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2020-12-08 網易新聞

(原標題:化學家金日光: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主持人:王 崇

  關心兒童,關心家長。

  ■聯繫我們:

  郵件:

  xinshijie1010@126.com  

  地址:都市路4855號

  1號樓11樓星期日周刊「兒童中心」版郵編:201199

  微信公眾號

  正式推出

  搜索「平凡人王崇和她的朋友們」即可。

  如何與王崇對話

  通過郵件將你所遇到的困惑簡短地告訴我們,並告知希望與王崇對話。留下你的電話聯繫方式。我們將會幫助你完成對話預約。

  對話預約方式:xinshijie1010@126.com

  「王崇頻道」

  微博開通

  為方便與大家及時互動,現開通新浪「王崇頻道」微博,敬請關注。http://weibo.com/u/2471578812

  王崇新浪博客同時存在。

  特別說明

  我很高興與大家一起討論我們的生活。請不要讓我慢慢養成自說自話的壞毛病。你的任何分享和反饋都很珍貴。

  要加入我們的「後樓梯」微信群,可加以下2個微信號CETV-AD(後樓梯助手)、houloutigj(後樓梯管家)。

  或者,通過郵箱給我寫信。  

  星期日周刊記者 王 崇  

金日

光,1933年生,朝鮮族,吉林圖們人。北京化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重點學科首席科學家,第四統計力學創始人。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副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兼學報主編,中國化工學會和化學學會理事。

  「你們年輕人啊,對年齡還不像我這個老頭子這麼敏感,還沒有想著多活幾年的事。我就不一樣了。」對我說話的人叫金日光。「可是呢,怎麼能讓人長壽,你們不知道,但我知道。」

  「那你願意把這個秘密告訴我嗎?」我問。「待一會兒我的報告裡頭啊,都會說的。」。金日光教授對我說。

  儘管不知道這位金教授到底是做什麼的,做過什麼,但我知道他是一位很厲害的

化學家

。他讓我等著聽他的報告,我就等著,我不著急。

  關於金教授,有兩點特別吸引我。一個是他已經84歲了,但為什麼他的皮膚像嬰兒一樣的細膩?第二點就更吸引我了,為什麼他整天那麼高興,渾身透著可愛孩童的生命力。

  我沒見過這樣的人。

  金日光:特別感謝杜院長(記者註:林泉高致書院院長杜囂,此次大會的發起人之一)叫我來參加這次會議,讓我講講有關中醫方面的事,尤其是《

黃帝內經

》這本書。它是2000多年前的書,可是呢,它裡面所講的東西啊,用現在的、最高層次的一些理論,才有可能說出一點內涵。昨天呢,有很多同志出來講話,對我的教育也很大。還有很多同志呢,表演了,我在這裡坐著,他們表演的過程當中,唉,我還有一些感受,像這位(鄭志鴻,師承著名武術家裴錫榮),昨天一表演,我都有感覺了。

  那麼為什麼,我們身上有這樣一個功能呢?我問你(鄭志鴻)了,但是呢,你沒說出原因來啊。我今天就說說,為什麼我們人身上都有那麼一股氣,這個氣究竟從哪裡來的呢?

  我不知道在座的同志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中醫啊,這些年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很多人覺得中醫差一點,尤其是我作為政協委員這麼多年,也當了很長時間的常委,這期間政協內部對中醫爭論得很厲害,有些院士乾脆說中醫是反科學的,是偽科學。

  他們真這麼說的。

  像我這種人呢,那個時候對中醫是不了解的。可是我總覺得,我們中國這麼多的人口,能夠活這麼長時間,有這麼多的人活著,就是靠這個中醫的嘛,對不對?既然能讓人活著,那肯定是有科學的東西在裡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呢,我們這些人,一些外行,就對「說中醫是偽科學」的話進行反駁。

  那個時候,可能大家也聽說了,有一位副會長錢學森同志(原全國政協副主席),領導我們一幫人,開始學習中醫。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學習了一些中醫基本知識,尤其對於《黃帝內經》 學得比較多,幾乎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摳的。像我這樣的人呢,儘管學起來很困難。但是,還是學了不少東西。所以,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

  什麼結論呢?

