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74歲
1月22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第14屆學術年會上發表了講話。以《人體科學研究的展望》為題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73—79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8—61頁。以《人體科學的展望》為題刊載於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95—104頁。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第14屆學術年會上的講話》為題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36頁。
1月23日,在我國第一次國防經濟學討論會上作了《我國國防經濟學所面臨的任務》的專題報告。刊載於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月版《國防經濟學論文集》一書;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7—47頁。
1月28日,在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在京舉辦的「新技術革命與系統工程講習班」上作了《新技術革命與系統工程——從系統科學看我國今後60年的社會革命》的講座;2月24日定稿。發表於《世界經濟》1985年第4期第1—9頁。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411—432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48—63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22—233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48—62頁。
2月10日,《錢學森談三種思維形式》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85年2月10日。
2月14日,在北京科學會堂召開的「《未來與發展》雜誌1985年春節座談會」上作了《面向未來 研究未來》的講話。發表於《未來與發展》1985年第2期。[1]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91—94頁。
2月26日,在北京科技發展戰略討論會上就「城市學」、「城市科學的體系」,「關於北京市的發展規劃」等問題作了講話。以《關於建立城市學的設想》為題發表於《城市規劃》1985年8月29日第4期第26—28頁;刊載於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第39—44頁。以《在北京科技發展戰略討論會上的講話》為題發表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79—87頁。
2月28日,《錢學森談建立國防經濟學問題》一文發表於《經濟日報》1985年2月28日。
《就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薛暮橋和錢學森的對話》由克穠整理,發表於《瞭望》周刊1985年第2期[2]。以《倡導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薛暮橋和錢學森的對話》為題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384—385頁。以《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為題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88—90頁。
3月1日,在社會科學院召開的產業長遠規劃編制方法討論會上作了《關於長遠規劃編制方法和方法理論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發表於《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85年第8期第16—18、25頁,文末注釋時間為1985年3月21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95—100頁。
3月4日,在軍事科學院召開的全軍首次作戰模擬經驗交流會上作了《作戰模擬是一門重要科學技術》的講話;4月30日定稿。刊載於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編《作戰模擬研究與應用》一書。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01—108頁。
3月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松果體、沙蟹等功能探討》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34頁。
3月20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舉辦的領導科學研究班第一課上作了《關於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發表於軍事譯文出版社1985年8月版總參謀部政治部宣傳部編《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一書。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09—120頁。
3月21日,應時任對外經貿部部長鄭拓彬同志邀請,在對外經貿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舉辦的關於國際貿易系統工程學術討論會作了《把系統工程運用到我國對外貿易領域》的講話。發表於對外經濟貿易部政策研究室《對外經貿研究》1985年第10期[3]第2—7頁。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463—470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51—254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21—126頁。
3月2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流變學」與系統觀》的發言。
4月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王志清作了《從能力的形成看能力和潛在能力》報告[4]之後作了《大腦與心理學研究》的講話。
4月2日,《錢學森關於思維科學研究的六封信》一文發表於《棗莊師專學報》1985年第1期第1—4頁。本文系錢學森1982年3月10日,1982年5月31日,1983年5月23日,1983年5月24日,1983年6月18日,1983年5月17日致楊春鼎同志的六封信。
4月2日,致信熊映梧[5]。以《錢學森談生產力經濟學》為題發表於《生產力研究》1987年第1期第6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錢學森書信》(2)第221—224頁。
4月7日,《錢學森談經濟學種種》一文發表於《文摘報》1985年4月7日。
4月11日,在中國航天醫學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大腦與心理學研究》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0頁。
4月11日,為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學家論方法》一書作了《談談科學研究的方法》的序。發表於《人民日報》1985年4月11日。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27—52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27—128頁。
4月1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經絡是一個功能系統》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1頁。
4月17日,中國未來研究會、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等17個全國性學會(研究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首屆全國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上作了《交叉科學:理論和研究的展望》的發言。發表於《光明日報》1985年5月17日;《中國機械工程》1985年第3期第46頁。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22—423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46—148頁。
4月18日,與國家統計局張塞局長進行了《統計工作的作用、地位和現代化》的談話。發表於《統計》1985年第7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29—131頁。
