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2020-12-04 澎湃新聞

「在接下來的數月中,來自中國鄭州的外科醫生會小心翼翼地在帕金森病人的頭骨上鑽孔,然後在大腦中注入大約400萬個由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未成熟神經元(註:即神經前體細胞,可成為多巴胺神經元)。」5月31日,《自然》雜誌的一篇報導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這一場景起源4月11日,適逢第二十一個世界帕金森日,中國宣布國內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在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的研究團隊參與兩個項目。

據悉,這是世界首批基於配型開展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細胞臨床移植研究項目,其中的帕金森病項目是全球首個基於配型使用的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

簡而言之,這兩個項目是分別用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神經前體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來治療帕金森病和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所謂人胚胎幹細胞,指的是來自於人類胚胎,處於未分化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細胞。近年來,利用人胚胎幹細胞來攻克疾病成為科學家躍躍欲試又謹慎推進的一種新方式。

此前,由於國內沒有針對性的監管制度,曾使得一批企業遊走在灰色地帶,推銷幹細胞治療產品。這一情況在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印發《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下稱《辦法》)文件後,得以改變。《辦法》對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的資質做出要求,並規定機構不得向受試者收取幹細胞臨床研究相關費用,不得發布或變相發布幹細胞臨床研究廣告,還在倫理審查上設定規範。

2016年10月,中國首批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名單公布,30個國內醫院上榜,此次進行首批正式備案項目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便在其中。

帕金森猴模型已完成,數百人中挑選10位配型相符的病人

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臨床試驗項目有美國、韓國的先例可循,相比之下,用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因挑戰更大,受到更多關注。

據《自然》報導,周琪表示,在4年時間裡,他的團隊已經建立起帕金森猴模型,並達到了官方要求的標準,但相關研究論文尚未發表。在開展人體試驗之前,在模式動物上驗證療法的有效性是必要條件。

作為一種神經退行型疾病,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徵為大腦黑質區域富集的多巴胺神經元慢性進行性死亡,導致原本由這些神經元管控的靶區功能失調,影響人肢體的協調運動。

周琪團隊的治療方案是誘導胚胎幹細胞為神經前體細胞,再注入到大腦中和帕金森病相關的紋狀體部位,以期達到多巴胺神經元再生的效果。

周琪告訴《自然》,在猴子身上進行試驗時,最初的一年沒有觀察到改善現象。但隨後,在他們對猴子大腦進行檢查時發現,在半數的猴子大腦中,神經前體細胞已經轉變為多巴胺釋放細胞,剩下的猴子的病情在之後的數年中也呈現50%的改善。

「我們有所有的圖像數據、行為數據和分子數據來支持試驗的有效性。」周琪說。

而在即將開展的人體試驗中,為了儘可能避免免疫排斥反應,周琪向《自然》透露說,已經從數百位候選人中,選出和幹細胞庫的胚胎幹細胞配型最相符的10位帕金森患者。

澳大利亞已有一例類似臨床試驗,科學家仍有顧慮

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之前,2016年9月,在帕金森病人身上,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醫院已開展類似臨床試驗。

只不過,為了減少倫理爭議,皇家墨爾本醫院選用的是孤雌胚胎幹細胞,這類幹細胞未經受精,是由卵子在刺激下形成孤雌囊胚並分離而得,具有一般受精胚來源的胚胎幹細胞的一般特徵。而周琪團隊選擇的是經過受精的胚胎幹細胞,具有更強的發育能力。

對於新事物來說,總會有人擔心它未知的風險。

來自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幹細胞學家Jeanne Loring也有用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計劃,但她對《自然》表達了自己的顧慮——神經前體細胞會轉變為多種神經元,可能不只是多巴胺神經元,可能會積累有害突變。

