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2021-01-09 網聞博報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這裡大意是,黃帝問,人的足陽明經脈發生病變,就會厭惡看見人與火,聽到木製樂器的演奏聲音都會受驚,而聽到金屬和皮革製作的鐘鼓打擊樂卻不會受驚。那麼,為何聽到木音就會受驚呢?我希望聽你講講其中的緣故。

岐伯解釋說,金石土木絲竹匏革,這八種材質製作的樂器,演奏出的五調七聲十二律樂曲都有五行屬性。人體的五臟,也有相應的五行屬性。五行相生相剋,就會使人體五臟氣血循環與五調音樂形成和諧共振。足陽明經屬於胃臟的經脈,胃臟在五行屬土。土生金,木克土。因為土厭惡被木克,所以脾胃疾病患者聽到木音就會受驚,而聽到金音和革音卻不會受驚。

中國人都知道,黃帝時代距今大約已有五千年了。因此,現代人已經很難理解,人體與音樂還存在著神秘的聯繫。當然,如果沒有中國大道文化和音樂文化常識,就更難理解華夏祖先的古老智慧了。

這裡首先就涉及中國大道文化的基本概念,譬如天道四時、天幹地支、陰陽五行、五運六氣、五果五穀、五色五味、五調七聲、人體五臟、五官五體和五神五情等。至於人體氣血循環與十天幹十二地支自然節律的關係,就是「天人相應」的自然生態系統論了。

如果把四時十二月氣候節律變化的五調七聲,稱為大自然的天籟之音。那麼,道法自然的音樂藝術,就是中國音樂和民族樂器。於是,就衍生出了五調七聲十二律和金石土木絲竹匏革八音。

按照「天人相應」的自然生態系統論來講,如果順應人體與音樂的天道法則,就會產生身心愉悅的和諧共鳴。如果違逆天道法則,就會產生身心不和諧的病變。如果人體五臟已經產生了病變,就必須避開五行相剋的音樂。否則,就會加重患者的病情。同時,相應採用五行相生的音樂進行調養,便可以促進患者的康復。這種「天人相應」的音樂康療方法,中國大道樂療法。

顯而易見,用西洋音樂理論和西醫科學理論,根本無法解釋清楚這種「天人相應」的現象。因為西洋樂器和西洋音樂理論,都是源於中世紀的宗教神話和「人之道」的「文藝復興」,而始終不通「天之道」。西方醫學和西方心理學的科學真理,也同樣是不通天道的「非常道」。

所謂大道至簡,究竟是人道必須順應天道,還是天道必須服從人道,這本身就是一個自然法則的常識問題。不知常,妄作兇,你又能奈他何?

言歸正傳,中國人還是必須傳承「黃老之學」的大道文化。炎黃子孫「傳道受業解惑」,也必須從學習《黃帝內經》開始問道。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靜心解讀和感悟《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原文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岐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岐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連髒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逾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白話文翻譯

黃帝問:人的足陽明經脈發生病變,就會厭惡看見人與火,聽到木製樂器的演奏聲音都會受驚,而聽到金屬和皮革製作的鐘鼓打擊樂卻不會受驚。那麼,為何聽到木音就會受驚呢?我希望聽你講講其中的緣故。

岐伯回答說:金石土木絲竹匏革,這八種材質製作的樂器,演奏出的五調七聲十二律樂曲都有五行屬性。人體的五臟,也有相應的五行屬性。五行相生相剋,就會使人體五臟氣血循環與五調音樂形成和諧共振。足陽明經屬於胃臟的經脈,胃臟在五行屬土。土生金,木克土。因為土厭惡被木克,所以脾胃疾病患者聽到木音就會受驚,而聽到金音和革音卻不會受驚。

黃帝說:你講的太好了!那麼,為何會厭惡火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的足陽明經主肌肉,經脈裡氣血豐盛,遭到外界虛邪賊侵襲就會產生發熱病變。患者體溫高熱,自然就會厭惡看見火。

黃帝追問:為何又會厭惡看見人呢?

岐伯回答說:患者足陽明經氣上逆,就會產生氣喘胸悶和煩躁症狀。這時,自然就不願意跟別人多交談。

黃帝說:有些患者會氣喘而死,有些患者卻可以恢復生機,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如果患者經氣厥逆已經傷害到內臟,就肯定是死症。如果僅僅傷及內臟外面的經脈,就可以治癒。

黃帝說:講的好!還有些重病患者,病情發作時會脫光衣服狂奔,或是登高放歌,或是數日不進飲食。有些患者,甚至能夠翻牆越屋。平常上不去的高處,得病後卻反而可以上去,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四肢是人體陽氣會聚的部位。陽氣盛,四肢就會充實。四肢充實,就能夠登高。

黃帝又問:患者不穿衣服到處亂跑,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因為重病患者體內高熱亢奮,所以就會脫光衣服急欲狂奔。