4月26日,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的首次「全國法制系統科學討論會」開幕式上作了《現代科學技術與法學研究和法制建設》的專題報告[6]。發表於《政法論壇》1985年第3期第1—6頁。刊載於群眾出版社1986年6月版《論法治系統工程》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法制系統科學研究——全國首次法制系統科學討論會文選》;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32—142頁。
4月29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營養學與人體巨系統》的講話。
5月2日,在全國首次法制系統科學討論會期間同與吳世宦、王者香、熊繼寧三同志進行了《關於法學現代化的談話》的談話。發表於西南政法學院科研處《科研信息》1985年9月21日第10期(總第16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43—145頁。
5月13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立足本行、放眼未來》的發言。
5月26日,在「全國第五代計算機學術研討會」開幕式上作了《我國智能機的發展戰略問題》的講話[7]。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49—157頁。
5月27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談科研工作的指導思想》的發言。
5月,與王志清合著《科學的人道主義》一文發表於黑龍江大學主辦《求是學刊》1985年第5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58—162頁。
6月2日,完成《他是我所敬重的一位同志》一文。刊載於科學普及出版社和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版《劉述周文選》一書。[8]
6月8日,形成《談作戰模擬》一文。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22頁。
6月10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綜合客觀材料研究人體》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211—212頁。
6月15日,《產業革命和中國面臨的產業革命》一文發表於《農村金融研究》1985年第9期第43—44頁。
6月17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當代科學前沿——人體科學》的講話。以《用整體觀對「人」進行研究》為題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80—87頁。以《人體科學是當代科學前沿》為題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61—64頁。
6月24日,在中國草原學會、中國經濟學術團體聯合會共同舉辦的「建立中國草業問題」研討會上作了題為《中國的草業產業》的報告。收入「中國草業科學討論會」論文選編[9]。發表於《草業科學》1992年8月號。刊載於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錢學森 宋平論沙草產業》第23—25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63—165頁。
7月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人體科學研究的系統觀》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16—119頁。
7月7日,《錢學森提出「渺觀」「漲觀」新概念》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85年7月7日。
7月30日,與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和上海科普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員座談了《談科普工作及科普史研究》問題。發表於中國科普創作研究所少兒智力開發研究室編的《評論與研究》1985年第7期第1—4頁。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250—25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66—171頁。
7月,完成《談行為科學的體系》一文。發表於《哲學研究》1985年8月29日第8期第11—15頁。以《行為科學》為題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169—174頁。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修訂版)第453—462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37—441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45—250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72—178頁。
7月,由錢學森、吳世宦、張仲絳等著的《論法治系統工程》一書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談統計工作》一文發表於《統計》1985年第7期第1—2頁。
8月8日,《我們正面臨一次新的科學革命》一文發表於《文匯報》1985年8月8日。
8月20日,在北京鋼鐵學院首屆「系統科學與優化技術」學術討論會上作了題為《大系統理論要創新》的發言。發表於《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86年第1期。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10月版《論系統工程》(增訂版)第554—555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300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18—219頁。
8月29日,《關於建立城市學的設想》一文發表於《城市規劃》1985年第4期第26—28頁。刊載於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第39—44頁。
8月,錢學森的《關於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的幾個問題》一文收入軍事譯文出版社出版的《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一書。該書29萬字,是在1985年中央軍委總參謀部為總參領導和機關直屬部隊、軍事院校、科研單位師以上領導幹部舉辦的領導科學研究班擔任主講的13位專家學者講稿基礎上,整理編輯而成。
9月23日,致信祝世訥。以《錢學森同志談中醫學的科學水平及其發展》為題發表於《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86年第10卷第1期第1—3頁。
9月28日,《創立知識密集型草業產業》一文發表於《中國民族》1985年第9期第27頁。
9月,《產業革命和中國面臨的產業革命》一文發表於《農村金融研究》1985年第9期。摘自《世界經濟》1985年第4期。
10月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體科學籌委會全體會議上作了《人體科學研究大有前途》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64—67頁。
10月14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語言、思維與人體科學研究》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68—69頁。
10月1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系統科學與其他科學相結合》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334—335頁。
10月2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人腦研究與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的講話。
10月28日,參加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強調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確實非常重要。
10月28日,與王志清合著《科學的人道主義》一文發表於黑龍江大學主辦《求是學刊》1985年第5期第1—4頁[10]。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58—162頁。
11月1日,在中央黨校全國組織工作幹部業務進修班上作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領導決策的科學化》的報告。發表於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理論月刊》1986年1月31日第1期第16—22頁[11]。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3—2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92—202頁。
