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2020-12-03 一個人報社

錢學森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飛彈之父」

1911-2009,生於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57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被選聘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和全國政協副主席。曾被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

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在什麼其他途徑。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

01 中醫包含著科學真理


1、我們知道中醫包含著科學真理,非常寶貴的科學真理,但人們「以貌取人」,懷疑中醫有沒有真理,或進而認為中醫是封建糟粕。(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8,6)

2、中醫理論託附於陰陽五行幹支的思維框架,已經是辯證的了,比經典西醫學強;但我想中醫理論還是有點簡單化,所以中醫名醫還要靠臨床經驗。(1988年11月21日致劉靜和——《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9頁)

3、我的體會是,中醫理論就是把幾千年的臨床經驗用陰陽五行幹支的框架來整理成唯象學理論。這個框架一方面有用,因為它把複雜的關係明朗化了;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因為框架太僵硬了。你們搞中醫唯象學就是一方面要發揚傳統中醫的優點,一方面補其不足。(1988年11月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02頁)

4、老中醫也知道,只陰陽五行也不夠用,他們都根據自己臨床經驗和思維聯想加以補充。我想主要是相生相剋。但這也就是辯證法!(1994年10月7日致於景元——《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79頁)

5、中醫理論就是典型法,從病人各種典型概括出陰陽五行的理論。但就是對人體這一千百年事例中得出的中醫理論也不能作為死教條,按病人實際情況還應做適當調整。中國有名的中醫都是根據自己行醫經驗對醫方做些適當變動,這才是名醫,不是庸醫。(1995年1月25日致李世輝——《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10頁)

6、醫學不已有幾千年的經驗了嗎?人的一生是有變化的,生、老、病、死,但模式基本一樣,在幾千年中重複了億億萬萬次,所以醫學,特別是中醫,是有經驗基礎的。 (1994年12月2日致王壽雲等六同志——《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92頁)

7、中醫的理論是系統觀的,這是科學的。(《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107頁——此為1983年至1987年錢學森在507所學術討論會上的歷次講話彙編)

8、中醫的特點在於從整體、從系統來看問題。(《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297頁,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12)

9、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中醫理論的臟腑論和經絡學說,中醫理論的六淫、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應該說,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中醫理論的缺點是它和現代技術掛不上鉤,語言、概念是兩套。(《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7頁)

10、信中所述中醫「證」的觀點我同意,「證」是高層次整體性的。但系統論也不是元氣論,只強調整體,不考慮微觀原子論、還原論,系統論是整體論與還原論的辯證統一。(1988年8月26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89頁)

11、經絡是我們中醫理論中基礎性的東西,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149頁)

12、十二經絡不能代表兩個系統,是一個功能系統。(《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241頁)

13、系統的理論是現代科學理論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現代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中醫理論又恰恰與系統科學完全融合在一起,所以還有個旁徵,人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已經指出中醫的這個方向是對的。

不僅因為有中醫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的幾千年和這麼多人民的實踐證明,而且另一方面,中醫的看法又跟現代科學中最先進、最尖端的系統科學的看法是一致的。

也就是我們在這個所裡講的人體科學的看法。我講過,越來越證明我們這個觀點錯不了,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縱橫觀》301頁)

14、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53頁)

15、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在什麼其他途徑。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277頁)

16、我認為傳統醫學是個珍寶,因為它是幾千年實踐經驗的總結,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醫理論包含了許多系統論的思想,而這是西醫的嚴重缺點。所以中醫現代化是醫學發展的正道,而且最終會引起科學技術體系的改造——科學革命。(1985年9月23日祝世訥——《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191頁)

02 中醫理論是經典意義的自然哲學,

不是現代意義的自然科學


1、中醫理論是經典意義的自然哲學,不是現代意義的自然科學。其實這裡並沒有貶低中醫理論的意思,沒有自然哲學也就沒有自然科學;今天的中醫理論正是將來中醫現代化(或醫學科學革命)的老祖宗。(1983年3月17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44)

