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2021-01-08 搜狐網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日本為了在未來的這一市場中佔據儘可能大的份額,正制定法規,採取聯合攻關的形式積極推進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

  今年6月,日本實施了《關於限制有關人的克隆技術等的法律》。其基本精神是:禁止複製人,但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綠燈。為了具體規範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日本文部科學省已擬就《關於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製作及使用的方針》,這項方針將於年內公布實施。它規定:「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製作和使用當前僅限於基礎性研究,在制定新的標準之前,不得把人類胚胎幹細胞以及由此而來的細胞應用在人體的臨床研究以及其他醫療和相關領域裡」。

  此外,該省還擬定了《關於處理特定胚胎的方針》。它就9種與人有關的克隆胚胎作了具體規定。這9種「特定胚胎」是:1、人類克隆胚胎;2、人類胚胎的分割胚胎;3、人類胚胎核的移植胚胎;4、人類的集合胚胎(人類的細胞與人類的胚胎集合成為一體的胚胎,亦稱「嵌合胚胎」);5、人類和動物的雜交胚胎;6、人類和動物的集合胚胎(人類的胚胎與動物的胚胎和細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胚胎,亦稱人類和動物的「嵌合胚胎」);7、人類和動物的融合胚胎(把人類的細胞核植入動物的卵中形成的胚胎);8、動物性集合胚胎(人類的細胞與動物的胚胎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胚胎,即動物和人類的「嵌合胚胎」);9、動物性融合胚胎(動物的細胞核植入人類的卵中形成的胚胎)。

  「方針」禁止把任何一種胚胎移植到人類和動物的子宮裡去,以免產生「不倫不類的物種」,但是允許有條件地製作和使用上述除第6種和第9種以外的特定胚胎,條件是:一、如果不使用它們就無法獲得科學上的發現;二、研究機構有能力製作和處理這些胚胎。

  在制定這些法規之前,日本政府曾就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問題徵求公眾的意見。結果是,超過40%的人認為「可以在嚴格的條件下進行」,而表示反對的人佔21.2%。不過,從對轉基因農作物的反應看,一般民眾對這項操作人類的「生命的萌芽」——人類胚胎的技術的擔心決不會是很小的。

  禁止複製人,而積極開展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這一方針代表了日本政府、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基本立場和利益。它們擔心在這個最新科技領域落後於美國和歐洲,目標是力爭在其中佔據領先地位。出於同歐美國家競爭的心理,日本已經確立了「產、官、學聯合攻關」的體制,加緊開展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開發。

  持積極態度的人認為,每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在發展初期都會由於對其了解不足甚至其觀念與傳統相牴觸,而引起人們的擔心甚至反對。因此,公開信息,說明真相,釀就討論的環境和條件,有利於達成共識,得到公眾的了解和支持。

  極而言之,人類胚胎幹細胞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實際上就是「以未來的生命拯救現有的生命」,因此,研究人類胚胎幹細胞在倫理上很難絕對地說是對還是錯。

