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分三品,為什麼說真正的中醫一定在民間?

2021-01-16 中醫論壇

關注我們,每天閱讀更多免費精彩文章!

精彩文章現在開始

世界上任何一門技術,通過大學幾年專業的學習,基本上都能夠掌握,並應用於實踐。可唯有中醫,大學、碩士、博士連續十幾年學習,出來很多人連最簡單的感冒都不會治。更有甚者,很多人還成了中醫的掘墓人,反過來反對中醫,他們就是現代中醫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怪物。


可就是這樣一群不懂中醫的人,卻持有國家的執照,代表中國「最正宗的中醫」,佔據了和中醫有關的所有崗位,如中醫院,中醫學院,中醫的管理部門,也正是他們對中醫的代表,讓中醫名聲掃地,它們對中醫的破壞,比整個西醫系統還要厲害,因為他們會讓真正的中醫徹底地絕滅,讓百姓們對中醫徹底地喪失信心。




中醫三品說


西方醫學是一個獨立的體系。中國人往往以為中醫的敵人是西醫,表面上是這樣,其實不然。


因為醫學是講究實證的。如果中醫的療效真的很好,在療效的比較下,病人就不會去找西醫,西醫也就不得不承認中醫的價值。因此,作為兩種醫學,彼此其實不是敵人,而是人類共同向疾病作戰的同一條戰壕的戰友,只是大家的打法不一樣。


雙方的作戰優點,是可以相互借鑑的;同樣,雙方的失誤和教訓,也是可以相互吸收改進的。中醫真正的敵人,是中醫自己!能夠破壞中醫根基的,也是中醫自己。


中醫可分為三品:了解中醫的這些「品質」區別,大家才能有的放矢。不會盲目崇拜中醫,也不會見某些中醫誤人騙人,就大罵中醫。



上品:道醫。


這是《黃帝內經》所展示的真正中醫的境界,以修道、體道、悟道為目標,以濟世度人為手段,道、武、醫均博通融匯,不拘一格。


他們知識廣博,人格出眾,不僅懂醫,也懂得做人做事,甚至可以帶兵打仗。他們多數並不以醫為職業,身懷醫技,只不過是修道的副產品,偶爾出手救救人,以應「不時之需」。


所謂的「醫國,醫心,醫人」,本領俱全者,就是這種人。他們似乎什麼事情都可以隨手施為,能以各種職業出現在社會上,需要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中國古代歷史記錄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更多的人根本就沒有留下姓名,我們都不知道。


離今天最近的一個,大約就是明朝傳說創(其實是傳)太極拳的張三丰。不過,明朝以後,好像「道醫」也絕版了。因為明朝末年道運終結,道門正宗消亡,中國連真正的「道人」都沒有了,哪裡找「道醫」去?



中品:術醫。


這種中醫,古代叫做「衣食醫」,與「濟世醫」、「道醫」相對應。他們缺乏修道的體驗,對真正的大道也不感興趣,缺乏修道的願望,他們只不過是簡單學習一些「祖傳秘方」和中醫傳統治療方式,學習一些醫療技術,背誦一些湯頭歌訣一類的「醫術」,對於五行陰陽等等也是半通不通的。


但是,他們利用積累的經驗,也是能夠有效治病的。漢朝以前,中國基本上都是「道醫」,漢朝以後專業分工很強,一些人不學道,光學醫術謀生,才出現「衣食醫」,「道」與 「醫」開始分離。


道為一,術為萬。術醫其實有很多品種,各種層次的都有,各種技術的都有,不好一概而論。就像是「武之道」很簡單,但是體現出來的「武之術」就五花八門,千變萬化了,術醫也一樣,比如各種民間偏方等等。


因此術醫們玩的花樣也很多,實際上也能夠有效治療一些病。「神醫」就是典型的「術醫」,特別強調「祖傳」「秘傳」等等,故意弄得很玄乎的樣子,高高在上的讓人掏錢。他們很多是以「醫」為職業的商人,玩各種不同的精彩花樣,無非就是想多賺錢。不過,既然是謀生,也能有效地治療一些病人,會根據自己的專長,形成一些「特效治療方式」,因此也無可厚非。


