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2021-01-16 超凡博弈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

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

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這五種自然元素並非處於一成不變的狀態,恰恰相反,它們時刻都在發生轉化,而促使它們不斷轉化的原因,就是陰陽變動。

比如光明、溫暖、充足易於生發,稱為陽;陰暗、寒冷、貧瘠不易於生發,稱為陰。

此外,這五種物質特有的屬性造成了它們之間的「生克」關係,這裡的「生」是滋生、產生和幫助的意思;「克」是克制、消耗、破壞的意思,兩者的意義完全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生」和「克」雖然意義完全相反,但它們卻處於一種相互制約和相互滋生的平衡關係,並不會因為相互之間的「生克」而出現問題。

這裡說的有三層意思:首先,一種物質可以影響另一種物質,其中促進、增強一種物質的生發,稱為「生」,克制、抑制一種物質的生發,稱為「克」;

其次,陰陽的變動促使了這種轉化,因此在進行主觀調節的時候,必須注重陰陽的變化;

更重要的一層含義是,五行是一個整體,我們使用某種物質影響另一物質時,一定要注意這種物質可能對其他物質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具體來講,五行之間的關係有四種,分別為生、克、乘、侮。其中,「生」和「克」維持了平衡與和諧,五種自然元素相生相剋,各種物質順利轉化,則自然和諧,而一旦它們之間的「生克」關係失衡,轉化出現問題,就會導致混亂。

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正常的生克關係就會遭到破壞,出現「相乘」或「相侮」的狀況。五行中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克得太過,如木過於強盛,或土過於虛弱,木克土時土就更為虛弱,就會造成木對土的「乘」。

若五行中被克物質過於強盛,造成其對「克我」物質的反噬,如土過於強盛或木過於虛弱,木克土時土就會對木進行「侮」。

舉例來說,金、木、水、火、土的生克關係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如果五種自然元素的運轉保持平衡,稱為「生克」關係;如果失衡,就會被稱為「乘侮」關係。比如元素木,五行中的關係是金克木,木克土。

如果木元素太盛,金和土仍保持正常狀態,那麼金便無法克木,稱為木侮金,而木克土則更容易了,稱為木乘土;

如果木元素不足,金和土仍保持正常狀態,那麼金克木就更容易了,稱為金乘木,而且木也無法克土了,稱為土侮木。

了解了陰陽五行的概念和相互關係後,就可以學習中醫常識了。比如,肝和膽屬木、心和小腸屬火、脾和胃屬土、肺和大腸屬金、腎和膀胱屬水,這就是我國古代醫學中五行和內臟的匹配。

此外,還有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形(筋、脈、肉、皮毛、骨)、五液(淚、汗、涎、涕、唾)、五情(怒、喜、思、悲、恐)等,這些與五行的匹配都是木、火、土、金、水。

了解了這些,就可以根據身體表徵的狀況,找出不協調的身體組織,再按照「強者弱之,弱者強之」的思想進行調節。

比如一個人容易發怒,那麼肯定和他的筋、目、淚、肝、膽有關。他在發怒的時候會青筋突迸、眼睛充血、淚腺分泌,肝膽也會有相應的劇烈活動,以至於抑制和加大其他身體組織的活動量,造成整體的不協調。

如果一個人經常發怒,那麼他身體的各個組織的相互平衡就會被打破,造成疾病。

我國古代醫學多數是建立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因此不僅自身理論具有較強的事實依據,也為後世醫學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資料。

