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新思路

2021-01-11 騰訊網

帕金森病是一種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DN)漸進性變性缺失,導致紋狀體多巴胺(DA)含量缺乏從而引起運動障礙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狀包括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直、姿勢不穩與運動遲緩。此外,還可伴隨焦慮、嗅覺障礙、自主神經功能障礙、情感和記憶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臨床主要通過藥物和手術來提高腦內紋狀體的DA水平來達到改善目的,但均只能短期緩解症狀且後期副作用大,另外,這些方式不能改善患者的情緒障礙、睡眠問題、痴呆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症狀。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幹細胞移植可在損傷腦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主要機制包括細胞替代、免疫調節、抗細胞凋亡以及改善細胞代謝等作用,相應的臨床前和臨床研究也均已證實了幹細胞對帕金森的療效。

幹細胞移植帕金森的臨床前進展

探討幹細胞移植對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人員對小鼠實施經鼻腔給藥3次,120天後進行了行為測試,然後處死小鼠並使用新鮮的黑質緻密部分(SNpc)檢測通過螢光顯微鏡方法標記的「幹細胞-綠色螢光蛋白」;免疫組織化學檢測SNpc固定腦組織中的綠色螢光蛋白、人神經Nestin和酪氨酸羥化酶(TH)標記物。

數據顯示,幹細胞移植後行為參數有顯著改善,標記的「幹細胞-綠色螢光蛋白」遷移到SNpc,Nestin作為一種差異神經元生物標誌物在SNpc中表達,多巴胺能神經元標記物TH顯著升高。研究者認為,鼻內途徑移植幹細胞可作為一種改善帕金森症狀的無創新方法。

幹細胞移植帕金森的臨床進展

我國自幹細胞實施備案制度後,已批准了3項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的臨床試驗,這說明了幹細胞治療帕金森初步取得了積極效果,幹細胞移植不良反應輕,一定程度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我國學者吳等人開展一項幹細胞移植與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其中選取了32例帕金森受試者進行研究對象,帕金森臨床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安全性較好,取得了良好效果。幹細胞移植途徑較多,可通過直接腦立體定位移植、經蛛網膜下腔腰椎移植以及經血管移植,療效以腦內移植最為顯著。

2018年日本研究人員將幹細胞移植至一名帕金森患者腦內,過程中及術後未發生腦出血等不良反應,6個月後進行第二次幹細胞移植。此項臨床試驗共納入7名帕金森受試者,首個手術觀察期為兩年,安全性與有效性確定後將實施第二例臨床試驗。

綜上,幹細胞移植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其治療帕金森的應用價值也已逐漸得到肯定,為帕金森患者帶來曙光!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一五零生命幹細胞

