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集錦!

2021-01-20 CellMax胎牛血清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在兩個印記基因組區域中發生基因缺失的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的雙母親小鼠在行為測試中表現異常並且具有較小的身材。為了讓它們更接近於正常的小鼠,他們隨後剔除了位於Rasgrf1基因上遊的第三個長12.1kb的印記基因組區域。他們選擇Rasgrf1基因是因為它在野生型成年小鼠和雙母親成年小鼠的大腦中差異性地表達。很顯然,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由此產生的雙母親小鼠後代正常地生長,而且在行為測試中與對照小鼠沒有差別。

為了解決雙父親胚胎的問題,這些研究人員回到了他們在2012年完成的那項研究(Nature, 18 October 2012, doi:10.1038/nature11435),在那項研究中,他們通過將精子注射到沒有細胞核的卵子中而構建出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andr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 ahESC)。當他們將其中的一個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和另一個精子插入到新鮮的沒有細胞核的卵子中時,胚胎發育開始發生,但這些胚胎在第8天左右停止生長,此後不久胎盤也停止生長。

因此,這些研究人員轉向了一種稱為四倍體胚胎互補(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的技術,這種技術促進由胚胎幹細胞產生的胚胎中的胎盤發育。他們從雙父親胚胎中獲得二倍體胚胎幹細胞,在讓這些二倍體胚胎幹細胞長成胚泡(blastocyst)後,他們將另一個孤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注入胚泡中。 

即使採取了額外的步驟,這些研究人員也必須剔除7個之前已經證實影響胚胎發育的印記基因組區域,才能成功培育出雙父親小鼠幼仔。僅少剔除一個印記基因組區域就會導致所產生的雙父親小鼠幼仔在出生後因呼吸問題而快速地死亡,它們在體重上是野生型小鼠幼仔的兩倍並且全身腫脹。缺失這7個印記基因組區域的雙父親小鼠幼仔仍然比野生型小鼠幼仔略大,並且在出生後不久就死亡,不過其中的兩隻雙父親小鼠幼仔的壽命超過48小時。


2.BioRes:鑑定出維持幹細胞多能性的關鍵性因子BRG1

doi:10.1089/biores.2013.0047

對成體細胞進行重編程讓它們返回到一種未分化的多能性狀態,為人們開發出新的細胞療法奠定基礎。這個領域的加快發展將依賴於鑑定出促進多能性的因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就鑑定出這樣的一種被稱作Brg1的蛋白因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BioResearch Open Acces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BRG1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Pluripotency of Murine Embryonic Stem Cells」。 
在這項研究中,論文通信作者Nishant Singhal和同事們證實蛋白Brg1在調節參與維持胚胎幹細胞多能性的一個基因網絡內的部分基因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這個相同的基因網絡是開發成體細胞重編程方法的靶標。

相關焦點

  • 解讀近年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成果!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s41586-018-0578-0哺乳動物身體的結構在胚胎植入子宮後不久就已建立。身體的前後軸、背腹軸和中間外側軸在協調胚胎的各個區域中的DNA轉錄的基因網絡的調節下便已確定了。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年來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小編針對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進行一番盤點,以饗讀者。 文章中,研究者對兩種名為SOX2和OCT4的重要轉錄因子進行研究,這兩種轉錄因子的水平在胚胎幹細胞中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其對於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特定細胞類型都非常重要。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文章中,研究者對兩種名為SOX2和OCT4的重要轉錄因子進行研究,這兩種轉錄因子的水平在胚胎幹細胞中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其對於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特定細胞類型都非常重要。
  • 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取得新進展
    清華大學陳燁光研究組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韓敬東研究組合作在胚胎幹細胞發育研究方面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文章「Genome-wide mapping of
  • PNAS:非轉基因原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獲進展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無法有效地將胚胎幹細胞維持在它們的原始幹細胞狀態,這影響了胚胎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非轉基因,初始原態人類多能幹細胞的產生,並詳細介紹了兩種實驗方法路徑,這將有助於幹細胞多能狀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rivation of na?
  •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7日宣布,他們在實驗中繞過了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這一步驟,首次直接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神經細胞,這項成果對理解細胞分化及再生醫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嵌合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重大進展
    2010年,日本東京大學幹細胞科學家Nakauchi的研究小組在Cell上發表一篇極其具有創新性的文章,他們報導用大鼠的幹細胞注入胰腺發育缺陷的小鼠胚胎(apancreatic mouse embryos),這個嵌合胚胎最終在小鼠體內發育成具有大鼠胰腺的大-小鼠嵌合體。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他們先將這些卵細胞去除DNA,植入了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經過電流刺激,有21個卵細胞發育到了被稱為囊胚的階段,再取該組織的一部分進行培養,其中6個成為了胚胎幹細胞。促使這些胚胎幹細胞分化成心肌後,研究小組還確認了脈動。  據報導,在成功培育的6個胚胎幹細胞中,有4個是由同一名女子提供的卵細胞製成的,它們似乎具有某種容易成為胚胎幹細胞的特質。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文章中,研究者對兩種名為SOX2和OCT4的重要轉錄因子進行研究,這兩種轉錄因子的水平在胚胎幹細胞中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其對於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特定細胞類型都非常重要。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在活體細胞中隨著時間延續來監測SOX2和OCT4的波動情況,同時還能闡明這些波動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的命運。
  • 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
  • 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啟動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記者趙永新)今天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今天上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歐巴馬為何取消美國胚胎幹細胞研究限制
    美國總統歐巴馬9日籤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對用聯邦政府資金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美國專家和媒體認為,此舉主要源於三大因素。  一、履行競選承諾。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胚胎幹細胞的醫學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他強烈支持拓展胚胎幹細胞研究,布希政府的胚胎幹細胞政策妨礙了美國有關科學家的工作,也削弱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競爭的能力。歐巴馬上臺前曾指出,他將通過一項總統令取消布希的相關限制命令。因此,美國專家和媒體對歐巴馬的舉動並不感到意外,認為取消這項限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日本研究機構宣布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2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宣布成功為一名肝病患兒進行了肝臟細胞移植,移植用的肝臟細胞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這家研究所稱這是世界首例培養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肝臟細胞移植。
  •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研究人員說,這一成果不僅對研究胚胎和胎盤缺陷、解決某些不孕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還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在沒有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利用人類皮膚細胞培育出完整的人類胚胎。
  • 我國首個胚胎幹細胞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發布
    該標準是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由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記者從此次發布會上獲悉,該標準綜合考慮了科研、臨床、產業、行業等因素,系統規定了胚胎幹細胞的基本質量屬性、質量控制的技術準則,以及產品使用和流通的相關要求,是幹細胞領域的基本共識。
  • 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機制
    3月13日,研究成果以《Bach1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並抑制幹細胞向中胚層和內胚層的分化》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該研究首次揭示了一種關鍵的轉錄因子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及作用機制,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因此,幹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在幹細胞分化領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轉錄因子如何調控胚胎早期中胚層和中胚層衍生物(包括心血管系統等)的機制一直沒搞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 美國上訴法院「叫停」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
    新華網華盛頓9月9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一地區法院法官日前頒布了胚胎幹細胞研究臨時禁令,而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隨後決定暫停這一禁令,有關決定於9日生效,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暫時仍可利用聯邦資金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
  • 新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的三種幹細胞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2日電(記者陳文仙 呂迎旭)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