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有10大症狀,如何改善病情及日常生活飲食要求

2020-12-04 荊山浮屠話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最早系統描述該病的是英國的內科醫生詹母帕金森,當時還不知道該病應該歸入哪一類疾病,稱該病為「震顫麻痺」。

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

發病原因

帕金森病的好發人群集中在60歲之後,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病。事實上,帕金森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腦內生產多巴胺的神經細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

患者的腦內發生什麼事

生理學上,人類大腦中控制自主運動的單位稱為基底核,它與腦中其他與運動相關的部位如運動皮質相連,在基底核當中有個稱為黑質的神經核團,簡單來說,神經核團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經聚集的區域。黑質內部的神經細胞負責製造多巴胺,這種分泌物有助於大腦傳遞運動訊號。如果多巴胺分泌發生問題(低於正常人濃度80%),無法與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取得平衡時,就會產生帕金森氏症症狀,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

大部分的患者是腦內黑質發生病變才患病,所以又稱為原發性帕金森病。另外,40歲之前也有可能患帕金森病,醫學上稱為早發性帕金森病,這種案例較不常見,但如果有動作變得緩慢、肌肉僵硬症狀,還是要馬上就醫比較好。

帕金森病的病程變化

帕金森病依行動能力受損情況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

單側肢體顫抖,可觀察手部是否有不自然的抖動狀況。

第二期

症狀開始蔓延至兩側肢體。

第三期

患者尚能自理生活,但平衡感與行動能力已受影響。

第四期

患者需要他人攙扶才可行動。

第五期

患者幾乎需要全日仰賴輪椅,或者長期臥床無法行動。

常見的症狀

1、顫抖:肢體處於靜止狀態時產生不自然抖動,如手指會有搓揉東西的動作。

2、僵硬:如四肢僵硬、駝背,以及缺乏臉部表情,又稱面具臉。

3、運動遲緩:想走卻無法走,或是以碎步行走。

4、姿勢不穩:腳步不穩,缺乏平衡感,甚至可能跌倒。

5、書寫障礙:書寫時字體越來越小。

6、溝通障礙:講話小聲、含糊、聲調無起伏。

7、感覺功能異常:嗅覺異常、肢體麻木等。

8、肌張力不全:持續性肌肉收縮,造成肢體不自主扭動。

9、自主神經系統障礙:如便秘、尿失禁、頻尿、性功能障礙等。

10、其他:憂鬱症、睡眠障礙等。

不過,某些因素也會產生類似帕金森病的症狀,像是常壓性水腦症、腦瘤、中風、頭部受傷、藥物使用、毒素(如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感染愛滋病毒或肺結核。建議有疑似症狀時,立即就醫才是正確的決定。

此外,同樣是腦部退化疾病,但帕金森病常會被誤認為阿茲海默症。從發病狀況來看,前者主要是肢體動作協調發生問題,後者則是認知功能與記憶力受損。帕金森病患者的腦部缺乏足夠的多巴胺,而患阿茲海默症後,大腦會發生萎縮現象,其實兩者並不一樣。

治療與生活並行

雖無法痊癒,但可控制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退化性疾病,雖然我們無法停止神經持續退化,但可以透過藥物使患者維持日常活動能力。由於患者是缺乏多巴胺才生病,在治療概念上,就是以補充失去的多巴胺為主。目前使用的藥物大致有左多巴、多巴胺接受體促效劑、COMT 抑制劑、MAO-B 抑制劑、阿曼他定、抗膽激素等等。

另外,也可由醫生視患者情況實施手術治療,典型治療方式為在大腦中植入電極,直接刺激基底核,以彌補因多巴胺分泌不足導致腦內運動訊號傳遞異常的狀況。

日常保健一樣重要

除了藥物控制外,日常保健亦不可少。在飲食方面,均衡飲食對帕金森病患者至關重要,但是,為避免影響左多巴的藥效,患者應以低蛋白飲食為原則,若有便秘症狀,也可透過補充膳食纖維來舒緩。此外,規律的運動也有助於帕金森病患者復健,像是慢跑、遊泳、伸展運動、太極拳等等,其中太極拳能增加心肺功能及改善平衡能力。

