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2020-11-24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陳全林

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

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比如「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生氣通天論」、「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論」、「移精變氣論」、「脈要精微論」、「八正神明論」等等標題裡的「天真」、「調神」「生氣通天」、「真言」、「陰陽」、「精氣」、「脈要」、「神明」等,都是丹道的核心術語與理法。

我選講了《上古天真論》裡的部分內容,並與丹法對比講。修煉丹道,《黃帝內經》是必讀的經典。比如: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乃問於天師曰: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一段裡,「知道」是明理。「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是修煉。「法於陰陽」是大原則。「和於術數」,修煉具體的功法。術,包括各種養生、練功的道術如服氣、導引、房中、丹法、符籙等等;數,是修煉的數理,比如功法裡講的「扣齒三十六下,咽津三十六口」等等。還要和飲食起居配合,否則,也不能使修煉成功。比如有人辟穀練功要復食時突然大吃大喝,會使腸胃出問題,甚至有人因此猝死。還有,有的人雖然練功,但喜歡熬夜上網、熬夜打遊戲,也不是真正的修行。練功、做事,都有節度,這就是數。比如站樁,站兩小時、三小時強身,站八小時就傷骨傷腎傷身,我一位朋友,以為站樁越久越好,一站站八小時,結果把膝蓋站壞了,也把身體搞壞了。這是「妄勞作」,而不是「不妄勞作」。還有一位某道觀的道長,修「不倒單」,夜夜不睡覺地練功,結果因為不得法、高度緊張、焦慮而出現了精神分裂症,出現了幻覺,最後投水自殺。這都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有關。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打坐練功者,更要避風,不避風,很容易使風邪入內,就很難調製。一是打坐時毛孔打開了,容易使風邪入內;一是打坐的狀態,容易使風邪持續入侵某個部位。

「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養生、煉丹的基礎。精神內守,真氣自從。從,是正常、良好地運行。「恬惔虛無」是修心修性,是性功;「真氣從之」是鍊氣修命,是命功。「精神內守」,具體的功夫修煉;「病安從來」,不會得病,既是築基的成果,也是道上起用的成果。人「合於道」、「德全不危」,都是心要。德不全,就會有危險。紫陽丹訣所言:「若非積行施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若還持盈未已心,不免一朝遭殆辱。」所以,嚴師說修德就是修道的高技術,核心技術,要修陽德、陰德、小德、大德、玄德、聖德,要修全德,所有的德都要修,才能「德全不危」。

再如: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子不過盡八八,女子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歲,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注意這裡的「氣脈常通」,氣脈一說,不全是丹道家的,更不全是密宗的,兩千多年前,中醫很早就講氣脈修煉。我教授「氣脈手訣」,是要達到「氣脈常通」。

還有,老年人修得好,或修得好而進入了老年,這個好的特徵就是「卻老而全形」。身體不會有毛病即全形,看起來很年輕即卻老。我就見過一個六十多歲的女性修煉者,容貌像二十多歲的人。有些人老了,身體的鈣流失嚴重,人也縮小了。因為生病,某些臟器壞了,乃至切除了,就不是「全形」之修。真有道,年至百歲都能生子。清代李慶遠百歲還生子,他活了275歲,子孫和子孫的子孫在他活著的時候有180多人。他常年雲遊,採藥山中,即便他的五世孫遇見他老人家,也不認識。

我是拿了本《內經》,一邊念原文,一邊講解。再如:

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遊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這裡所寫的「此其道生」,就是最上乘天元神修丹法的境界,是第一流的修煉。至人淳德全道的修煉,是次一等的修法,也是上乘丹法。而後面的聖人修法、賢人修法,其實是丹道裡的中乘與下乘法門。即便這中下乘法門,我們還修不成。世間丹法,基本上是聖人、賢人所修的法門,由有為而逐漸進入無為。《參同契》、《悟真篇》的丹法入手,不外乎「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

當然,我當時講得比這詳細。

道友還問「如何才能把握陰陽」,我就結合修道的多種境界做了解釋。比如冬天自己穿暖而不感冒,是把握陰陽;夏天自己不中暑,是把握陰陽;北方人到南方去,南方人到北方來而不生病,就是把握陰陽;夫妻關係和諧,就是把握陰陽;修煉時內氣、陽氣生起了,人的情慾也會隨著生起,而此時不被情慾左右,又能化解情慾的衝動,就是把握陰陽;人際關係裡知進知退,就是把握陰陽。《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裡的「把握陰陽」,也是丹法的把握火候的法訣。

