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帕金森氏病的新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帕金森氏病(PD)是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000萬人。該病主要是由黑質緻密部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選擇性變性引起的。它的主要臨床特徵包括僵硬,震顫和運動遲緩的運動症狀。但是,最近的發現已經證實該疾病還具有在運動症狀發作之前出現的非運動症狀的特徵,強烈表明帕金森氏病不是運動特異性的。

運動前階段的主要特徵是嗅覺異常,眼球運動迅速和便秘。此外,患者還可能會出現嗜睡,冷漠和疲勞。

儘管該病無法治癒,但目前可用的療法可緩解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並延長生存期。本文旨在回顧一些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的最新進展。

左旋多巴:PD的長期金標準

迄今為止,左旋多巴(一種多巴胺的前體)被認為是控制運動和非運動症狀的最有效藥物。因此,它被認為是治療PD的長期金標準。但是,隨著疾病的進展(發病後4-5年),藥物緩解症狀的能力下降,患者開始出現運動波動和運動障礙,即過度的非自願性異常運動。電機波動在打開時間(一種有效的藥物和一種症狀得到控制的狀態)和關閉時間(一種失去對症狀的控制的時期)之間切換。為了克服這一限制,左旋多巴通常與脫羧酶抑制劑(如卡比多巴)組合使用,以減少左旋多巴在周圍的快速代謝,從而增加其對大腦的吸收能力。最近的研究進一步改善了左旋多巴的這種附加療法(即左旋多巴/卡比多巴),以提供左旋多巴的持續釋放,從而改善PD患者的運動波動。

左旋多巴的新輔助療法

最近,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新型緩釋製劑已在美國市場上推出,名稱為IPX066。這種新設計的配方具有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的立即釋放和延長釋放特性,因此可以立即和較長時間獲得臨床益處。IPX066丸可以口服,建議用於所有PD患者。

在兩項臨床試驗中,在早期和晚期PD患者中均測試了IPX066的療效。在這些患者中,IPX066的使用顯著減少了OFF時間並增加了ON時間,而不會引起運動障礙。儘管有些患者出現噁心,頭痛,頭暈和失眠,但未報告嚴重的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同時,左旋多巴的另一種新穎的改進位劑是XP21279。由於該藥物仍處於臨床開發的早期階段,因此無法在市場上購買。XP21279是左旋多巴的前藥,很容易在小腸中吸收,並在小腸中代謝成左旋多巴。左旋多巴然後進入血漿並轉移到大腦中。XP21279的功效在一項針對14名患有運動波動的PD患者的臨床試驗中進行了測試。在完成研究的10位患者中,有6位患者的OFF時間減少了30%,而ON時間沒有受到影響。

Opicapone(商品名ONgentys)是另一種新藥,可用於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輔助治療,以減輕PD患者的運動併發症。該藥物於2016年7月獲得歐洲委員會的批准。這是一種鄰苯二酚-O-甲基轉移酶(COMT)抑制劑,其作用是阻斷代謝左旋多巴的酶,從而增強其功效,從而顯著改善運動波動。與其他COMT抑制劑(例如tolcapone和Entacaopne)不同,阿片哌酮與肝臟毒性無關,這已在動物實驗研究中得到證實。

在兩項臨床試驗中研究了使用阿片哌酮作為左旋多巴的輔助療法:i)14至15周的雙盲多國試驗;ii)在同一患者中進行為期1年的開放標籤擴展研究。結果令人鼓舞。在雙盲試驗期間,服用奧皮卡酮(50 mg /天)可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波動。在為期1年的延期研究中,阿片類藥物介導的運動波動改善得以維持。幾乎沒有關於運動障礙和藥物作用降低以及其他常見不良反應(如便秘,失眠和口乾)的報導,表明沒有藥物相關性。

沙非醯胺,一種高度選擇性的MAO-B抑制劑,已被新引入作為左旋多巴中晚期PD的附加療法。沙芬醯胺作為左旋多巴的輔助藥的功效已在6個月,8個月和2年的臨床試驗中針對運動異常的中晚期PD患者進行了測試。這些患者的沙芬醯胺(每天50-100 mg)攝入量使ON-time大大增加,而運動障礙卻沒有增加。在18個月和2年的擴展研究中,都保持了增加的接通時間的有益效果。此外,在這些患者中使用沙芬醯胺可改善日常生活,抑鬱,臨床狀況和生活質量。

除左旋多巴以外,沙芬醯胺還被用作早期PD中多巴胺能激動劑的附加療法。已發現以100-200 mg /天的劑量給予沙芬醯胺是與多巴胺能激動劑聯合使用的有效PD治療。

儘管我們仍無法治癒帕金森氏病,但最近的事態發展有助於改善對症治療,使患者享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Finberg, P.M.j & JoseM.Rabey, J.M. (2016). Inhibitors of MAO-A and MAO-B in Psychiatry and Neurology. Front Pharmacol. 7:340. doi: 10.3389/fphar.2016.00340.

Timpk, J., Petersen, M.U., and Odin, P. (2016). Continuous dopaminergic stimulation-recent advances. Curr Opin Neurol. 29:474–479. doi: 10.1097/WCO.0000000000000354.