但為皇家墨爾本醫院的試驗提供所需細胞的公司向《自然》表示,臨床前試驗的數據顯示,有97%的神經前體細胞順利轉變為多巴胺釋放細胞。

這似乎成為了一個時興的方向,未來兩年,全球至少有5個研究團隊將籌備進行類似試驗。會不會開啟帕金森病的新時代,這還依賴於臨床試驗數據的好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這項臨床研究也讓人們看到,人類神經幹細胞通過體外擴增後移植治療帕金森病行之有效[3]。胚胎幹細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並具有分化為體內所有組織的能力,是一種高度未分化的細胞。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尚處於臨床Ⅰ期在研階段。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慢性神經退行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胚胎幹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3.國內外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胚胎幹細胞的臨床研究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內外都在嘗試。  世界上首株人胚胎幹細胞繫於1998年建立。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新聞—科學網
    精準手術設備  4月11日,值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之際,國家衛計委和藥監局首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兩個項目的啟動儀式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
  • 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啟動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記者趙永新)今天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今天上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趙永新/人民日報 2017-04-12 08:14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在遭受創傷、中風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損傷後,成熟的大腦在自我修複方面表現得非常糟糕。具有無限適應性的幹細胞為更好的神經修復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腦精確調整的複雜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開發。通過仔細追蹤移植的幹細胞的命運,這些作者發現這些細胞的身份---在帕金森病中指的是產多巴胺神經元(即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也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決定了它們產生的連接和功能。隨著越來越多的方法利用幹細胞產生幾十種獨特的神經元,這項研究提示著神經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 今日:我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我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中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先導專項」辦公室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日本將開展全球首例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臨床試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法新社2月18日報導,日本政府已批准世界首例使用iPS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試驗位於東京的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小組將負責開展實驗,採用能發展成體內任何細胞的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用以醫治脊髓嚴重損傷的患者。   慶應義塾大學表示,該試驗預計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重點放在4名在14至28天內受傷的患者。該團隊將把200萬個iPS幹細胞移植到患者脊柱,然後接受康復治療並進行一年的觀察。
  • 中國首個進口乾細胞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北京2021年1月13日 /美通社/ -- 2021年1月12日,由九芝堂美科(北京)細胞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芝堂美科」)發起的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組長單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通過線上會議形式順利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2020年4月11號為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為了紀念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因此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他的生日,即每年的4月11日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因此,一種真正能夠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有效治療手段是臨床所迫切需求的。 幹細胞或將成為新希望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幹細胞認識的不斷加深,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美容抗衰以及幹預人類多項疾病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全球多項關於幹細胞的實驗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症候群,幹細胞有望終結!
    因此,一種真正能夠治療帕金森綜合症的有效治療手段是臨床所迫切需求的。,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美容抗衰以及幹預人類多項疾病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全球多項關於幹細胞的實驗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幹細胞這一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同樣也引起了帕金森疾病研究學者的注意,關於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疾病的臨床研究在全球各地開展。 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幹預帕金森疾病中,一方面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起到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分泌神經細胞營養因子以及免疫調節等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修復。
  • 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臨床試驗」正式啟動
    中國網財經1月13日訊(記者 杜丁)昨日,我國首個使用進口乾細胞治療缺血性卒中的Ⅰ/Ⅱa期臨床試驗(ASSIST)啟動會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線上召開,標誌著臨床試驗正式啟動。今日,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九芝堂」)發布公告稱,上述研究項目在臨床試驗牽頭單位天壇醫院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查,並在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備案。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並在創傷修復中,表現出強大的組織修復功能,在臨床應用中前景廣闊。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
  • 幹細胞療法:我國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
    多少年來,人們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束手無策,而自從幹細胞療法逐漸被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等)的有效性,繼而開展了各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其中,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各項研究也在進行中。
  •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開始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神經「花結」組裝成正在培養的球體。「對於胚胎幹細胞,我感到非常興奮。」Egli說,「它們將帶來改變生活的史無前例的發現。對此,我毫不懷疑。」 胚胎幹(ES)細胞提供了關於早期發育的優質信息。正如天文學家回顧宇宙大爆炸以尋求關於宇宙的基本見解,生物學家探究這些細胞內的分子以尋找關於單個原始細胞如何變成幾萬億個細胞並且擁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形式和功能的線索。
  • 方舟子:幹細胞治療的騙局
    由於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其他細胞,因此對它的研究為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帶來了希望,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慢性心臟病,甚至癌症。目前研究的一個重點是用幹細胞產生神經細胞,以修復受損傷的神經系統。象截癱、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這類神經系統疾病,都是因為神經細胞受損或功能失常導致,而神經細胞難以再生,只能寄希望於用幹細胞在體外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後加以補充。
  • 我國每年腦病新發病人約1000萬例,幹細胞技術為患者帶來希望!
    目前,對於帕金森病的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藥物和手術,但均只能短期緩解症狀且後期副作用大,無法達到治癒的效果。而幹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為帕金森病的治療帶來曙光,國內外對於帕金森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許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