

△由阿雷西博望遠鏡捕獲的脈衝星CP1919無線電信號,1979年出現在了著名搖滾樂隊的專輯封面上,隨後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圖片來源於網絡)

脈衝星靠消耗自轉能而彌補輻射出去的能量,因而自轉會逐漸變慢。這種變化非常緩慢,因此脈衝星作為「自然時鐘」的精確度極高。但當有引力波幹擾空間的時候,脈衝星發出的電磁波所經過的路徑就會被周期性地壓縮和拉長,導致望遠鏡接收到的脈衝信號出現周期性地早到和延遲。因此,對脈衝到達時間進行長期監測,還有希望捕捉到引力波信號。

雖然首個引力波事件在2015年才被引力波天文臺(LIGO)正式發現,但天文學家們早就在阿雷西博天文臺發現了引力波存在的間接證據。

1974年,阿雷西博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圍繞另一顆恆星旋轉的脈衝星PSR 1913+16。研究者跟蹤其脈衝信號長達數年後,發現脈衝星與其伴侶恆星的距離越來越近了。而這個「脈衝雙星」系統能量的減少,與廣義相對論預測二者產生引力波造成的能量損失精確符合。這個對於引力波的間接觀測成果,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圖片來源:quantamagazine.org)

阿雷西博望遠鏡還通過對脈衝星的觀測,間接發現了首個系外行星。這個發現有點「幸運」成分:1990年,在望遠鏡的維修期間,地球的自轉帶著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視野掃過了脈衝星PSR B1257+12。研究者發覺,這顆脈衝星發出的信號有輕微的擾動,並推測這是行星引力影響的結果。

近年來,隨著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等地外行星搜尋計劃的努力,已經有數千個地外行星被發現。其中脈衝星的行星的比例其實並不大。

倒塌之前,50餘歲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還對破解神秘的「快速射電暴」(FRB)做出了貢獻。這類信號是來自宇宙未知區域的高能無線電波脈衝,阿雷西博望遠鏡於2012年首次探測到快速射電暴FRB 121102,並在2015年又接收到同一個信號,這在歷史上屬於首次。發現重複快速射電暴,排除了這部分信號是由天體撞擊等獨立事件產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於 FRB 121102的重複發生,天文學家得以發現該信號源頭:25億光年外的一個矮星系。

△相關研究曾登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的封面(圖片來源:nature.com)

獨一無二的雷達天文儀器

阿雷西博望遠鏡除了口徑,另一個獨特的優勢,在於它能夠發射無線電信號——這些信號在太陽系行星或小行星的表面經過反射後返回地球,能夠帶來有價值的信息。例如,金星的大氣中有厚厚的雲層,難以通過光學望遠鏡進行表面觀測,而藉助阿雷西博望遠鏡,天文學家拍攝了高解析度的金星雷達圖片,為麥哲倫探測器對金星的觀測帶來了重要參考。

1965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雷達觀測結果顯示:水星自轉的周期是59天,而不是此前理論上預測的88天。

天文學家原本認為,正如月球的一面永遠朝向地球那樣,水星也被引力「潮汐鎖定」,它公轉與自轉一周的時間相等,且同一面永遠朝著太陽。因為水星的公轉周期是88天,因此科學家認為它的自轉周期也是88天。

但阿雷西博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讓科學家思考新的可能性,繼而確認了水星的「軌道共振」現象:水星每圍繞太陽公轉兩周,本身完成自轉三周。這種現象隨後在木星等大型天體的衛星上也被發現。

阿雷西博望遠鏡還在水星上發現了水。

水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但阿雷西博望遠鏡在上世紀90年代的觀測暗示著,水星兩極隕石坑形成的永久陰影中,可能保存有水冰。2012年,美國的信使號探測衛星前往水星,近距離確認了這一結果。

△水星北極地區的水冰分布(圖片來源:NASA)

進入21世紀後,已過極盛時期的阿雷西博望遠鏡還觀測了許多太陽系內的小行星。理解這些近地小行星的特徵,對於保護人類、監控太空威脅至關重要。1989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獲取了小行星「4769 Castalia」的無線電照片,揭示了太陽系中首個「雙瓣小行星」的模樣。近年來,該望遠鏡還發現了圍繞彼此軌道轉動的雙小行星和三小行星系統。