11月4日,在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我們的科研事業要與世界同步》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02—503頁。
11月7日,與《未來與發展》編輯部王建新、韋錫新等編輯進行了《放眼21世紀》的談話。發表於《未來與發展》1986年第1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03—204頁。
11月8日,在討論會上作了《系統科學與中醫唯象理論》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36—437頁。
11月1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系統觀——科學研究的最佳指導思想》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338—342頁。
11月1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系統科學與唯象中醫學》的講話。
11月2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實踐、唯象中醫學到現代科學》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335—338頁。
12月25日上午,在文化部和光明日報社聯合舉辦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戰略問題座談會」作了發言,指出:一切科學理論研究的價值不在於短期的實用,而在於文化建設。科學理論是社會主義文化!沒有科學理論就談不上二十一世界的社會主義文明。[12]其摘要以《我們要展望21世紀》為題發表於《光明日報》1986年1月13日第2版。[13]刊載於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138—144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03—505頁。
12月25日,經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批准,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正式成立。
12月30日,就辦《文化副刊》一事致信《中國科技報》。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197—199頁。
12月31日,《用系統科學來促進法學研究現代化》一文發表於《北京輕工業學院學報》1985年第2期;《北京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年第2期。
12月,錢學森等著、彭放編的國內第一本研究靈感思維的論著《靈感之謎》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12月,錢學森主編、吳義生副主編《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我國科技政策講座》一書由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1985年12月出版。
12月,《研究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戰略,創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一文發表於錢學森、吳義生合編的中共中央黨校附設函授學院1985年版教材《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我國科技政策講座》。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471—512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210—239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55—27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五)第305—331頁。
12月,《現代科學技術的特點和體系結構》一文發表於錢學森、吳義生合編的中共中央黨校附設函授學院1985年版教材《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我國科技政策講座》(1985年講)。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513—531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133—145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78—28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五)第332—343頁。
12月,《系統工程與系統科學的體系》一文發表於錢學森、吳義生合編中共中央黨校附設函授學院1985年12月版教材《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我國科技政策講座》一書。部分內容以《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及體系結構》為題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191—199頁。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532—553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95—110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288—299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五)第291—304頁。
是年,同《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編輯部同志就《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文藝學美學方法論的幾個問題》進行了談話。發表於《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第五屆年會簡報》第3期;《文藝研究》(雙月刊)1986年第1期第4—11頁[14]。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111—127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179—191頁。
1986年 75歲
1月7日,在航天部710所舉行的由710所、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北京師範大學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系統學討論班」第一次會議上做了《為什麼要創立和研究系統學》的學術報告。以《我對系統學認識的歷程》為題刊載於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創建系統學》第2—17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智慧的鑰匙——錢學森論系統科學》第64—77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創建系統學》(新世紀版)第3—12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05—217頁。以《我對系統學認識的歷程——1986年1月7日在系統學討論班上的講話》為題刊載於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姜璐編《錢學森論系統科學(講話篇)》第1—10頁。
1月22日,《有必要辦文化副刊》一文發表於《中國科技報》1986年1月22日第4版。[15]
1月29日,在北京科學會堂召開的系統工程學會春節座談會上發表了講話。
1月[16],完成《氣功可使人體達到最優功能態》一文。發表於《東方氣功》1986年第1期;《中國氣功科學》1997年第5期。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319—322頁。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1—153頁。
2月23日,在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召開的座談會上作了《建立唯象氣功學——當前氣功科學研究的一項任務》的發言。經何慶年整理,發表於《自然雜誌》1986年第9卷第5期第323—326、362、400頁。以《從氣功想到的新的科學革命》為題發表於《體育科學》1986年6月30日第3期第3—6頁。1996年,為了紀念錢學森1986年2月23日發表「建立唯象氣功學」講話十周年,刊登於《中國氣功科學》1996年2月1日第2期第20—23頁。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282—290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123—132頁。以《建立唯象氣功學》為題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3—156頁。
