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2020-12-05 羋月vip

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作為一門能夠通曉宇宙道理的學問,過去這一兩百年可以說飽受垢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

《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共一百六十二篇。《素問》解答了中醫對生命,對天、地與生命的關係的一些最基本問題,所以它是一本關於中醫基礎理論的書。《靈樞》是指人的氣和人的神靈溝通的那個節點、關節點。樞是關鍵,就是我們開闔門的門軸,它一動整個門就動,所以《靈樞》是講針灸穴位的書。

天地之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這就是天地之氣。你非要搭一個大棚,然後把那些菜種在裡面,長出來的雖然還是那個形,還是那個樣,但吃起來沒那個味兒,這叫沒有得到天然之氣。現在很多人吃東西還分析裡面含有多少胺基酸、脂肪、礦物質。而中醫看到的是更玄的東西,是它背後的能量。但是,你光有能量也不行,能量往哪個方向走也很重要,比如說你開個車,我開個車,咱倆都奔廣東,你往北開,我往南開,你雖然年輕,能量比我足,但你方向錯了,你的神就亂了。所以中醫講的是順應天地之氣,實際上說的是能量和方向這些東西。

《黃帝內經》裡面排在第一篇的文章,是「上古天真論」,足可見,這是有多麼重要。首先說「上古天真」的意思,一直以來,道家都是講究「道法自然」的,認為老天自然賦予你的能量或者能力是最高超的,所以自然的反義詞是「人為」,我們說做作,北京話叫「作」,這個人加上一個為,合起來就是一個字「偽」。不怕中醫是偽科學,就怕科學是偽真理。當中醫是偽科學,而科學又是偽真理的時候,我們是偽偽真理,正好負負為正,我們就是真理。

我們說「天真」,天——自然賦予你的能力。在這種能力面前,你還是謙卑一些,不要把人為「作」出來的那種東西,凌駕於自然之上。道家認為「今不如昔」,時代越進步,人為的東西越多、越高級,離天真越遠,而追求這種天真的唯一辦法不是在現在世界上去找,而是返璞歸真,回到遠古時代,這就是「上古」,那時候的人們是最接近自然、最天真的。人想回歸到自己自然純樸的本性就要做兩件事兒:一是儘可能地親近自然,第二是儘可能地回歸傳統,或者叫親近傳統,回歸自然,這就是「上古天真論」第一個教你要做的事兒。

「昔在黃帝,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登天」,24個字就把黃帝的一輩子講完了。「生而神靈」,就是說,黃帝一生下來,雖然是個男的,但是他有與天地鬼神溝通的本領。我們說,小孩子生下來聰不聰明,機靈不機靈,也有這裡面的因素存在,但是,黃帝的聰明是大聰明,是「慧」,而不是「智」。「智」和「慧」有什麼區別?「靜極生慧」。我們說「急中生智」「靜極生慧」,一個是著急上火時迸發的靈感,一個是在極度安靜無欲無求狀態下迸發出來的東西,二者心境完全不一樣。再深入一點說,智不帶「心」,它不動心,不動神,「智」就是「知日」,就是說它研究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就像一個明晃晃的太陽掛在那兒,咱們都在討論它,除非你是瞎子,否則只要是長了眼睛的人都能看見。所以,肉眼凡胎的人都可以討論的學問叫「智」。而那個「慧」,首先它帶心,只要帶心的東西都通「神」,而且,它上面是兩個「豐」字,這意味著極大豐富、不可想像的內容,沒有窮盡。「慧」中間的這個字就像回歸的「歸」字的右半邊兒,象徵著一種哲學,這「拐彎」的東西就像我們講的樂極生悲,到時候就會拐彎兒的。