  就是這個《黃帝內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啊,從當代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一個超前的科學。

  而現在我們所知道的一般物理、化學、數學是無法與古代科學對上號的。對於這一點,錢學森同志是絕對同意的。所以我們倆呢,都認為《黃帝內經》以及由此所發展出來的中醫,是個一個非常科學的。而且,是超前科學。

  所以我們這些外行,就對中醫進行了一些研究。那麼今天呢,我就給大家說說,中醫是不是超前科學?它的超前體現在什麼地方?

  對中醫,通常有4種說法。

  一種呢,是說中醫是從《易經》理論發展而來的。

  一種呢,說用當代科學來解釋中醫,好像有點不太像,說越解釋越不是中醫的味兒。

  一種呢,乾脆就說中醫的是反科學、偽科學。

  而錢學森同志領導的項目呢,認為從《黃帝內經》發展而來的中醫,是超前科學,只有用當代高端的科學理論來解釋之後,中醫理論便成為當代科學。

  於是呢,我們對中醫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通過量子化學來說明了精、氣、神的本質是什麼。

  第二,用統計力學來研究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第三,用胚胎發生學來說明人類的臟腑學說與表裡學說以及經絡學說的相互關係。

  第四,用當代細胞核結構來說明病理的原因,也就是病是怎麼來的,它的根子在什麼地方?

  這四個內容,就是我們用當代科學研究中醫的主要線索。

  那麼首先呢,我們就看一看,用量子化學來說明《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在座的很多同志們都學過《黃帝內經》,我是在10年前,在20萬字的經書裡的某個角落裡看見了這麼幾個字:「汗者,精氣也。」

  我們都出汗,但是汗是什麼東西呢?就是精氣啊,這個可能大家都想不到了。《黃帝內經》裡頭真有那個話。

  還有《黃帝內經》裡說,營氣和衛氣在身上每天旋轉50次。那麼這個營氣和衛所是什麼東西呢?其實啊,《黃帝內經靈樞》裡說「營衛者,精氣也。」所以這兩句話對我們學習《黃帝內徑》,對「精」的了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有了這個說法,那麼我們就好好研究一下「汗」不就行了嗎?

  所以,我們就想辦法把「汗」收集起來研究。經過研究之後,我們在汗裡發現了什麼呢?裡面除了有我們比較熟悉的鉀、鈉、鈣、鎂、鍶5種元素,還有在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表裡的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11種元素。其中這個「鈧」這個元素溶解不了,我們身上也沒有這個,我們吃的東西裡也很少有,所以實際真正符合人體汗的元素就是剛才說的,5種元素加上沒有「鈧」元素的10種元素,共15種元素。

  然後,我們到軍隊裡,找來身體棒棒的20個人,讓他們出汗,出汗。他們活動到什麼程度呢,幾乎每個人活動下來,可以收集1升的汗。然後我們對這些汗進行檢測,檢測下來這個汗裡頭是真有東西。

  這個東西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啊,就是營氣。

  可是呢,大家可能知道,這還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真正想要什麼呢?

  我們知道,人體裡有12正經,有七經八脈,每一個經絡都有一個「原穴」,能不能把「原穴」裡的汗拿出來?