黃帝追問:患者胡言亂語辱罵他人,不避親疏,隨意狂歌,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說:重病患者陽氣熱燥亢奮,就會擾亂自身的心神,導致精神失常和食欲不振。因此,就會胡言亂語辱罵他人,不避親疏,沒有飢餓感,只想去外面狂奔亂跑。

解讀啟示

中醫療法需要經過西醫科學檢驗和認證嗎?中國大道文化需要經過西方文化的科學檢驗和認證嗎?這個歷史與現實的拷問,已經由一場史無前例的全球化新冠瘟疫給出了答案。此便是,人算不如天算,人道不可忤逆天道。

地球人都知道,在距今五百年前,歐洲還處在中世紀基督教神權專制的黑暗中。西方世界的文明發展水平,依然處在「太陽圍繞地球轉」的蠻荒狀態。只是從「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徵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開始,才產生了「西方文明中心論」。再從二百年前「羊吃人」圈地運動的「工業革命」開始,才產生了「日不落帝國」引領「民主」與「科學」的世界潮流。

於是,自「鴉片貿易戰爭」和「洋務運動」以來,中國知識精英就有了「民主」與「科學」的「洋師爺」。長達一百多年的「西風東漸」過程,就是西方文化解體和重構中國文化的「精神殖民」過程。轉眼間,中國大道文化的完整知識體系,就被置換成了西方文化的專業科學體系。中國的文化教育研究體系,就變成了克隆版和山寨版的文化教育研究體系。中國人從識文斷字文化啟蒙開始,就進入了西方式教育的人才培養流水線。從《西遊記》魔幻故事的「西天取經」,到現實生活的「西學東漸」,西方世界終於穿越了中世紀的千年黑暗!

「留洋海歸」,高人一等。西方世界獲獎,便是「國際金獎」。被西方私人資本集團的文化機構選中,能躋身「訪問學者」和「合作研究夥伴」行列,就可成為國內「學術領軍人物」。即便是用科研經費買版面在國外刊物發表論文,也能成為職稱和職務晉級的「金科玉律」,甚至榮獲中國院士和「美國院士」的「兩院席位」。

這時,中醫療法必須經過西醫科學檢驗和認證,中國大道文化必須經過西方文化的科學檢驗和認證,就是習慣成自然的「國際慣例」了。甚至,世界上唯一連續傳承的「上下五千年」中國文明史,也必須經過西方文化的科學檢驗和認證。否則,就統統是民間傳說的「神話故事」。

照此西方文化表達範式來講,中世紀以前的中國人,就根本推算不是農曆二十四節氣。「文藝復興」以前的中國文明史,都屬於「神話傳說」。沒有經過西醫科學檢驗和認證的民間中醫,都屬於「非法行醫」。而且,包括《黃帝內經》在內的大道文化經典,本身都沒有經過西醫科學檢驗和認證的「民間傳說」!

不過,身為炎黃子孫,我們不可能認為黃帝只是一個傳說,也不會認為自己是傳說的存在。我們最起碼都知道,中國人創造和使用「四大發明」的時候,西方世界還處在「太陽圍繞地球轉」的蠻荒狀態。因此,要想讓只有五百年文明發達史的洋人,完全理解和認同「上下五千年」的中國大道文化,這肯定會存在難以逾越的「代溝」。

歸根結蒂,「人之道」必須順應「天之道」,而絕不可能是天道服從人道。違逆天道地理法則的科學真理,必然是妖言惑眾「異端邪說」。不是中國大道文化必須經過西方文化的科學檢驗和認證,而是西方文化和西醫科學都必須經過中國大道文化的認證。否則,就是「不知常」的「妄作兇」!這就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自信,也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環顧當下,面對「世界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人的精神覺醒和吶喊,正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前奏曲。救美國救西方世界救人類命運共同體,必須從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自我拯救和自我康療開始。

