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以訂閱哦!

和大多數中醫學子一樣,初學內經時我也覺得她太博大精深,晦澀難懂,理論性太強,不能直接指導臨床,自然學習興趣就漸減。然而到了高年級,隨著各科學習的深入,並跟過中醫門診,特別是上次參加內經培訓後,我對內經有了些許思考與感悟,現總結如下。

1

結合內經理解方劑方義

按學校安排,我們是先學的方劑後學的內經,所以有不少方劑運用的治法不太理解,學了內經後再倒回去看方劑,便豁然開朗。比如治療陽證癰瘍的仙方活命飲,用白芷、乳沒等辛溫藥行氣活血,初學時我實在無法理解,後來聯想到《素問·生氣通天論》:「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鬱乃痤」,我才明白,痤瘡癰瘍形成的病因病機是,風溼熱等邪氣鬱阻氣血。所以即使是熱證痤瘡癰瘍,治療也應在清熱解毒的基礎上行氣活血,開宣腠理。推而廣之,這種治法也可以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用於有氣血鬱阻這一關鍵病機的其他病症,如各種皮膚病,糖尿病。又如治療氣陰兩虛消渴的玉液湯,傳統中醫對消渴的辨證大多難逃陰虛燥熱的桎梏,然而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大。張錫純制此方,是基於他將消渴辨為肺脾腎氣陰兩傷證。腎氣陰兩虛好理解,但肺脾氣陰虛致消渴我實在無法理解。學了《素問·經脈別論》,讀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這一段後,我才明白,脾主升清,則水谷精微上達於肺,肺主宣發,輸布津液於周身。若脾虛不能升清,肺虛不能布津,腎虛不能固精,加之陰津虧損,虛熱內生,則成消渴。

2

結合內經理解脾胃病的一些症狀

臨床上脾胃病患者出現的症狀種類繁多,錯綜複雜,不結合內經理解,很難明白都是脾胃功能異常所致。如手腫,手僵,西醫相關檢查未見異常,同樣結合上文《素問·經脈別論》這一段理解,此類水液代謝紊亂的症狀,與肺脾腎密切相關。又如頭面,胸脅,雙手,背部等發脹,口腔潰瘍,視力下降等可結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瞋脹」,理解,脾胃失健,水谷失運,氣機阻滯,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陽明積滯,故出現上述症狀。又如夏天四肢發燙,冬天四肢冰冷等不耐寒熱的症狀,可結合《素問·太陰陽明論》:「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個十八日寄治」理解,脾主春夏秋冬每一季的最後十八天,即脾對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重要調節作用,故脾虛則不耐寒熱。類似例子數不勝數,通過脾胃論治都能得到較好解決。

3

結合內經分析胡天成老師治療抽動症的病因病機及分型論治

3.1 肝熱生風證

《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肝屬風木,主藏血,主筋爪;故一旦肝經熱盛則易煎熬陰液,使筋脈失於濡養,肝熱生風。且胡老多年觀察發現三分之二的抽動症患兒都有眼周發黑髮青,這也和肝開竅於目,在色為青吻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風勝則動」,抽動症以肢體動搖不定為主要表現,故辨為風證。

治療上,抽動較劇者,都應在各證型主方的基礎上加用全蠍、蜈蚣以加強熄風止痙之效。《本草求真》:「全蠍,專入肝祛風」;《本草綱目》言蜈蚣治「小兒驚癇抽搐」。這組蟲類藥對為血肉有情之品,平肝熄風之力極強,胡老最喜用,且劑量較大,服用時間較長。《素問·六元證紀大論》言「有故無殞,亦無殞也」,故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可大膽使用藥性峻猛的藥物以療痼疾,不必過分懼怕其現代藥理學中的毒副作用。

3.2 脾胃積熱證

此型在肢體抽動的基礎上兼見吐舌、夜睡磨牙、口瘡、口臭、消谷善飢、舌紅脈數等症狀。方用瀉黃散加減,是方清瀉與升發並用,以瀉脾胃伏火,同時兼顧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生理特點,用藥無苦寒敗胃之弊。脾主四肢,主肌肉,故肢體肌肉抽動的病症可從脾入手治療。《素問·太陰陽明論》:「陽道實,陰道虛」,「在脾胃病的治療上可理解為:實證多從陽明而瀉,虛證多從太陰而補」,故脾胃積熱型的抽動症選用以石膏、梔子為主藥的瀉黃散洩胃熱而治脾熱。

