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2021-02-13 生輝

6 月 24 日,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 (USCD) 研究人員宣布: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抑制 PTB 表達,中腦星形膠質細胞可轉變為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這一發現可應用於帕金森氏病治療。

這篇題為 Reversing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 situ converted nigral neurons 的文章發表在 Nature 上。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

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目前還沒有可以完全治癒帕金森氏症的療法,大多數治療方法是通過藥物和手術治療緩解病情。USCD 研究人員認為一種潛在的療法是替換損傷或死亡的神經元,重建患者被破壞的神經網絡。

反義寡核苷酸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ON) 是一類在基因水平調控的分子藥物,通過序列特異地與靶基因 DNA 或 mRNA 結合從而抑制該基因表達, 目前已被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圖 | 研究人員使用基因療法將老鼠的星形膠質細胞(綠色部分)重新編程為神經元(紅色部分)。(來源:(USCD)

USCD 研究人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反義寡核苷酸 DNA 片段插入到腺相關病毒(AAV)中,形成 shPTB 腺相關病毒載體(AAV-shPTB),可抑制 PTB 的表達。同時,研究人員也設立了對照組,設計了缺乏 shPTB 的腺相關病毒的載體(AAV-empty)。

兩組載體分別注入兩組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小鼠體內,研究人員發現注射 AAV-empty 的小鼠在 10 周后僅有 1% 的星形膠質細胞變成了神經元,帕金森氏病症狀沒有改善。

對比之下,注射 AAV-shPTB 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小鼠在 3 周后就有 20% 星形膠質細胞轉化成了神經元,5 周后神經元數量增加了 3 倍,10 周后 80% 星形膠質細胞轉化成了神經元,並且小鼠四肢能夠正常活動,在之後的觀察中未出現帕金森氏病的症狀。

UCSD 醫學院細胞和分子醫學 Xiang-Dong Fu 教授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經嘗試了很多方法在實驗室中利用幹細胞和其他手段來產生神經元。事實上,我們用了一種相對簡單的方式產生了這麼多神經元,這讓人很驚訝。」

UCSD 團隊的下一步計劃是優化基因療法,並會在患有遺傳性帕金森氏症的小鼠模型上進行測試。他們已經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並計劃進一步優化這項技術用於人體試驗。

除了 UCSD 團隊外,全球還有很多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其他基於基因的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方法。去年,西奈山(Mount Sinai)的一個團隊敲除了小鼠的 STMN2 基因,並發現其他 9 個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基因也被激活,這一發現可能會開啟新的治療途徑。而創業公司 Prevail Therapeutics 也正在開發一種基因療法,以治療由 GBA1 基因突變引起的帕金森氏症。

參考: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one-and-done-gene-therapy-wipes-out-parkinson-s-symptoms-mouse-model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88-4

