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2020-11-24 中證網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資料顯示,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腦起搏器」之父,法國-阿爾及利亞名譽教授、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氏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因「開發丘腦底核的深部腦刺激技術(DBS)」,獲得2014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本納比在本次演講中介紹了研究的最新進展——在神經功能異常疾病領域,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產生神經保護作用。

  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很少區分疾病與其所表現的症狀,但在本納比看來,「對症治療」和「對病治療」是不同的。多年來,帕金森氏病可以算作是「對症下藥」的一個典型案例。作為一種典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氏病的可怕之處在於神經元的退化死亡將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其後果是不可逆轉的;在症狀表現上,震顫是最顯著的,此外還包括運動遲緩、肌肉僵硬等。值得慶幸的是,本納比通過高頻深部腦刺激技術解決了這一「對症下藥」的難題。

  儘管深部腦刺激已經展現了一定的症狀療效,但神經退行性的變化過程沒有停止,患者的病情仍會進展。本納比進一步思考到:能否進行對因治療,而非單純的對症治療呢?他將目光投向至今為止依然稱得上是全新領域的:神經保護。

  目前常見的神經保護方法有兩種,一是間接保護法,通過損毀丘腦底核(STN)或進行高頻刺激來降低穀氨酸能毒性;二是直接保護法,利用波長為670納米的近紅外光調節代謝的作用,來激活細胞色素C氧化酶等光感受器。

  本納比進一步說明,由電刺激向光調控這一新型治療方案轉化的契機之所在。光調控方法來源於光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通過接受不同波長的光線照射,可以激活光感受器而產生有益的療效。

  通過動物實驗,近紅外光照射療法展現出了初步的治療潛力;更進一步地,本納比及其團隊提出了一個臨床前研究,來檢驗腦室內外近紅外光照射療法的效果。他們設計了能夠植入人體的光照設備原型,直徑25毫米,與光纖相連,光纖植入腦室,裝置打開後就能夠實現對特定區域的局部照射。這一試驗在今年年初得到批准,本納比預計在10至11月開展這一試驗。

  此外,本納比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方法在倫理上的合理性,盡最大可能地保護患者剩餘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及時檢測並進行為期4年的掃描隨訪。

中證網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與作品作者聯合聲明,任何組織未經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以及作者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網註明來源非中國證券報·中證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更好服務讀者、傳遞信息之需,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本網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持異議者應與原出處單位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氏病有了新療法!「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本納比在本次演講中介紹了該研究的最新進展——在神經功能異常疾病領域,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產生神經保護作用。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帕金森氏病有了新療法!「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0-31 19:39 來源
  • 「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 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原標題:「腦起搏器」之父:近紅外光照射治帕金森,將啟動臨床前研究   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目前已成為全球性醫學難題和健康負擔。
  • 帕金森也能治癒?「腦起搏器」之父發明了近紅外光照療法
    在第三屆頂尖科學家論壇的一場腦科學峰會上,「腦起搏器」之父、201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法國神經外科專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教授講述了一種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 ...本納比正在進行近紅外光照射療法!|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 帕金森病有最新療法
    帕金森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長期引發醫學界和民間的廣泛關注。10月31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的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病最新療法。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Alim Louis Benabid)是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對帕金森病及其他運動障礙腦深層刺激手術的發展產生了全球性影響。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帕金森病最新療法是什麼 腦機接口居然可以不用電?「最強大腦」帶來最「潮」科技
    帕金森治療邁向新領域:神經保護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患有帕金森病(PD)的人,可能連一些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在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2014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得主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 相關臨床前研究即將開展 帕金森患者或率先獲益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身體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僵硬,這些症狀往往讓人聯想起可怕的帕金森氏病——患者一旦患病後,神經元的退化、死亡將隨時間推移而不斷惡化,且不可逆轉。更可怕的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患者數量日漸增多,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病例10萬人,預計到2030年,全球一半的帕金森病人在中國,達500萬人。怎麼辦?
  • 前沿 | 腦起搏器之父將啟動近紅外光照射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
    神外前沿訊,據公開報導,在近期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舉行上,神經外科專家、「腦起搏器」之父Alim Louis Benabid教授,介紹了帕金森病最新療法——近紅外光照射。目前,通過動物實驗,近紅外光照射療法展現出了初步的治療潛力。其臨床試驗研究已經在今年年初得到批准,即將開展。
  • 帕金森病創新療法:腦部近紅外光靶向激活線粒體功能
    而帕金森病(PD)中受影響的多巴胺能(DA)神經元由於基礎能量需求高,所以特別容易受到能量波動的影響。基於此,科學家們認為線粒體功能障礙是PD發病機制的候選因素之一。近紅外(NIR)光生物調節(PBM)被認為是通過增強細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來增強受刺激細胞的線粒體功能,從而阻止PD患者DA神經元的退變。
  • 科學家揭示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
    新華社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郭穎)中國科學家領銜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近日揭示了腦深部電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關鍵機制,為開發帕金森病新療法、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參考。腦深部電刺激療法,又稱腦起搏器,通過植入大腦中的電極可以直接調控大腦不同的功能網絡,在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精神類疾病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有效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運動症狀。
  • 帕金森病治療莫錯過最佳時機—新聞—科學網
    相關調查發現,超過九成公眾不了解帕金森病,更不知道帕金森病的外科治療手段,甚至連60%以上的非神經內外科醫師對疾病及腦起搏器外科手術療法不了解。 「我們希望能通過『擁抱鬱金香』項目提高大眾對帕金森病的認知度,提高帕金森病專業醫師的診療水平,更好地為患者提供長程的疾病管理方案。」
  • JMT-治療帕金森病——DBS療法(腦起搏器)|脈衝發生器|帕金森病|...
    DBS療法,是美國斯科特斯德梅奧臨床醫學中心的神經病學專家們現在施行的一種深度腦刺激(DBS)療法,用於治療一種遺傳性的肌張力障礙,可明顯改善病情。DBS療法主要是將電極植入到患者腦內,運用脈衝發生器刺激其大腦深部的某些神經核,糾正異常的大腦電環路,從而減輕這些神經方面的症狀。
  • 中晚期帕金森或可裝個腦起搏器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葉勇義、許詠怡)65歲的趙先生受帕金森病困擾
  •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景昱醫療腦起搏器助力帕金森病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來源:財訊網 • 2020-11-19 11:14:52 帕金森病
  •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
    【六院新聞】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腦起搏器植入手術 為帕金森病患者「重啟人生」 2021-01-13 16: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 ...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心理學家們正在進行一項試驗利用近紅外光(NIR...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顫麻痺,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具有高度異質性。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變是中腦黑質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經元的變性死亡,由此而引起紋狀體DA含量顯著性減少而致病。 近期,佛羅裡達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心理學家們正在進行一項試驗利用近紅外光(NIR)來治治療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