不過,真正的術醫,目前在中國也不多了。國外有很多,比如在美國開業的中醫。因為要在這種靠治療的實力說話的國家生存,不懂一點真正的醫術是混不下去的。而且美國的醫療制度也為這些非正統的治療法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舞臺。



下品:庸醫。


這種醫生的特徵,就是「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就看運氣好不好」,頂個醫生的牌子混混日子,靠東拉西扯一些偏方怪方哄弄病人,靠碰運氣治好病。


由於不通醫道,缺乏真正的醫療本領,他們的日子過得可憐巴巴的,與有一定特長的「術醫」們衣食豐足可比不了。但是他們最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無能,對於自己不會治的病,就搞些無法實現的目標來逃脫自己無能的責任。


比如魯迅童年遇到的那種中醫,要他去抓「一對原配的蟋蟀來做藥引」的醫生就是庸醫。這種醫生很多,缺乏醫德,最容易搞怪的。因為他們沒有真正的醫療本事,缺乏成就感,因此會把時間精力用在各種花拳繡腿標新立異上面,活得很辛苦。



下下品:廢柴醫。


本來以為中醫只有三品,這也是傳統的分法。不過據說中國的中醫比較特別,在傳統三品的基礎上,還有一品,比庸醫的檔次更低,這就是 「廢柴醫」。


基本上,這些廢柴醫充斥了各級的中醫院和中醫學院,是中國大眾接觸中有可能遇到最多的中醫醫師。


這些人正在系統地摧毀中醫,讓中醫的名聲掃地;他們對中醫的破壞比整個西醫系統要強得多,他們會讓真正的中醫徹底地絕滅,讓百姓們對中醫徹底地喪失信心。


最可悲的是,這些庸醫都持有國家的執照,代表中國「最正宗的中醫」。中國現在的所謂「中醫」,基本上就是中醫的掘墓人,他們根本就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他們就是這個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怪物。



中醫大學培養出來的廢材


有人說中國的教育界怪現象:就是如果你想做文學家,就千萬不要上中文系,否則就一輩子寫不出好文章來了;如果想做教育家,就千萬不要去讀教育學院;想學哲學,也千萬不要上哲學系;想做歷史學家,也不能上歷史系。這就是中國大學的「專業貢獻價值」。


醫學這種必須講究「療效」的專業教育,也變成了表演用的「擺設」和笑話。建國60年來,我們培養了大批的國家承認資歷的「正宗中醫醫師」。他們並沒有把中醫發揚光大,這些只會講課不會治病的「教授」,以及坐在中醫院裡只會混日子的「中醫師」,成為了「大陸中醫的主流」——他們正是中醫的掘墓人。


大家一定很奇怪:為什麼中國這麼多的中醫大學,怎麼就連一個像樣的中醫都培養不出來?


答案非常簡單,也很驚人:因為中國60年來各級中醫藥大學採用的各種中醫教材,全部是西醫編寫出來的。因此,表面上用的是中醫的詞彙和術語,但是內在的思維方式,以及對這些術語理解的方式和解釋概念,都是西醫系統的。因此,入門就錯了,怎麼可以學會真正的中醫呢?


我相信讓雞子來教鴨子遊泳,最終鴨子不但沒有學會遊泳,反而連走路都不會了,變成了非雞非鴨。中國的中醫學院就是專門培養這種四不像的人才的。他們不懂真正的中醫,只會說一些中醫的語言,但是卻不理解其內在的含義。


他們也不懂西醫,不會用西醫治病。因此最終就成了「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的中醫人才,被培養成了比庸醫還差的「廢柴」。中國的各級中醫院裡,就擠滿了大批連個小感冒都治不好的「中醫師」。


早在2001年,焦樹德,鄧鐵濤老中醫就在《現代教育報》上發表了署名為《中國幾十年沒有培養出真正的中醫》的文章,對我國的中醫教育進行了深刻反思。


國醫大師裘沛然也曾公開說過:「國內中醫院校培養不出來合格的中醫,培養出來的簡直就是廢品,連庸醫的水平都達不到;庸醫也懂一些中醫的湯藥方劑的。可現在培養出來的學生,對中醫的理法方藥根本不懂,這是中醫教育很大的失敗,中醫教育已走入歧途。」


都說中國的教育體系已經淪落成了全世界的笑話。如果我們學不會外國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尚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中醫這種「中國的國粹」,一個老頭不用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都可以帶出醫術不錯徒弟的。