2、人類認識自然界之初,必然有一個自然哲學的階段。在經過了科學的巨大發展的今天,已經不再需要自然哲學了,而應該接受自然科學。我認為中醫理論很像自然哲學。其中包含著人類智慧的珍寶。人體科學很需要這部分珍寶,要加以整理、提高,而絕不能丟掉。(《錢學森人體科學與當代科學技術縱橫觀》108頁)

3、什麼叫自然哲學?什麼叫自然科學?我以為凡不是自然科學的、從經驗概括起來的理論,都可稱之為自然哲學,因為它必然包括一些猜測、臆想的東西。

那麼,什麼叫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的學問是:一方面研究一種對象的學問,但一方面又和全部自然科學有機地結合成一個整體;如現代科學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地學、天文學、電子學、機械學、水力學、海洋學、氣象學等,都是互相關聯的一個整體。所以中醫理論是自然哲學,它獨立於現代科學之外。(1984年6月2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92頁)

4、中醫是東方古代的自然哲學;而恩格斯早就說過,當馬克思主義哲學出現後,再去恢復古代的自然哲學不但沒有必要,而且是倒退!所以我們要實現中醫現代化,也要把中醫的哲學理論現代化;這就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用現代系統科學的語言改寫中醫的理論。

而現代系統科學語言中最接近於這個東方古代的自然哲學的是武漢數字工程研究所吳學謀同志的「泛系元理論」。(1987年8月19日致肖漢明——《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35頁)

03 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及系統論為指導


1、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及系統科學來攻中醫現代化這個關是可以肯定的了,這就是中醫現代化的戰略。(1985年12月30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218頁)

2、要注意現在已有苗頭的一些很重要的哲學觀點,這就是系統論,人天觀。系統論,人天觀實際是人與宇宙形成一個超巨系統的觀點。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已有的一些最核心的觀點,如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辯證法,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等的一個新的補充。(《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302頁)

3、我們在北京的同道近年來已明確地認為:

1)有一類特殊複雜的系統,開放的複雜巨系統;

2)人體是開放的複雜巨系統

3)研究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不能用Prigogine的方法,也不能用Haken的方法,那些都不行,只能用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因此中醫系統論也必須用這一概念,老的一套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以為中醫理論其實已蘊育著我上述現代化的觀點。(1991年3月30日致祝世訥——《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78頁)

4、什麼是人天觀?請注意在複雜巨系統前面的「開放的」這三個字。開放是說人體這一複雜巨系統是與其周圍環境有不斷交往的:小的是呼吸、飲食、排便,還有聲光信息的受與發;大一點如人生活的環境既對人有影響,而環境又不斷受人的影響與改造;再大一點的就是陽光,空間磁場,宇宙線對人體的作用。

所以人體是對小到生活周圍,大到宇宙,都有交往,都是開放的。這一觀點,我稱之為人天觀。把人放在主動地位,不是我國古代的「天人觀」。(1995年1月26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11頁)

5、18世紀開始的所謂「中西匯通」,大概脫不了當時的「西為中用」;也有點成績,如中藥引用了西洋參。五六十年代的「中西醫結合」實際上是用西醫的理論來改造中醫,有成績;但最後也走不通,中西醫結合的老專家鄺安堃就親口對我表示困境。

我想指導思想只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再就是近年來在我國出現的開放複雜巨系統理論。醫藥是對人的,而人體就是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是複雜巨系統,不僅僅是系統,更不是簡單系統。這些都是帶根本性的,是新一代中醫藥學研究的出發點。

一要注意不搞機械唯物論,盲目相信儀器;

二要注意不搞簡單化,把人體當作簡單系統。儀器讀數是表象,深層實質是複雜的,決不能「一對一」。

中醫藥研究要走人體科學的道路,也就是綜合中醫和西醫等的成就,上升到更高層次的醫學、21世紀的醫學。而綜合要靠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理論。(1990年6月15日致宋健——《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20頁)