2月2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第15屆學術年會上作了題為《深入開展人—機—環境系統工程研究》的講話。
2月[17],完成《要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體科學》一文。發表於《東方氣功》1986年6月第3期。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69—72頁;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144—147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19—121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50—253頁。
3月3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學術討論要結合科研任務》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7—158頁。
3月10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對混沌理論要正確理解》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58—160頁。
3月10—12日,在中國科協召開的學會工作座談會上發表了講話。
3月12日,在中共中央黨校作了《現代科學技術的體系與知識》的報告。發表於中央黨校自然辯證法現代科學技術教研室所編1986年《中共中央黨校報告》第24頁[18]。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124—142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25—242頁。
3月1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召開的中醫現代化科學討論會上作了《中醫發展的戰略》的精彩學術報告。以《關於中醫現代化的戰略》為題發表於《中國氣功》1986年第4期。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第297—306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81—186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43—247頁。
3月20日,在聽取北方月季花公司負責人匯報時作了《養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發展花卉生產要走改革聯合之路》的講話。發表於《花卉報》1986年6月13日第63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48—249頁。
3月24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量子力學與人體科學》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212—213頁。
3月,《錢學森縱論世界經濟科技發展大趨勢——對新華社<世界經濟科技>周刊負責人的談話》一文發表於《半月談》。見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霍有光編著《錢學森年譜》(初編)第493—494頁。
3月,《錢學森同志談中醫學的科學水平及其發展》一文發表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4月2日,《重返政協的思考——訪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一文發表於《人民日報》1986年4月2日。
4月5日,在全國政協禮堂與香港文匯報記者就國防科技工作、體制改革和知識分子等問題進行了談話。以《錢學森答香港記者問》為題發表於香港《文匯報》1986年4月6日;以《錢學森的治國科學》為題發表於香港《大公報》1986年4月12日第2版;[19]以《特異功能與科學新領域》為題發表於《人民政協報》1986年5月23日;以《錢學森答香港記者問》為題發表於《光明日報》1986年5月25日。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24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54—260頁。
4月5日,談話的部分內容以《縱論氣功、中醫與特異功能》為題發表於《氣功與科學》1986年第5期。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307—308頁。
4月14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心理學研究》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50—452頁。
4月18日,在《文藝研究》編輯部舉辦的報告會上作了《美學、社會主義文藝學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學術報告。發表於《文藝研究》1986年8月29日第4期第4—11頁。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142—15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61—272頁。
4月21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談決策科學》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44—446頁。
4月2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談「數學」科學》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48—450頁。
4月30日,在慶祝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作了《團結一致,迎接新的科學革命》的發言。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323—324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61頁。
4月,錢學森、劉再復等著,《當代文藝》雜誌社編的《文藝學、美學與現代科學》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是一本結集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前期關於文藝理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互關係的論文集。錢學森著的《關於新技術革命的若干基本認識問題》一文首篇入冊。
4月,錢學森、沈大德、吳廷嘉合作《用系統科學方法使歷史科學定量化》一文發表於《歷史研究》1986年第4期。本文由錢學森在1985年12月提出本文的基本思想,並寫成部分文稿;沈大德、吳廷嘉參加討論並續完;最後由錢學森審定全稿。刊載於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年10月版《論系統工程》(增訂本)第556—570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301—30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73—282頁。
《從氣功想到新的科學革命》一文發表於《新體育》1986年第4期。
5月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再談系統論》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342—344頁。
5月19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電磁場與生命現象》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38—139頁。
5月21日,與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組作了《「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周恩來總理關懷和領導「兩彈」研究、製造和試驗的情況》的談話,經錢學森審閱定稿。發表於《文獻和研究》1987年第1期第38—41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83—289頁。
5月26日[20],在中國人體科學研究會成立代表大會上作了《人體科學研究的戰略》的發言。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第88—97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69—73頁。以《人體科學的幽靈在徘徊》為題載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第133—143頁。
5月28日,《科學技術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文發表於《中國科技報》1986年5月28日。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41—442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90—291頁。
