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辨證中的動與靜

2021-01-11 央廣網

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認為,動靜者,乃陰陽之動靜,明確指出了動與靜屬於陰陽學說的範疇。《內功圖說》指出:「天地本乎陰陽,陰陽本乎動靜。人身,陰陽也;陰陽,動靜也。動靜合宜,氣血和暢,而疾不生,乃得盡其天年。」由此可知,動與靜跟中醫辨證思維密不可分。經過歷代醫家的演繹發揮,動與靜的理念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診療過程中,在慢性筋骨病的診療中也是如此。動靜結合、筋骨並重原則就是其在慢性筋骨病診療中最經典的體現和運用。

動與靜、筋與骨是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關係。然而,動靜無端,按恆定次序流行。那麼動與靜、筋與骨以誰為先?學界一直爭論不斷。筆者認為,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參照物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有所不同。本文以「以骨為先」立論,探析了以靜制動原則在慢性筋骨病臨床診療過程中的應用。

1、古代哲學家對動與靜的認識

動與靜的關係屬於我國古代哲學辯證法的範疇,古代哲學家們圍繞它們進行了兩千多年的學術爭鳴,對它們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從動與靜的辯證關係上講,先哲們將其闡述為動靜相待、動靜互涵、動靜無端、動靜適度4個方面。動靜相待,是指動與靜交感、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兩者相輔相成,互為相待,不能相無。朱子曰:「若不與動對,則不名為靜,不與靜對,則亦不名為動矣。」動靜互涵,是指動與靜互根互用,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靜而能動,動而能靜。動靜無端,是指動與靜的辯證統一關係是絕對的、永遠的。動靜適度,是指動與靜要遵循適度原則,超過了這個度就是損害。先哲們還認為,在時間方向上,一陰一陽,一動一靜,按恆定次序流行;在空間位置上,分陰分陽,兩儀立焉,按空間秩序定位。這些認識與中醫基礎理論的論述高度契合。

2、筋骨生理狀態下的動與靜

筋束骨而利關節是中醫學對筋與骨關係最精煉的描述,而動與靜的理念深蘊其中。現代醫學更是從生物力學角度出發,將筋與骨分為動力系統和靜力系統。筋骨的動與靜是對立統一的、動態平衡的關係。它的動態平衡有3種形式:①筋骨的形態平衡,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看,筋骨的平衡維持了人體正常的外觀形態;②筋骨的結構平衡,以肌肉、肌腱、韌帶組成的動力系統與骨骼組成的靜力系統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筋骨結構;③筋骨的功能平衡,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支配下筋與骨順利完成其生理功能。而動與靜在筋骨動態平衡中的表現形式也具有多樣性,筋骨的形態平衡和結構平衡是靜態的平衡,是機體形態結構的表現,故靜中有動,以靜為主;筋骨的功能平衡是動態的平衡,是機體生理活動的表現,故動中有靜,以動為主。

不管是全身和局部筋骨的動與靜,還是筋和骨自身的動與靜,均具備動與靜的特性,又符合動與靜的辯證關係。只有如此,才能動靜合宜,氣血和暢,而疾不生,乃得盡其天年。否則,筋病就會發生。《素問·宣明五氣論》中所述的五勞所傷就是如此。

3、筋骨病理狀態下的動與靜

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筋與骨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響,二者有機結合於人體。筋不榮不足以束骨,骨不堅則筋節不用,其病機被概括為「骨錯縫,筋出槽」 。然而,在慢性筋骨病的病理過程中,筋骨失衡的始動因素是筋還是骨?答案是多種多樣的。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部分學者認為筋骨失衡,以筋為先。筆者認為骨的作用同樣不能忽視。我們用以骨為先,骨相對靜止的觀點(其實骨也是運動的),即靜力系統來評估動力系統。人體力線、關節活動度、脊柱-骨盆參數等正是以骨性結構的生物力學特點作為參照來評估機體的病理變化和臨床診療。在經絡穴位的循行和定位也是以骨突為參照。這都蘊含著以靜制動、以靜觀動的理念。這與以筋為先的觀點不同,但二者都是為了揭示機體病理變化的本質和規律,實乃殊途同歸。

