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陽道實,陰道虛

2020-11-26 搜狐網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陽道實,陰道虛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以訂閱哦!

在解釋「陽道實,陰道虛」這一理論之前,我們要首先明白何為陰陽。這個我們可以從《黃帝內經》的相關篇章中找到答案,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素問•陰陽離合論》:「外者外陽,內者為陰。」《素問•調經論》:「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等等。所以《黃帝內經》已經給我們提供了陰陽的「定義」,毋庸我們去費力的探索,這個概念就是「內外」。其他的,諸如「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以至於「前為陽,後為陰」等等說法,都不太符合要求。因為他們雖然並不違背陰陽「部位」概念的最初含義(「陽」代表日光照射的一面,「陰」代表日光照不到的一面),但這些定義都會隨著體位的變化或者場合的變化而變化,不足以當作學術概念來使用——因為哪怕是轉一下身體,陰陽都會發生變化。故只有將「內外」作為陰陽的概念,陰陽才有了固定而具體的含義,不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話,陰陽的運動就表現為兩種形式,那就是「出」與「入」,通過出入的運動而形成了「陽道實,陰道虛」這樣兩種狀態五種。

在古人的思維裡,天地和人體都遵循著一個共同的規律,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所以「陽道實,陰道虛」這一規律不管是在天地自然還是人體身上都可體現。

1

天地之間的「陽道實,陰道虛」

人有呼吸則活,無呼吸則死,天地也一樣,也有呼吸。古人將天地的呼吸稱為「天地交感」,正是因為這種呼吸,地球才有了生氣,萬物並育而不相害。天地呼吸的過程古人用天氣下降和地氣上升表示,且天氣下降和地氣上升是同時發生的。當天氣下降多於地氣上升時,整個氣的方向是向地,大地開始變熱變實,這個過程就是「陽道」;反之當地氣上升多於天氣下降時,整個氣的方向是虛空,大地就開始變寒變虛,這個過程就是「陰道」。即《黃帝內經》所謂的「陽道實,陰道虛」。 天為陽,地為陰,天陽來入,地熱散出。春天,隨著太陽的入射能量逐步增加(陽生),地面的散射量也逐漸增加(陰長),即所謂的「陽生陰長」,此時陰陽「榮辱與共」,自然界呈現出「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的景象。但此三月天氣進入量多於地氣外出量,入多於出,「陽勝於陰」,故大地逐漸變溫,萬物開始復甦,這便是天地所呈現的少陽象「發陳」;夏天,從立夏開始到大暑之氣結束,氣溫一直處於上升的過程,因為雖然天氣進入量繼續增多,同時地氣外出量也隨之增多,但始終是天氣進入量多於地氣外出量,所以天氣越來越熱,此時萬物繁盛,這便是大地所呈現的太陽象「蕃秀」;當然春夏又有不同,雖然都是陽勝則熱,春時的陽勝還只是陰虛(只是地面的散熱能力尚且不及的緣故)而陽相對的「勝」,夏時的陽勝則是陽勝(太陽的入射能量過於強盛)之「盛」。秋天,「陽殺陰藏」,天氣的進入量開始減少,同時地氣的外出量也開始減少,但是地氣的外出量多於天氣的進入量,大地開始轉涼,此時萬物呈現枝葉少而果充實的豐收景象,這便是大地所呈現的太陰象「容平」;冬天,此時太陽已經極偏遠,天氣進入量繼續減少,同時地氣外出量也開始減少,但地氣外出量多於天氣進入量,大地開始變寒,萬物一片伏藏之象,這便是天地所呈現的少陰象「閉藏」。秋冬皆為陰盛於陽,即為入不敷出,其氣漸寒,然而秋以陰盛言,冬以陽虛名者,其理亦是相對而言。