6月2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注意研究學術報告的技巧》的講話。
6月3日,《要創造最優環境》一文發表於《中國環境報》1986年6月3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92—294頁。
6月13日,《養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發展花卉生產要走改革聯合之路》一文發表於《花卉報》1986年6月13日第63期。以《養花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為題刊載於杭州出版社2001年版《論宏觀建築與微觀建築》第25—26頁。
6月16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談人—智能機—機—環境系統》的講話。
6月19日,在中國科協第三次代表大會前的部分代表座談會上作了題為《科協要改革,要開展宏觀學術交流》的發言。發表於《人民日報》1986年6月23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95—296頁。
6月30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結合客觀實際發展科學技術》的講話。
6月,錢學森等《論發展系統工程》一書由群眾出版社出版。
7月7日—8日,《答外國記者問》一文發表於《參考消息》1986年7月7日和8日。本文系應中國記者協會之邀會見外國駐京記者,就中國國防現代化的國防科技、武器裝備等問題,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297—301頁。
7月13日,《發展我國的軟科學》發表於《經濟日報》1986年7月13日;《商場現代化》1986年第10期第4頁。
7月27—31日,在全國軟科學研究工作座談會上談了軟科學研究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及軟科學研究所涉及的範圍等問題。以《軟科學與軟科學研究》為題發表於《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6年第10期第2—3頁。以《軟科學是新興的科學技術》為題發表於《紅旗》雜誌1986年第17期第20—24頁;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200—206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33—436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論系統工程》(新世紀版)第386—391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42—348頁。
7月,錢學森主編《關於思維科學》一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系「新學科叢書」之一。該論文集由錢學森收集並親自編排次序的25篇論述思維科學的論文彙編而成,其中屬於錢學森撰寫的論文6篇。文集還收入高士奇、李澤厚、胡寄南、戴汝為等著名科學家有關思維科學的論文和講話,全書31萬字,首版出版後,半年內連續印刷三次,印數超過10萬冊。
7月,《<關於思維科學>後記》一文發表於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錢學森主編《關於思維科學》一書。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2—303頁。
7月,《決定論與非決定論以及物質世界的層次(五觀)問題》一文發表於《學習月刊》1986年第7期。
8月5日,《對科普工作的一點思考》一文發表於《成都晚報》1986年8月5日第3版。本文系寫給中國科普記協負責同志的一封信。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258—259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4—305頁。
8月5日,《電子計算機軟體與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一文發表於《光明日報》1986年8月5日第四版。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6—308頁。
8月1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腦科學研討會」上作了題為《發展實用性腦科學研究》的講話。刊載於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發展縱橫觀》一書;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陸明森編《錢學森思維科學思想》第110—113頁。
8月,在地球表層學學術討論會上發表了講話。
9月2日,在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常委會上發言說要倡導研究「中國科協學」。以《在中國科協三屆二次常委會上的講話》為題發表於《科協通訊》1986年第2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09—318頁。以《在中國科協第三屆第二次常委會上的講話》為題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58—563頁。
9月6日,《錢學森建議:設立國家再生資源委員會》一文發表於《健康報》1986年9月6日。
9月9日,在總參謀部組織的首屆全軍戰役理論學術討論會上作了《我國今後二三十年戰役理論要考慮的幾個宏觀問題》的報告。發表於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版《通向勝利的探索——全軍首屆戰役理論學術討論會優秀論文彙編》(上)第74—76頁。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505—511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19—341頁。
9月12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視覺與模擬技術》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52—453頁。
9月15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關於分子生物學研究》的講話。
9月,《從中國氣功想到新的科學革命》一文發表於《體育科學》1986年第3期。
10月6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正確認識客觀事物,發展科學技術》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345—347頁。
10月6日,關於UFO的新見解發表於《中國科技報》1986年10月6日。
10月10日,在中央黨校作了《關於當前我國的改革》的講座。摘編成《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總特點看當前我國的改革》發表於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理論動態》1986年第684期[21]。刊載於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7年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和系統工程》第47—62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49—360頁。
10月20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人工智慧與思維科學》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54—457頁。
10月28日,在《文藝研究》編輯部舉辦的報告會上作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文藝工作——在<文藝研究>編輯部舉辦的報告會上的講話》的報告。發表於《文藝研究》1987年3月2日第1期第4—9頁[22]。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第159—170頁;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五)第9—17頁。
10月30日,《致田禾同志信》一文發表於《湖南日報》1986年10月30日。以《錢學森談行政管理學》為題發表於《中國行政管理》1987年第1期[23]。
10月,與上海教育發展戰略課題組就《談教育改革》問題進行了談話,根據錄音整理成稿。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61—366頁。
11月4日,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七五」規劃會議總結會上作了《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能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的一點信息》的發言。發表於《北京研究》1986年第11期[24]。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67—374頁。