我結合站樁講了「獨立守神,肌肉若一」,講了站活樁的道理。

雖然選講了《內經》開篇的部分內容,但精要在中,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了解《內經》書蘊含的修道理法。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黃帝內經》是以醫學原理為核心,集合文學、哲學與史學的巨著,藏著中國人的生命密碼。將對治中國人的病因、病理和診療方法,凝練成一套完整而深刻的認知體系。中醫核心理論的源頭,陰陽五行、脈象、藏象、經絡學等皆來源於此。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書中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不僅闡釋了人的生命的來源,同時也系統全面地闡釋了人的生理機能,病的發生發展,病的診斷治療,及其保健養生長壽的方法。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大致分為四部分:髒象(包括經絡)、病機、診法、治則。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共一百六十二篇。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黃帝內經|快樂越分享越多,痛苦越分擔越少!
    傳播國學 傳承國醫 弘揚國粹 共鑄國魂經典傳承 美好有約有位哲人說,人生是一根煩惱串起來的項鍊。古人曾說:「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一般來說,人的一生中處於逆境的時間大大多於處於順境的時間。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五味相宜調五臟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說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強調:「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   酸多傷脾。酸能補肝,但過多的酸味食物會引起肝氣偏勝,克犯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而脾主肌肉,其華在唇,引起《黃帝內經》所說的「多食酸,而肉胝皺而唇揭」。因此,消化功能不好、大便溏稀等脾虛症狀的人,要注意少吃酸食。
  • 《黃帝內經》:冬季不懂「養藏」,春天非「痿」即「厥」
    而陰陽變化是有規律的,反映在季節上,就是春夏秋冬循環往復,萬物因此呈現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因此養生也有法可循。  冬季的養生之道,就是兩個字:「養藏」。如何「養藏」?《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和大多數中醫學子一樣,初學內經時我也覺得她太博大精深,晦澀難懂,理論性太強,不能直接指導臨床,自然學習興趣就漸減。然而到了高年級,隨著各科學習的深入,並跟過中醫門診,特別是上次參加內經培訓後,我對內經有了些許思考與感悟,現總結如下。
  • 黃帝內經:男人到40,做到這4點,「發不墮齒不槁」,越活越年輕
    黃帝內經》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與《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齊名,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想要知道怎麼才能「越活越年輕」,還得從這本書中找答案。《黃帝內經》中有自古以來備受帝王重視的「長生不老」之道。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十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關於養生,越來越受到我們重視,畢竟,即使身家億萬,總比不上身體健康。但是,養生「養」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能難倒大部分朋友。即使沒有被難倒的,您的答案是什麼,養陽、養陰、養氣還是養血?確實,在具體的操作上,陰陽氣血的調理、或者說補益陰陽氣血,是大部分養生之道所應該做的。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人體疾病在不同的時空的不同反應,發生、流行的不同情況,如有些疾病常於某季發生、復發,加重,減輕……,一日中某時發生、加重,減輕……,某些藥物在不同時間服用效果不同,合理使用藥物提高醫療效果,現代醫學的時間醫學我知之甚少,有興趣的可以去看這方面的專著。下面我們學習一下,黃帝內經記載的時間醫學部分內容。
  • ——《黃帝內經》心得...
    而我從剛剛進入大學接觸中醫的時候就已聽聞《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的大名,位冠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本博古通今的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教科書上說,《內經》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確立了中醫學的醫學模式,樹立了多學科研究醫學的典範,為後世制定了一整套極具實踐價值的防治疾病的原則和方法……我一時不甚了了。
  • 《黃帝內經》記載的今年下半年的「溫病」會是「G4豬流感病毒」嗎?
    據《黃帝內經》記載,少陰之政、子午之紀的五之氣(2020年9月22日前後至11月下旬):「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從《內經》的記載來看,今年下半年確實有「溫病(流行病)」流行的可能。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學習了一些中醫基本知識,尤其對於《黃帝內經》 學得比較多,幾乎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摳的。像我這樣的人呢,儘管學起來很困難。但是,還是學了不少東西。所以,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  什麼結論呢?  就是這個《黃帝內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啊,從當代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一個超前的科學。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黃帝內經》講究「天人相應」、陰陽平衡、五行對應五臟等中醫思維,其篇章字字珠璣,言言如玉,因而幾千年來,經久不衰,代代相傳。讀經典,誦經典,是每個中醫學子的基礎功課,我也不例外。現將自己品讀《黃帝內經》的經歷和養生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 35歲後,為什么女人比男人越來越顯老,2000年前黃帝內經已揭秘
    這其中的答案,就藏在2000年前的一本書中,那本書就是《黃帝內經》。△以上圖片來自網絡《黃帝內經》言:「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從《黃帝內經》中,我們可得知,女子是以7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男子則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