4、慢性筋骨病診療中的動與靜

在慢性筋骨病的診療中,我們應首先考慮是否有骨的問題,若有則以骨為先、以靜制動,若無則不處理骨的問題。譬如在頸椎病的診療過程中,我們以前屈位、中立位、背伸位逐步過渡變化的頸椎優值牽引法恢復頸椎的生理曲度,以頸椎仰臥位側偏角度牽引法擴大頸椎的椎間孔,其核心要義均是通過恢復頸椎正常的生理結構進而達到其骨為幹的功能。我們以正骨手法糾正骨錯縫,同樣是為了實現以靜制動,骨正筋自柔的目的。正骨後,臥床持續牽引24 h,下床後以頸託固定2周,以靜制動,給予骨充分的修復時間。

動與靜有空間秩序定位,我們在強調以骨為先、以靜制動的同時,也應遵循整體與局部辨證、功能和結構相統一的原則。如頑固性肱骨外上髁炎,不能一味針對病變局部進行治療,頸肩部的骨錯縫同樣是我們不能忽視的致病因素。對於膝骨關節炎、陳舊性踝關節損傷的非手術治療,我們既要明了局部病變,又要從腰椎-骨盆-膝關節-踝關節的整體出發。先著眼於糾正腰椎-骨盆-膝關節的骨錯縫,進而恢復下肢力線的平衡。針對骨自身病變和脊源性疾病,更需以骨為先,辨證論治。我們強調以骨為先、以靜制動,但不反對以動力系統(即軟組織)為主為先處理筋骨問題,只是參照物不同。陰陽的參照物不同,辨證施治可從陰入手,也可從陽入手。五臟的參照物不同,可選擇不同的五臟療法。

5、慢性筋骨病康復中的動與靜

三分治療七分養。在慢性筋骨病的康復過程中,我們首先強調的是養護。首重養神,神為形之主。養神強調靜,以靜制動,即通過特定意識的主導,使周身經絡通暢,氣血循行流暢,從而呈現出靜態平衡的狀態。其次養形,形為神之宅。養形強調動,動中求靜,即通過功能鍛鍊增強動力系統的固護能力,進而維持靜力系統的穩定性。在休養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動靜互涵,又要遵循適度原則。事物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以骨為先、以靜制動可以作為慢性筋骨病的普遍性指導原則,但針對疾病的特殊性,我們也應該辨證論治、三因制宜,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趙明宇,主任中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層次人才、首批河南省中醫藥拔尖人才。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脊柱健康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骨傷科分會青年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整脊分會副主任委員。擅長運用平樂正骨「筋滯骨錯」理論治療頸肩腰腿痛疾病,熟練應用手法正骨、針灸、艾灸、小針刀、中藥等中醫藥綠色療法。