相關焦點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90%病情有顯著改善。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姿勢步態異常,同時還可伴有嗅覺障礙、睡眠障礙、自主神經功能受損、抑鬱狀態、認知功能下降等非運動症狀,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重大腦疾病。該疾病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質量,我國約有近300萬患者,但其中有接近3/4的患者沒有接受正規治療,特別是在邊遠地區。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帕金森氏症雖然不是像癌症侵襲一般會讓人失去性命,但如果因為帕金森氏症影響動作後,各種活動多所限制,肺炎與其他感染的機會上升,而且患者在疾病晚期連簡簡單單過生活都很難,通常需要旁人幫忙打理日常起居。總之,一旦發現出現類似的症狀,還是要立即就醫諮詢醫師進行診斷,儘早治療才是最好的。5日常保健一樣重要除了藥物控制外,日常保健亦不可少。在飲食方面,均衡飲食對帕金森氏患者至關重要。但是,為避免影響左多巴的藥效,患者應以低蛋白飲食為原則,若有便秘症狀,也可透過補充膳食纖維來舒緩。
  • 運動、飲食 如何調理老人帕金森病?
    近年來,我國帕金森病發病率日益上升,成為老年人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隨著帕金森患者逐年增多。帕金森病目前還不能根治,控制病情發展、改善現有症狀是治療目的。由於治療方法有限,目前絕大多數病人是居家保守治療,因此除藥物之外,以運動訓練和飲食調理為主的科學的家庭康復對病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帕金森病會死亡嗎?如何減少併發症,改善預後
    帕金森病是一種危害人們健康的慢性進行性疾病,病情累及大腦,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多數帕金森病患者在60歲或更高齡被診斷,因此很多人對帕金森病與壽命之間的關係很在意。其實這個疾病本身並不致命,但是相關的併發症會降低患者的預期壽命。
  • 帕金森病患者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李鵬 好大夫本文作者:李鵬醫生了解帕金森的人都知道,帕金森的發病歸根到底是因為腦部缺少了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而治療帕金森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藥物補充多巴胺,所以任何事物都不會改善或加重帕金森病。
  • 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對於帕金森病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帕金森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患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他部分的震顫,身體僵硬,也會有語言障礙。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 帕金森是什麼病,一般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中老年人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黑質和紋狀體。震顫、肌強直及運動減少是本病的主要臨床特徵。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第四位最常見的神經變性疾病。 帕金森病症狀主要有四肢僵硬、行走困難、容易摔跤、不能自理等。患者會隨著病症加劇逐漸出現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 帕金森病是什麼症狀,它的危害有哪些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老人走路拖著腿,手抖,面部表情僵硬,說話含糊不清,這可不是年老的原因,而是一種叫「帕金森」的病作的怪病!很多帕金森病患者在早期出現震顫,但並不影響到正常生活,也就沒能引起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抖的情況愈發嚴重,直到影響了吃飯。飯菜送不到嘴裡;走路突然左側的腿感覺無力。
  • 帕金森病到底有多可怕?如何減緩病情發作?
    抖僵慢」是指,肢體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均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典型症狀。因為帕金森病屬於一種退行性疾病,病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重,會出現一些其他的症狀,因個體差異性而顯得不同。 經常會遇到有患者問便秘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疼痛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流口水是不是帕金森病症狀?
  • 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而帕金森臨床症狀則趨於穩定,甚至有所好轉。」「雖然病情改善是中等程度,但是病人在沒有接受幹細胞移植之前,他的病情惡化很快,而接受治療後病情不再惡化。」金光洙是麻薩諸塞州貝爾蒙特市哈佛附屬麥克萊恩醫院分子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我們計劃利用該方法治療其他患者,以驗證其有效性。」