-End-

相關焦點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新的神經元功能】將有望對抗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神經疾病
    ,發現了新的神經元功能,已證明可以有望對抗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慢性神經疾病。此次匈牙利科學家們最新的研究成果遠遠超出了當前神經元研究的已知邊界。研究人員表示,某些成熟的神經元能夠重新配置其局部微環境,使其有助於新生的未成熟神經元的廣泛遷移。新生神經元遷移並駐留的條件是清除部分神經細胞之間的膠質細胞以形成新的「神經通路」。而這一發現,將為有效對抗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提供極大的可能。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帕金森疾病相關的突變能促進GBA1失活,並產生畸形的GCase酶類,從而引發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中毒性蛋白質的積累。 隨著神經元的死亡,患者會出現顫抖和行動遲緩等症狀,由於一些療法能夠改善患者的症狀,但目前並無阻斷治療疾病的療法。
  • 牙髓幹細胞對治療多種疾病具有臨床潛力
    帕金森症帕金森症是一種以多巴胺能神經元喪失為特徵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牙髓幹細胞的療效已在患有帕金森症的大鼠身上進行了研究。研究人員報告稱,乳牙幹細胞具有多巴胺能分化的能力,將其移植到帕金森症大鼠的紋狀體中可改善它們的行為障礙。牙髓幹細胞對多巴胺能神經元具有更好的神經元可塑性。
  • 科學家提出帕金森症新療法 或將於2020年進行臨床試驗
    昆士蘭大學開發出了一種很有前途的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新療法UQ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Matt Cooper教授說,製藥公司傳統上試圖通過阻斷在大腦中積聚並導致疾病的神經毒性蛋白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他說:「我們採用了另一種方法,將注意力集中在大腦中名為小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上,這種細胞可以清除這些有毒蛋白質。」「帕金森等衰老疾病會使我們的免疫系統過度活躍,小膠質細胞會導致炎症和大腦損傷。」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新華社華盛頓12月3日電(記者林小春)        帕金森氏症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
  • 一種新神經遞質可降低神經元活動
    他們的研究有可能促進更深入地了解從藥物成癮到抑鬱症等許多腦疾病,這些疾病共享了某些參與調解大腦活動的信號分子。 由哈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Bernardo Sabatini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了紋狀體(與運動和學習有關的大腦區域)中的多巴胺神經元。在人體,這些神經元釋放一種稱作多巴胺的神經遞質,使得我們能夠行走、說話、甚至在鍵盤上打字。
  • 跳躍的基因可以幫助培養神經元
    和生元醫療國際了解到在實驗室培養皿中製造功能性腦細胞的過程需要精確激活自私自利的基因元件,即LINE-1(L1)逆轉錄轉座子。KAUST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一發現可以為帕金森氏症和其他腦部疾病帶來更安全、更有效的再生療法。 人類、小鼠和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含有數十萬個L1元素。
  • 致幻劑能治療老年痴呆?新研究發現天然物質可刺激新神經元形成!
    在阿爾茨海默氏症及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成熟神經元會發生變性和死亡,繼而影響大腦中新神經元祖細胞的形成,導致身體出現多種功能障礙。現代醫學認為,刺激這些內源性幹細胞和神經元祖細胞可能是改善受神經退行性病變影響的某些區域功能的新型潛在治療策略。
  • 原本永久性視力損傷重見光明,患帕金森症再成運動健將,實驗小鼠...
    比如,視神經節細胞死亡導致永久性失明,多巴胺神經元死亡導致帕金森症。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日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研究人員還將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一些症狀。
  • 神經元原位再生有望治療帕金森症—新聞—科學網
    付向東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細胞與分子醫學系教授,他的團隊歷時近15年,與合作者開創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新方法,即僅通過抑制一種名為「PTB」的RNA結合蛋白,便可將大腦中星形膠質細胞高效地一步轉化為功能性神經元,重建受損的神經環路,這為治療神經退行疾病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臨床可行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於6月25日作為《自然》雜誌封面文章發表。
  • 新療法層出不窮 治癒帕金森病未來可期
    儘管「細胞丟失死亡的實際原因」尚不清楚,但NINDS指出,帕金森病與基因突變有關,如α-突觸核蛋白基因突變,此外還有環境因素,如接觸毒素和線粒體損害,線粒體是細胞內產生能量的細胞器。目前,帕金森病的主要藥物療法是20世紀60年代開發的左旋多巴,它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使腦細胞能夠產生多巴胺。然而,這些藥物只能緩解一部分症狀,並且不會阻止疾病的進展。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通過「剪刀手」將膠質細胞向神經元轉分化,可治療視力損傷和PD
    該項研究通過運用最新開發的RNA靶向CRISPR系統CasRx特異性地在視網膜穆勒膠質細胞中敲低Ptbp1基因的表達,首次在成體中實現了視神經節細胞的再生,並且恢復了永久性視力損傷模型小鼠的視力。同時,該研究還證明了這項技術可以非常高效且特異地將紋狀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轉分化成多巴胺神經元,並且基本消除了帕金森疾病的症狀。該研究將為未來眾多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人類的神經系統包含成百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Cell Stem Cell: 帕金森發病機制新見解
    2019年11月13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帕金森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特定的神經元的死亡會導致患者出現運動問題和其他症狀。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致力於發現這些神經元死亡的原因。 最近,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病中受影響的神經元實際上會處於「關閉」而非「完全死亡」的狀態。
  • Cell Reports:科學家發現一種治療帕金森的新療法!或將顛覆神經...
    2018年1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系統清除衰老星形膠質細胞可以預防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症(代表了95%的人類病例)模型小鼠出現帕金森神經病理和相關症狀。這項研究發表在《Cell Reports》上,來自Buck研究所Anderse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針對這種導致數百萬美國人行動控制能力下降的、難治癒的惡性神經疾病的新型治療方案。
  • 新進展: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病患者星形膠質細胞代謝異常
    雖然帕金森氏病的確切病因仍然未知,但近年來,科學家已經證實了其病理學中的多種分子機制。近期,有研究人員發現了帕金森氏病患者體內星形膠質細胞的特殊代謝變化。星形膠質細胞(Astroglia),是哺乳動物腦內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細胞,也是膠質細胞中體積最大的一種。近日,有研究人員利用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技術,研究了星形膠質細胞功能障礙與帕金森氏病(PD)病理的關係。
  • 治帕金森新曙光:中美學者將腦中非神經元細胞轉分化為神經元
    科學家此前的研究認為,帕金森病的特徵是腦黑質中多巴胺神經元的缺失。和其他主要神經退行性疾病類似,帕金森病目前尚無任何改善療法。其中一種潛在的方法是替換丟失的神經元來重建被破壞的神經迴路。當地時間6月24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SCD)、北京大學、西南醫科大學等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研究,研究團隊在分離的人類細胞和小鼠中,利用一種單步方法將大腦的非神經元細胞轉化成了功能性神經元。這項技術被證實可以逆轉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症狀,或為探索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療法指出了一條新途徑。
  • 神機妙「算」:從可穿戴設備治療帕金森氏症說起-虎嗅網
    這也是帕金森氏症名稱的又來。目前,帕金森氏症已經成為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流行病學顯示,患病率為15~328/10萬人口,>55歲人群約1%;發病率為10~21/10萬人口/年。儘管1817年已經被發現,但是目前該病的病因仍舊不明。
  • 帕金森氏症處方藥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
    據悉,喬治亞州大學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症處方藥物Rasagaline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且沒有現有治療藥物的副作用。RLS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的刺痛感覺異常以及強迫性動腿,休息時症狀更為明顯。而且能夠導致抑鬱症、白天嗜睡。研究表明,多巴胺失衡可能是RLS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