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2021-01-07 騰訊網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種危害中老年健康的慢性神經退行疾病,全球有600多萬人患有帕金森病,它是阿爾茨海默病之後第二常見神經退行性疾病。PD的主要病理特徵為腦內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 ,DN)進行性喪失,導致紋狀體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的缺乏,從而引起運動障礙。

PD患者的運動症狀主要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姿勢不穩與運動遲緩。此外,一系列非運動症狀可出現在運動障礙之前,包括焦慮、嗅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情感和記憶障礙等。PD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重,PD患者逐年增多,極大地影響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給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幹細胞療法是一種從病因層面改善帕金森的新方法,已在諸多基礎研究和動物研究中得到廣泛證實。隨著多種實驗模型的成功建立與臨床轉化應用的快速推進,帕金森的幹細胞療法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幹細胞療法已開展到臨床試驗階段並取得了可喜成果。

傳統醫療手段幹預帕金森病效果不理想

目前臨床治PD的主要方法為藥物手術

藥物主要是通過提高腦內紋狀體的DA水平來達到治療的作用。早期多巴胺能藥物能夠很好的控制PD症狀,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於非生理性DA的濃度的波動以及多巴胺能藥物出現的脫靶效應,使得此類藥物逐漸失去療效,同時產生會產生較多的副作用,包括神經精神狀態和運動障礙。

外科手術治療較常用的方法是深部腦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 DBS)。手術向腦內植入微細電極並連接神經刺激器通過電刺激相關核團以改善患者運動障礙。然而DBS手術較局限:

手術治療費用較高;

適用範圍有限,較適用於PD晚期且無痴呆症的患者;

手術副作用較大,如能夠導致永久性認知障礙。

上述兩種治療方法僅能緩解PD症狀,不能替代或再生腦內丟失的DN,因此研究者學者試圖通過細胞移植的方法來治療PD。細胞移植療法是採用特定的方式將細胞移植人病灶或特定部位,進行組織再生與修復從而治癒疾病。

前瞻: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

研究學者發現胚胎幹細胞能夠存活並分化為DN,進而改善PD症狀,目前,用於PD治療的幹細胞來源多樣,不同類型的幹細胞在治療PD的過程中展現出了各自的優缺點,下面一期將論述胚胎幹細胞治療PD的研究情況。

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PD作用機制

可定bai向分化替代變性du或缺失的多巴胺能神經元

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因子,起神經營養、抗細胞凋亡、微血管再生、免疫調控和抗炎效應;

細胞融合:幹細胞與組織內體細胞在特定環境下發生融合併相互影響進而修復損傷組織。

當然,更多其它潛在的作用機制尚需大量實驗和前期臨床試驗研究進一步探索、證實。

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研究進展

胚胎幹細胞( embryonie stem cell, ESCs)從早期胚胎中分離出來,是受精卵發育為囊胚時的內層細胞團,具有強大的增殖分化能力即全能性,能夠形成三個胚層,可分化為任何類型的細胞。隨著hESCs系的建立,其被廣泛應用於多種基礎研究,包括ESCs移植治療PD。早期ESCs直接移植能夠部分分化為DN,但存在形成畸胎瘤的風險,所以須將 ESCs經體外誘導後進行移植。1979 年Perlow等將來源於鼠胚胎的DN移植到尾狀核損毀的鼠腦內,證明細胞移植後能夠良好地生長,並且行為學旋轉症狀得到明顯改善。

在其他動物實驗中,這些由ESCs體外誘導分化而來的DN被檢測出具有與中腦神經元類似的電活動,能夠在動物模型腦內存活長達32周以上,並持續發揮功能;同時,ESCs進行體外誘導分化可以有效降低畸胎瘤形成的風險。

近些年來,ESCs移植治療PD迅猛發展,周琪團隊在非人靈長類模型中進行了臨床級人 類孤雌胚胎幹細胞( hPESCs)系來源的DN移植治療PD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評價,大多數的猴子在至少24個月的時間裡未見腫瘤形成,並且有明顯的行為改善,此外紋狀體DA的輕微增加與顯著的功能改善有關,表明臨床級hPESCs可作為PD治療的可靠細胞來源,這些臨床前實驗數據為人體試驗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ESCs移植治療PD的臨床試驗尚處於臨床I期在研階段,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將使用400萬個ESCs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PD患者腦內,這將成為中國首個使用hESCs的臨床試驗,也是全球首個使用受精胚胎的ESCs治療PD的臨床試驗, 此項試驗是中國在2015年通過的第一- 批幹細胞臨床試驗,旨在確保幹細胞能夠安全地符合倫理標準地應用於臨床;同時此項試驗在移植前將受試者與細胞庫中的ESCs進行配型以期能夠避免免疫排斥反應,這也是首個基於配型使用ESCs治療PD的臨 床研究[5] ,遠期臨床效果尚待試驗觀察。

綜上所述

幹細胞療法為不可逆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提供大量細胞來源,使帕金森病治療研究更具意義,相信不久將來,幹細胞療法將為更多帕金森病患者解除痛苦,有效提升其生存質量。未來,有理由相信幹細胞療法將會造福更多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患者。

諸多研究已經證實, ESCs來源的DN移植能夠改善PD症狀,但ESCs的體外誘導分化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需要建立穩定的誘導分化方案,移植位點與細胞數量以及細胞存活率的問題均有待探究;同時ESCs相對於PD患者來說為異體細胞,移植可能發生免疫排斥反應,並且ESCs的獲取存 在倫理爭議,限制了ESCs的發展應用8] ,希望隨著臨床級ESCs系的建立與細胞配型等技術方法的發展,ESCs能逐步衝破限制發展應用於臨床。

