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波多黎各的美國阿雷西博天文臺望遠鏡,建成於1963年,在2016年「中國天眼」FAST落成之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曾多次幫助天文學家榮獲諾貝爾獎,在射電天文學、大氣科學和雷達天文學領域貢獻巨大,同時以探索外星生命文明聞名於世。在役的50多年來,在天文探索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可就在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日凌晨,因支撐柱斷裂徹底倒塌。這對於科學界,對人類來說,都是一大損失。
射電望遠鏡,可不是普通的望遠鏡,普通望遠鏡,就和我們人眼一樣,只接收可見光。而射電望遠鏡接收的是宇宙中的射電波(無線電波的一部分),這是普通光學望遠鏡看不到的部分。 射電望遠鏡可以通過那口特殊設計的「大鍋」接收這種信號,傳給後端的計算機系統呈現出影像,讓天文學家分析研究遙遠的宇宙的信息。
作為曾經世界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戰果纍纍,其中一些發現更是轟動全球。舉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當然,阿雷西博的豐功偉績數不勝數,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此外,阿雷西博也曾努力試圖搜尋地外文明的跡象。不僅長期監測可能來自外星生命的信號,也向太空發送了一串二進位數位訊號,其中包含人類的數字體系,人類的DNA,太陽系等信息,期望可以被潛在的外星文明接收到。至今杳無音訊。
但是英雄也有遲暮的一天。近幾年,阿雷西博望遠鏡積勞成疾,垂垂老矣。這次它的坍塌,可能與今年遭受到的兩次嚴重損害有關。主要也是因為年代太久遠了,加上維修經費跟不上。
一代「天眼」就這樣悽涼落幕。
當阿雷西博望遠鏡離去後,天文探索領域將取決於更先進的現代儀器。
之前,世界各地有200多名科學家曾利用這座望遠鏡開展研究工作,以後就只能靠中國貴州的另一隻「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了。而且現在能做外星文明探索的也有FAST。而FAST的靈敏度比阿雷西博高出好幾倍,也能看得更多,好多阿雷西博觀測不到的目標,我國的FAST能觀測到。FAST自投入使用以來,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發現。
雖然FAST還年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阿雷西博望遠鏡的逝去,也給我國的FAST一個重要提醒。我們的科學家也許可以從中吸取到一些經驗。FAST是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先生提出的構想,耗費了22年的心血築成,一定要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