  我跟大家說,我10年前提出來這個問題,找了很多人,問他們能不能從每一個「原穴」裡拿出汗來。結果找了半天,找不到人,都失敗了。今年年初啊,有這麼一個姓鐘的同志,鐘錶的鐘,他說他能研究。他本來就是搞創造發明的,他說他能行,他能幹。那就請他弄唄,就這樣。

  唉呀他呀,用這麼一個小管,扣在每一個穴位上,然後用保鮮膜固定在身上,等出汗了,就把汗收集起來。可是,這汗怎麼到管子裡呢。我們之前就發現,管子扣在穴位上,汗是出來了,可是汗出來以後一會兒又沒了,找不到了。他腦袋比我們好,他想出什麼辦法呢?他在管裡加了一毫升的水,無離子水,事先放到小管裡,然後把小管扣在穴位上,他是這麼幹的。這樣,他就把每個穴位的汗全部通過融解的方法收集起來。

  他是在桑拿浴的房子裡頭呆10個小時收集起來的。他不是一個人幹的,他還帶上2個同志,一共3個人幹這個事兒。

  原來我們每一個穴位裡頭有這麼多元素啊,難怪能導電。我們知道膀胱經,一共有67個穴位吧。心經裡有9個穴位,每個經絡裡的穴位數是不一樣的,但每個經絡都有原穴,所以說原穴是很重要的,是最原始的意思。原穴裡有這些元素,那麼在每個經絡裡不就都有這些東西了嗎,不就能導電了嗎。

  大家看了這些之後,腦子裡就想了,我們的經絡原來是由這些元素組成的。但是,大家知道嗎,這樣的元素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它是能夠通天的元素。

  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這些元素啊,它的粒子中兩個電子走了之後,每一個元素裡頭還在低軌道裡留下孤對電子。

  嘿嘿,這個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聽懂啊。

  就是這個元素,它把自己最外層的電子拿掉後,變成陽離子之後,底下低軌道裡還留下孤對電子。這個孤對電子可有意思了,它能夠吸收宇宙裡面的中微子的能量。

  中微子如果按能量來講啊,它能把宇宙能量吸過來的。所以,您在那裡幹什麼呢?不就是幹這個的嘛,不就是一天到晚想把宇宙的能量,通過這樣一個元素吸收進來嗎。所以你就來勁了,你沒這個不行,對不對。所以呢,我就能感受到這個。

  (記者註:金老先生說的這個「您」啊,是指坐在他面前的鄭志鴻老師,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武術名家裴錫榮的傳人。)

  運動越厲害的,越把這樣的元素在身上集中起來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能力就越來越高了唄。我都能感受到,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人有氣,不就靠這個孤對電子,這個帶有通天能力的元素,在我們的人體經絡裡面蹦來蹦去嗎。

  所以您(鄭志鴻)昨天不是出來表演了嗎,就是你身上流著這個東西。沒有這個啊,你根本就沒東西啊。

  所以《黃帝內經》裡講,神氣通電。什麼東西通天了?就是汗啊,汗能通天啊。《黃帝內徑》啊,得仔細看才能看得出東西,否則你根本就看出這些。

  現在,我們知道,原子分兩大類。一種是放電子的過程,叫氧化過程,就是把電子拿出去了。另一種是吸收電子進來,叫還原過程。如果一個元素,它把電子拿出去的速度很快,我們就說它氧化電位高。

  凡是氧化電位高的元素,比如我們之前提到的鈦、錳、釩,它們的氧化電位都很高,象金屬鉻,金屬鐵,它們的氧化電位就低。我們知道,我們的肝、肺陽經和陰經的比例都不一樣。比如,肺,陽經多一點,肝就是陰經多一點。我們測下來,從肺裡面經過的肺經的元素,與肺本身的元素是非常接近的,是一條線啊。

  (記者註:十二經絡分為六陽經和六陰經。)那麼,如果我們想多活點,活個一百歲以上,我們在身上哪個地方多做些工作呢?

  你們聽說過「胸腺」嗎?

  這個胸腺啊,小的時候大概就這麼一點點,長大一些就再大一點,再到老一點,就又小一點。到我們「隔兒屁」的時候胸腺就很小了。《黃帝內經》裡說活到天年,天年的意思大概是120歲左右。能不能活到天年,就看你的胸腺怎麼樣了。大家知道胸腺是做什麼的?知道嗎?

