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啟動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記者趙永新)今天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今天上午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今日:我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我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中國首批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 研究水平已躋身世界前列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先導專項」辦公室4月11日是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今天上午,中國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
-
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新聞—科學網
精準手術設備 4月11日,值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之際,國家衛計委和藥監局首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兩個項目的啟動儀式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在接下來的數月中,來自中國鄭州的外科醫生會小心翼翼地在帕金森病人的頭骨上鑽孔,然後在大腦中注入大約400萬個由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未成熟神經元(註:即神經前體細胞,可成為多巴胺神經元)。」5月31日,《自然》雜誌的一篇報導描繪了這樣的場景。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胚胎幹細胞技術概述早在1981年,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教授馬丁·埃文斯和馬修·考夫曼就率領團隊建立了小鼠胚胎幹細胞系,1998年,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詹姆斯·湯姆森等人成功建立人胚胎幹細胞系。到了2007年,馬丁·埃文斯還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因「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
-
幹細胞療法:我國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
多少年來,人們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束手無策,而自從幹細胞療法逐漸被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等)的有效性,繼而開展了各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其中,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各項研究也在進行中。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今年3月,一項發表於《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的文章揭示了利用來源於胚胎幹細胞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胚胎幹細胞一直讓我很興奮。它們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新發現,並有著改變生命的意義。我對此毫不懷疑。」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Dieter Egli強調道。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主要作用機制是利用其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免疫調節等發揮神經保護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修復,或者將其誘導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發揮細胞替代作用[1]。臨床試驗:多種幹細胞療法顯示臨床應用潛力神經幹細胞是一類未分化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潛能。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隨著多種實驗模型的成功建立與臨床轉化應用的快速推進,帕金森的幹細胞療法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幹細胞療法已開展到臨床試驗階段並取得了可喜成果。 傳統醫療手段幹預帕金森病效果不理想 目前臨床治PD的主要方法為藥物和手術。
-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可治療疾病簡介
•放射性化療後,移植胚胎幹細胞能夠提高抗腫瘤的免疫力(包括NK細胞),改善造血過程。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有益於患者全身康復,減少無力感,改善患者心理和情緒,提高生活水平。 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的影響 胚胎幹細胞移植療法治療癌症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持續時間為一個月左右,有初始的臨床表現。
-
誰持彩練當空舞 :幹細胞基礎與臨床研究進展
因為 成人神經細胞的再生能力較弱,隨著年齡增長,神經細胞退化嚴重,容易引起神經退行性疾病,比如帕金森、亨廷頓、視網膜退行性疾病等。儘管這一療法確實有效果,但是細胞來源非常困難,並且存在嚴重的倫理問題。以帕金森病為例,患者因其多巴胺能神經元退化,分泌多巴胺水平過低,引起行動障礙。目前治療手段是使用多巴胺能藥物,但長期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比如運動障礙和神經精神併發症)。理論上,只要重建患者大腦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就可有效治療帕金森病。在30年前,歐美及加拿大便有人嘗試移植胎腦組織給病人。
-
魏於全院士:中美兩國在幹細胞治療監管上面臨相同挑戰
近年來,《科學》(Science)雜誌連續兩次將幹細胞研究列為世界十大科學問題之首,幹細胞研究還在2007年和201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幹細胞治療主要包括利用胚胎幹細胞或iPSC(誘導多能幹細胞)細胞治療和成體幹細胞治療兩大類。目前全球胚胎幹細胞和iPSC的臨床研究不到10項。
-
幹細胞能治癒高度近視? |黃斑變性|幹細胞|視網膜|神經元|近視|...
2018年就報導了幹細胞療法成功讓2例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視力。這是英國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開展的I期臨床試驗,2名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植入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後,原本幾近失明的眼睛恢復了視力,能夠視物、閱讀。
-
周琪院士:中國幹細胞研究正走向「應用時代」
例如,通過將大鼠和小鼠的單倍體胚胎幹細胞融合,成功地生產了一個包含這兩個物種基因組的二倍體細胞系(Li, X. et al. Cell. 164, 279–292, 2016)。這些雜合細胞狀態穩定,並且可分化出包括早期生殖細胞在內的全部三個胚層。這可以回答一些以前無解的演化問題。例如,它能為不同物種間表型差異背後的基因調控差異提供一種新的研究方法。這還是一個研究 X 染色體失活的有效模型。
-
胚胎幹細胞治療眼病獲重大突破
參考消息網10月16日報導 法媒稱,迄今歷時最久的胚胎幹細胞技術研究14日宣布,18名視力衰退的患者接受胚胎幹細胞移植後,超過半數恢復了部分視力。據法新社10月14日報導,論文作者說,胚胎幹細胞「可以為需要修復或替換人體組織的各種治療提供潛在安全的新細胞來源」。這項研究標誌著胚胎幹細胞漫長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該技術是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當時被譽為奇蹟療法,但後來遭遇很多問題。
-
幹細胞療法是黑科技還是真科學?
一旦他們的管轄領地受了傷或者生了病,這些幹細胞就開始工作,分化成特定細胞,完成身體的自我修復。 那問題來了,既然有幹細胞可以不斷再生幫助自我修復,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上醫院看病呢? 我們平時感覺身體健康,小病小傷不用治也能自己好,這是因為我們體內的幹細胞在不停地做幕後工作,默默地幫助我們完成自我修復和治療。
-
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在這裡,第一代幹細胞療法指的是:從人體分離出的天然幹細胞,已經被用於臨床治療達數十年,主要涉及造血幹細胞(來源於骨髓,外周血,臍帶血)和各種組織來源間充質幹細胞的移植。第二代幹細胞是指,多能幹細胞分化產物的應用(以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為代表細胞療法。還有下一代幹細胞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幹細胞療法(藥物遞送,基因治療等),這期我們暫且不做介紹。
-
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海生科院在視網膜幹細胞胚胎起源研究...
此項工作發現了視網膜幹細胞發育的細胞譜系基礎,為進一步揭示視網膜幹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最終實現視網膜幹細胞微環境的體外重建提供重要的實驗依據。在低等脊椎動物中,視網膜幹細胞位於視網膜睫狀邊緣區中。在低等脊椎動物一生中,例如斑馬魚,視網膜能夠不斷增大。整個終生的視網膜生長就是通過視網膜幹細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實現的。
-
周琪:讓中國成為幹細胞研究的引領者丨愛國情 奮鬥者
基於此,周琪敢為天下先地定下「十年時間建中國自己的胚胎幹細胞庫」的目標。 近10年不問收穫的基礎研究終於有了回報,2014年2月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為北京幹細胞庫出具了中國第一株臨床級「人胚胎幹細胞系」的檢驗報告;2017年9月,世界上首次由胚胎幹細胞分化來源的神經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研究在中國正式啟動;2019年5月,北京幹細胞庫通過ISO20387國際標準認可現場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