這種極為簡單的中醫教育,我們國家花大錢建立了的各級現代化的中醫大學,居然連一個像樣的中醫師都培養不出來,60年來把大批的年輕人送進去,卻走出來一批連庸醫都不如的「廢柴」。


1956年,中醫要建立中醫學院,「系統教育培養」中醫人才了。「科學派」認為:傳統中醫的「父傳子,師帶徒」的傳承方式是「原始和落後的,不科學的」,因此要求按照蘇聯的大學課程設置方式,「科學地培養中醫」。這個任務顯然只能讓西醫學習中醫後,出來編寫「科學的中醫教材」。


於是,1956年就出現了第一批九種「未經審定的草稿試用教材」。1959年,根據這些草稿,正式編寫了中醫院校稱為「一版教材」的標準版中國中醫教科書。目前中醫系統認為最權威的版本,是1963年出版的「二版教材」。文革期間「簡化內容」後出版了三版教材,後來1978年的四版教材,以及1982年的五版教材等,都是在這個版本上「重新補充修訂」而成的。


當年的編者之一張大釗寫的回憶錄,說明當時的編寫情況:「1962年我在西醫學習中醫班畢業,就參加了當時衛生部主管中醫工作的副部長主持的全國中醫學院第二版教材修訂會議;最後指派黃星信,曹鳴高,金壽山和我四個人一起在上海編審整套教材。


1964年全套18本全部出版,成為內地和海外中醫學院的主要教學課本。由於課本上印有我們幾個編者的名字,因此我們幾個系統學習過中醫的高級西醫的名字,在海外就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我與中西醫結合事業》,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年)。


我百度了一下這個人,得到如此信息:「張大釗,1956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內科,1962年又於湖北中醫學院西醫學習中醫研究班畢業,並獲衛生部頒發獎狀。1998年退休。」也就是說,這批所謂的「高級西醫」,只是剛剛畢業的西醫專業大學生,當年只有20多歲,根本就沒有醫療經驗,無論中西醫的臨床治療體驗都很缺乏。


只是簡單地上了一個「西醫學習中醫培訓班」,就算是他們學得再好,也僅僅是懂一些書面知識,根本就沒有去做中醫臨床治療,沒有中醫實踐的經驗,就被衛生部主管部長指定去編寫「全國中醫學院通用教材」來「系統培養中醫人才」?這種近乎小孩子辦家家一樣的做法,還敢大面積全國鋪開大幹,瞎幹的「教育模式」,大約就只有中國敢做吧?


而且更可笑的是:西醫專業的學生不必學中醫,但是中醫專業的學生都一定要學西醫。


因此課程安排上,中醫課程和西醫課程按比例設置,大致上「基礎課」40%的內容是西醫的,專業課30%的內容是西醫的。加上中國的大學大約有三分之一強的課程是要上各種政治課的,再加上很耗精力的英語課,這樣學生四五年的中醫學院讀下來,到底有多少時間在 「學中醫」呢?



這樣的中醫大學畢業出來後,自然是個不中不西的廢品,當然連「庸醫」都趕不上了。(參考材料:某中醫藥大學本科生培養計劃中,中醫專業的課時僅佔33.86%,西醫課時則佔39.38%,英語、計算機等公共課佔26.76%。中醫經典基本不認真學習,中醫研究生則忙著搞「動物實驗」等現代醫學項目)


而當時「國家中醫教育體系」內部的人,即使知道這些教材和教綱是瞎編的,這種教學方式不可能教育出真正的中醫;但是,只能「服從組織」。反正又不是自家的事,都是「給國家辦事」,得過且過,於是大家就這樣一起混日子。


一直混到了今天,創造出中醫學院60年來根本就沒有培養出什麼中醫人才的偉大光榮正確的現代教育記錄,只培養了大批的「中醫掘墓人」,而且看樣子還要繼續下去,中醫學院依然在「誤人子弟到永遠」。根據這些教材改遍的「新教材」依然在使用。


這就是可怕的「中國式現實」。更可怕的是:當年的中醫院校,畢竟還有一批「傳統出身」的中醫,醫德,醫術都很好,足以跟西醫比個高下。


但是這批人當年在 「體制中」,無法施展自己的真正本事,更無法把自己的真正本領教給後人。現在這批傳統中醫老的老、死的死,現在中醫學院裡面剩下來的執教老師和教授全都是建國後「西醫學中醫」培養出來的「人才」。即使想要恢復「傳統教育」,可是連種子都找不到了。