  你知道嗎?你看看,你是大人物啊,還不知道胸腺是做什麼的啊?那還得了啊。

  (記者註:金老先生走到王鎮華先生身邊,問他。王鎮華先生是臺灣德簡書院的院長,精通中國傳統文化。)

  這個特別重要。我們的胸腺專門生產T細胞,T細胞是幹什麼的呢?我們人體身上有白細胞,淋巴細胞啊。那都是軍隊裡的拿槍的戰士,T細胞就是指揮官,是人體免疫系統的指揮官。

  胸腺裡「鉬」的分布,與心臟不一樣。那麼,你們知道,在國內什麼地方的水,與胸腺裡元素的分布是一樣的,或者說接近的?

  「巴馬。」現場有人接口。

  對了,這個廣西巴馬的水啊,可有意思了,雖然裡面的濃度小得可憐,但裡面「鉬」的比例與胸腺裡「鉬」的比例非常接近。所以你看巴馬的人,他們整天喝呀喝呀的那個水啊,它是不同的。他們那裡還成立了一個研究院,讓我做院長。我就叫他們請100歲以上的老人到醫院去檢查,看看他們的胸腺比我大不大。一檢查啊,我的胸腺比他們的小。他們的大著呢。

  難怪呀,巴馬的人,一百多歲的有的是啊。你們馬路上走走,隨便問,看起來是五六十歲,最多也就六七十歲的,一問都是九十一百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胸腺保住了,就是那個水,喝呀喝呀的,始絡保持著這個樣子。

  那您(王鎮華)就去那裡吧,沒問題的,活一百歲肯定可以的。您別笑了,您啊,趕快去啊,去巴馬吧,別住在臺灣了啊。你們倆口子啊,到巴馬去。你看在座的有些人啊,可有意思,跑到哪裡都是精神鼓鼓的。我能感受到他們身上的鈧、鈦、釩、鉻、錳、鐵、鈷、鎳、銅、鋅、鉬比我們多一點。我都能體會到,為什麼呢?因為有發射啊,就是氣啊,像電磁波一樣。

  所以,我們中醫經絡裡面什麼是陽經,什麼是陰經,都很清楚,不要再說是迷信,不科學了。我們通過檢測之前提到汗裡的生命動力元素就明白了。

  所以我們中醫是幹什麼的,大家能說得出來嗎?你們說說。

  (記者註:說這話的時候,金老先生走到一位老師面前,順口問道。)

  比如說糖尿病,西醫就會給開一些治糖尿病的藥。聽說您(金老先生面前的一位老師)得了糖尿病,那您是用什麼方法治糖尿病這個毛病呢,?

  「打胰島素。」那位老師回答。

  唉呀,您怎麼坐在這個地方啊,您看,我們這裡是專門搞中醫的啊,你吃的都是西醫給你胰島素,你這就不是中醫的人了。西醫就是覺得胰島素你不夠,那就給你吃點吧,西醫是幹這個的。但是中醫是幹什麼呢?他根本不給你那個東西,我想辦法去生產你那個胰島素的胰臟整一整。把胰臟修理好,不再外求。

  誰幹這個事?中醫幹這個事兒,中醫不是製造胰島素,而是將生產胰島素的那個器官,想辦法把細胞改造改造,是這樣的。

  我們一天啊,12正經不是循環嘛,是不是循環呢?

  (記者註:金老先生說到這裡,又想起要與臺下的人互動了。他走到一位老師面前問:「我不知道是您是不是學中醫的?」那位老師馬上回答,他不是學中醫的,他是學歷史的,沒有學中醫。「嗯呀,這樣啊。那您呢?」他又問另一位老師。「我是學西醫的。」臺下轟堂大笑起來。)