道家的成功叫返璞歸真,它把那些苛刻自己、雕琢自己的東西都看的極為兇殘,它以保存自己的純真天性作為追求目標,所以,越「天真」,越成功!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作者:陳全林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書中總結了春秋戰國時期的醫療經驗和學術理論,並吸收了秦漢以前有關天文學、歷算學、生物學、地理學、人類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運用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論,不僅闡釋了人的生命的來源,同時也系統全面地闡釋了人的生理機能,病的發生發展,病的診斷治療,及其保健養生長壽的方法。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大致分為四部分:髒象(包括經絡)、病機、診法、治則。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黃帝內經》講究「天人相應」、陰陽平衡、五行對應五臟等中醫思維,其篇章字字珠璣,言言如玉,因而幾千年來,經久不衰,代代相傳。讀經典,誦經典,是每個中醫學子的基礎功課,我也不例外。現將自己品讀《黃帝內經》的經歷和養生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男子生發在前,收斂在後,這也是「陽」的特性之一《黃帝內經》教你順應天道規律,向天求壽《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等等。其實這個世界看似複雜多變,包括我們的人體,包括《黃帝內經》,背後卻在按照極致簡單的大道規律運行。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讓研究了幾十年的「生物鐘」課題得到了諾貝爾獎的殊榮!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氣候不同,對人的影響力也不同。下面我們學習一下,黃帝內經記載的時間醫學部分內容。素問:第一篇上古天真論: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八八,則齒發去。就是人生,長,老的生物鐘。
  • ——《黃帝內經》心得...
    ——《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易小風說:「幾千年來,中醫理論,以她天地人,無所不包的廣闊胸懷,以集藏象學,運氣學,養生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心理學,季候,風水,曆法,陰陽,五行於一體的絕世學說,立足於世。」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黃帝內經:人就是一個小磁場,堅持做到3點,可提升自己的氣勢
    因為易的變化規律,對應人的五臟六腑,天地人三才合一,陰陽平衡,則身心健康,陰陽失衡,則出現問題。宇宙自然是一個大天地,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天地。相對宇宙大磁場而言,人就是一個小磁場,相對獨立又保持連接,這個磁場暢通無阻,則天人合一。
  • 黃帝內經:男人到40,做到這4點,「發不墮齒不槁」,越活越年輕
    黃帝內經》有言:「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盡終其天年。」《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與《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齊名,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自古以來備受帝王重視的「長生不老」之道。《黃帝內經》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來闡明各個問題,開篇黃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疑問。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十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
    《黃帝內經》:「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怎麼理解。關於養生,越來越受到我們重視,畢竟,即使身家億萬,總比不上身體健康。但是,養生「養」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相信能難倒大部分朋友。即使沒有被難倒的,您的答案是什麼,養陽、養陰、養氣還是養血?確實,在具體的操作上,陰陽氣血的調理、或者說補益陰陽氣血,是大部分養生之道所應該做的。
  • 《黃帝內經》:冬季不懂「養藏」,春天非「痿」即「厥」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黃帝內經》說:「冬不藏精,夏必病溫」。 在起居作息方面,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臥是因冬季晝短夜長,太陽落山早,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一到天黑就睡了。我們現代人當然無法做到「日落而息」,但有一點,應儘量在「子時」前(晚11時前)睡覺。為什麼早上起床要「必待日光」?這是因為冬天黎明前寒氣刺骨,如果起太早,人體的陽氣會受幹擾,不符合「無擾乎陽」的養生原則。
  • ...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我今天就說說,為什麼我們人身上都有那麼一股氣,這個氣究竟從哪裡來的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中醫啊,這些年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很多人覺得中醫差一點,尤其是我作為政協委員這麼多年,也當了很長時間的常委,這期間政協內部對中醫爭論得很厲害,有些院士乾脆說中醫是反科學的,是偽科學。  他們真這麼說的。  像我這種人呢,那個時候對中醫是不了解的。
  • 《黃帝內經》:男人若是做到這「4點」,越活越年輕!
    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保持年輕的姿態,當然不僅僅是女人,男人也有,現在也有很多男人慢慢開始注重自己的顏值。那麼一個男人如果是像保持年輕的秘密到底是什麼呢?有閒的人一定是一個高效的人,勁頭也比較大,對於那些經常在忙碌的人多數都是窮人。2:形勞而不倦平時我們要保持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要堅持下來鍛鍊,這樣才可以真氣平和調順,自然壽命綿長。
  • 《黃帝內經》中的養生之道 五味相宜調五臟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說道,「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其中,酸味食物如青梅、山楂、橙子等,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能制肝火、補肝陰,是肝臟的最愛;辛味食物包括蔥、姜、蒜等,擅長發散風寒、行氣止痛,有助宣洩肺氣,防止外邪犯肺;苦味食物入心經,常吃苦瓜、蓮子心等,能清熱瀉火,治療心火旺盛引起的失眠、煩躁等症;鹹味食物指海帶、海藻、紫菜、螃蟹等「天然鹹鮮」的食物,而不是多吃鹽,它們與腎氣相通,能滋養腎精、軟堅散結;甘味食物如山藥、南瓜、米飯、紅薯等,是補養氣血
  • 《黃帝內經》記載的今年下半年的「溫病」會是「G4豬流感病毒」嗎?
    據《黃帝內經》記載,少陰之政、子午之紀的五之氣(2020年9月22日前後至11月下旬):「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從《內經》的記載來看,今年下半年確實有「溫病(流行病)」流行的可能。
  • 35歲後,為什么女人比男人越來越顯老,2000年前黃帝內經已揭秘
    這其中的答案,就藏在2000年前的一本書中,那本書就是《黃帝內經》。△以上圖片來自網絡《黃帝內經》言:「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從《黃帝內經》中,我們可得知,女子是以7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男子則是以8年為一個周期計算生命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