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
如進展順利有望2023年投入應用

 

來源於幹細胞的神經元   圖片來源:Silvia Riccardi/SPL

本報訊 日本神經外科醫生首次將「重新編程」的幹細胞植入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大腦。

京都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這項試驗是研究人員第二次嘗試用iPS細胞進行治療。iPS細胞是通過對人體組織(如皮膚)的細胞進行重新編程,並使其恢復到胚胎樣狀態所得到的細胞。它們能夠從這種狀態轉變為其他類型的細胞。

京都大學的科學家利用這項技術將iPS細胞轉化為產生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神經元的前體。

帕金森氏症是由大腦中負責生產神經遞質多巴胺的特殊細胞的死亡造成的。缺乏多巴胺會導致運動技能下降,以及行走困難和無意識顫抖,目前尚無根治方法。隨著病情的發展,它還可能導致痴呆。

今年10月,京都大學醫院神經外科醫生Takayuki Kikuchi將240萬個多巴胺前體細胞植入一位50多歲的患者大腦內。在3個小時的過程中,Kikuchi的團隊將這些細胞沉積到12個已知的多巴胺活動中心。

之前對動物進行的研究表明,祖細胞能夠在身體中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經元並進入大腦。幹細胞科學家Jun Takahashi的研究小組去年報告說,在將由人類iPS細胞製備的神經細胞注入帕金森病的猴子模型後,其症狀在兩年時間裡得到了顯著改善。

Takahashi和他在京都大學的同事從儲存在該校的iPS細胞庫中提取了多巴胺前體細胞。這些細胞是通過對取自一位匿名捐贈者的皮膚細胞進行重新編程後得來的。

這項試驗並沒有採用專門為病人特製的iPS細胞,而是採用了從健康捐贈者那裡獲得iPS細胞的策略,這些類型的細胞不太可能引起免疫排斥。

「利用細胞儲備,我們可以將這項研究更快並且更有成本效益地進行下去。」在2012年因發現如何製造iPS細胞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山中伸彌曾在2017年向美國《科學》雜誌這樣表示。作為一項額外的預防措施,患者在注射祖細胞的同時還將接受一種常見免疫抑制劑的治療。

Takahashi說:「病人情況很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研究小組將對病人進行為期6個月的觀察,如果沒有出現併發症,他們將在病人的大腦中再植入240萬個多巴胺前體細胞。

研究小組計劃在2020年底之前再治療6名帕金森氏症患者,以測試這項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akahashi表示,如果試驗進展順利,根據日本的再生藥物快速審批系統,他們可能會有足夠的證據最早在2023年向帕金森氏症患者推薦這一療法。「當然,這取決於結果有多理想。」他表示。

據媒體報導,日本政府於7月29日批准了這一臨床試驗計劃。這是日本批准的第三項使用iPS細胞的人類試驗。

第一項試驗是利用從iPS細胞中提取的視網膜細胞取代因與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AMD)而受損的眼組織。該試驗於2014年啟動,由神戶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育生物學中心的Masayo Takahashi(Takahashi的妻子)主持。最初報告說,AMD的治療是安全的,儘管有報導稱發生了不良反應。而在今年早些時候,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有條件獲批開展一項基於iPS細胞的試驗,對局部缺血性心臟病展開研究。(趙熙熙)

《中國科學報》 (2018-11-22 第2版 國際)

