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機構宣布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2020-12-03 瀟湘晨報

新華社東京5月2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宣布成功為一名肝病患兒進行了肝臟細胞移植,移植用的肝臟細胞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這家研究所稱這是世界首例培養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肝臟細胞移植。

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發布了這一成果。這項臨床治療研究始於2019年10月,這家研究所的團隊向患有先天性尿素循環障礙的新生兒肝臟血管注射了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並觀察到注入的肝臟細胞產生了能分解氨的酶,患兒的狀況也得到了改善。

作為一種過渡治療,這次移植幫助患兒等到可以安全進行肝移植的時候(3至5月齡),然後患兒又成功接受了肝移植手術。

研究報告稱,這是世界首次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也是日本首次利用人類胚胎幹細胞進行臨床治療。報告說,迄今肝臟細胞移植治療中的一大課題就是細胞來源不穩定,這次臨床治療的成功驗證了相關移植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藥聞速遞|日本研究機構: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來源:藥聞社1、天境生物與Genexine宣布TJ107/HyLeukin-7獲中國臨床2期試驗許可天境生物與Genexine Inc.共同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批准新型長效重組人白細胞介素7(rhIL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ES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日本國立成育醫療中心於5月2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一名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了!日本醫生成功地將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肝細胞移植到新生兒體內,這是世界上首次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新治療選擇的手術。這名新生兒患有先天性尿素循環障礙,其肝臟不能分解毒氨。
  • 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
    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ES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日本國立成育醫療中心於5月21日發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世界首例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細胞在一名新生兒體內移植成功了!日本醫生成功地將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肝細胞移植到新生兒體內,這是世界上首次可以為新生兒提供新治療選擇的手術。
  • 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
  • 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
    ,已成功將源自胚胎幹細胞的肝細胞移植到一名新生嬰兒體內,這在世界上尚屬首例。日本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NCCHD)的醫生決定嘗試一種「過渡療法」:他們將1.9億個來自胚胎幹細胞(ES細胞)的肝細胞注入嬰兒的肝臟血管中,直到嬰兒足夠大為止。結果,血氨水平降至正常。該研究所表示治療後,「患者沒有發生血氨濃度增加的現象,並且能夠成功完成下一階段治療,即肝移植。」
  • 人工培養器官移植離我們還有多遠?日本利用老鼠幹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近日,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宣布,利用老鼠的胚胎幹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研究小組稱,在培養過程中,胚胎幹細胞分化出了心肌細胞,並在大約兩星期裡發育成了直徑約1毫米左右的心臟類器官。它和老鼠胎兒的心臟類似,具備心房及心室等構造,而且還能像真正的心臟那樣有規律地跳動。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胚胎幹細胞,是一種具有持久更新能力的細胞,它能夠或發育成幾乎所有人類的各種組織或器官,故其在醫學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人胚胎幹細胞是在人胚胎發育早期——囊胚(受精後約5—7天)中未分化的細胞。囊胚含有約140個細胞,外表是一層扁平細胞,稱滋養層,可發育成胚胎的支持組織如胎盤等。
  • 日本完成首例再編程幹細胞異體移植術
    該國一個研究小組為眼疾患者成功移植了由他人的iPS細胞培養而成的視網膜細胞。研究小組稱,這是世界首例iPS細胞「異體移植」手術,與利用患者本人的iPS細胞相比,費用和時間都大幅減少。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他們與神戶市立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等機構合作,3月28日將異體iPS細胞培養成的視網膜細胞移植到一名60多歲男性右眼中。
  • 前沿|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
    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日本「人獸雜交胚胎」實驗獲支持,人類是在創新還是培育新物種?
    作者:文/虞子期在科學中,生物雜交實驗可以說非常普遍,當然做這些實驗的目的大家應該也知道,那就是解決一些器官緊缺的問題,而根據《細胞報告》雜誌指出,科學家們在人類「肝臟」培養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並且下一步將進行移植。如果能夠成功地將其移植成功,那麼未來人類在這方面的需求,使用將會大大降低「稀缺性」。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由於內細胞群可以發育成完整的個體,因而這些細胞被認為具有全能性。當內細胞群在培養皿中培養時,我們稱之為胚胎幹細胞。通常人胚胎幹細胞的來源有四種:選擇性流產的人類胚胎組織;治療不孕症夫婦不需要的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捐獻者專門為研究所捐獻的配子由體外受精產生的人類胚胎;由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將人體細胞核移植入人或動物的卵泡內產生人類胚胎或嵌合體胚胎。
  • 自噬調節幹細胞多能性,再生醫學有望取得新突破
    是幹細胞家族中一個真正的「全能型」選手!胚胎幹細胞的發育全能性,決定了它不僅可以作為體外研究細胞分化和發育調控機制的模型,為研究哺乳動物的早期發育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系統。而且還可以作為一種載體,將通過同源重組產生的基因組的定點突變導入個體,輔助治療各種人類疾病的再生療法的開發,給人類移植醫學帶來一場新的革命。
  • 實現類器官「組團」培養 誘導多能幹細胞太「能」了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早期胚胎幹細胞的發育能力,理論上可分化成任何成體細胞與器官類型。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無數人的夢想。
  • 日本從7月提供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
    日本從7月提供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 時間: 2018-05-23 16:08  來源: 環球網   編輯: 希文 昨日專家透露稱關於日本京都大學儲存用於人類再生醫療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並向研究機構和製藥公司提供的業務計劃,實際可能在7月前後將提供。
  • 新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的三種幹細胞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2日電(記者陳文仙 呂迎旭)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
  • 日本實施世界首例使用ES細胞的肝細胞移植試驗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 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近日宣布其實施了世界首例用胚胎幹細胞(ES細胞)製作的肝細胞移植臨床試驗。移植給患有先天肝病的嬰兒,據悉術後狀況良好。這項療法如能進一步積累安全性,有望應用於其他肝臟疾病的治療。
  • 《自然》實驗室製造人類器官的研究熱潮
    類器官技術的深入研究或許能顛覆過去常規細胞生物學技術,極大地促進人類疾病治療的研究速度。2015年7月30日《自然》專門發專題文章介紹這一重要研究領域。2011年,維也納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Madeline Lancaster有一段時間試圖培養神經玫瑰花狀結構,這是描述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早期結構的專有名詞,在靈長類胚胎幹細胞神經分化過程中該結構尤為典型。
  •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研究人員說,這一成果不僅對研究胚胎和胎盤缺陷、解決某些不孕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還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在沒有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利用人類皮膚細胞培育出完整的人類胚胎。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