6、開放複雜巨系統概念的形成和從定性到定量總合集成法的創立是中國人的功勞,從此人認識世界的能力登上了一個新臺階。

既然人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我們研究人體科學,就要應用「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這是一個根本的觀點和方法論。

現在我要說,我們的理論又上升了,上升到人體是一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這個觀點,我們要以這個觀點,來改造一切舊的、關於人體的學問。(錢學森《對人體科學研究的幾點認識》——《中國人體科學》1991,1卷2期53頁)

7、西醫中的人知識面不廣,尤其對今天人體科學的新發現不慎了了,而新的發現卻說明經典西醫理論局限性太大,好多現象講不清。所以國外醫學家倒反而對中醫理論很感興趣。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啟發誘導這些西醫論者認識今天人體科學的實際;中醫講究意識、情緒的重要性,這又是西醫論者的大忌!他們以為講科學就不能講意識,不能講精神,這也是個誤解。

現在科學早已證明意識和精神不過是物質的大腦活動的表現而已,沒有什麼可以大驚小怪的;也因此意識和精神可以反作用與人體。

以上兩個方面的事做得好,還可以打開一些中醫的眼界,看到現代科學畢竟是進步的,不能死抱著幾本中醫經典不放,閉關自守。我們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下,把中外醫學的好東西結合起來,用系統科學來促使中醫現代化,即醫學現代化。這是由低到高的揚棄!

綜合而揚棄是最難的。歷史上的飛躍、科學革命都是如此得來的;馬克思創立歷史唯物主義,創立剩餘價值論是綜合而揚棄;愛因斯坦創立相對論是綜合而揚棄!(1983年11月2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52頁)

8、把中醫(包括氣功,人體特異功能等)都納入到科學技術的體系裡,創立新的關於人的科學,我稱其為人體科學。

這樣的科學一旦創立起來,必然會提高、改造現在已經有的科學技術體系,當然這一步應該是徹底的,不僅是現象的概括,不僅要知其當然,而且要能講出其所以然。

這才是真正的中醫現代化;不,不止於現代化,甚至可以說是中醫的未來化!這是一個偉大的任務,是改造整個科學技術體系,創立新的科學技術體系,所以是一次科學革命。(《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301頁)

04 寫出一套現代的中醫書籍


1、要在我國保存並進而發展中醫,必須在維護中醫理論全部實質的前提下,把其表面形象改變一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用現代科學的語言來表述,不用古醫書中的詞句,寫出真正的現代中醫書籍。這要一整套書,不是另星的一本、幾本,要從人體理論到醫理,到臨床醫學。

所以中醫(當然包括藏醫、蒙醫等)的現代闡述是一件關係到祖國傳統醫學的生死存亡大事,而且時不我待呵!(1984年5月22日致崔月犁——《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90頁)

2、為什麼中醫教育辦不好?後繼乏人!

我想一個帶根本性的問題是中醫的面貌看起來好像不和現代意識形態相一致:古文而不是現代語文,講什麼陰陽五行……而不是對立統一和大系統等等,從而使現代的中國青年難於領會,學也學不進,更不要說掌握醫理了。

中醫理論的這一令人生畏的形象也使得不少人對它不理解,所以儘管《憲法》上明明寫了,他還不願支持,甚而打擊。就連中醫學院也有人反對中醫!

怎麼辦?

我想只能對症下藥,給中醫換裝!把中醫理論、中醫醫理用1.現代語言,2.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來闡述清楚,寫出一套現代的中醫書籍。這還不是中醫現代化,不是用將來會出現的人體科學來提高中醫,創造新醫學,只是保留中醫的真正科學內容,老老實實地闡明中醫的道理。請老中醫同志不要擔心,我們是要把中醫的珍寶保留下來!

我在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大自然探索》1983年3期上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結構和中醫理論的現代闡述》講的就是這項工作。我現在感到它已經十分迫切,不能拖延了!我們要培養下一代中醫只能用這套書籍,不然培養不出今天的中醫。

有了這套中醫醫書,反對中醫的人也能說服了。因為我們是講馬克思主義的呀!