  • 帕金森患者如何健康飲食
    研究發現,合理的飲食也成了患者康復的一個必備條件。飲食治療是帕金森病的輔助治療方法之一,目的在於維持患者較佳的身體狀況,並通過調整飲食,有利於疾病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若患者有發熱、壓瘡、低蛋白血症等情況時,應適當增加飲食中蛋白質量。 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靜止性震顫,靜息耗能增加,尤其是有異動症表現的患者,所需熱量稍高於同年齡段的正常人,可適當進食米、面、粗糧等。但由於中晚期的帕金森患者消化能力不同程度降低,咀嚼、吞咽功能障礙,可選擇「軟食」「半流食飲食」或「流質飲食」,重症患者必要時也可予以鼻飼。
  • 9個帕金森自測表現,儘早發現帕金森病症狀
    目前中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已超過200萬,並且隨著我國老年化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還在不斷上升,帕金森病不再是個陌生詞彙。但是很多患者都不能在發病初期意識到自己患上了帕金森病,主要是很多老人在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的情況下首先歸咎於是年紀大的因素,沒有引起重視,那麼如何早期發現帕金森病呢?下面就是一套國際通用的帕金森篩查問卷,9個小問題,可幫助儘早發現疾病的蛛絲馬跡。1.你從椅子上起立有困難嗎?
  • 青少年型帕金森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青少年型帕金森主要是發生在五十歲以下的人群中,身體會出現多種不適感,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還會使生活質量下降,患者心情低落,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青少年型帕金森的病因是什麼?青少年型帕金森與遺傳因素有關,家族中有青少年型帕金森的病例史,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會增加,在遺傳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基因突變。
  • 如何做好帕金森病的日常護理,這幾點家屬早知道,有備無患!
    ,通常帕金森病病情初期隱匿,病程較長,對生活的影響巨大。帕金森病也具備家族性,會造成遺傳的概率,因此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具備患病的風險。因為其發病原因複雜性、病人臨床症狀呈多樣性,精準的診治帕金森病始終不是件易事。其本身的高漏診率和誤診率,給全世界各地的病人都造成了很大困擾。
  • 帕金森病症狀都有什麼表現
    帕金森是危害性非常大情況比較複雜的疾病,帕金森患者在發病的時候身體會慢慢的僵硬,嚴重的會無法活動,有的連說話都不能更不用說日常的起居了,帕金森給患者帶來的傷害是致命的,下面要為大家介紹一下帕金森的症狀都有哪些。
  • 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什麼?如何治療效果好?
    雖然多數情況下帕金森發生後不會致命,但由於其會嚴重影響到患者日常運動能力、活動功能以及引發肌強直等症狀,因此,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因為疾病的存在而嚴重下降。由此可見,帕金森氏症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是不容大家小覷的。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有哪些?
  • 如何更好地應對帕金森病?專家給出7個建議
    三、帕金森病可以預防嗎? 迄今為止,尚無有效預防帕金森病的方法。帕金森患者可通過藥物療法和/或手術等方法緩解症狀,進而改善生活質量。特發性震顫不會影響預期壽命,但可能會影響書寫和飲食等日常生活能力。另外,特發性震顫不會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風險。
  • 如何判斷老年人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目前,我國的帕金森病患者人數已經超過了200萬,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進一步攀升。主要表現為患者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的其它部分的震顫,身體失去了柔軟性,變得僵硬。
  • 引起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都是因另一種疾病而引起的,因此疾病本身也可以成為引發帕金森病的病因。有研究顯示,帕金森病的抑鬱與非多巴胺能神經元生化改變有關,是一種器質性抑鬱。抑鬱的發生與病情及病程有關,病程越長,病情越嚴重,抑鬱發生率越高。症狀嚴重者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藥物。
  • 帕金森是什麼病?有什麼症狀?
    帕金森病是種不死的「癌症」,雖然目前病因不明,但是中晚期通過龍元熄顫湯也夠改善症狀,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生活質量。大家應該學會如何與帕金森病共處。 診斷帕金森的患者和家屬,通常有以下幾個問題: 一、 我為什麼會得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