相關焦點

  • 通過介詞um來談談」動「和」靜「的問題(二)
    上次通過Wechselpräposition講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我們如何去理解德語中常說的靜三動四中的「動」和「靜」(在德語中談」動「和」
  • 調整作息宜「先動後靜」
    家長在開學初期,可採取「先動後靜」的方式給孩子調整作息,還可以按照睡眠周期來計算孩子前一天晚上較為合適的入睡時間。  「先動」,是指多消耗孩子的體力和腦力。一年級孩子在校的狀態基本就是坐著,運動量不夠導致體力難以消耗,入睡會有困難。每天放學後,家長一定要帶他們進行體育運動,比如跑步、踢球、跳繩等。「消耗體力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孩子第二天上課一般不會有多動行為。」
  •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陰陽平衡法,不僅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是辨證過程中,始終不可或缺的應用方法。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經典指導針灸:針刺辨證,不離經絡
    針灸治療學理論在基本理論、辨證原則上,與內科治療學理論有許多相同點,但在診察、分析、治療方面突出地依附於經絡理論,從而構成了有別於內科治療學的辨證特點。變動經脈,是指經絡診察中發現的異常經脈。如循行部位的異常(包括經絡中的形態變化)、疼痛,醫者在循切診察中的指感等,動脈搏動過盛過弱,局部皮膚色澤變化等。 察經發現的變動經脈與臨床病候,有時是一致的,如咳喘病候是手太陰經變動;有時是不一致的,如咳喘病候反見手陽明經變動,心悸病候見足少陰經變動,便秘病候見足厥陰經變動。
  • 如何進入「真靜」
    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球的念頭。 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在心理上,意識、思維、知覺、情感等,如「求靜」的法門,雖不可取,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它在眾多的念頭中又增加一個「求」的念頭。一般初學靜功的人,由於心理和生理均趨向於「動」,故而很難入靜。常有人說:讓我動起來容易,讓我靜下來卻是打死我也靜不下來的。
  • 溼潤的草叢中,有1種「筋骨草」,遠處看像「蜈蚣」,價值高
    在潮溼的草叢中一般有許多野草,像車前草、紫花地丁、地黃、半夏、七葉一枝花、節節草、牛筋草等野生的植物就喜歡在潮溼的草叢中生長,它們的繁殖能力非常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很強,所以有不少的花友在野外看到這些植物。
  • 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下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耳朵腫痛之辨證論治 因肝膽風火而致者,由肝膽挾外受之風熱,聚而不散,其人兩耳紅腫痛甚,時見寒熱往來,口苦咽幹者是也。法宜和解,小柴胡湯倍柴、芩,麥芽、香附治之。
  • 中醫介紹 齒痕舌的辨證治療方
    齒痕舌為異常舌形的一種,即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有時候我們會發現舌頭上出現了齒痕,但是卻不以為然,中醫提醒,齒痕舌是病態的表現,發現後一定要積極的治療,下面就為大家介紹齒痕舌的辨證治療方。
  • 帕金森病的中醫辨證治
    初期當從脾腎入手,以健脾化痰為首,以平肝息風治標,以健脾益氣治本;中期以內風之善動、頑痰之善變為特點,治療當豁痰化瘀以治標,滋補肝腎以治本,並依病情配伍平肝息風、育陰潛陽、養血柔肝之品;若中期風證較輕,則注意理氣活血;後期則肝、脾、腎三髒並治,尤重視腎精的虧虛。
  • 《道德經》智慧,奇正相輔,深根固柢,以靜為下
    即使筋骨柔弱,有德者也能意志堅強。01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老子說,靠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用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不擾害人民的原則而治理天下。為人處世,我們凡事都要注意變化,也要明白無為的妙處。萬事萬物只有變才能發展,只有不斷地變才能超前,一味地固守,盲目地驕傲必然會落後,直到失敗甚至滅亡。
  • 十首歲月靜好的詩詞,在平淡生活中,感悟生命之美
    總有一句詩詞,讀後頓覺神清氣爽;總有一句詩詞,寫到你心中的靜美;總有一句詩詞,讓你感悟歲月靜好;總有一句詩詞,讓你沉醉其中;這些歲月靜好的詩詞,你喜歡哪一首呢?全詩緊扣一「靜」字著筆,極似一幅風景寫生畫。花落、月出、鳥鳴,顯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靜,取得了以動襯靜的藝術效果,可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於醺醺然醉了,睡了。臥看滿天星子,神仙生活。