我也認為只要領導下這個決心,做這件工作的人是有的,集中起來幹,五年就能出第一本書。

這件事也是貫徹執行《憲法》的條文,是大事;我不知向誰講,先向您講吧,請您考慮。(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

3、我現在認為,中醫所遇到的困難是個20世紀社會主義中國的意識形態問題。中醫理論講陰陽五行,令人望而生畏!我國的各級領導總是不大敢放手支持中醫、發展中醫,心裡怕。怕封建迷信、會道門又來了。這當然是誤解,但你的語言嚇人呀。在舊社會,官僚們不禁封建迷信、會道門,所以中醫反而可以生存!再就是:那一套陰陽五行,對青年格格不相入,即便他學會讀古漢文,他也領會不了中醫的精髓。

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搞中醫理論的現代闡述,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除去中醫理論中的糟粕,用現代科學語言來表述。這樣中醫理論就可以發放出它固有的光輝,丟掉它現在的嚇人的假象。

為什麼一定要講「子午流注」,不直說「人體晝夜節律」?也因為中醫理論還不是現代科學,所以就如寫文章還不是現代科學一樣,中醫臨床看病,多少是得靠老師帶,以身教為主、言傳為輔。中醫教學最後要老師帶著看病,一年、幾年才能學成。(1984年6月2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92頁)

4、科學技術是一個整體,中醫不能獨立於世界科學技術體系之外;猶如今天的中國不能閉關自守一樣。陰陽五行學說如是科學真理,就應能把全部自然科學都概括在內。

如不能,那就只有用今天科學技術最高概括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來闡述中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能指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1984年12月1日致王敬——《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127頁)

05 建立唯象中醫學


1、古典中醫理論提供了一個以陰陽、五行、幹支啟發出來的框架,這是一大發明,但我們還只能說是啟發,不是結論。到底框架是什麼,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用中醫的臨床實踐去檢驗,不合適的地方要修改。最後達到合適的框架,這時唯象的中醫學也就出來了。

現在我想,中醫的名醫都實際在根據他自己的臨床經驗修訂了醫書上的框架的。

其實,建立這種根據人體是開放複雜巨系統認識的唯象醫學,用的臨床經驗可不必限於中醫,西醫的也可以吸收,但不用西醫的解釋,而用我們的框架。這才是中西結合的新醫學。(1989年1月14日致黃建平——《錢學森書信選(上卷)》418頁)

2、醫易、陰陽等等也是中醫對人體功能狀態變化運動的思考方法,也是中醫思維的表現。

但我認為真正要建立唯象中醫學,還有深入下去的工作,即通過運用中醫思維學來以現代語言構築人體這個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的模型,由此進而講清人體功能狀態的變化運動規律。最後建立用現代科學語言表達的唯象中醫學。(1989年12月2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80頁)

3、發展中醫只有這一條路,要用強大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來使中醫從古代的自然哲學式的、思辨式的論述解脫出來。

要換裝,變成用現代科學語言表達的唯象中醫理論,什麼叫唯象理論呢?就是完全從現象來總結、概括,得出系統的理論。

也就是說,只講其當然,現在還講不出其所以然。根據實踐的經驗,說明這是怎麼回事,把它講得有條有理,這就叫唯象中醫學。(《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299頁)

4、如何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法去創建唯象中醫學?醫學已有幾千年歷史,醫案記錄浩如煙海,這都是定性的點滴認識,現在有了新的方法,加上電子自計算機的幫助,綜合集成是可以實現的。

不但傳統醫學的醫案,而且西醫的醫案也可以用新觀點(開放的複雜巨系統)歸納進來。這就是綜合揚棄,創建21世紀的新醫學。(1989年12月8日致楊學鵬——《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484頁)