廣西中醫學院前幾年就想辦一個「傳統班」,實行古人的「師帶徒」制度,可是突然發現,想學老母雞孵蛋,蛋是找到了,可是卻找不到老母雞。於是這個「傳統班」計劃,就不得不流產了。


老中醫為何不編寫「中醫教材」


北京的王教授質疑鄧鐵濤老中醫:如果鄧批評西醫編寫的中醫教材不好,鄧老作為傳統醫學世家傳承培養出來的老中醫,為何不出面編寫一本「真正的中醫教材」呢?


大約也只有不懂中醫的人,才會做這樣的要求和質疑。因為,如果要模仿西醫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和原則來「編寫中醫教材」,真正的中醫是編不出來的。


只有西醫才會去編寫這樣的教材。甚至正宗的,有責任,有良心的西醫都不敢去編寫這種教材,只有類似張大釗這種剛剛畢業的,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的「初生牛犢」,才敢去編寫「系統科學的中醫大學教材」。


難道真想學中醫就沒有教材嗎?當然有!而且不用去編寫,現成的教材。這就是古人留下來的經典醫書。作為中醫基礎入門,學中醫就必須從《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古籍開始。



有基礎後,就需要在臨床實際醫療中,不斷學習和參考歷代醫學名家的各種醫學典籍和經方驗方,如《景嶽全書》等醫家經典,積累經驗。


這些流傳至今的醫書,每一部都是當年最有水平的醫者嘔心瀝血,總結一生從醫經驗後寫出來流傳後世的,比今天中醫學院裡面採用的這種由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用「多快好省」的大躍進手法編寫出來的、必將遭遇千古罵名的「國家中醫統一教材」不知道高明多少萬倍,難道還用得著去「新編中醫教材」嗎?


學習這些,還只是「術醫」的要求。要學「道醫」,還得學習道家的文化和思想,以及練習道家的武術。再加上博通百家,書讀萬卷,閱人無數,才有可能一窺「道醫」的境界。


這樣的中醫,學起來難嗎?其實不難。有真老師帶的話,半年左右就可入門,四五年的積累,就可以當上醫術很不錯的「術醫」,對很多常見病就可以「應手而除」了。至於「道醫」,就看本人的造化了。有可能一輩子都當不成,永遠在「術」裡面打轉;也有可能十年就小成,二十年大成。誰知道呢?


不過,上面這些含金量很高的中醫基本經典,在中國的中醫學院裡面,居然是「選修課」!


由於中國的基礎教育太先進了,領先世界水平,導致學生們連自己國家的文字都看不懂,中醫學院的學生普遍看不懂古醫書,把閱讀醫學經典視為畏途。中醫四大經典,要由老師一點一滴翻譯成現代漢語慢慢教,還是選修課或者「高級研修課」。


中醫學院裡面,僅僅一本《傷寒論》,居然就可以開一個「《傷寒論》碩士生班」,讀完了碩士,還可以繼續上「《傷寒論》博士生班」。比如寫《思考中醫》的劉力紅,就是在上這樣的中醫「碩士」和「博士」,在「體制內」苦苦打拼自己的職稱和文憑。



按這種進度,要讀完中醫經典,那不就要獲得十個八個的博士學位了?等學完的時候,也該退休了吧?這就是今日中國的「正規中醫學院的中醫教育」嗎?在這個國家中醫教育體制裡面,如果居然能夠出現一個會治病的「術醫」,他都必須是另類和絕版品種,而且必須抵抗種種的阻力而自學成才。道醫?——就別想了!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網絡》,中醫論壇小編整理。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延伸閱讀,精品文章】請點擊 