未來的「天眼」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倒塌,給射電天文學「砸出一個大洞」。繼該設施之後,美國目前最大的射電望遠鏡是位於西維吉尼亞州的100米口徑綠岸天文臺。但阿雷西博望遠鏡數分鐘的觀測數據,小型的望遠鏡可能要收集數個小時。

阿雷西博望遠鏡雖然不再服役,但該天文臺的其他部分,例如研究空間氣候和地球磁圈的雷射雷達等仍將繼續工作。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宣布將拆除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剩餘部分,但在該地留下一座研究中心。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信號接收示意圖(圖片來源:IEEE Microwave)

幸而阿雷西博望遠鏡的一些功能,被「中國天眼」FAST等新建的天文學設備所取代。更大尺寸的射電望遠鏡能夠增加微弱信號的探測靈敏度,幫助跟蹤普通望遠鏡難以分析的天體。

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 FAST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藉助FAST,我國科研團隊正迅速成為國際快速射電暴領域的核心研究力量。有天文學家認為,FAST還有望找到周期小於1毫秒的脈衝星。自轉速度如此之快的脈衝星可能自行崩解,相關的觀測結果可能給物理學帶來新的啟示。

FAST和阿雷西博望遠鏡都是大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其設計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也不完全相同。這類望遠鏡更容易建造,但與弧度更大的拋物線射電望遠鏡(如綠岸天文臺)相比,這類望遠鏡的信號不能反射到一個點上。

阿雷西博望遠鏡懸吊著的信號接收站中,包含有二級和三級反射鏡面,能夠糾正球面相差。FAST採用了另外的解決方案——與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固定反射面不同,FAST應用了主動反射面技術在地面糾正球面相差:在FAST主鏡面的近4500塊鋁質反射板中,有一部分可以作出傾斜,使望遠鏡的局部形成拋物曲面,瞄準太空中的不同區域。

△通過移動饋源艙,FAST可以瞄準空中不同的方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種設計也使得FAST的饋源艙更加「小巧」(約30噸重,由6座饋源塔拉動)。不過,由於沒有大型的懸吊儀器平臺,FAST與阿雷西博望遠鏡的一個顯著區別,就是不具備無線電發射功能。

1974年,阿雷西博望遠鏡還曾向位於武仙座的球狀星團M13發送了一串由1679個二進位數字組成的信號,稱為「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是從地球發射出的最強信號,發射它的部分原因是為了展示升級後的天文臺新增的高功率雷達發射器。

阿雷西博信息的另一個意圖,在於與外星文明進行交流。該信息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弗蘭克·德雷克和物理學家卡爾·薩根設計,內容包括了人類DNA的化學元素序號和結構、人類外形,以及太陽系的信息等。M13星團距離地球約25000光年,包含約30萬顆恆星,許多恆星系的年齡至少有120億年,因此有充足的時間孕育出生命。

△對「阿雷西博信息」正確解碼的示意圖(圖片來源:波多黎各大學)

阿雷西博望遠鏡的科學徵程已經謝幕,但它向遠方送出的問候,還將在宇宙中飛馳千萬年。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

