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2020-12-02 健康界

本文轉自:博雅幹細胞

近日,美國每日健康新聞(HealthDay News)報導了「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的案例。科學家首次用帕金森患者自己的皮膚細胞來治療這種疾病,將皮膚細胞改造成關鍵的腦細胞,這中間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

科學家利用患者自身的皮膚細胞在體外培養產生了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隨後將誘導多能幹細胞分化成中腦多巴胺能前體細胞。經過檢測後,患者特異性多巴胺能前體細胞具有黑質緻密部神經元的表型特性,在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實驗中顯示這些細胞缺乏免疫原性。

隨後,這些細胞被分兩次間隔6個月植入到這名帕金森患者體內,移植部位分別為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殼核,同時病人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移植物穩定存活在病人體內。移植治療18-24個月後,這名患者的帕金森臨床症狀趨於穩定或改善。這項研究以簡報的形式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1]。

患者的主治醫生說,「幹細胞移植治療已經兩年了,病人沒有發生嚴重的副作用事件。而帕金森臨床症狀則趨於穩定,甚至有所好轉。」

「雖然病情改善是中等程度,但是病人在沒有接受幹細胞移植之前,他的病情惡化很快,而接受治療後病情不再惡化。」金光洙是麻薩諸塞州貝爾蒙特市哈佛附屬麥克萊恩醫院分子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主任、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之一。「我們計劃利用該方法治療其他患者,以驗證其有效性。」

這一案例給予帕金森患者很大的鼓舞,證明幹細胞移植治療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不過,這一治療方法離廣泛推廣仍需漫長的探索。首先,這項療法很難規模化推廣,誘導多能幹細胞的誘導,並分化成多巴胺能祖細胞,這對生產途徑要求非常高。其次,移植治療如何讓病人獲益仍需要更多的實踐。案例中69歲的患者在手術後不久即報告生活質量指標迅速得到改善,不排除有其他效應作用的可能,或者幹細胞如何在短時間內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的機制需要更進一步探索。

除了iPSC,間充質幹細胞也可以治療帕金森

帕金森病的病理特徵是中腦多巴胺神經元大量死亡,導致紋狀體中多巴胺含量顯著減少,最終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徐緩、肌肉僵直和姿勢步態障礙等運動症狀和睡眠剝奪、痴呆等精神症狀。帕金森的發病率僅次於阿爾茲海默症,是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大於2%。全世界帕金森患者有1000多萬,其中我國多達300萬,而且每年有10萬新發病例,疾病負擔極為沉重[2]。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目前帕金森治療主要以緩解症狀為主,沒有根治的方法,而細胞移植是帕金森病最有前景的一種治療手段。原理上就是通過將細胞移植入帕金森病人的紋狀體或中腦黑質中,提高多巴胺水平,達到改善運動的目的。

除了上述案例中的誘導多能幹細胞,臨床研究中使用的最廣泛的是間充質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取材方便、易於分離培養以及自體移植無免疫原性等優點。臨床前實驗顯示,間充質幹細胞具有治療帕金森病的潛能,或是治療帕金森病的潛在藥物。

動物研究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可增加帕金森模型動物的大腦多巴胺能神經元,動物的病理性行為得到改善[3]。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功能,可抑制小膠質細胞的活化,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水平,促進α-突觸核蛋白的自噬清除,減少細胞的氧化應激,這種抗炎效應能有效保護因炎症而受損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根據文獻報導,國內解放軍第二零八醫院神經介入科開展的臨床研究納入了26例帕金森病患者,經導管將自體間充質幹細胞懸液移植入大腦後動脈及小腦上動脈,在移植前後進行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評分,觀察其實驗室指標、臨床症狀的變化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發現,移植後疾病評分明顯下降,對肝腎功能無不良影響,也無發熱等不良反應。這項臨床研究表明,自體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動和運動功能,無副作用,安全可靠[4]。

展望

幹細胞移植具有治療帕金森病的潛能,而新英格蘭雜誌的案例顯示iPSCs移植治療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甚至能阻斷病情的進展,改善臨床病症。這一案例的報導無疑為廣大帕金森病患者帶來了希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包括間充質幹細胞在內的帕金森幹細胞療法具有臨床應用前景,由此可見,幹細胞治療帕金森前景十分可期。

參考文獻:

1. Schweitzer JS, Song B, Herrington TM, et al. Personalized iPSC-Derived Dopamine Progenitor Cells for Parkinson'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0; 382:1926-1932.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915872 

2. 劉敏敏,付崇羅,康新江.帕金森病的細胞治療[J].內江科技,2020,41(3):95-96.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neijkj202003057 

3. 李文水.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 2020,25(1):39-42. DOI:10.11850/j.issn.1009-122X.2020.01.013.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wqxsjwkzz202001013 

[4]王旭, 張志彬, 賈芙蓉, et al. 自體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療效[J]. 中國老年學雜誌, 2014, 034(001):22-23.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LXZ201401012.htm