5、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老中醫都會根據自己的實踐認識對理論框架做局部小調整,但一般不會著書立說,只授其親近的門生。所以我們不能把中醫理論看成是僵化了的死規律,它是在發展中的。

問題是怎樣把老中醫的智慧總結起來,匯集成唯象中醫學?我想可以用現代科學技術,即:

(1)用專家系統、人工智慧技術把每一位老中醫大夫的學問經驗記錄成電子電腦程式。這項工作在幾年前已開始了,只是擴廣的問題。

(2)有了大量不同的老中醫指導下製成的各有特長的專家系統,我們就可以將其匯總綜合。這也已有具體方法,即我們現在稱為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

(3)綜合的結果是唯象中醫學。新的中醫臨床經驗還可以不斷補充進來,所以這樣的唯象中醫學是不斷發展的。(1991年8月14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602頁)

6、如中醫工程學會能把各家中醫的專家系統用中醫理論宗合成一個中醫計算機辯證施治系統,將是一件大事。這個系統可以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完善,那就是唯象中醫學了。(1992年10月10日致譚高德——《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700頁)

7、對唯象中醫學的研究您主張在中國古代醫易的基礎上構築唯象中醫學。而我認為中國古代醫易的局限性太大,不適用於人體這一開放的複雜巨系統。

不久前見到西安西北大學孟凱韜寫的陰陽五行學說的數學論證,可見五行說的毛病在於把客觀存在的複雜性簡單化了。所以我不贊成您的主張,我認為您還沒有從家傳的中醫學解放出來,真正進入現代科學。

我勸您要大膽創新、實事求是,千萬不要把開放的複雜巨系統硬框在陰陽五行之中!陰陽五行不能解決社會科學問題,陰陽五行也不能解決人體科學問題。(1994年2月16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886頁)

8、所謂唯象學方法論,即一切從實踐出發,先概括出若干經驗規律,在進而構築一個經驗規律的體系。

所以唯象中醫學,即從中醫臨床經驗構築一個醫學理論,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中醫理論體系。這將是人體科學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組建唯象中醫學的過程中,當然可以而且應該參考醫易理論;但易的理論體系太簡單、太機械呆板,不能解決開放的複雜巨系統——人體——的全部學問。

我國老中醫的行醫理論就是唯象中醫學,用了周易的思想方法,但又不拘泥於周易,而是根據經驗加以變通。(1994年7月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935頁)

9、古典中醫學中的心,看來包括了血系統及腦系統。腦血關係密切,人腦只佔全身重量的2%,但用血量卻佔全身的15%用空氣量佔吸入的25%。

所以經典中醫學認為心主神明,又主血脈。在今天我們建立唯象中醫學則似應心、腦分為兩的角色單元。即在唯象中醫學,我們應根據今天我們對人體的認識,從新設計各角色單元,不必一定要從古。(1995年3月23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36頁)

10、所謂唯象理論是指一門學問,它是根據大量的實踐,概括出來的;它沒有深入到事物的深層次結構去找事物的本源。中醫不講人體生理學、不講細胞等,所以中醫理論是唯象(現象)理論。(1996年4月7日致錢文景——《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134頁)

06 創建人體科學的中醫學


1、中醫和醫學要走人體科學的路子。(1987年6月25日致李志超——《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24頁)

2、中醫這個寶庫似只有用現代科學技術打開後,才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而這項工作又必須建立在對中醫理論的正確理解。(1987年4月18日致徐寶源——《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312頁)

3、經典的中醫學、西醫學都有其不足之處。如:中醫理論中沒有人體人腦的結構和功能介紹,而西醫實踐中一般誤診率不下於1/3。中西醫結合則也不解決問題。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人體潛能的發現。(1995年9月12日致吳邦惠——《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86頁)

4、關於第四醫學、超越醫學的問題,我看是個科學態度的問題。說第一醫學就完全把病人看成是反映物,完全被動,這並不是臨床醫生的看法。吳階平同志就親口告訴我,他認為醫生要激發病人心理功能,不然治不好病。

