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啟動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記者趙永新)今天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今天上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這兩個項目在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支持下,依託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率先完成了國家衛計委和藥監局對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的首批備案。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表示,這是世界首批基於配型開展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細胞臨床移植研究項目,體現了國家在幹細胞領域系統布局和重要進展,表明中國的幹細胞及轉化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專家指出,這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的開展,為治療帕金森病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帶來了曙光,同時也為治癒相關難治性疾病打開了新大門。

相關焦點

  • 今日:我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今天上午,我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據悉,這兩個項目均經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備案。
  • 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新聞—科學網
    精準手術設備  4月11日,值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之際,國家衛計委和藥監局首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兩個項目的啟動儀式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
  • 中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先導專項」辦公室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趙永新/人民日報 2017-04-12 08:14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這一場景起源4月11日,適逢第二十一個世界帕金森日,中國宣布國內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在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的研究團隊參與兩個項目。
  • 福州總醫院獲準成為軍隊首批幹細胞臨床研究機構
    2月中旬,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正式公布首批軍隊醫院幹細胞臨床研究備案機構名單,福州總醫院順利入選這份「權威榜單」,成為全軍
  • 嵌合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重大進展
    世記之交,幹細胞研究和克隆技術的一系列突破使人們對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的前景產生了許多期待。尤其是利用胚胎幹細胞在體外分化、發育形成的所謂「治療性克隆」,以提供可供移植的供體器官,被認為是一個方向。但幹細胞要在體外正常分化、發育成完整的(包括肌肉、神經、血管)、功能複雜的實體器官,並能適合臨床應用是非常困難的。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小編針對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儘管早期人類胚胎發育具有基礎性和臨床重要性,但由於種間差異和對人類胚胎樣本的可獲得性有限,科學家們目前為止仍然不清楚對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原因。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自1998年科學界首次成功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至今,20年間圍繞著它的研究一直在希望、爭議之間發展,並正朝著臨床的方向積極前進。由胚胎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神經群,在培養基中聚集成球狀。雖然經歷了2005年黃禹錫「利用體細胞克隆出與患者基因相吻合的11種特製型胚胎幹細胞」造假事件的影響,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幹細胞研究團隊最終在2013年證實了從克隆胚胎中提取出幹細胞的可行性。
  • 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
  • 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陳燁光研究組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合作在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Genome-wide mapping of
  • PNAS:非轉基因原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獲進展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無法有效地將胚胎幹細胞維持在它們的原始幹細胞狀態,這影響了胚胎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非轉基因,初始原態人類多能幹細胞的產生,並詳細介紹了兩種實驗方法路徑,這將有助於幹細胞多能狀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rivation of na?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在活體細胞中隨著時間延續來監測SOX2和OCT4的波動情況,同時還能闡明這些波動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的命運。儘管早期人類胚胎發育具有基礎性和臨床重要性,但由於種間差異和對人類胚胎樣本的可獲得性有限,科學家們目前為止仍然不清楚對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原因。
  • 人胚胎幹細胞標準(附:權威解讀)
    近年來,我國幹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由於來源不一、類型多樣、功能複雜,幹細胞在製備工藝、質控手段、應用方式、適應症選擇等方面差異較大,亟須建立統一標準,促進臨床研究和臨床試驗更好發展。鑑於此,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於2016年成立了幹細胞標準工作組,依法、依規、有序地開展了標準制定工作。
  • CSC | 關於中國的胚胎和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與政策思考
    ,逐漸從實驗室走出到臨床。但中國人也普遍認為胚胎是一種特殊的生命,也具有一定的道德地位,但相對比較寬容。尤其是在符合人類利益如治療疾病的情況下,中國人支持對人類胚胎和hESC進行研究。對近二十年的上千篇媒體報導進行統計後發現,絕大部分報導不涉及與hESCs相關的倫理問題,表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問題在中國並未受到廣泛關注。除了道德倫理上的考量外,人類胚胎的法律地位如何?
  • 周琪:讓中國成為幹細胞研究的引領者丨愛國情 奮鬥者
    近10年不問收穫的基礎研究終於有了回報,2014年2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為北京幹細胞庫出具了中國第一株臨床級「人胚胎幹細胞系」的檢驗報告;2017年9月,世界上首次由胚胎幹細胞分化來源的神經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研究在中國正式啟動;2019年5月,北京幹細胞庫通過ISO20387國際標準認可現場評審
  • 日本研究機構宣布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2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宣布成功為一名肝病患兒進行了肝臟細胞移植,移植用的肝臟細胞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這家研究所稱這是世界首例培養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肝臟細胞移植。
  • 烏克蘭胚胎幹細胞 科普一
    幹細胞治病的效能   人類胚胎幹細胞的效能已被證實是全功能、廣泛、強效的。烏克蘭國立醫學大學附設幹細胞治療中心在18年來在臨床上證實,人類之胚胎幹細胞的治療效應非常寬廣,包括可以治療各種不同慢性病、抗衰老、以及提升人體內全身的生理功能。在烏克蘭幹細胞中心使用的幹細胞材料如何製造?
  • 我國首個胚胎幹細胞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發布
    該標準是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記者從此次發布會上獲悉,該標準綜合考慮了科研、臨床、產業、行業等因素,系統規定了胚胎幹細胞的基本質量屬性、質量控制的技術準則,以及產品使用和流通的相關要求,是幹細胞領域的基本共識。
  • 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集錦!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在兩個印記基因組區域中發生基因缺失的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的雙母親小鼠在行為測試中表現異常並且具有較小的身材。為了讓它們更接近於正常的小鼠,他們隨後剔除了位於Rasgrf1基因上遊的第三個長12.1kb的印記基因組區域。他們選擇Rasgrf1基因是因為它在野生型成年小鼠和雙母親成年小鼠的大腦中差異性地表達。很顯然,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