2

人體之中的「陽道實,陰道虛」

既然天地之間就是通過上下的出入運動進行著能量的交換,人體亦是這樣,體內也是不停的與外界進行能量的交換。如果不考慮外界因素,往外耗散的就是陰,抑制往外耗散的就是陽,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的:「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而形成人體的「陽道實,陰道虛」的狀態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可以找到依據, 「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粗為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齒幹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陰盛則身寒,汗出身常清,數慄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出者為陰,入者為陽,當人體處於陽盛時,則陽氣由外向內增加,而陰氣向外消耗減少,此為陽道實。這時陽氣向內入多則身熱,汗毛孔閉住,汗不出,體內氣多便會喘粗胸滿、煩躁,若陽入過多,人體之氣過盛,以致於腹部都會脹滿,則必然會導致陰陽離決而死。當人體處於陰盛狀態時,則與陽盛相反,即陰氣外出增加,而陽氣內入減少,為陰道虛,陰氣處於向外耗散狀態,則毛孔張開,汗出,身冷,當陰氣外出到身已冷,同時內裡一點氣都沒有,吃完食物之後不能消化而表現腹滿時,便是除中,也會陰陽離決而死。明白了人體「陽道實,陰道虛」這一道理,將會對我們學習中醫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黃帝內經》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與本。」而這個本就在於陰陽,所以中醫在辯證論治時最先辨別的就是陰陽,明白了「陽道實,陰道虛」有利於我們更好的辯證和用藥。簡單而言,當我們通過四診合參而判斷出人體總體處於一種向外耗散的狀態時,我們就可以診斷為患者陰證,在治療時就要選用一些能夠固護肌表和一些能夠收斂而不致於陰氣向外過度耗散的藥等,以此來調理人體的陰陽,從而使人體達到一種陰陽趨於平衡的狀態。

3

「陽道實,陰道虛」中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講述了人一生的規律,人體在前半生主要處於一個陽入居主導地位的狀態,人體內部氣血逐步地充實,即所謂的「陽道實」,所以在人體生和長的年齡段就要適當多運動;而人體在後半生主要處於一個陰出居主導地位的狀態 ,人體的氣血逐步地向外耗散,所以在收和藏的年齡段就要適當安靜。同樣《黃帝內經》在《素問 • 四氣調神大論》也講了天地一年之中的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的規律,而春三月與夏三月天地之氣的大方向是天氣下降為主,這個過程為「陽道」;秋三月與冬三月天地之氣的大方向是地氣上升為主,這個過程為「陰道」。所以人也要順應這個規律,春夏養陽適當多運動,秋冬養陰適當減少運動。同時在飲食上我們也要做到酸苦甘辛鹹五味調和,不可有所偏嗜。因為每一種藥或者食物都有自己所屬的性味,而每個性味都有自己的趨向,即「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耎」,因此任何一種性味的偏嗜都會導致人體陰陽的不平衡。總之如果懂得養生,我們就要做到「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無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明白「陽道實,陰道虛」的理論不僅對於我們了解自然規律和學習中醫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於我們的生活和為人做事也會有很大的啟迪作用,總之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自然,明白「化不可代,時不可違」這一規律,從而逐漸達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