識別二維碼,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閱讀更多權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動,請下載「科學加」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一夜之間,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望遠鏡所有方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繼今年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目前無人傷亡,但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可惜
    然而,望遠鏡可能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阿雷西博天文臺一名工作人員此前表示,如果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失去功能,世界將不得不依賴中國貴州在天文探測領域的另一顆「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阿雷西博望遠鏡於1963年建成,整個望遠鏡由底部直徑305米的接收盤和懸掛在其上的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組成。
  • 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望遠鏡|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阿雷西博...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繼今年8月兩次嚴重電纜事故後,望遠鏡懸掛的接收設備平臺當天墜落並砸毀瞭望遠鏡反射盤(天線)表面,望遠鏡很可能已不能再使用,重建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之一
  • 探索外星文明的阿雷西博望遠鏡轟然倒塌,世界失去一隻「天眼」
    位于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建成於1963年,在2016年「中國天眼」FAST落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曾多次幫助天文學家榮獲諾貝爾獎,在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領域貢獻巨大,同時以探索外星生命文明聞名於世。在役的50多年來,在天文探索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世界失去一隻「眼」!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對於未知的宇宙,射電望遠鏡就像是一把打開探索之門的鑰匙,是推動世界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
  • 世界失去一隻"眼"!美國射電望遠鏡全毀,全球僅剩中國"天眼"
    近日,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稱,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發生坍塌。隨著眾多反射鏡面的落下以及一聲巨響,地球的兩隻"眼睛"只剩下了一隻,那就是"中國天眼"。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別擔心,世界僅剩的一隻「天眼」在中國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美國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於當地時間12月1日確認,望遠鏡這一次是徹底罷工了。由於受到今年兩次嚴重的電纜事故影響,望遠鏡的懸掛接受設備平臺墜落並砸壞瞭望遠鏡反射盤的天線。因此也就造成該天眼失去了原本的工作性能。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下中國FAST一隻「天眼」
    【環球時報報導記者 任重】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NSF當天在推特上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一夜之間坍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報告。」工程師已評估了損壞情況,確定望遠鏡的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重達900噸的接收平臺墜落到下面的碟形反射盤上。此外,望遠鏡的支撐鋼纜也已斷裂。
  • 世界「兩大眼睛」之一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唯一射電望遠鏡
    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因為缺乏經費和維護,阿雷西博的設備迅速老化。坍塌前,該望遠鏡曾多次發生事故。阿雷西博望遠鏡最近一次使用是在8月6日,之後數日鎖扣輔助鋼纜的一個接頭又發生故障,而故障原因據信是生產方面出現差錯。11月6日,又有一根鋼纜斷裂。最終在12月1日發生坍塌事故。
  • 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當地時間1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確認,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日報導,NSF當天在推特上說,「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一夜之間坍塌,所幸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一隻「天眼」
    」大型射電望遠鏡,是世界上第二大射電望遠鏡,已於12月1號坍塌,但幸好沒有造成意外傷害。該計劃是使用「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來幫助收集有關電離層有價值的信息,以支持這項工作。ARPA也對將其用於各種雷達相關實驗感興趣。望遠鏡也仍然可以用作通用研究工具。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原創 趙挪亞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 趙挪亞一夜之間,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
  • 世界「兩大眼睛」之一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中國天眼成唯一射電...
    地球「兩大天眼」之一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時的瞬間……美國科學家感嘆:如今觀測深空只能靠「中國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了因年久失修坍塌三個支撐塔全部斷裂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口徑達305m,自1963年開建直到「中國天眼」FAST建成之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的紀錄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CNN稱,該望遠鏡對射電天文學的重要發現以及行星和太陽系的研究貢獻巨大,曾繪出第一幅金星表面的雷達圖,並在1992年首次發現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隨著阿雷西博望遠鏡的坍塌,目前世界只剩下中國FAST一隻「天眼」。
  • 美國的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一夜之間,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儀器接收平臺坍塌後的阿雷西博望遠鏡 社交媒體圖一位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工作人員此前表示,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若失去功能,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來自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 著名的射電望遠鏡倒塌,世界失去一隻「天眼」
    近日,美國科學基金會(NSF)表示,在12月1日凌晨的時候,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巨型射電望遠鏡平臺倒塌了。NSF稱:「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的平臺最終還是倒塌了。幸運的是,沒有出現人員傷亡。」隨後,工程師發現望遠鏡的支撐塔都斷裂了,支撐鋼纜也全部散架。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塌了,全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全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美國的電射望遠鏡塌了!一夜之間,地球就只剩下一隻「眼睛」了!曾經被稱之為地球的「兩大眼睛」的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塌了!經過美國科學家們的確認,這個電射望遠鏡徹底不能用了。
  •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中新網
    美國阿雷西博望遠鏡坍塌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 (4/4) "← →"翻頁
  • 美國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坍塌,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之一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那麼全世界在天文探索領域,將只能依靠來自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大眼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介紹,口徑305米的阿雷西博1963年投入使用,在2016年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中國天眼)建成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主要研究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50多年來,阿雷西博望遠鏡成為人類巡視宇宙的「火眼金睛」,為天文學研究做出了不少貢獻。
  • 美國射電望遠鏡塌了,世界只剩中國FAST一隻"天眼"
    一夜之間,曾在人類天文探索史上留下過濃墨重彩一筆,被譽為地球「兩大眼睛」的波多黎各阿雷西博(Arecibo)射電望遠鏡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