為此,我們接下來的同步靜心養神療程,就是繼續研修和解讀《黃帝內經·素問·熱論》。

相關焦點

  • 自我康療125:解讀《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論》
    自我康療125:解讀《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論》人體百病生於氣,邪起寒熱風燥溼。飲食失調精氣衰,多愁善感怒悲喜。環境汙染生惡變,宅院居室忌陰溼。邪氣無形病有形,治病治本當治氣。調養身心治未病,生活起居順天時。春夏生長秋冬藏,晝夜氣候有四季。朝陽初起沐春光,盛夏當為中午時。夕陽西下看秋色,夜半冬寒陰至極。內外表裡氣相通,人體五臟應五季。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離合論篇(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篇(十一)
    SBS健康節目主持人90後軟妹子一枚 愛貓·愛旅行·懂健康「希望能用聲音,在年輕人中掀起中醫健康新熱潮……」大家好,我是曹曦,歡迎收聽誦讀醫學經典——黃帝內經。今天我將繼續為大家分段誦讀黃帝內經原文及白話文解釋,《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養生寶典,也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此書講到了怎樣治病,更重要的是講到了怎樣不得病,書中還有許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方面。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1 結合內經理解方劑方義 按學校安排,我們是先學的方劑後學的內經,所以有不少方劑運用的治法不太理解,學了內經後再倒回去看方劑,便豁然開朗。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原文】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1],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2],陽氣微下。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大致分為四部分:髒象(包括經絡)、病機、診法、治則。其中體現了天地人三才一體的整體觀、人命至重以人為本的醫道觀、陰平陽秘的恆動觀,以及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防治觀。 「髒象」一詞,首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謂髒象,指的是藏於體內的臟腑組織器官及其表現於外的生理、病理現象。
  • 35歲後,為什么女人比男人越來越顯老,2000年前黃帝內經已揭秘
    47歲的蔡少芬看起來真的就是47歲的樣子,而46歲的張晉看起來卻頗像30多歲的樣子。這其中的答案,就藏在2000年前的一本書中,那本書就是《黃帝內經》。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陰陽和,故能有子。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經典著作,也是每一個中醫學子必讀的中醫典籍,是中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之道的寶藏。
  • 《黃帝內經》人體類似全息宇宙,三陰三陽就是體內自然氣候流通!
    《黃帝內經》樵夫精解第009篇通過前面數篇的精解,我們慢慢明白:人秉天地陰陽二氣造化生成,發為星辰,頭為天,足為地,中為天精地氣混合之五臟六腑,八萬四千經絡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全息宇宙,是神一般的造化!
  • ——《黃帝內經》心得...
    ——《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易小風說:「幾千年來,中醫理論,以她天地人,無所不包的廣闊胸懷,以集藏象學,運氣學,養生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心理學,季候,風水,曆法,陰陽,五行於一體的絕世學說,立足於世。」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冰火相激閃雷電,彗星隕石化塵煙。銀河明滅逝流光,清濁升降氣聚散。十二地支十二曲,五調合拍十天幹。雲舞霓裳四季歌,日月周轉道不變。大象無形有玄機,盲人摸象似曾諳。天地過客留不住,鷸蚌相爭重開戰。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這顯然是內經「根於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於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張介賓云:「物之根於中者,以神為主,而其知覺運動,即神機之所發也;物之根於外者,必假外氣以成立,而其生長收藏,即氣化之所立也。」的白話解。古人所謂「天人相應」等理論其實就是現代時間醫學的理論基礎。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黃帝內經》分為上、下兩部,第一部叫《素問》,它有八十一篇,第二部叫《靈樞》,也有八十一篇,合起來一共一百六十二篇。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56: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太虛無極道生一,陰陽易變藏玄機。三生萬物數不盡,雲聚雲散周復始。冰火相激隕石雨,煙塵飄散漫天際。大氣環流四季風,五行生剋自更替。萬物生滅似無常,能量守恆有綱紀。十二時辰五色譜,天幹循環配地支。五行木火土金水,相生相剋得復失。脈衝長波換短波,脈動頻率分高低。
  • 《黃帝內經》氣血為人體信號能量類似光電,與自然氣候流通感應!
    《黃帝內經》依序精解第014篇,融古今一爐,述百科同理!這些現代科學暫時還解不開的謎團,古聖先賢卻早已把這些原理旁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並拿來應用到人身實踐,《黃帝內經》當中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自然氣候變化原理,是一部實實在在的百科全書!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黃帝內經》記載的今年下半年的「溫病」會是「G4豬流感病毒」嗎?
    據《黃帝內經》記載,少陰之政、子午之紀的五之氣(2020年9月22日前後至11月下旬):「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其病溫。」從《內經》的記載來看,今年下半年確實有「溫病(流行病)」流行的可能。
  •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內經選讀試題
    全國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內經選讀試題課程代碼:02979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幹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30分)1.《黃帝內經》彙編成書可能是在( )A.黃帝時期 B.戰國時期C.西漢時期 D.東漢時期2.《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指出「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這個「道」是指( )A.根本、本源 B.道路、途徑C.法則、規律 D.綱領、本質3.
  • 為什麼《黃帝內經》說,女性35歲後開始衰老?4種信號在提醒你
    一說到《黃帝內經》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其中提到:「女人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這裡所指的階段是女性在35歲以後,所出現的身體狀態。大家也不妨走在大街上看一看,往往腹部肥胖比較明顯的人,通常都是在30歲以上,或者是35歲左右。皮膚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在護膚上,很多人都看到過剛出生的嬰幼兒,皮膚滑嫩,感覺只要稍微一用力就會影響它的質感一樣。然而年齡增長,越往後皮膚狀態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