(作者學校:河南中醫藥大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華民族先祖「黃帝」之名的傳世巨著。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和大多數中醫學子一樣,初學內經時我也覺得她太博大精深,晦澀難懂,理論性太強,不能直接指導臨床,自然學習興趣就漸減。然而到了高年級,隨著各科學習的深入,並跟過中醫門診,特別是上次參加內經培訓後,我對內經有了些許思考與感悟,現總結如下。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經典著作,也是每一個中醫學子必讀的中醫典籍,是中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之道的寶藏。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而我從剛剛進入大學接觸中醫的時候就已聽聞《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的大名,位冠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本博古通今的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
  • 中醫分三品,為什麼說真正的中醫一定在民間?
    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免費精彩文章!
  • 福州閩侯:閱讀「閱」暖人心 書香「書」展文明
    ,誦讀經典。活動緊扣「讀經典,塑美德,立良行」的思路開展,逐漸形成教師、家長和學生三位一體、共同參與的良好讀書氛圍。學校還確立「周一誦讀」、「早晨誦讀」和「午間默讀」制度。每周一升旗儀式結束以後都會進行至少五分鐘的「國學經典誦讀」;每天早讀課,各班引導學生放聲讀經典;每天下午的課前10分鐘為默讀時間。
  • 恐怖大師來襲 伊藤潤二經典美學AR體驗展在北京開展
    【PConline 資訊】2017年9月24日至12月17日,由ArtPie主辦的《伊藤潤二經典美學AR體驗展》在北京開展,地點是北京今日美術館2號館。屆時觀眾可以體驗到日本恐怖大師伊藤潤二結合AR技術的藝術創作給人帶來的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顫動。
  • 中醫築基為什麼要學天文?
    直接報名築基二期請點文末閱讀原文
  • 本草綱目為何落選中醫四大經典,差在何處
    收錄藥物一千五百多種,收神農本草經多好幾倍,很可惜的是,神農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而本草綱目則名落孫三外。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更是藥物學家,除了本草綱目外還有瀕湖脈學,還掛了藥聖的名頭,為什麼在中醫界,神農本草經地位強過本草綱目呢?
  • 岐黃中醫 大醫精誠
    我院中醫康復科現引進一批先進的醫療設備:中藥全身、局部薰蒸機,脈衝磁療療儀,電腦中低頻治療儀.艾灸治療儀,TDP神燈等通過中西醫結合特色治療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頸腰椎疾病,風溼、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消化系統疾病等一些疑難雜症。目前科室開展的中醫適宜技術有:針灸、艾灸、拔罐、刮痧、中藥外敷、推拿、敷貼等。
  • 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原標題: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走進井岡山   11月7日,為期3天的「全國優秀科普產(展)品巡展暨流動科技館進井岡山」活動在井岡山中學啟動。
  • 非遺市集、閱讀分享、冬至雅集...等你來參加
    2020書香節,說出「我與圖書館的故事」,聊聊屬於你和圖書館的每一句言語,每一次邂逅……  地點: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微信公眾號  時間:12月5日—11日  六、書展系列  1、「國學經典啟蒙」系列書展  時間:2020年12月  地點:一樓大廳  2
  • 「成員風採」半導體所優秀成果展:重大科研進展
    為慶祝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建所60周年,全方位展示研究所的60年發展歷程,特舉辦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優秀成果展。文章來源
  • 閱讀經典是最好的智力遊戲(前沿訪談)
    12月初,記者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與國內研學教育專業機構世紀明德舉辦的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上,就閱讀中華經典、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問題,專訪出席論壇的著名學者易中天。  記者:我們先哲留下了豐富的經典著作,怎樣理解這筆寶貴財富、如何閱讀這些經典?
  •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年度優秀課程作業展開幕
    清華新聞網12月15日電 為保障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水平提升,創造良好的教學交流機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自12月9日起,在學院美術館1-4號展廳舉辦2019-2020學年度優秀課程作業展。展覽將持續到12月22日,展覽期間還將進行優秀課程作業評選收藏工作。
  • 白鶴小學:誦讀經典詩詞 傳承優秀文化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閱讀古典詩詞的興趣,豐富學生文化素養,12月15日下午,白鶴小學舉行《日積月累》詩詞背誦大賽。本次比賽根據學生的年齡段設定了不同規格的背誦範圍,每位孩子按年級分別從相應申報級別篇目中,隨機抽取6首古詩詞進行現場背誦。比賽現場,孩子們聲情並茂、慷慨激昂地背誦著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將一個個優美的文字化成一幅幅動人的畫卷,一幕幕感人的場景。
  • 反思大學生閱讀榜單:經典閱讀與批判性思維
    1993年的《文明的衝突》,沒有一本是近30年出版的作品,有三本古希臘時代的元典,16和17世紀的經典作品各一本,19世紀的經典作品有兩本,另有兩本20世紀的作品,完全沒有時下所謂的「暢銷書」,體現了美國一流大學對於「偉大書籍」(Great Books)的一貫重視,大學生的閱讀趣味不跟風、不趨時。
  • 碎片化閱讀的今天,我們還可以怎麼讀經典?
    如何閱讀中國現代文學經典馬 兵本文為《領讀經典》第二輯第一篇文章從晚清算起,現代文學不過百餘年。百餘年所淘洗出的現代文學經典和經過幾千年沉澱的古代文學經典相比,有極大不同。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今天所講的文學經典話題也參與了將要討論的現代文學經典建構的過程。我們先來討論第一個問題:何為經典?
  • 洛陽將舉辦多項線上閱讀活動,迎接世界讀書日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洛陽市少兒圖書館將舉行一系列線上閱讀活動。線上展示活動一、「閱讀讓人寧靜,書香給人自信」 世界讀書日·數字展覽(4月22日至27日)內容:《戰「疫」中的您們一一美術作品展》、《家書抵萬金一一名人家書特展》等10 場經典的展覽進行線上集中展示,展覽應用現代全景場景技術、720度立體呈現、同時配有語音解說功能,為展覽讀者帶來了全新體驗。
  • 電影學堂 | 法國紀錄片經典展
    由上海師範大學世界電影研究中心主辦、法國駐滬總領事館文化處協辦、由上海師大電影學碩士點-外國電影研究學科方向的教學團隊策劃執行的【電影學堂·SH 7ème Art】,將於2020年11月15-29日,舉辦《法國紀錄片經典展》和相關大師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