11月11日,在「第二屆全國天地生相互關係學術討論會」開幕式上作了《發展地理科學的建議》的報告。以《發展地理科學的建議——在第二屆全國天地生相互關係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為題發表於《大自然探索》1987年第6卷第1期(總第19期)第1—5頁。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66—471頁;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版《創建系統學》第102—111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創建系統學》(新世紀版)第13—18頁;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五)第1—8頁。
11月14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再談人體特異功能與電磁場》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40頁。
《軍事技術裝備與戰役理論的關係》一文發表於《軍事學術》1986年第11期。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75—378頁。
11月,「中醫藥發展和研究」一文發表於《中國中醫藥報》。本文系同國家科委醫藥衛生處處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原中藥質量司司長叢眾就「中醫藥發展和研究」問題長談了兩個多小時的講話。
12月8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再談人體特異功能研究》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40—141頁。
12月15日,在人體科學研究會上作了《關於人體特異功能工作的意見》的發言。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142—144頁。發表於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霍有光編著《錢學森年譜》(初編)第517—518頁。
12月18日,在全國政協學委會報告會上作了《科學革命、技術革命、社會革命與改革》的長篇專題報告。發表於《人民政協報》1987年1月2日。刊載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79—394頁。
12月22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五〇七研究所)學術報告會上,作了《專家系統與思維科學》的講話。刊載於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457—458頁。
12月29日,在程虎作《智能接口及有關問題》的報告後作了《論人的潛力》的講話。經於喜海、胥珂整理,刊載於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98—103頁。以《迎接第二次文藝復興的到來》為題刊載於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論人體科學》一書第148—154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第74—77頁。以《在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學術活動上的講話》為題發表於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錢學森文集》(卷四)第395—400頁。
12月30日,《從世界經濟發展的總特點看當前我國的改革》一文發表於《理論動態》1986年12月30日。
12月,《電子計算機發展與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一文發表於國家語委辦公室編《語文工作簡報》1986年第12期。
是年,在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慶祝成立大會上作了《團結一致,迎接新的科學革命》的發言。發表於《中國氣功科學》1994年第1期第1頁。本文摘要發表於《中國氣功科學》1995年第11期第5頁。
是年,《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我國科技政策講座》由錢學森為主編,吳義生為副主編,為中共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編寫的教材,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
[1]見《致中國未來研究會》(1992年9月9日),《錢學森書信》(6),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426頁。
[2]參見《致鄧述慧》(1985年1月21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頁注文。
[3]參見《致張秋娟》(1985年7月19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76頁注文。
[4]參見《致王志清》(1985年4月4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26頁注文。
[5]《致熊映梧》(1985年4月2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224頁。
[6]《致吳世宦》(1989年5月18日),《錢學森書信補編》(3),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182頁。
[7]參見《致傅學順》(1985年10月10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460頁注文;《致李德華》(1985年12月31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頁注文。
[8]參見《致許以倩》(1985年6月2日),《錢學森書信》(2),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12頁注文。
[9]參見《致田紀雲》(1989年1月24日),《錢學森書信》(4),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81頁注文。
[10]參見《致陳恂清》(1985年12月31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6頁注文。
[11]參見《致唐代望》(1986年12月22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頁注文。
[12]《致譚暑生》(1985年12月31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9—30頁。
[13]參見《致陶世龍》(1986年1月8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頁注文;《錢學森論文藝與文藝理論著述目錄》(1980—1994年),《錢學森書信》(8),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52頁。
[14]《錢學森論文藝與文藝理論著述目錄》(1980—1994年),《錢學森書信》(8),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頁。
[15]《錢學森論文藝與文藝理論著述目錄》(1980—1994年),《錢學森書信》(8),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頁。
[16]錢學森:《氣功可使人體達到最優功能態》(1986年1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頁。
[17]錢學森:《要用系統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體科學》(1986年2月),《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頁。
[18]參見《致唐代望》(1986年12月22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頁注文。
[19]《致楊士明》(1986年4月25日),《錢學森書信補編》(2),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第138頁。
[20]《錢學森年譜》認為是6月8日,見第537—538頁。
[21]參見《致吳健》(1986年12月10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41頁注文。
[22]參見《致林元》(1986年10月6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283頁注文。
[23]參見《致唐代望》(1986年12月22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49頁注文。
[24]參見《致孔衛平》(1986年11月20日),《錢學森書信》(3),國防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頁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