因此我認為我們要科學地對待問題:先規定什麼叫常人,要有一系列指標;然後定義第四醫學是:培養人明顯地超越這些指標的醫學。這也就亮出第四醫學的旗幟,才能站穩腳。(1990年8月30日致王修璧——《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32頁)

5、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

所以請您也注意並收集國內、國外近年來對時間氣象醫學的研究成果,以發展並深化我傳統的時間氣象醫學。(1990年12月11日致徐振林——《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553頁)

6、我近來總感到醫學,治病的醫學,總有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為什麼會得病?不是總有人不得病嗎?這種病(指「無症狀心肌缺血」)既然不是細菌、病毒感染,是人自身的問題,但問題在哪裡?

這是我近年來一直在求答案的難題,醫學界好像還沒有來得及考慮這個問題。(1993年12月26日致王士雯——《錢學森書信選(下卷)》0863頁)

7、中醫與西醫要真正結合,揚棄上升為新醫學、人體科學的醫學,的確很不容易,我曾說過:人體科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工作中的珠穆朗瑪峰!難的原因在於新醫學是人體這樣一個開放的巨系統的科學,除了中醫、西醫用的語言概念不同,

還要用新的思維方法:從定性到定量綜合集成法。對此我能想到的辦法就是召集對此有興趣的中醫、像您和對此有興趣的西醫、像吳階平大夫開討論會。所以我寄厚望於中國人體科學學會。(1996年2月2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126頁)

8、「泛化」思想來源於「象」即意象、形象,也是從整體上認識事物。這一思維方法的優點在於宏觀,能避免微觀方法的因小失大。我國的中醫就是用這個方法,所以我們稱之為「唯象中醫學」。

但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來看問題,則「小」,微觀認識不是可以不管的。也就是您還應該下點功夫學些西醫學、生理學,使對人體的認識能落實到物質基礎——細胞,以及細胞的內部物理與化學過程。

然後把局部與整體、微觀與宏觀結合起來,即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這是對人體這樣的開放的複雜巨系統進行研究認識的方法。

所以我幾年前就向您宣傳這個觀點,唯象中醫學是第一步,下面的任務是把唯象中醫學與現代西醫學辯證地統一起來,揚棄為更高級的醫學,21世紀的醫學。(1995年11月19日致鄒偉俊——《錢學森書信選(下卷)》1098頁)

9、從巫術到醫學是人類歷史的普遍發展規律,世界各地都如此,西方也是這樣的。在西方,後來科學逐漸進步深化,就成為現在所謂西醫學。但近年來又發現西醫的一套也遇到困難,所以又找到中國的中醫學。