相關焦點

  • Stem Cells: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
    年11月30日,幹細胞權威雜誌Stem Cells在線發表了一篇論文表明,樂衛東等研究胚胎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瘤性獲突破。胚胎幹細胞具有體外培養無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胚胎幹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因此,胚胎幹細胞是細胞移植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細胞來源。但是,胚胎幹細胞治療存在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即成瘤風險,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會在被移植體內成瘤。因此除去移植細胞中存在的未分化的胚胎幹細胞是國內外胚胎幹細胞治療研究中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無論在體外還是體內環境,胚胎幹細胞都能被誘導分化為機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類型。3.國內外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進展胚胎幹細胞的臨床研究不是什麼新鮮事,國內外都在嘗試。  世界上首株人胚胎幹細胞繫於1998年建立。
  • 幹細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新思路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幹細胞移植可在損傷腦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主要機制包括細胞替代、免疫調節、抗細胞凋亡以及改善細胞代謝等作用,相應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也均已證實了幹細胞對帕金森的療效。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在遭受創傷、中風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損傷後,成熟的大腦在自我修複方面表現得非常糟糕。具有無限適應性的幹細胞為更好的神經修復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腦精確調整的複雜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開發。他們發現,由人胚胎幹細胞(ESC)產生的神經元可以很好地整合到大腦的正確區域,與內源性的神經元建立連接,並恢復這些小鼠的運動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9月22日在線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uman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Repair Circuits and Restore Neural Function」。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目前,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多處於Ⅰ/Ⅱ期臨床試驗階段。2013年,我國學者在納入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試驗中,將製作的神經幹細胞混懸液植入受試者體內,移植前後分別對帕金森病患者進行評分。結果表明神經幹細胞在體外進行了穩定的擴增,並且具有分化為星形膠質細胞、神經元和少突膠質細胞的能力。
  • 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發現,利用胚胎幹細胞體外整合外源基因,研究基因功能胚胎幹細胞與基因定位整合技術相結合,對於研究基因在胚胎發育中的表達|與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用於藥物篩選的細胞都來源於動物或癌細胞這樣非正常的人體細胞,而胚胎幹細胞可以經過體外誘導,為人類提供各種組織類型的細胞,這為藥物篩選、鑑定及其毒理的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並有助於人類疾病細胞模型的建立及新藥開發(Jones and Thomson 2000)。中科博生。
  • CCTV報導:胚胎幹細胞移植為患者「重見光明」開闢新途徑
    第三軍醫大學陰正勤教授主持的國家 973項目正是針對這樣的致盲性眼病創新採用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首先去除出血病灶,再把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到病灶處。陰正勤教授說:「患者近一個月的恢復情況很好,視力能夠達到0.15,遮擋感也消除了。」據了解,胚胎幹細胞作為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被醫學界稱為「萬能細胞」。目前,陰正勤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合作,通過幹細胞療法已經成功為8名患者實施了手術。陰正勤教授說:「將實驗室的理論研究帶到臨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 日本首次利用iPS細胞治療人類帕金森病
    新華社東京11月9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9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已經開展了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向一名患者腦部移植了由iPS細胞培養的神經祖細胞。這種療法在全球尚屬首次使用。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據悉,這是世界首批基於配型開展的多能幹細胞分化細胞臨床移植研究項目,其中的帕金森病項目是全球首個基於配型使用的人胚胎幹細胞分化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研究。簡而言之,這兩個項目是分別用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出的神經前體細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來治療帕金森病和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李文水,盧明,湖南師範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921醫院)神經外科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變為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發生進行性變性、缺失,導致紋狀體內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降低,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主要方法為藥物治療,但是藥物治療並不能改善病人的情緒障礙、睡眠問題、痴呆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 丹麥科學家:新的技術突破,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微型人腦」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自然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igy)發表文章稱,丹麥諾和諾德基金會幹細胞生物學中心的科學家與其他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的科學家一起首次從幹細胞中培育出人腦胚胎組織,並且己經達到4~5周胎兒大腦的發育水平。
  •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趙永新/人民日報 2017-04-12 08:14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
    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再生的問題,近年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神經幹細胞(NSCs)成為研究的焦點,有望為SCI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現就NSCs移植在脊髓損傷治療中的應用做一綜述。
  • 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
    2019年1月9日,世界首例人胚胎幹細胞分化功能細胞治療半月板損傷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目前,臨床上對於半月板損傷的治療主要有兩種方法:急性期主要為長腿石膏託固定,慢性期主要為膝關節鏡下手術和半月板切除。因為半月板的血供不足等因素,半月板的自我修復能力較差,從而影響手術療效。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近年來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MSCS)由於具有很強分化能力,在一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神經樣細胞、胰島素β細胞、生殖細胞等。並在創傷修復中,表現出強大的組織修復功能,在臨床應用中前景廣闊。
  • 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
    日本成功為6天大新生兒進行肝胚胎幹細胞移植 情況穩定已出院  Evelyn Zhang • 2020-05-22 09:03:10 來源:前瞻網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特定的誘導條件下,可分化為脂肪、骨、肌腱、神經、心肌、內皮等多種組織細胞。由於其具有再生、多分化、易於分離,來源廣泛、免疫原性低等優點,因此幹細胞是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學中最常用的幹細胞。
  • 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神經幹細胞(NSCs)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和多向分化的潛能,還可以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和調節免疫平衡,在動物實驗中已經證實其具有治療SCI的作用,通過移植NSCs或者其分化的產物治療SCI成為有前景的治療策略。然而,儘管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陸續開展,但是國外公開報導的臨床試驗案例非常少,取得的結果也未能達到在動物實驗中出現的預期結果,移植技術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