  最新的研究發現,除了胚胎幹細胞,人體內還有不少「體幹細胞」,如造血幹細胞、骨髓裡的中胚葉系幹細胞、神經幹細胞以及毛髮的幹細胞等,都有分化、成長為特定的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它們因而被稱為「第二萬能細胞」。也許效率比較差,但它們不需要人的胚胎,而且能夠從患者自身採取和培養,用作移植,也不會發生排異反應。不妨說,較之於胚胎幹細胞,它們有著更大的優越性。因此,可以認為,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上看,大力開展對「體幹細胞」的研究開發幾乎是更為穩妥的做法。(完)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機構宣布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2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宣布成功為一名肝病患兒進行了肝臟細胞移植,移植用的肝臟細胞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這家研究所稱這是世界首例培養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肝臟細胞移植。
  • 嵌合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重大進展
    在10多年前人們曾致力於異種器官移植研究,希望可以用動物的器官代替人器官進行移植。由於豬的器官在大小上與人類比較匹配,所以豬器官被認為可能是合適的供體。但由於人免疫系統對豬器官的免疫排斥非常強,抗同種異體器官排斥的免疫抑制方法難以控制。一些基因和分子水平的攺造、修飾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異種排斥的發生。世記之交,幹細胞研究和克隆技術的一系列突破使人們對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的前景產生了許多期待。
  •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於近日發布了臨床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他們將從今年10月開始,利用再生醫學人類胚胎幹細胞處理設備對不育治療後剩餘的胚胎進行處理,製成胚胎幹細胞。預計12月初建成首個細胞株,2018年2月開始向醫療機構批量供應。今後10年內計劃總共建20株。(科技部網站)
  • 藥聞速遞|日本研究機構: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1、天境生物與Genexine宣布TJ107/HyLeukin-7獲中國臨床2期試驗許可天境生物與Genexine Inc.共同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新型長效重組人白細胞介素7(rhIL-7)TJ107 / HyLeukin-7(Efineptakin alfa)可在新診斷的、患有淋巴細胞減少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中開展2期臨床研究
  • PNAS:非轉基因原態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獲進展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無法有效地將胚胎幹細胞維持在它們的原始幹細胞狀態,這影響了胚胎幹細胞在臨床上的應用。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導了非轉基因,初始原態人類多能幹細胞的產生,並詳細介紹了兩種實驗方法路徑,這將有助於幹細胞多能狀態的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erivation of na?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囊胚含有約140個細胞,外表是一層扁平細胞,稱滋養層,可發育成胚胎的支持組織如胎盤等。
  • CSC | 關於中國的胚胎和幹細胞研究的倫理與政策思考
    然而,對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的研究,在倫理和政策上一直都有爭議,主要是因為研究過程涉及使用和破壞人類胚胎,包括引起廣泛國際討論的基因編輯。爭議點在於胚胎是否具有與人類相同的道德地位,這在很多國家都存在爭論 。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歐巴馬為何取消美國胚胎幹細胞研究限制
    美國總統歐巴馬9日籤署行政命令,宣布解除對用聯邦政府資金支持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限制。美國專家和媒體認為,此舉主要源於三大因素。  一、履行競選承諾。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胚胎幹細胞的醫學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他強烈支持拓展胚胎幹細胞研究,布希政府的胚胎幹細胞政策妨礙了美國有關科學家的工作,也削弱了美國與其他國家在幹細胞研究領域競爭的能力。歐巴馬上臺前曾指出,他將通過一項總統令取消布希的相關限制命令。因此,美國專家和媒體對歐巴馬的舉動並不感到意外,認為取消這項限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 日本從7月提供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
    日本從7月提供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 時間: 2018-05-23 16:08  來源: 環球網   編輯: 希文 昨日專家透露稱關於日本京都大學儲存用於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並向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提供的業務計劃,實際可能在7月前後將提供。
  • 周琪院士:中國幹細胞研究正走向「應用時代」
    NSR: 面向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如何?周:猴子的幹細胞,特別是恆河猴(rhesus)和食蟹猴(cynomolgus macaques)的幹細胞,與人類非常相似,是了解幹細胞分化和人類疾病機制的強大工具。中國現在擁有很多神經系統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如,自閉症、帕金森病和視網膜黃斑變性),這比其他物種模型的症狀更接近人類。
  • 關於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思考
    胚胎幹細胞(ES)成為當今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研究的熱點。這與它具有「發育全能性」的神奇功能密切相關。幹細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細胞,通常分為三類,即全能幹細胞、多能幹細胞和專能幹細胞。其中,全能幹細胞主要就是ES,它能分化成人體200多種細胞類型,形成機體的任何細胞、組織和器官。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2019年10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100多個細胞中  6個培育成功  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15日《細胞》網絡版上發表文章宣布,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向卵細胞內植入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首次成功培育出了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的胚胎幹細胞。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2019年4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
  • 美國上訴法院「叫停」胚胎幹細胞研究禁令
    新華網華盛頓9月9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一地區法院法官日前頒布了胚胎幹細胞研究臨時禁令,而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巡迴上訴法院隨後決定暫停這一禁令,有關決定於9日生效,這意味著美國政府暫時仍可利用聯邦資金資助胚胎幹細胞研究。
  • 胚胎幹細胞研究成果集錦!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利用在兩個印記基因組區域中發生基因缺失的孤雌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的雙母親小鼠在行為測試中表現異常並且具有較小的身材。為了讓它們更接近於正常的小鼠,他們隨後剔除了位於Rasgrf1基因上遊的第三個長12.1kb的印記基因組區域。他們選擇Rasgrf1基因是因為它在野生型成年小鼠和雙母親成年小鼠的大腦中差異性地表達。很顯然,他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 科學家呼籲重視幹細胞研究中的倫理問題
    東方網9月22日消息:隨著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成為二十一世紀生物醫學領域的熱點,中國科學家呼籲要重視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中的倫理問題。中國有關專家目前已經起草了一份詳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中的倫理指導大綱》建議稿,對中國科學家開展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的倫理原則和倫理規範提出了權威專家的建設性意見。
  • 國內首個胚胎幹細胞產品標準正式發布,落地應用加快,這兩家深度...
    據新華社26日報導,由中國細胞生物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組織制訂的我國首個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在北京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正式發布。近年來,我國幹細胞研究的臨床轉化取得了重要進展,已備案開展了4批35個臨床項目。
  • 重磅級文章解讀近年來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近年來在胚胎幹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這項新的臨床前研究首次展示了胚胎幹細胞如何將CMA保持在低水平,以促進這種自我更新,而且我們揭示了兩種可能操縱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新方法來關閉這種抑制,以增強CMA活性和讓它們分化成特化細胞。【2】Nature:重磅!科學家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開發出人類胚胎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