相關焦點

  • 胚胎幹細胞移植技術為帕金森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幹細胞療法是一種從病因層面改善帕金森的新方法,已在諸多基礎研究和動物研究中得到廣泛證實。隨著多種實驗模型的成功建立與臨床轉化應用的快速推進,帕金森的幹細胞療法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幹細胞療法已開展到臨床試驗階段並取得了可喜成果。 傳統醫療手段幹預帕金森病效果不理想 目前臨床治PD的主要方法為藥物和手術。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幹細胞療法:分泌多巴胺神經元神經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前景廣闊
    幹細胞療法是用一種特定方式將細胞移植到病灶處並進行分化,重建功能正常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目的,為包括帕金森病在內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治療提供新思路。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三種作用機制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由於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並且在損傷組織內進行神經再生與修復,為帕金森病幹預帶來了曙光。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在遭受創傷、中風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損傷後,成熟的大腦在自我修複方面表現得非常糟糕。具有無限適應性的幹細胞為更好的神經修復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腦精確調整的複雜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開發。通過仔細追蹤移植的幹細胞的命運,這些作者發現這些細胞的身份---在帕金森病中指的是產多巴胺神經元(即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也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決定了它們產生的連接和功能。隨著越來越多的方法利用幹細胞產生幾十種獨特的神經元,這項研究提示著神經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幹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主要作用機制是利用其分泌神經營養因子、免疫調節等發揮神經保護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修復,或者將其誘導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發揮細胞替代作用[1]。臨床試驗:多種幹細胞療法顯示臨床應用潛力神經幹細胞是一類未分化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潛能。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幹細胞這一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同樣也引起了帕金森疾病研究學者的注意,關於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疾病的臨床研究在全球各地開展。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幹預帕金森疾病中,一方面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起到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症候群,幹細胞有望終結!
    幹細胞這一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同樣也引起了帕金森疾病研究學者的注意,關於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疾病的臨床研究在全球各地開展。 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幹預帕金森疾病中,一方面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起到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分泌神經細胞營養因子以及免疫調節等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修復。
  • 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隨後,這些細胞被分兩次間隔6個月植入到這名帕金森患者體內,移植部位分別為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殼核,同時病人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移植物穩定存活在病人體內。移植治療18-24個月後,這名患者的帕金森臨床症狀趨於穩定或改善。這項研究以簡報的形式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1]。
  • 幹細胞療法:我國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
    多少年來,人們多神經退行性疾病都是束手無策,而自從幹細胞療法逐漸被應用於多種疾病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發現了幹細胞療法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阿爾茨海默症、漸凍症等)的有效性,繼而開展了各項臨床前和臨床研究。其中,幹細胞療法針對帕金森的各項研究也在進行中。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
  • 幹細胞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應用價值
    幹細胞與精神分裂症既往研究,幹細胞有利於修復病變或受損的器官和組織,已用於腦卒中、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具有良好的療效。鑑於幹細胞修復神經組織和調節腦部微環境的作用,預示著幹細胞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有前景且極具吸引力的靶向手段。幹細胞經定向誘導為神經元,並且激活內源神經幹細胞,促進受損神經元的替換和神經膠質細胞生長,恢復神經網絡平衡,修復腦部受損組織。
  • 科學家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重塑神經功能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前沿:幹細胞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研究進展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已在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幹預中得到廣泛研究,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目前利用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也受到研究者特別關注。幹細胞諸多特性為臨床上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提供了新思路。以下是幹細胞幹預神經病理性疼痛六種機制:1. 歸巢效應:幹細胞通過向受損神經及痛覺傳導通路發生遷移後發揮生物學作用,形成幹細胞的「歸巢」效應。2.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牛煥江說,目前帕金森病傳統幹預方式主要以口服藥物和手術為主,但其只能緩解相應症狀,尚不能根除病因。不過,這一令人無奈的現狀有望在不遠的將來得到變革。牛煥江表示,近年來,幹細胞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幹細胞在再生醫學、建立疾病模型及藥物篩選等領域逐漸顯示出其巨大應用價值。
  • 中國開展全球首個人類受精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臨床試驗
    這一場景起源4月11日,適逢第二十一個世界帕金森日,中國宣布國內正式備案的首批兩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在河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式啟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的研究團隊參與兩個項目。
  • 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可治療疾病簡介
    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大腦中的神經連接和微循環,使血腦屏障功能的正常化,並抑制自身免疫系統對腦細胞的侵襲。接受幹細胞治療後,患者的感知能力、情緒狀態、行走步態、演說、注意力都有改善。通常,烏克蘭幹細胞治療中心治療先天性腦病需要2天的時間。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撰文:小明月來源:幹細胞者說近日,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傳來好消息,他們將人體胚胎幹細胞(ESCs)誘導成肝臟細胞,並成功移植給了患有重度肝臟病的幼兒。目前患兒的移植很成功,病情穩定。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腦出血後神經功能障礙最新研究進展
    幹細胞也可以分化成外胚層神經細胞,幹細胞通過多種途逕到達移植後的病變部位,並分化為神經幹細胞,成熟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安全有效地改善了中樞神經損傷後的功能恢復。因此,其被認為是一種幹預腦出血後神經系統損傷的新選擇。近年來,替代治療(移植外源性幹細胞)成為修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研究熱點。
  •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中國啟動首批兩個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治帕金森和視網膜問題 趙永新/人民日報 2017-04-12 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