  唉呀,這是個問題啊,這個12正經啊,可有意思啦,每天啊50次,從肺經開始,然後是大腸經,一直到肝經作為終點。12正經就是一天到晚幹這個事,一天多少次呢?50次。這個過程中,經絡裡的一些元素到肝裡面去看看,看看有什麼問題,如果有什麼問題,就趕緊幫助修理修理。12正經就幹這個事的啊,大的氣的循環啊,都是《黃帝內經》 裡早就說得清清楚楚的。幹什麼呢,就是他們不同的時間,光顧自己的家。把細胞外面的組織弄好,不是替代器官的,不是代替別人的功能,只是去修理修理。比如胰臟不好,它就去修理胰臟,而不是生產胰島素。等胰臟修理好了,胰臟自己就會生產更多胰島素了,然後這個胰島素把糖吃掉。所以中醫是從根上解決問題。

(原標題:化學家金日光: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本文來源:新聞晨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人有三寶「精、氣、神」,「神」究竟是什麼,如何養神?
    人有三寶「精、氣、神」,「神」究竟是什麼,如何養神?中醫素有「精、氣、神」的說法。其中, 「精」還好理解,大概就是「精華物質」的意思。「氣」,大致就是能量的意思。而精氣之間的關係,是「精化氣」的一種轉換關係。那麼,什麼是「神」呢?在中醫養生理論裡,「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卻又是最難捉摸的。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通過閱讀《黃帝內經》,仿佛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向中醫之路的大門,讓我領略到了中醫的魅力與神奇,成為了我學習中醫的啟蒙老師,堅定了我將中醫的這條道路走下去的信念。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 《內經》成書於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是我國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
  •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
    《黃帝內經》裡的10句經典語錄,體悟深刻,句句受用。1.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語出《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春天和夏天的時候,應當蓄養陽氣。語出《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保持著自身的恬淡虛無,這樣真氣會按照自己的本性運行。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那麼,你的病還從哪來呢?3.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出自《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五行音樂對五臟的療愈
    《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後面我們會提供五種音樂古曲參考。)《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意思是,疾病是由臟腑之氣和情緒之氣導致的,可以通過音樂的方式進行調理,直至療愈。《左傳》說,音樂像藥物一樣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長壽。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作為一門能夠通曉宇宙道理的學問,過去這一兩百年可以說飽受垢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
  • 《黃帝內經》中暗藏的修行方法,有啟發!
    作者:陳全林某女士,是北大樓宇烈先生的學生,她很推崇《黃帝內經》,認為當代真正懂這部經典的人還沒有。她想舉辦一個《黃帝內經》、《黃帝陰符經》的講課、培訓,想找人講課,想請我推薦講課老師。我推薦了兩位。我談到了《黃帝內經》與修道的道理,好比《西遊記》的回目就是丹訣,而故事文本裡隱藏者很多丹道口訣。《黃帝內經》的陰陽論、藏象論、經絡論、精氣神論、天人合一論等,都是丹道的基本內容。而《黃帝內經》裡很多篇章的標題,是丹道理法,而一些篇章裡的部分內容,也是丹道口訣、丹道理法。
  • ——《黃帝內經》心得...
    ——《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易小風說:「幾千年來,中醫理論,以她天地人,無所不包的廣闊胸懷,以集藏象學,運氣學,養生學,哲學,天文學,地理學,氣象學心理學,季候,風水,曆法,陰陽,五行於一體的絕世學說,立足於世。」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理解這句俗語前,我們要先知道裡面的七七八八到底是指什麼。七七是7乘以7的意思,指的是49歲的女性,而八八也是同樣的道理,指的是8乘以8,即64歲的男子。涵義如果再推廣一些,男的就是逢八有變,女的逢七有變。《黃帝內經》:「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剛開始發育時,女子是七歲,男子是八歲。
  • 《黃帝內經》時間哲學:十二時辰,簡說天幹地支五行八卦
