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日本為了在未來的這一市場中佔據儘可能大的份額,正制定法規,採取聯合攻關的形式積極推進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
今年6月,日本實施了《關於限制有關人的克隆技術等的法律》。其基本精神是:禁止複製人,但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綠燈。為了具體規範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已擬就《關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製作及使用的方針》,這項方針將於年內公布實施。它規定:「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製作和使用當前僅限於基礎性研究,在制定新的標準之前,不得把人類胚胎幹細胞以及由此而來的細胞應用在人體的臨床研究以及其他醫療和相關領域裡」。
此外,該省還擬定了《關於處理特定胚胎的方針》。它就9種與人有關的克隆胚胎作了具體規定。這9種「特定胚胎」是:1、人類克隆胚胎;2、人類胚胎的分割胚胎;3、人類胚胎核的移植胚胎;4、人類的集合胚胎(人類的細胞與人類的胚胎集合成為一體的胚胎,亦稱「嵌合胚胎」);5、人類和動物的雜交胚胎;6、人類和動物的集合胚胎(人類的胚胎與動物的胚胎和細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胚胎,亦稱人類和動物的「嵌合胚胎」);7、人類和動物的融合胚胎(把人類的細胞核植入動物的卵中形成的胚胎);8、動物性集合胚胎(人類的細胞與動物的胚胎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胚胎,即動物和人類的「嵌合胚胎」);9、動物性融合胚胎(動物的細胞核植入人類的卵中形成的胚胎)。
「方針」禁止把任何一種胚胎移植到人類和動物的子宮裡去,以免產生「不倫不類的物種」,但是允許有條件地製作和使用上述除第6種和第9種以外的特定胚胎,條件是:一、如果不使用它們就無法獲得科學上的發現;二、研究機構有能力製作和處理這些胚胎。
在制定這些法規之前,日本政府曾就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問題徵求公眾的意見。結果是,超過40%的人認為「可以在嚴格的條件下進行」,而表示反對的人佔21.2%。不過,從對轉基因農作物的反應看,一般民眾對這項操作人類的「生命的萌芽」——人類胚胎的技術的擔心決不會是很小的。
禁止複製人,而積極開展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這一方針代表了日本政府、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基本立場和利益。它們擔心在這個最新科技領域落後於美國和歐洲,目標是力爭在其中佔據領先地位。出於同歐美國家競爭的心理,日本已經確立了「產、官、學聯合攻關」的體制,加緊開展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
持積極態度的人認為,每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在發展初期都會由於對其了解不足甚至其觀念與傳統相牴觸,而引起人們的擔心甚至反對。因此,公開信息,說明真相,釀就討論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達成共識,得到公眾的了解和支持。
極而言之,人類胚胎幹細胞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實際上就是「以未來的生命拯救現有的生命」,因此,研究人類胚胎幹細胞在倫理上很難絕對地說是對還是錯。
最新的研究發現,除了胚胎幹細胞,人體內還有不少「體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骨髓裡的中胚葉系幹細胞、神經幹細胞以及毛髮的幹細胞等,都有分化、成長為特定的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它們因而被稱為「第二萬能細胞」。也許效率比較差,但它們不需要人的胚胎,而且能夠從患者自身採取和培養,用作移植,也不會發生排異反應。不妨說,較之於胚胎幹細胞,它們有著更大的優越性。因此,可以認為,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上看,大力開展對「體幹細胞」的研究開發幾乎是更為穩妥的做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