3.3 風熱夾溼證

凡頭面五官動作多,或由外感加重病情,舌尖紅,苔膩,脈浮者,可辨為此證。《素問·太陰陽明論》雲「故傷於風者,上先受之」,風性主動,為百病之長,易兼夾它邪致病。風為陽邪,易於化熱。故此,該證病因以風熱夾溼為主,治以銀翹馬勃散加減化裁。以喉嚨發異聲及怪叫為主,似咳非咳,頻繁清嗓子者合用四七湯。四七湯以半夏、厚樸、茯苓、蘇葉四藥為主藥,再配以生薑,善治七情氣鬱所致痰氣互結於咽喉的病症,故得名。方中之藥多入脾胃經,考其用藥目的即通過脾胃之氣的調暢,使肝氣得疏。《素問·禁刺論》道:「脾胃之使,胃為之市」,可闡發為脾胃對人體五臟之氣起轉輸斡旋作用,故肝失疏洩的病症,可通過治療脾胃而獲效。

內經雖然博大精深,理意深奧,但畢竟也是來自古代醫家臨床實踐的升華概括,所以只要細心研讀,多聯繫臨床思考,就會發現她會在我們面對複雜病症,正愁無從下手之時,為我們提供辨證思路,帶來些許啟發,難題也就迎刃而解。本文中對於內經的理解僅是個人之見,由於本人才疏學淺,此文難免有諸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改進。作為一個中醫學子,學習內經是一輩子都不能間斷的。

(作者學校:成都中醫藥大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經典著作,也是每一個中醫學子必讀的中醫典籍,是中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之道的寶藏。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而我從剛剛進入大學接觸中醫的時候就已聽聞《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的大名,位冠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本博古通今的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陽道實,陰道虛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陽道實,陰道虛 這個我們可以從《黃帝內經》的相關篇章中找到答案,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素問•陰陽離合論》:「外者外陽,內者為陰。」《素問•調經論》:「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等等。所以《黃帝內經》已經給我們提供了陰陽的「定義」,毋庸我們去費力的探索,這個概念就是「內外」。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十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作為一門能夠通曉宇宙道理的學問,過去這一兩百年可以說飽受垢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黃帝內經》是以醫學原理為核心,集合文學、哲學與史學的巨著,藏著中國人的生命密碼。將對治中國人的病因、病理和診療方法,凝練成一套完整而深刻的認知體系。中醫核心理論的源頭,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學等皆來源於此。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作者:陳全林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
  • ...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學習了一些中醫基本知識,尤其對於《黃帝內經》 學得比較多,幾乎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摳的。像我這樣的人呢,儘管學起來很困難。但是,還是學了不少東西。所以,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  什麼結論呢?  就是這個《黃帝內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啊,從當代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一個超前的科學。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五行音樂對五臟的療愈
    《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後面我們會提供五種音樂古曲參考。)《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意思是,疾病是由臟腑之氣和情緒之氣導致的,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調理,直至療愈。《左傳》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醫養生也逐漸被大家所喜愛。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這顯然是內經「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張介賓云:「物之根於中者,以神為主,而其知覺運動,即神機之所發也;物之根於外者,必假外氣以成立,而其生長收藏,即氣化之所立也。」的白話解。古人所謂「天人相應」等理論其實就是現代時間醫學的理論基礎。
  • 35歲後,為什么女人比男人越來越顯老,2000年前黃帝內經已揭秘
    這其中的答案,就藏在2000年前的一本書中,那本書就是《黃帝內經》。△以上圖片來自網絡《黃帝內經》言:「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從《黃帝內經》中,我們可得知,女子是以7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男子則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
  •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關於養生,越來越受到我們重視,畢竟,即使身家億萬,總比不上身體健康。但是,養生「養」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能難倒大部分朋友。即使沒有被難倒的,您的答案是什麼,養陽、養陰、養氣還是養血?確實,在具體的操作上,陰陽氣血的調理、或者說補益陰陽氣血,是大部分養生之道所應該做的。
  • 中醫築基為什麼要學天文?
    直接報名築基二期請點文末閱讀原文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原文】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1],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2],陽氣微下。
  • 中國古代有哪些醫學經典著作?
    關於中國古代的醫學經典著其實有不少,這裡就說下傳統醫學的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一、《黃帝內經》《黃帝內經》算是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了,其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主要分成《靈樞》與《素問》兩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