這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看是一點不奇怪的,是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客觀世界,包括人體的認識。我們要從機械唯物論的西醫走到辯證唯物主義的新醫學;這是人體科學的任務。(1996年6月16日致陶先剛——《錢學森書信選(下卷)(圖文來自網絡 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錢學森談中醫,他到底懂不懂科學?
    凡是中國人恐怕沒有不知道錢學森的。都知道,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飛彈之父」;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錢先生還是我國系統科學和控制論學科的開創者之一。近百年來,中國人普遍崇尚科學。上小學時就被告知是去學科學、學文化。從小學畢業生到大學畢業生乃至博士,無論什麼職業,凡是讀了幾年書的,幾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不懂科學。
  • 錢學森:中醫是國之瑰寶,是頂級的生命科學
    但讓人痛心的是,到了今日,仍然有人對中醫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持強烈的否定態度!他們認為,中醫並非是科學,只是一門過氣的手藝!中醫當真無用麼?又或者,單憑望、聞、問、切這些手段,當真已經是落後的醫療手段?
  • 大科學家講中醫!
    (《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297頁,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12)9、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中醫理論的臟腑論和經絡學說,中醫理論的六淫、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應該說,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中醫理論的缺點是它和現代技術掛不上鉤,語言、概念是兩套。
  • 【文匯報】錢學森和系統科學
    顧基發(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原主席,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原理事長,國際系統與控制研究院院士)當代系統思想的新範式和智慧結晶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大階段:第一階段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末,這一階段的思想內涵集中體現於《工程控制論》和《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第二階段的創新發展凝結在1990年發表的《一個科學新領域
  • 錢學森推崇的「特異功能」,究竟是人體科學還是精神病態?
    便篤信這門人體科學。錢學森認為對於人體科學的研究:「研究人體的功能,如何保護人體的功能,並進一步發展人體潛在功能,發揮人的潛力。」並編著了《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將人體科學的研究,與氣功,中醫和特異功能三者結合起來。現在看來,這樣的一個論點似乎不太符合一個唯物主義科學家的論調。但基於當時國際大環境,會發現,特異功能運用在軍事生產領域,並不算是空穴來風。
  • 《錢學森著作系年》(1985—1986年)
    以《人體科學研究的展望》為題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73—79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8—61頁。以《人體科學的展望》為題刊載於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95—104頁。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第14屆學術年會上的講話》為題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36頁。
  • 錢學森鮮為人知的貢獻
    今天發帖《錢學森談中醫》。有網友評論說「錢學森在空氣動力學的巨大成就,誰也無法否定。他能把衛星送上天,那也是事實。但他來評論氣功和中醫,大家就不能因為他是空氣動力學專家而盲信。學有專攻,一旦有人什麼都懂,那就值得懷疑。」我在才意識到,絕大多數國人對錢學森的貢獻的認識,恐怕都限於空氣動力學、火箭和彈道飛彈吧。所以,我想再說幾點,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第一,90%的國人對錢先生貢獻的了解是很片面的,以為他的主要貢獻是在他的空氣動力學上。
  • 科技日報:錢學森和他的系統科學思想與方法
    本文嘗試揭示一個你所知道的錢學森和你並不完全清楚的錢學森系統科學思想形成的歷史脈絡。    一、在軟禁中誕生的《工程控制論》    「錢學森高超地將工程和數學兩隻輪子裝到一輛戰車上,碾出了工程控制論研究的一條新途徑……」    1954年,一本名為《工程控制論》的學術著作引起了控制領域的轟動。
  • 鄭哲敏:從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談起
    錢學森技術科學思想的形成  錢學森的技術科學思想的形成應追溯到其赴美留學。1935年,錢學森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學習,獲得航空碩士學位後轉向航空工程理論——應用力學的學習,師從加州理工學院著名應用力學大師馮·卡門教授。
  • 中醫:一個懸而未決的「科學身份」