【推薦閱讀】請點擊 


相關焦點

  • 偏方消失醫術失傳 山東民間中醫亟需搶救性保護
    就在家人一籌莫展之際,有人提議,為什麼不試試民間偏方?在離他們十幾裡路遠的廣饒縣道莊鎮西水磨村,就有一位老人,擅長治療類似的疑難雜症。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家人把王洪升送到了那裡。  據王洪升回憶說:「他就使一種藥,按著這個對口瘡口上,問問我有沒有感覺。有什麼感覺你試著煞冷冷的吧,我說我試著是煞冷冷的,試著熱嗎,我說試著熱。孩子一摸也燙手,這就有辦法了。」
  • 甘肅向民間 徵集中醫藥方
    新華社蘭州9月25日電(記者 王豔明)甘肅省衛生部門上周啟動了一項名為「杏林覓寶」的活動,旨在從民間徵集中醫藥診療技術和方法,經過專業篩選、驗證和評價後,再進行推廣使用。  民間古籍古方、單驗方等是我國中醫藥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其中有價值的進行挖掘整理、篩選評價和推廣應用,有利於豐富中醫藥診療手段,造福百姓。
  •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15):為什麼中醫能挑起抗瘟疫的大任?
    有容乃大,歷經千年的中國文化遺產——中醫學,正是由於它有海納百川的勇氣,從五行六運的中醫基礎理論,到百花齊放的中草藥,以及民間豐富多彩的內外治療方法,使我國中醫治療達到醫學臻美的程度。     為什麼中國文化能挑起抗疫的大任?我想有下面幾個很重要的因素。
  • 為什麼說,診所才是中醫最好的發展形態?
    中醫被邊緣化的原因很多,有人認為,讓中醫診治醫院化,是邊緣化主要原因之一和重大失誤。真正適合於中醫發展的,不是大型綜合性醫院,而是個體化、個性化的小型診所。為什麼說小型診所更適合中醫?03更易於發揮中醫優勢由上可以明白,個體診所特有的診療方式和診療環境,決定了其在學術上更為獨立,能夠真正發揮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為百姓健康服務。而中醫醫院呢?因為醫療產業化的浪潮,使堅守中醫本性的中醫院,都成了「窮單位」,堅守中醫診治的中醫科室,都成為所有醫院中的「窮部門」。
  • 中醫,「科學」嗎?-虎嗅網
    ······病家說是火氣時,他也會回聲是,病家說句腎虧,他也答聲對。」這段話中已然可以看出當時西醫尚為"新醫",是新生力量;而對「病家」的懷疑態度也可瞥見中西醫之間對掌握醫學權威的不同認識。可以說,當時的中西醫之爭更多是西醫大夫們為爭奪自身的合法地位而挑起來的。
  • 本草綱目為何落選中醫四大經典,差在何處
    收錄藥物一千五百多種,收神農本草經多好幾倍,很可惜的是,神農本草經是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而本草綱目則名落孫三外。李時珍是偉大的醫學家,更是藥物學家,除了本草綱目外還有瀕湖脈學,還掛了藥聖的名頭,為什麼在中醫界,神農本草經地位強過本草綱目呢?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不能治病,他為什麼這樣說?
    近幾年,網絡上有一句「你有行醫資格證嗎」直擊我們的靈魂,傳統中醫的地位變得非常尷尬。從實際而言,中醫的確是非常值得傳承的,它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中醫裡面很多知識連西醫也無法達到。在民間有很多老中醫,他們可能沒有行醫資格證,但也並非不想考證,而是他們只懂醫學卻不會考試。
  • 真中醫將要絕種了!
    現在大部分中醫都是看化驗單,開點西藥,真正能按照傳統中醫「辨證論治」看病的不足兩三萬人。再過十幾年一旦「殘餘」的這些中醫師都退休了,那麼中國實際上就沒有幾個中醫師了,而沒有中醫師也自然也就沒有中醫了。中醫的衰落啊真是令人觸目驚心!真令人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感慨!
  • 為什麼有人認為中醫不是科學?中醫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超科學」
    導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醫的理念,更是讓很多國外科學家大呼神奇!然而這樣一個傳承了五千年的國粹,卻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更有甚者,居然認為中醫是偽科學!作為一門傳承了五千年之久,並且擁有無數臨床實踐的學科,中醫毫無疑問是科學嚴謹的!但為什麼還會有人會懷疑中醫呢?
  • 小學開設中醫課 教材主編:中醫是自然科學但具有人文科學的某些屬性
    第二個背景是,國家對中醫非常重視,正大力推進。去年國務院頒發了《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明確2030年前,要把中醫藥普及,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將中醫藥基礎知識納入中小學課程。中醫藥的中小學讀本,其實全國都在弄,北京、上海都有,但明確成為教材的,浙江是第一家。浙江的速度和決心,和我省對中醫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
