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生物谷
文章中,研究者對兩種名為SOX2和OCT4的重要轉錄因子進行研究,這兩種轉錄因子的水平在胚胎幹細胞中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改變,其對於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為特定細胞類型都非常重要。為了監測轉錄因子的時間波動,研究人員進行了非常複雜的基因工程操作,在一條胚胎幹細胞線上製造了5個敲入的「報告」基因(reporter genes),這些是附在相關基因附近的基因,當細胞中靶向基因被表達時,其就會產生可見信號,比如螢光,隨後當其產生相應蛋白時其就會「報告」。
利用這種方法,研究人員就能在活體細胞中隨著時間延續來監測SOX2和OCT4的波動情況,同時還能闡明這些波動如何影響胚胎幹細胞的命運。研究者發現,上述任意一種轉錄因子水平的小變化都會影響細胞的命運,但僅在細胞生長的G1階段,增加SOX2的水平似乎會將胚胎幹細胞推向神經元型細胞分化方向,而提高OCT4的水平則會強烈地將細胞轉向分化為神經元細胞和非神經元細胞,其中的原因就是,較高的OCT4水平會增加分化因子對細胞染色質的可及性。Ali Brivanlou教授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由微小的神經膠質三維組織培養物構成的大腦器官模型。研究人員使用人類胚胎幹細胞製造這些模型,並在實驗室環境下對其進行操作以研究發育階段疾病的發生機制。
之前的研究表明,亨廷頓氏症伴隨著年輕神經元細胞的病變中,而在這項最新研究中,作者將發育時間進一步追溯到大腦發育階段。當研究人員將已知導致亨廷頓氏症的突變引入神經膠質時,整個大腦模型的組織結構產生了顯著的變化。
進一步,研究人員通過使用這一模型篩選預防這些異常發生的藥物,他們希望這種方法可以找到強有力的替代性療法。
6.Cell Rep:揭示腫瘤和罕見疾病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的新功能
doi:10.1016/j.celrep.2019.05.078
由Ana Losada領導的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染色體動力學小組在一篇發表於《Cell Reports》的論文中,描述了在老鼠胚胎幹細胞中黏連蛋白的新功能,這可能有助於理解和解決這些疾病的原因。
通過研究小鼠胚胎幹細胞--類似於人類胚胎幹細胞,Losada和她在CNIO的團隊在《Cell Reports》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黏連蛋白-SA1有助於區分基因組組織的不同區域(TADs)。黏連蛋白-SA2有助於調節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在維持幹細胞的多能性方面起著作用--多能性是使幹細胞能夠產生構成成人有機體的所有細胞類型的特性。
研究論文的通信作者Losada說:"確認我們在人類細胞中觀察到的現象也發生在老鼠胚胎幹細胞等不同類型的細胞中對我們非常重要。"此外,該研究為胚胎幹細胞結構中黏連蛋白的新作用提供了證據。她補充道:"我們首次展示了黏連蛋白對Polycomb domains的三維組織的貢獻。"
7.Nat Commun:研究人員發現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如何調控細胞分化的doi:10.1038/s41467-019-10318-6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闡明了在骨骼肌形成之初,基因組的三維結構是如何被調控的。雖然基因組的DNA序列是一個線性的代碼,就像一個很長的句子,但實際的DNA分子在三維空間中扭曲和摺疊,其中一些序列彼此距離較遠,但卻在空間中物理上彼此接近。這些三維相互作用被認為可以使結合DNA的蛋白質調節離它們結合位置很遠的基因的活動。
剛剛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的一篇文章中,副教授Alessandro Magli博士、醫學教授Rita Perlingeiro博士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其中一個DNA結合蛋白質Pax3的活性,這個蛋白質對骨骼肌的發展至關重要。他們發現在Pax3結合的DNA序列和Pax3調控的肌肉特異性基因之間形成了大的環狀結構,這對肌肉的發育非常重要。
8.Cell Metab: 科學家們通過構建工程化肝臟找到治療肝病的新方法
doi:10.1016/j.cmet.2019.05.007
科學家成功地構建出生物工程化人類肝臟類器官,能夠準確地模擬致命肝臟疾病的關鍵特徵。這使他們能夠發現潛在的疾病生物學機制,並開發相應的療法。在《Cell Metabolism》雜誌在線發表的研究結果中,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克服了解決肝臟疾病的分子奧秘和尋找迫切需要的新療法的主要障礙。研究作者表示,它還可以通過個性化方法研究肝病中的炎症和纖維化,這些方法與個體患者的獨特遺傳學和生物學相匹配。
圖片來源:Cincinnati Children's。「儘管目前的人體器官系統可以在像小鼠這樣的活體實驗室生物體中重建器官結構,但它們無法捕捉到肝臟疾病中炎症和纖維化的複雜病症,」作者Takanori Takebe說道。
「我們利用源自健康人類供體和肝臟疾病的多能幹細胞,開發了一種可重複生物工程複合多細胞人肝臟類器官的方法。這些類器官產生不同類型的肝細胞,如肝細胞,星狀細胞和Kupffer樣細胞,它們準確地在實驗室中重現炎症,纖維化和肝病的其他特徵。」
9.eLife:研究發現幹細胞防禦病毒感染的免疫學機制
doi:10.7554/eLife.44171
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小鼠胚胎中的幹細胞,以了解幹細胞在成為特化細胞之前是如何產生對病毒的抵抗力的。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MAVS)的蛋白質,它能在幹細胞中開啟這種免疫反應。
他們發現當MAVS蛋白被打開和關閉時,一種被稱為mir -673的小分子具有調節作用。當miR-673在實驗室的幹細胞中被移除時,MAVS蛋白的產生被恢復,開啟了抗病毒反應。
研究人員說,同樣的機制也可能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這種抗病毒反應可能不存在於胚胎幹細胞中,因為它可以破壞發育。
10.Mol Cell:幹細胞是分化還是保持多能性?TDP-43和paraspeckle起關鍵作用
doi:10.1016/j.molcel.2019.03.041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可以轉變為體內的任何細胞或保持它們的原始形式。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描述了細胞如何決定選擇這兩個方向中的哪一個。在他們的研究中,他們鑑定出一種蛋白和一種核糖核酸(RNA)在這個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發現還允許更好地理解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即一種影響運動神經元的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研究結果近期在線發表在Molecular 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ross-Regulation between TDP-43 and Paraspeckles Promotes Pluripotency-Differentiation Transition」。
圖片來自Molecular Cell, 2019, doi:10.1016/j.molcel.2019.03.041。論文第一作者、Drukker 團隊成員Miha Modic博士說,「我們注意到稱為paraspeckle(即旁斑)的細胞核區域(nuclear domain)不會在iPS細胞中發生,但在分化過程中很快就會形成,這與我們利用ips細胞產生的細胞類型無關。」Drukker和Modic猜測這種現象與幹細胞分化成體細胞的能力有關。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細胞核中的兩個關鍵分子協調了paraspeckle的出現以及它們如何調節分化。
Drukker說,「在決定幹細胞是否分化或保持多能性方面,有兩個因子起著關鍵作用。我們鑑定出一種稱為NEAT1的RNA和一種稱為TDP-43的RNA結合蛋白。」NEAT1有兩種形式。NEAT1的較短形式可被TDP-43穩定化,在這種情況下,paraspeckle不會形成。幹細胞保持多能性,不會發生變化。相反,TDP-43的減少會產生NEAT1的較長形式,這時paraspeckle就會形成,ips細胞開始分化。Modic補充道,「這種控制系統可能是幹細胞選擇何時分化的一種通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