  • 植物中的「啃老」之物,卻真者難求,可以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就多次提到過養生的過程中需要「擦亮眼睛」,因為有許多同名異物或者同一種東西生存的環境不同而養生價值截然不同的存在,比如懷牛膝與川牛膝、南五加皮與被五加皮、陳皮與枳殼等等。與之相似的還有一種植物,它是植物中的「啃老」之物,也是依靠「拼爹」,地位隨爹而定,而有一個特點就是真者難求,養生尤其善於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
  • 西洋參鮮雞燉鹿尾 補氣血強筋骨
    關鍵詞:補氣血 強筋骨 益精髓鹿肉在我們南方以冬季食用為佳,同時亦是虛寒之體最宜食之。鹿肉包括鹿的各部位肌肉以及鹿筋、鹿鞭、鹿尾等,其功能大體相仿但又各有不同。鹿尾更有滋補壯陽、溫中安胎和強身健體之功。
  • 從理論與實驗角度解讀:為什麼光子沒有靜質量?
    在量子力學與相對論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光子沒有靜質量」的言辭,那麼什麼是靜質量呢?光子沒有靜質量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以,相對論質量 = 變動質量(依賴參考系) + 不變質量(不依賴參考系),即:動質量 + 靜質量。第二,狹義相對論的質能方程指出,E = mc^2(m是相對論質量)或等價於 E^2 = p^2c^2 + m^2c^4(p是相對論質量的動量,m是靜質量)。
  • 冒用其他產品批號「老蒼龍」筋骨康磁療貼被查
    本報訊(記者李永利)陝西浩森醫藥生物有限公司竟然用「潔爾康泰牌」筋骨康貼的批號生產出了「老蒼龍牌」筋骨康磁療貼,6月22日上午至昨日凌晨,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會同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依法查處了即將發往北京的9120盒涉嫌使用其他產品批號的「老蒼龍牌」筋骨康磁療貼,並封存了設在西安魚化寨河邊沒有廠名標識而生產「老蒼龍」的車間。
  • 在「入定」前,要先完成靜這個階段,以靜作為基礎,然後才能入定
    入定必須建立在靜的基礎上,在身體還沒有根本改變的前提下,你是不可能在動中入定的。比如:你不可能在百米衝刺中突然入定;你不可能正在和別人吵架的時候突然入定;你不可能在緊張的考試中突然入定;如此等等,你是不可能在動中入定的,你必須在入定前先完成靜這個階段,以靜作為基礎,然後才能入定。
  • 鴕鳥油中國新標準發布 中國筋骨養護迎更大發展
    活動由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藥技術開發專業委員會筋骨養護辦公室、中國筋骨養護協會指導,諾和諾美國際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與杭州錢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旨在打造代表中國的鴕鳥油與鴯鶓油產品標準,推動中國筋骨養護事業的發展。
  • ...辨病+辨證」——專訪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高利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臨床療效才是硬道理,將中西醫有機結合,形成我國特色醫學模式勢在必行。我國傳統中醫應順應時代變化,須有新思路,突破傳統教條,按照現代循證醫學的方法論,堅持西醫「辨病」和中醫「辨證」,取長補短雙管齊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時代中西醫結合發展之路。
  • 揭秘富勒FL8000靜電容遊戲鍵盤工作原理
    在很多玩家潛意識中,價格不達到兩千左右水準即算不上靜電電容鍵盤(比如Realforce的TypeHeaven系列)。富勒FL8000靜電電容鍵盤價格為兩百元級,不足傳統靜電電容鍵盤1/10。質疑也隨之而來。難道說便宜就一定沒好貨?所謂的空氣靜電容是什麼?和傳統靜電容到底又有什麼不同?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坎卦中爻為陽,為實。離卦中爻為陰爻,為虛。它們代表內丹中的腎水與心火,水火相交,在卦象言,就是將坎卦中的陽爻抽出填入,成乾卦,意味人變成純陽之體。最上一層圓圈,稱煉神還虛,復歸無極,指在得藥的基礎上,進一步回返到無極 ,那便是虛空大道了。整個煉內丹的過程便告完成,脫出煉成的聖胎,成為仙人,所以叫做脫胎求仙。至於太極圖,是從上往下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