    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子時:膽經當令子時是指夜裡11點到次日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膽經當令。「當令」就是當班的意思。子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候,陽氣開始生發。《黃帝內經》裡有一句話叫做「凡十一藏皆取於膽」。取決於膽的生發,膽氣生發起來,全身氣血才能隨之而起。子時把睡眠養住了,對一天至關重要。
  • 《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百病的起因,無非一個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裡,就有很多關於疾病形成、健康養生的論述。《素問.上古天真論》: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應該是中醫關於健康長壽最早的總結。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陰陽學說的魅力,《黃帝內經》來解讀!
    今天,小編就和您從《黃帝內經》的角度一起來學習學習陰陽學說,感受下中醫的魅力吧!來源:悅讀中醫,文章選自《內經精要譯註》;作者:鄭紅斌,包素珍。【原文】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1],陰氣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2],陽氣微下。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有物混成問先天,誰知後世前生緣?滾滾紅塵身外物,光怪陸離迷人眼。陰濁凝結供給側,慾壑難填需求端。得失算計費心機,糊塗生來糊塗還。天道天理有綱紀,虛虛實實陰陽變。損有餘以補不足,能量守恆氣循環。
  • 《黃帝內經》人體類似全息宇宙,三陰三陽就是體內自然氣候流通!
    《黃帝內經》樵夫精解第009篇通過前面數篇的精解,我們慢慢明白:人秉天地陰陽二氣造化生成,發為星辰,頭為天,足為地,中為天精地氣混合之五臟六腑,八萬四千經絡與自然萬物息息相關,因此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全息宇宙,是神一般的造化!
  • 《黃帝內經》:冬季不懂「養藏」,春天非「痿」即「厥」
    《黃帝內經》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天地間的陰陽之氣,至十月陽氣伏藏,為「純陰」,故十月又稱「陰月」。冬至後開始「一陽初生」,此時,我們千萬不要打擾它,更不能揮霍、扼殺它的生機,要像存錢那樣把它收藏好,積蓄起來,以備來年使用。「陽」就是體內的元氣,通俗來講,就是精氣、精神。《黃帝內經》說:「冬不藏精,夏必病溫」。 在起居作息方面,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 自我康療125:解讀《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論》
    自「文藝復興」和哥倫布船隊殖民徵服「新大陸」的奴隸買賣「世界自由貿易」狂飆突進以來,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的「天人分離分科治學」知識體系,至今也只有五百年的發展演變。那麼,能夠用500年的西方科學主義「市場神教」知識經驗,檢驗「上下五千年」薪火傳承的大道文化知識嗎?或者說,能夠用私有制社會的「天人分離分科治學」文化知識體系,檢驗上古大同社會的「天人合一全科治學」文化知識體系嗎?
  • 星象異常,風雨驟變,看看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如何解釋北京的怪...
    北京的天氣,這兩日有點讓人琢磨不透…… 《內經》云:「天垂象,地成形。」也許我們都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或是儘管發現了眼前的「象」,卻不知此「象」究竟預示著什麼。隨手摸到眼鏡戴上,定神一看,發現竟然是顆星星。從星圖軟體上比對,得知原來像月亮一樣明亮的物體是今年的運星——金星。其芒大而亮的程度,讓人驚駭!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27: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繼續研讀《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原文片段: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黃帝內經》講究「天人相應」、陰陽平衡、五行對應五臟等中醫思維,其篇章字字珠璣,言言如玉,因而幾千年來,經久不衰,代代相傳。讀經典,誦經典,是每個中醫學子的基礎功課,我也不例外。現將自己品讀《黃帝內經》的經歷和養生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 黃帝內經:男人到40,做到這4點,「發不墮齒不槁」,越活越年輕
    《黃帝內經》中有自古以來備受帝王重視的「長生不老」之道。《黃帝內經》以黃帝與岐伯的對話來闡明各個問題,開篇黃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的疑問。也許他們並不懂得什麼養生之道,只是恰巧他們的生活方式順應了自然,達到了天人合一,所以自然回報給他們無窮的生命力。如果把他們的這些生活方式總結起來,自然就形成了養生之道。若要養好「形與神」,須得協調好「動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