    [摘要]時過境遷,新的研究新的看法湧現,餘英時對「五四」時期否定中醫的意見倒是有一些疑問。這首先涉及中國到底有沒有科學,如果中國從來就沒有科學,自然中醫也不可能是科學。中醫可算是「廣義國學」的一部分。「科學」是很多文明普遍都有,而「現代科學」則出現在西方。餘英時據此認為,既然「中國有科學而沒有現代科學」是一個不易動搖的論斷,那麼「中國傳統醫學的科學身份便不成其為問題了」。餘英時對於中醫的「科學身份」到此就論證完畢了。應該說,餘英時的論證相對簡單,因為他沒有談及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現代科學」,他在為中醫找到了「科學身份」的同時,又肯定了中醫不具有「現代科學」的身份。
  • 國內科學家中,誰的成就能和錢學森比?
    大學時期的錢學森學習的是鐵道工程專業,畢業後赴美留學。正是在這段時間,錢學森遇見了在他科研道路上重要的指路燈——馮·卡門。 後來他和導師完成的科研論題中還建立了「卡門-錢學森」公式,甚至在28歲時就已經成為了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 藝術與科學同行——錢學森對藝術的認識和修養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就是這方面的傑出代表。錢學森的知名度很高,可謂家喻戶曉,他在20世紀40年代就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內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20世紀眾多學科領域的科學群星中極少數的巨星之一;他在新中國老一輩科學家團隊中,也是影響最大、功勳最卓著的代表人物之一。錢學森一生勤勉治學,涉獵領域很廣,在應用力學和火箭、飛彈技術的許多領域均做出過開創性工作。
  • 誦讀科學經典 弘揚科學精神丨錢學森:1990年7月16日致王東
    作者:錢學森出處:《錢學森論系統科學(書信篇)》第37頁,科學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我猜想這兩篇有關「資訊理論」的文章主要是被「三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牽著鼻子了!什麼「三論」!「三論」應是一論,即系統科學的哲學概括,系統論。原來發展起來的控制論和資訊理論都是在系統科學的技術科學層次,不是哲學。後來國外許多人趕時風,亂發揮,是不科學的。
  • 中醫,「科學」嗎?-虎嗅網
    如果追問「為什麼科學的地位一定至高無上」這樣的問題太過空泛,也許可以問的是:為什麼只能有一個大寫的科學,而不能有很多個小寫的科學?在一定意義上,儘管中醫一直盡力接納科學,「大寫的科學」卻從來都是中醫的『他者』,即便中醫已經深深投入到力求實現自身「現代化」的努力當中。如果大家只認可唯一的、大寫的科學,會給中醫留下怎樣的一席之地?中醫可否作為一種「他者的科學」,以保障自身、走向未來?
  • 錢學森教育觀念
    塗將軍從錢學森1938—1955年在美國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時留下的大約1.5萬多頁原始資料中精心遴選整理出版兩卷印刷版的《錢學森手稿》。包括已經發表或未發表論文的手稿、圖表、公式推導、演算稿、數據列表等;和其他科學家的通信;有聽課和自學的筆記分析等。研究內容包括應用力學、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工程科學、物理力學等許多方面。
  • 中醫是否是科學?有定論了!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一個說中醫是科學,另一個說中醫不是科學。其實對於直接探討中醫是否是科學,實屬有點欠妥。首先中醫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標誌產物之一,在上千五千年的歷史中從未中斷。
  • 論道丨中醫到底是不是科學?
    點擊「經典中醫自洽體系」關注我們 ●論 道● 論中醫與科學的關係 作者:潘曉川面臨這樣的挑釁時,我們要回到現代科學的定義,根據科學的定義,中醫不是科學,它是非科學,而不是「不科學的」,更不是什麼「偽科學」。醫學是獨立於現代科學的一種認知體系,中醫不是科學,西醫也不是科學。中醫出現的時候,還沒有「科學」這個名稱,當然也不可能按現代科學的模式發展。經典中醫是一個自洽體系,它正確與否與其它學科沒有一點關係,其它學科可以支持中醫的正確性,這是互恰關係。
  • 錢學森是公認科學泰鬥,為什麼晚年卻去研究氣功和特異功能?
    錢學森是老一輩科學家中為新中國飛彈與航天事業做出影響最大、功勳最為卓著的傑出人物,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和「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錢學森是唯一獲得「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的科學家,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 錢學森:關於人體特異功能工作的意見
    《中國人體科學學會理事會會議》,現場提出:關於人體特異功能工作的意見。1986年,張振寰將軍(左)和錢學森先生(右)合照如果這樣,那就成為四人小組了。聽說郭樹言同志支持這項事業,可否請他一同參加領導工作?2.中醫、氣功、特異功能三者是一個統一的科研體系。概括起來說,就是研究人體這樣一個「巨系統」及其外界環境的相互影響。
  • 屠呦呦青蒿素能得諾貝爾獎,以錢學森的科學成就,為什麼沒得獎?
    在中國人心目中,錢學森的地位遠高於屠呦呦,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對中國的貢獻,錢學森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另外關於錢學森傳奇般色彩的求學於歸國經歷,無疑會在大家的心目中攻城掠地,已經徹底被錢學森所收服。但諾貝爾獎的評選標準卻不是簡單以此為依據的,兩者之間的因果,我們來簡單分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