  • 中醫科學嗎?
    中醫科學嗎?科學?不科學?看誰說? 科學指的是普適性,中醫不科學,因為中毉大夫可以做到,無病不治,揮手之間,症狀消失。凡夫俗子,普通的人用同樣的方法,達不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說中醫不科學,因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通天地的人可以做到,醫天,醫國,醫人,醫病,可以為良相,可以為良醫,非要讓一個凡夫俗子去做中醫之事,凡夫俗子又怎麼可能勝任呢?所以中醫沒有普適性,所以中醫不科學。 我說中醫科學,因為人人正心修身,天人合一後,成神,成聖,神聖之人,人人可以為醫。
  • 名中醫吳南京科普知識100講,引領普通人進入中醫的世界
    名中醫吳南京科普知識100講,引領普通人進入中醫的世界 時間: 2019-07-09 10:54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志飛   吳南京:  民間中醫;師從陶廣正先生(現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客座教授
  •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回應「中醫大師評選」詐騙事件
    中廣網北京7月6日消息(記者申玉彪)近日,有媒體披露了山東農民張慶華註冊「中國傳統醫學會」,假借百名「中醫大師」評選活動,收取67名中醫「證書費」、「宣傳費」等15萬多元,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的消息。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今天作出回應,高度重視假借「中國傳統醫學會、評選中醫大師」進行的詐騙案件。
  • 為什麼很多學者認為中醫是偽科學?關鍵在於中醫理論和中醫的區別
    中醫是一門古老的以經驗類認知為核心的參雜了很多古老觀念內容的偏技術屬性的學科。特別注意的是技術和科學不是一回事。這是我的定義。但是自古以來,因為人類的工具化目標,將中醫經驗以觀念為基本核心來形成中醫理論,如果作為理論,就會發現從邏輯上有問題,中醫從最早的經驗認知變成了以觀念為基本核心的理論,這也是自清末以來很多名人抨擊中醫的最主要原因。
  • 中醫告訴你答案
    中醫是祖國醫學,在疾病的治療上具有獨特的療效,調理陰陽,治病祛邪,保健養生,延年益壽。談起中醫,就不得不提中藥,雖然中醫的治療手段有很多,針刺、艾灸、拔罐、刮痧、貼敷等等。但是最核心最溫和的還是通過中藥來發揮中醫的治療作用。
  • 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從人體科學的觀點,中醫有許多比西方醫學高明的地方,但將來的醫學一定是集中醫、西醫各民族醫學於一爐的新醫學。醫學的前途是中醫現代化,而不在什麼其他途徑。人體科學的方向是中醫,不是西醫,西醫也要走到中醫的道路上來。
  • 大科學家講中醫!
    (《錢學森等論人體科學》297頁,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12)9、中醫理論中的陰陽說和五行說,中醫理論的臟腑論和經絡學說,中醫理論的六淫、七情,中醫講究辨證論治,這些都強調了人體的整體觀以及人和環境、人和工作的整體觀。應該說,這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中醫理論的缺點是它和現代技術掛不上鉤,語言、概念是兩套。
  • 中醫築基為什麼要學天文?
    直接報名築基二期請點文末閱讀原文中醫築基為什麼要學天文
  • 遇上假中醫?號脈時間不到一分鐘,就是假的
    本文理論依據:《靈樞·根結》、《實用中醫診斷學》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們這一篇文說,給您聊聊號脈這件事。一個中醫,一定要會號脈。號脈,已經是當下人眼中,中醫診療的「招牌動作」。即便是冒牌中醫、假中醫,也要用「號脈」來掩人耳目。
  • 我父親曾是中醫,我相信中醫的力量
    在這之前,我自我感覺身體很好,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會長結石。我父親是老中醫,我從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在看中醫書,所以懂一點中醫知識。我嘗試自己給自己開處方,希望能通過吃中藥溶石,或者把石頭排出來。吃了一段時間,沒有什麼效果。後來,經朋友介紹,我到上海一家大醫院去檢查,醫生說結石有點大,必須動手術。術後,醫生把取出來的結石拿給我看了,粘乎乎的,有點黑,後來幹了,用手一捏,就成了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