相關焦點

  • 患者的福音!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新趨勢:幹細胞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希望幹細胞技術被認為具有更為持久治療的可能性,這種方法主要是通過植入新的、能夠生成多巴胺的細胞來替代退化的神經元,是根本性治療帕金森的新希望。從1979年開始,人類首次用細胞替代療法治療帕金森病[2],從此開啟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新紀元,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治療帕金森病的目光轉向幹細胞療法。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帕金森綜合症傳統幹預方法存在局限截止到目前為止,關於帕金森綜合症的病因仍然沒有完全弄清楚,帕金森綜合症的各種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都存在著不同的局限性,無法徹底治癒患者的病症,還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諸如運動障礙等副作用。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導致喪失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症候群,幹細胞有望終結!
    帕金森症候群傳統幹預方法存在局限 截止到目前為止,關於帕金森症候群的病因仍然沒有完全弄清楚,帕金森綜合症的各種治療手段,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都存在著不同的局限性,無法徹底治癒患者的病症,還可能會給患者帶來諸如運動障礙等副作用。患者會隨著病情的發展,導致喪失工作能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隨著社會老齡化加重使得帕金森病患者逐年增多,極大地影響了患者及其家人生活質量,給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因此,尋找有效幹預該病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帕金森病傳統幹預方式主要以口服藥物和手術為主,但其只能短期內緩解相應症狀,尚不能根除病因。
  • 幹細胞治療的成功案例
    在2017年,57歲的山東青島市民吳秀華被查出右腳患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壞死,是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吳大爺病情危急,右腳隨時面臨著截肢。而在2016年,吳大爺就因為糖尿病足失去了左肢。當同樣的命運即將降臨在右肢上時,幹細胞使他免於再次截肢。
  • 案例分享:幹細胞治療在八大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一、呼吸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2020年3月17日,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介紹說,幹細胞可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起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的修復,對於減輕患者肺纖維化具有積極作用。已有64位危重症型患者接受治療,一般8-10天可達治癒水平。
  • 滬帕金森病患者生存率高 太極拳等運動能改善病情
    ,90%病情有顯著改善。   【新民網·最新報導】調查顯示,上海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率和健康人群無明顯差異,而儘早發現疾病,在藥物或手術治療的同時,科學合理進行健康管理,能切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愈後。在第20個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瑞金醫院多學科聯合於今天(4月5日)舉辦了主題為「綜合治療,品質生活」的帕金森病患者關愛活動。專家表示,太極拳等科學運動能有效抗擊帕金森病。
  •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可治療疾病簡介
    1、 高血壓 胚胎幹細胞療法對於治療高血壓(動脈血壓升高)有著積極顯著的療效。該治療效果可持續1-2年,並可藉此觀察患者免疫系統指標與疾病臨床表現的積極動態。多次診療可以延長患者的生命。 通常,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治療愛滋病需要2天的時間。 6、 自發的腦病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提供胚胎幹細胞治療先天性腦病的方案。
  • 幹細胞治療能夠緩解多發性硬化症患者的痛苦!
    MS患者接受幹細胞治療 初次注射後,接受脊髓液幹細胞治療的患者中約有20%表現出改善。六個月後,這一比例上升至73%,患者的行走能力,肌肉力量,神經功能的認知功能以及手部靈活性得到顯著改善,功能性MRI還顯示患者運動功能的改善。 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沒有發生任何與治療相關的嚴重副作用。在為期1年的隨訪中,40%接受靜脈注射幹細胞的患者和60%中樞神經系統接受幹細胞治療的病例「凍結」了病情發展,而安慰劑組僅為10%。
  • 幹細胞治療——老年痴呆的剋星!
    神經退行性疾病是一種大腦和脊髓的細胞神經元喪失的疾病狀態,主要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和亨廷頓舞蹈症等。由於大腦和脊髓的細胞無法再生,這類疾病通常不可逆轉,導致腦細胞大量受損死亡,往往造成患者終身殘疾,甚至失憶。
  • 幹細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新思路
    數據顯示,幹細胞移植後行為參數有顯著改善,標記的「幹細胞-綠色螢光蛋白」遷移到SNpc,Nestin作為一種差異神經元生物標誌物在SNpc中表達,多巴胺能神經元標記物TH顯著升高。研究者認為,鼻內途徑移植幹細胞可作為一種改善帕金森症狀的無創新方法。
  •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中國首次完成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 2019-09-14 01:10:49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據悉,這是世界首批基於配型開展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細胞臨床移植研究項目,其中的帕金森病項目是全球首個基於配型使用的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簡而言之,這兩個項目是分別用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神經前體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來治療帕金森病和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 【招募】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志願者招募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採用「人源神經幹細胞」治療早髮型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項目已正式啟動,現向全國招募志願者!帕金森病是常見的中老年人變性疾病,其中50歲以前發病被稱為早髮型帕金森病,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發展,嚴重影響患者質量,而目前臨床的治療方法只能相對緩解症狀,無法治癒。
  • 青少年型帕金森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青少年型帕金森主要是發生在五十歲以下的人群中,身體會出現多種不適感,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還會使生活質量下降,患者心情低落,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青少年型帕金森的病因是什麼?青少年型帕金森與遺傳因素有關,家族中有青少年型帕金森的病例史,遺傳給下一代的機率會增加,在遺傳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基因突變。
  • 幹細胞治療是一場騙局
    象截癱、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這類神經系統疾病,都是因為神經細胞受損或功能失常導致,而神經細胞難以再生,只能寄希望於用幹細胞在體外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後加以補充。另一個主攻方向是用幹細胞產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如果移植到體內,可以根治糖尿病。但是這些設想要變成現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治療採用的幹細胞來自他人,在移植到患者身上時,就有可能引起排異反應,導致手術失敗。
  • 歐盟批准武田抗癌藥Adcetris用於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幹細胞移植後的...
    2016年7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製藥巨頭武田(Takeda)抗癌管線近日在歐盟監管方面傳來喜訊,歐盟委員會(EC)已批准擴大抗體藥物偶聯物(ADC)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當前的有條件批准,用於接受自體幹細胞移植(ASCT)後具有升高的復發或進展風險的CD30陽性霍奇金淋巴瘤
  • 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對於帕金森病大家可能都不了解。帕金森病多在60歲以後發病,患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動作緩慢,手腳或身體其他部分的震顫,身體僵硬,也會有語言障礙。為了緩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其家人應怎樣調節其飲食呢?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