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損可逆?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2021-01-09 澎湃新聞

受損的腦神經還有望再生嗎?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

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功能單元。人們腦內有上千種不同類型的神經元,之間形成複雜而精確的網絡連接(神經環路),是感知、思考和行為的基礎。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腦外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爾茲海默病等),都會導致腦內神經元的丟失和神經連接的破壞,進而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運動遲緩、肌肉僵直、學習記憶能力受損等。

然而,包括人在內的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神經再生能力十分有限,對於神經元丟失導致的疾病,臨床上一直缺乏有效治療措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在成年疾病腦環境中,移植的神經細胞能否長出神經纖維,進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環路仍然不清楚。

更重要的,這種修復作用是移植細胞隨機整合的結果還是特異性修復?這都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團隊成員以帕金森氏病為模型,研究了通過成年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來修復受損神經環路的可行性和機制。

帕金森氏病是以靜止性震顫、肌強直、運動遲緩等為主要表現的全球第二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大腦黑質腦區的多巴胺能神經元進行性丟失。

團隊成員把遺傳學標記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移植到了帕金森氏病模型鼠受損的黑質腦區。

結果發現,移植過去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長出大量神經纖維,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表現出和小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相似的電生理特性,接受相似的神經遞質調控。

這說明了,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特異性地修復和重建了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神經連接,並且其結構和功能與內源神經連接高度一致。

該研究提示,成年腦內受損的神經連接,可以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實現結構和功能上的修復,重塑神經功能。

同時,該研究也發現,不同類型的神經細胞對環路的修復作用是不同的,提示對於不同類型神經元丟失造成的神經系統疾病,需要有針對性移植特定的神經細胞進行環路修復和治療。這些發現為腦損傷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