Kianirad, Y., & Simuni, T. (2016). Novel Approaches to Optimization of Levodopa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 16: 34. doi: 10.1007/s11910-016-0635-8.

Scott, J.L. (2016). Opicapone: A Review in Parkinson’s Disease. Drugs. 76:1293–1300. doi: 10.1007/s40265-016-0623-y.

所有分享及看法僅限專業人士交流及參考

參考及圖片等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微信公眾號「丁香葉」ID:dxyeyx

相關焦點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2020-09-09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公布,針對採用人體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研究,已通過猴子實驗明確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電子版上。
  • 【Nature子刊】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
    導言:帕金森氏病(PD)影響全球600多萬人,是世界範圍內第二大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
  • 約50%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會抑鬱,如何治療?
    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 「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成為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 徐金忠)10月30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帕金森氏症其實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帕金森病變,該疾病在出現之後,即便發展到晚期,本身也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在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併發症或是感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 腦病科專家談中醫如何治療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作為一種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相對控制症狀,即藥物治療為對症、終身服藥,作為中醫臨床醫師,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對長期西藥治療缺乏耐心、信心而尋求中醫藥治療的帕金森病的患友。下面我們就請市中醫醫院腦病科副主任王信海副主任醫師來談談帕金森病的中醫藥治療。
  • 直擊帕金森氏病大腦手術
    他即將接受「腦深部電刺激治療手術」,但因為全身僵直,吳耀恆總是不停地要求醫生,「腿麻,幫我把右腳壓在左腳上。」     對他來說,魔鬼就是過度興奮的「丘腦底核」。這兩個控制運動神經的細胞核團在左右腦中對稱分布,如果過度活躍就會帶給人體震顫和僵硬,這些表現正是典型的帕金森氏病症狀。吳耀恆在6年前被宣告患有這種疾病,但病情並未因確診而有所好轉,反而從右側肢體擴展到全身。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帕金森氏病有了新療法!「腦起搏器」之父本納比: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
    帕金森氏病是困擾人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在今天舉行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科學前沿話題講堂」上,「腦起搏器」之父——阿里姆·路易斯·本納比教授,介紹了一種使用近紅外光照射腦組織的帕金森氏病最新療法。由本納比及其研究團隊開發的「高頻腦刺激技術」,是迄今為止治療帕金森氏病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 【襄陽晚報】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帕金森病診斷和治療新進展...
    本報訊【全媒體記者趙玲 通訊員龔波 劉曉東】11月7日,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帕金森病診斷和治療新進展高峰論壇來自國內帕金森病領域的專家齊聚襄陽,就帕金森病的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等作專題報告。全市及各縣(市、區)的100餘位神經內科及相關專業的醫護人員參加論壇,深入學習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疾病的診斷及治療。論壇上,襄陽市帕金森病診治聯盟成立。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廉凱為聯盟單位授牌並致辭。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 帕金森病腸道微生物群紊亂的研究進展
    帕金森病發病率形勢在我國日益嚴峻,隨著帕金森病病人起病隱蔽且逐漸年輕化,因此,如何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病的發病機制,提高帕金森病的早期診斷率一直是亟待解決的問題。SCHEPERJANS等研究發現普雷沃氏菌科含量高的人不太可能發生帕金森病,並且普雷沃氏菌科的高糞便豐度可能是排除帕金森病的有用生物標誌物。
  • 嗅覺失靈動作變慢快去篩查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症狀及治療關鍵點
    「我母親最近幾年動作越來越慢,嗅覺還失靈了,沒想到她這是得了帕金森病。」11月4日,李女士將母親趙阿姨送到醫院治療。65歲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帕金森病的突出表現為抖、慢、僵,患者的運動速度和幅度下降,行為動作受到很大限制。目前我國帕金森病的早期就診率較低,誤診率較高。
  •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仿生超小納米顆粒可靶向小膠質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6 16:04:28 蘇州大學Zhen Li研究團隊通過仿生超小納米顆粒靶向小膠質細胞來治療帕金森氏病。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帕金森病,以前也被稱為搖晃麻痺,是影響運動和神經系統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約有41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僅在德國就有30多萬人受到影響。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是緩慢的運動,僵硬,頻繁的搖晃和逐漸駝背。其原因是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持續死亡,這些中樞神經細胞產生信使物質多巴胺。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導致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損失的機制。
  • 近期帕金森病相關研究進展
    2019年5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帕金森症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Cell Res:意外發現!維生素B12或許可以治療遺傳性帕金森!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1為什麼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叫做「黑質」的區塊。*同樣是腦部退化疾病,另一個有名的神經慢性退化疾病是「阿茲海默症」,但剛開始這兩個病的表現不太一樣,帕金森氏症主要是肢體動作協調發生問題,阿茲海默症則是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受損。4如果懷疑是帕金森氏症,需要做哪些檢查?帕金森氏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症狀及體徵。
  •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大腦細胞類型的遺傳鑑定揭示帕金森氏病產生原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9 10:27:05 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Patrick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