相關焦點

  • 院士何祚庥:中醫陰陽五行是偽科學
    第2頁: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第3頁:馬上廢止中醫不現實   何院士總是被媒體包圍(資料圖)「從這個方面來說,我是支持批評中醫的,我覺得那些呼籲取締中醫的言論大多數有根有據。」  「那時很多老頑固非常相信中醫,對西醫極為排斥。就像《家春秋》裡描寫的那樣,西醫說什麼他們根本不聽」  「我主要就是說它在理論上落後。什麼虛啊,實啊,氣啊,補啊,陰陽五行啊等等,這些概念都是不準確的,不知所云。什麼叫做虛火上升,什麼叫做寒症,這些語言是不科學的。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最先進的量子醫學與呼吸、陰陽平衡療法和陰陽五行理論的關係
    量子醫學與呼吸、陰陽平衡療法和陰陽五行理論之關係美國《科學雜誌》量子治療學說指出,量子醫學是通過激發人體自愈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快速、安全、自然溫和的根治疾病,逆轉衰老。所謂的量子醫學,就是中醫幾千年前所研究的元氣、本源之力和免疫力。是利用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激發人體免疫系統,提升人體元氣,做到消除疾病,激活細胞活力,延緩衰老的理論。現代科學:物質之下是原子,原子之下是亞原子粒子,又分電子、質子和中子再分為夸克。為什麼夸克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在力的作用下才能束縛在一起,形成複合粒子。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而本文則對「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以及科學的產生過程及內涵進行簡單的梳理、概括,並指出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並不能成為科學的幾處「短板」。比如,雷電被解釋為「陰陽相激為電」;地震被認為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在中醫中,有「肝屬木、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心屬火」的五行觀。而太極圖中的「陰陽魚」,則隱喻陰陽可以互含,甚至互變,相互消長變化和運動平衡。到了漢代,光武帝將肇始於董仲舒的「陰陽五行、天人合一」學說,閹割成了用儒家經典來算命卜卦的「讖緯之學」,並把所有讖言的解釋權,全都收歸官方。
  • 大科學家講中醫!
    (1988年11月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2頁)4、老中醫也知道,只陰陽五行也不夠用,他們都根據自己臨床經驗和思維聯想加以補充。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但這也就是辯證法!(1994年10月7日致於景元——《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79頁)5、中醫理論就是典型法,從病人各種典型概括出陰陽五行的理論。
  •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古嶽丘壑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陰陽五行不是科學,甚至有人說陰陽根本就不存在。尤其在攻擊中醫的時候。他們只承認現代醫學才是科學。但現代醫學給人看病的時候,也會說某某人呈陰性或陽性啊。說明現代醫學也是承認有陰陽存在的。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陰陽五行之相生相剋!
    二零二壹開啟鴻運 _ 道 教 文 化 研 究 會 1、口訣順序:大家念的最順口的就是金木水火土了,但是會發現其中相生和相剋並不是一一對應,而實際上以金水木火土的相生順序記憶更為方便,自古以來有不同的順序記憶法,中醫裡則以木火土金水順序為記憶
  • 陰陽五行究竟是不是科學?
    這時候一個和歷史有關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古希臘那些解釋自然界的學問能夠算作科學,那麼為什麼古代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就不可以呢?張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回答訴之於強調現代科學建立在古希臘學問之上,並舉出了近代物理學取代亞里斯多德物理學的例子。可是,張教授的說法其實相當含糊。
  • 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這樣大家很容易就因為我們上節課已經把陰陽的基本屬性給它擴大化了,這是影響普遍存在,只要是世間的萬物都可以把它用陰陽學說來進行分析。我們剛才講了,既可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的相互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又可以表示兩個對立的事物之間。做一個最簡單的,拿來就叫近取諸身。我們經常舉的例子,劉老師這一個屈臂動作,它就是一個對立和統一。為什麼?我從這個伸直的這個伸展的這個上臂。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基礎知識第4講 天幹地支的陰陽五行關係
    學習陰陽的時候我們講過,天為陽、地為陰,所以天幹是陽性的。陽性具有能動性、調動性、引動性、穿透性等特點。相對的地支,是從地球內部發出來的十二種能量。地是有形的,所以地支代表各種有形有相,摸得著看得見的實體物質。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在這個語境下討論中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就有了全新的視角。     現存哲學意義上的陰陽五行說是在《管子》中第一次出現的。嚴格地說,這個學術應該稱為「佔星學—陰陽五行說」。因為,陰陽離不開日月(《管子》有「日掌陽,月掌陰」之說),五行離不開五星。它們之間水乳交融,不可分離。
  • 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中醫治病可信嗎?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中醫治病的原理無疑首推陰陽平衡。許多黑中醫者,都是基於質疑陰陽學說,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邏輯。他們用現代實驗科學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給中醫貼上不科學的標籤。有意思的是,中醫本身並不是科學的產物,硬說中醫不科學,就好比說這個女人不是男人,明顯是句廢話,純粹多此一舉。世界的多維性,每個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科學邏輯本身,也沒有認定一種理論是科學的,然後去否定其他的一切學說。就像有人吃飯用手抓,而你用筷子,你不能因為自己用筷子,而一概認為別人用手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的中醫,能達到治病救人扶正祛邪的作用呢?
  • 陰陽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你太小看古人了。是運動規律!
    今天「陰陽」和「五行」早就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還是形而下的「器」,裡面都充斥著陰陽的辯證和五行的生克。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三、五行是什麼《洪範九疇》裡面說的五行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這個順序跟我們今天講的順序不一樣,現在咱們各種典籍裡面一般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
  • 我被中佔潑了冷水卻從此迷上陰陽五行
    西方佔星講風火水土、乾濕冷熱建立起的生命四元素體系。但中國佔星是陰陽五行,這是最根本的,另外中國還有天地人三才思想,十二長生理論。中國佔星所有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不過,我並不認為五行跟四元素是割裂的,但存在中西方認識上的差異。
  • 陰陽五行和化學元素周期表的比較
    那麼,有些人就會想,難道你用陰陽五行,可以解析這個現象,的確就想用陰陽五行來描述。首先,假定大家是理解一點點陰陽五行的入門知識的。常見的碳的自然形式有金剛石、炭和石墨,那麼為什麼會有這些不同形態不同特性的物種存在呢,從陰陽角度來分類,就是各種物種的陰陽比例,導致了物質的形態和特性不同,有陰陽融合的,有陰多陽少的,有陰少陽多的,有純陰的,有純陽的,等等情況。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最偉大的發現莫過於「陰陽五行」了,這四個字蘊含著古人經天緯地、博大精深的智慧。陰陽五行,可分為「陰陽」與「五行」,兩者互為輔成,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通過中醫來理解陰陽
    在中醫中對於陰陽轉化是這樣描述的,「因為陰陽對立,雙方聯繫不強,所以也就不可能向陰陽屬性相反的方向進行轉化」,這句話從陰陽哲理來看,有點失之偏頗的。中醫中陰陽標準好多都是人為所規定,也就是陰陽均衡點人為色彩太多濃厚。
  • 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1988年11月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2頁)4、老中醫也知道,只陰陽五行也不夠用,他們都根據自己臨床經驗和思維聯想加以補充。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但這也就是辯證法!(1994年10月7日致於景元——《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79頁)5、中醫理論就是典型法,從病人各種典型概括出陰陽五行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