如今,人腦內主要的神經細胞類型已可以通過幹細胞神經分化技術在體外高效獲得,幹細胞技術的發展將為很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重塑神經功能
    解放日報 上觀新聞記者獲悉,由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修復大腦受損的神經環路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
  • Cell Stem Cell: 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圖註:女媧補天,寓意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 。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 然而,我們腦內神經元之間精確的網絡連接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涉及複雜的神經纖維生長導向的機制。
  • 移植人幹細胞產生的多巴胺能神經元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在遭受創傷、中風或帕金森病等退行性疾病的損傷後,成熟的大腦在自我修複方面表現得非常糟糕。具有無限適應性的幹細胞為更好的神經修復提供了希望。但是,大腦精確調整的複雜性阻礙了臨床治療的開發。通過仔細追蹤移植的幹細胞的命運,這些作者發現這些細胞的身份---在帕金森病中指的是產多巴胺神經元(即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也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決定了它們產生的連接和功能。隨著越來越多的方法利用幹細胞產生幾十種獨特的神經元,這項研究提示著神經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現實的目標。
  • 幹細胞移植:改善帕金森的新思路
    幹細胞移植帕金森的臨床前進展 探討幹細胞移植對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研究人員對小鼠實施經鼻腔給藥3次,120天後進行了行為測試,然後處死小鼠並使用新鮮的黑質緻密部分(SNpc)檢測通過螢光顯微鏡方法標記的「幹細胞-綠色螢光蛋白」;免疫組織化學檢測SNpc固定腦組織中的綠色螢光蛋白、人神經Nestin和酪氨酸羥化酶(TH)
  • 腦智卓越中心等在受損神經環路修復和功能重塑研究中獲進展
    9月22日,Cell Stem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帕金森病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紋狀體環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
  • 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望根治帕金森病
    生物谷綜合:通過人工移植人類幹細胞,可以減輕患有帕金森病的猴子的病症。哈佛醫學院一研究小組的報告稱,幹細胞的作用不僅僅是取代那些發生病變的壞細胞,它還可能「勸說」大腦自我治療。此項研究使得幹細胞移植技術向著人體試驗又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病破壞神經細胞,使其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導致人體運動和平衡系統發生障礙。
  • 失智、帕金森藥物無效?「外泌體」修復腦損、促進腦神經再生,已成醫界熱門話題
    臺灣長達7年研究,攻克失智、腦損臺灣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李華容副研究員研究團隊歷經7年的研究,發現利用特殊技術刺激間質幹細胞,可分離出具有修復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外泌體」(Stem Cell-derived Exosomes),並從中鑑定出促使腦神經再生及腦部功能恢復之活性物質。
  • 女媧補天—受損的成年腦神經環路可通過幹細胞進行修補以恢復功能
    通過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替代腦內丟失的神經細胞的功能(幹細胞治療),是潛在的治療措施之一。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的關鍵是對受損神經環路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然而我們腦內神經元之間精確的網絡連接是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其中涉及複雜的神經纖維生長導向的機制。在成年疾病腦環境中,移植的神經細胞是否能長出神經纖維,橋接「失聯」的上遊和下遊腦區,進而修復受損的神經環路仍不清楚。
  • 成功治療帕金森 幹細胞是腦細胞再生之「原力」
    導讀:目前,面對治療帕金森等腦病,其病變的根源即腦細胞發生變性壞死,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的解決了腦細胞再生的難題,成為治療帕金森使腦細胞再生的「原力」。 綜合外媒11月24日報導,美國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的傑弗裡·馬克利斯及其研究團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神經元移植能夠修復受損的大腦迴路。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綜合症,幹細胞有望終結!
    幹細胞這一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同樣也引起了帕金森疾病研究學者的注意,關於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疾病的臨床研究在全球各地開展。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幹預帕金森疾病中,一方面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起到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
  • 中老年人的噩夢——帕金森症候群,幹細胞有望終結!
    幹細胞這一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種子細胞」,同樣也引起了帕金森疾病研究學者的注意,關於幹細胞幹預帕金森疾病的臨床研究在全球各地開展。 研究表明,幹細胞在幹預帕金森疾病中,一方面可分化為多巴胺能神經元,替代體內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從而起到促進神經再生的作用。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分泌神經細胞營養因子以及免疫調節等功能,促進損傷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修復。
  • 幹細胞療法:我國已有三個關於帕金森的備案獲批
    伊朗沙希德貝赫什迪醫科大學的研究員探討了幹細胞對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幹預作用。研究員給小鼠的紋狀體內注射6-OHDA,建立帕金森模型小鼠,用三種劑量(1×104、5×104和1×105 l1)往小鼠鼻內輸送幹細胞。幹細胞療法3個月內,對小鼠進行了行為測試,隨後處死小鼠,用新鮮的黑質緻密部切片(SNpc)檢測螢光顯微鏡法標記幹細胞。
  • 幹細胞成為治療帕金森的關鍵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研究表明,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幹細胞在帕金森病治療中均能夠發揮神經再生與修復的作用。在我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臨床研究項目計劃將400萬個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也是我國首個使用胚胎幹細胞的臨床試驗,也是全球首個使用受精胚胎的胚胎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的臨床試驗[4]。2017年4月,我國通過衛計委備案的首個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的臨床研究項目——《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正式啟動,這個項目受到了國際的高度關注。
  • 科學家利用小分子化合物將成人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近年來,利用可滲透細胞、生物學效果可逆可微調的小分子化合物替代外源轉錄因子實現細胞命運的轉變越來越受到關注和應用。之前該組已成功地利用特定的小分子化合物組合將小鼠成纖維細胞轉變為神經祖細胞、將人的成纖維細胞和小鼠的星形膠質細胞轉變為神經細胞。
  • 帕金森病真的要被治癒了?這項重磅研究被NEJM公布
    多年來,人們對細胞移植一直很感興趣,認為幹細胞治療能夠恢復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數量和生理功能,理論上可以治療由於多巴胺缺乏引起的帕金森病症狀,也沒有多巴胺能藥物引起的運動和神經精神不良反應。首次用新型腦細胞移植治療帕金森病近期,一項秘密實驗被公布:神經外科醫生將新型神經細胞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腦內,這種新型神經細胞是由該男子自己的皮膚細胞在實驗室中誘導成幹細胞,幹細胞分化形成的,這些移植的新型神經細胞可以分泌出多巴胺,來改善帕金森病症狀。
  • 人類胚胎幹細胞移植恢復小鼠記憶能力 —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近日,復旦大學張素春團隊首次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轉化成特定的神經細胞,並將轉化後的中間細胞注入到小鼠大腦中
  • 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幹細胞療法給神經性疾病治療提供了希望,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項應用各種幹細胞方法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被註冊,主要為多發性硬化症、中風、帕金森和脊髓損傷。幹細胞在中樞神經性疾病治療上有多種治療潛力,可以通過幾種途徑進行神經損傷修復(圖2):a.移植的幹細胞可以遷移到損傷的神經部位,通過細胞替代作用更換機體已經死亡或受損傷的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神經網絡;b.移植的幹細胞可以分泌大量神經細胞活性生長因子和營養因子,激活神經細胞,促進新細胞的再生和重建;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進病變部位血管生成;c.可進行免疫調節,幹細胞可以調節免疫細胞到達病理部位的數量並且分泌不同水平的細胞因子相互影響
  • 帕金森患者接受首次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好轉
    經過檢測後,患者特異性多巴胺能前體細胞具有黑質緻密部神經元的表型特性,在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實驗中顯示這些細胞缺乏免疫原性。隨後,這些細胞被分兩次間隔6個月植入到這名帕金森患者體內,移植部位分別為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殼核,同時病人未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顯示,移植物穩定存活在病人體內。移植治療18-24個月後,這名患者的帕金森臨床症狀趨於穩定或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