相關焦點

  • 日本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 iPS 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來源:科技部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23   今日/總瀏覽:1/3084
  • 日本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病取得突破性進展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研究所的研究小組公布,針對採用人體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研究,已通過猴子實驗明確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電子版上。
  • 日批准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症臨床試驗
    據美國《科學》雜誌官網報導,日本研究人員30日宣布啟動一項臨床試驗,用來自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的神經物質治療帕金森症。iPS是經過化學處理恢復到發育早期階段的成熟細胞,從理論上講,其可分化成人體內任何一種細胞。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神經元移植法治療帕金森
    【環球網綜合報導】 據日本《東京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11月9日宣布,由京都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與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聯合開展的iPS細胞療法的臨床試驗目前已完成。該試驗主要是將iPS細胞(人造多能幹細胞)製備的神經細胞移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腦部以改善病症。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這一發現可應用於帕金森氏病治療。兩組載體分別注入兩組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小鼠體內,研究人員發現注射 AAV-empty 的小鼠在 10 周后僅有 1% 的星形膠質細胞變成了神經元,帕金森氏病症狀沒有改善。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細胞》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帕金森病,以前也被稱為搖晃麻痺,是影響運動和神經系統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約有41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僅在德國就有30多萬人受到影響。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是緩慢的運動,僵硬,頻繁的搖晃和逐漸駝背。其原因是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持續死亡,這些中樞神經細胞產生信使物質多巴胺。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導致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損失的機制。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近日《Brain》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帕金森氏症其實是兩種疾病,根據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的不同起源,可以分為腦優先型(自上而下)和身體優先型(自下而上)。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存在異常的神經內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它可能以一種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播。
  • 德國科學家利用iPS技術治癒帕金森症病變細胞
    近日,德國明斯特馬普分子生物醫學所和蒂賓根大學幹細胞研究人員合作,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技術(iPS)通過「基因手術」成功對實驗室培養的帕金森患者病變細胞基因缺陷進行了糾正。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帕金森氏症其實就是人們平時所說的帕金森病變,該疾病在出現之後,即便發展到晚期,本身也不會直接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僅僅是在患者長期處於臥床狀態之後所引發的一系列的併發症或是感染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患者的壽命。
  • 新技術:日本團隊用iPS細胞再生心肌
    最近傳來一個好消息,日本大阪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宣布,已成功為心臟功能不全患者移植了心肌薄膜,而該薄膜正是利用iPS細胞培養出來的。簡單來說,未來有重度心肌梗塞甚至心衰竭的病人,不用仰賴人工心臟或是等不到的器官捐贈,用幹細胞就可以救回心臟。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赴美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一項世界首例雙盲臨床試驗將調查一種用於治療化療患者噁心的強效藥物是否能緩解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英國帕金森病研究中心主任亞瑟·羅奇博士說: 「對於那些在家裡幻覺惡化的帕金森患者來說,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是至關重要的,而昂丹西酮給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帶來了希望。」如果試驗成功,這種已經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中使用的藥物將很快被用於治療帕金森氏症。
  • 帕金森氏症處方藥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
    據悉,喬治亞州大學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症處方藥物Rasagaline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且沒有現有治療藥物的副作用。RLS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的刺痛感覺異常以及強迫性動腿,休息時症狀更為明顯。而且能夠導致抑鬱症、白天嗜睡。研究表明,多巴胺失衡可能是RLS的病因。
  • 神經元原位再生有望治療帕金森症—新聞—科學網
    然而,由於nPTB在成熟的神經元中難以被捕捉到,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用siRNA技術敲降PTB,從而誘導nPTB的上升,只是這一過程需要反覆執行,枯燥而低效。 隨後,薛願超探索出一種「省力」的辦法:利用shRNA技術建立了一個可長期敲降PTB的穩定細胞系。不過這同時卻帶來了「副作用」——細胞生長得太慢,甚至過幾天,細胞停止生長了。
  • 神機妙「算」:從可穿戴設備治療帕金森氏症說起-虎嗅網
    鄧小平、阿道夫・希特勒、穆罕默德・阿里、薩爾瓦多・達利、凱薩琳・赫本、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些名人雖然來自政界、軍界、體壇和藝術圈,從事不同的領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它會損害患者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在一篇名為《震顫麻痺論文》的論文(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描述了該病症的症狀: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顫抖、步伐拖曳、憂鬱及痴呆等。
  • 帕金森症可以治癒嗎
    帕金森氏病一直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因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患者人群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種身體機能的老年人衰弱,更容易患疾病。因此,老年人應多注意預防疾病。許多人關心帕金森症是否可以治癒。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文章。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1為什麼會出現帕金森氏症?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叫做「黑質」的區塊。帕金森氏症患者腦部黑質的多巴胺神經細胞受到破壞或死亡,數目減少,能協調動作訊息的多巴胺就變少,因此動作變慢,變得不協調,而產生運動障礙。這些神經元的死亡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而且要到喪失將近八成神經元以後,患者才會開始產生症狀,因此帕金森氏症的症狀通常是緩慢漸進式地發生。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世界首例:日本批准使用 iPS 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
    北京時間2月18日消息,在日本,每年大約有5000人遭受脊髓損傷,而患有某種脊髓相關損傷的人數估計超過10萬人。對此,日本厚生省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試驗,使得這項研究有望於造福這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