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在部分中樞神經性疾病的進展和挑戰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文 | 藥渡諮詢郭雷團隊

1、幹細胞分類

幹細胞根據細胞來源和細胞發育階段,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ESC)和成體幹細胞(ASC)。根據分化潛能,可分為全能幹細胞(TSC)、多能幹細胞(HSC)和專能幹細胞(USC)。2006年,Shinya Yamanka發現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iPSC排除了倫理學爭論,可以從患者自身的細胞產生,但在將iPSCs衍生的細胞應用於細胞治療之前,仍然需要解決許多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檢測和去除未完全誘導分化的細胞,解決產生的細胞中的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以及克服移植時可能出現的致瘤性等。

圖1 幹細胞來源及可分離增殖的細胞

(圖片來源:doi: 10.1111/cns.13247)

2、臨床進展

近幾年幹細胞基礎及臨床試驗發展火熱,迄今為止,世衛組織國際臨床試驗註冊處已註冊了超過3,000項涉及使用成體幹細胞的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及以上262個。適應症涉及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病和癌症等多個不同領域。截止目前,CDE已受理14項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的申請,10項已通過默示。全球已上市16種幹細胞治療產品。

表1全球已上市幹細胞產品

數據來源:藥渡諮詢整理分析

3、幹細胞治療在中樞神經性疾病上的進展

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一系列不同的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紊亂,它們的治療選擇範圍有限,與其他治療領域相比,改進治療的藥物批准率仍然較低。幹細胞療法給神經性疾病治療提供了希望,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項應用各種幹細胞方法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研究被註冊,主要為多發性硬化症、中風、帕金森和脊髓損傷。

幹細胞在中樞神經性疾病治療上有多種治療潛力,可以通過幾種途徑進行神經損傷修復(圖2):a.移植的幹細胞可以遷移到損傷的神經部位,通過細胞替代作用更換機體已經死亡或受損傷的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神經網絡;b.移植的幹細胞可以分泌大量神經細胞活性生長因子和營養因子,激活神經細胞,促進新細胞的再生和重建;分泌血管生成因子,促進病變部位血管生成;c.可進行免疫調節,幹細胞可以調節免疫細胞到達病理部位的數量並且分泌不同水平的細胞因子相互影響,起到抗炎的保護作用;

圖2 幹細胞和治療神經性疾病機理

(圖片來源:doi:10.7196/SAMJ.2019.v109i8b.14009)

3.1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疾病

目前,應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研究的幹細胞主要有神經幹細胞、胚胎幹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等,但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iPSC為PD最有前景的幹細胞選擇。在2018年8月,日本京都大學團隊被批准了首個使用iPSC治療PD的臨床試驗,該試驗招募了7名患有中度PD的患者,使用同種異體的iPSC產生多巴胺能祖細胞,然後通過特殊裝置將其手術移植到患者的大腦中,同時給予免疫抑制劑藥物以避免免疫排斥反應,截至目前試驗初步結果表明該治療的安全性,研究人員表示,如果這項試驗順利進行,根據日本的再生藥物快速審批制度,最早在2023年該藥物就可以出售給患者。國內截止目前未查及使用iPSC的臨床試驗,已發生的試驗大多使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和自體骨髓幹細胞。

在clinical trials上搜索「stem celltherapy」及「Parkinson’s Disease」,可搜集23個臨床試驗,多數處於臨床I/II期階段,一個處於臨床II/III期階段,該試驗為蘇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神經幹細胞試驗,採用鼻腔給藥,暫未查及臨床結果。[1]

3.2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可攻擊大腦皮質、腦幹和脊髓神經細胞。治療ALS的第一個嘗試是通過在小鼠模型中移植MSC,該試驗結果證明幹細胞治療ALS是有希望的,將幹細胞注射到小鼠脊髓中可以延遲ALS的發生,提高生存率。Neuronata-R於2014年7月被韓國食品與藥品安全部獲準上市,並於2015年2月投放市場,但至今未開展三期臨床試驗。目前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幾乎都為基於安全性的研究,尚未有證明有效性的臨床最終試驗結果。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儘管臨床前研究報告說,來自未患病個體的細胞要優於ALS患者的細胞,但大多數臨床試驗都採用了自體移植,這可能解釋了ALS缺乏優秀有效性數據的問題。

在clinical trials上搜索「stem celltherapy」及「ALS」,可查及25個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其中進展最快的為NurOwn (MSC-NTF),處於臨床III期。

3.3 中風

目前,中風是細胞治療中最受檢查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在ClinicalTrials.gov上搜索「stroke」,「brain」和「transplantation」後,可查及45項臨床試驗。在近70%的試驗中,使用了MSC或相關細胞。中風患者的包括中樞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少突膠質細胞和其他細胞在內的多種細胞在中風發作後突然死亡,並且隨後可發生繼發性損傷導致更多的細胞變性。因此中風的恢復與PD的不同之處在於需要再生多種類型的細胞,細胞間的相互作用被視作再生的關鍵,在現有情況下高質量且持續的細胞再生非常困難,並且阻止神經元-膠質細胞-血管單位死亡的目標對於設計幹細胞治療的再生醫學至關重要。

MSC已經顯示出在再生神經元-膠質細胞-血管單位方面再生的希望。MSC治療中風的優點是a.可從骨髓中快速分離,b.在培養物中高效擴增,c.在培養物中易於維護,d.即使在中風的急性期也適合自體移植,以及e.神經營養作用。MSC的治療作用可能是多種再生機制共同作用,包括血管生成,抗炎,抗凋亡,神經細胞再生以及細胞遷移和分化。

MSC已成為許多中風臨床研究的重點,在血液病安全性方面的過往試驗以及大量臨床前中風研究證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MSC細胞的遞送途徑包括腦內,動脈內或靜脈內,腦內途徑可能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具侵襲性的,而靜脈內途徑可能是侵襲性最小但到達目標區域細胞最少的,動脈內途徑位於兩者之間,根據患者中風程度的差異給藥途徑需進行選擇和優化。

2005年,全球首次對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了靜脈內自體MSC的I期研究。2014年,發表了第一項對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異體MSC靜脈內給藥的II期臨床試驗,在這項研究中,報告了缺血性中風患者靜脈注射異體MSC的治療效果。在一項使用動脈內同種異體MSC給藥的研究中,40%接受幹細胞治療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後3-7天內表現出良好的臨床效果。目前日本也正在進行一些幹細胞治療中風的臨床試驗,例如Shichinohe報導了他們中風亞急性期的自體MSCs的腦內給藥方案。[3]

4、幹細胞治療神經性疾病上的困難

4.1 如何增強幹細胞療法的療效

幹細胞治療被認為是治療神經性疾病的最有希望的治療方法,但是必須要優化幹細胞的治療潛力,包括增強幹細胞的分化,遷移或神經網絡的形成,這些都是中樞神經系統再生的關鍵指標。電刺激成為一種更重要方式,試驗證明電刺激可觸發腦卒中大鼠腦內移植的間充質基質細胞通過趨化因子SDF-1α進行信號傳導,增強海馬體中的神經細胞再生,此外,電刺激可改善突觸的形成,從而促進幹細胞療法的治療效果,並提示組合療法的潛力。

4.2 細胞療法的安全性

自體患者來源的細胞可以通過倫理審查;另一方面對成體細胞進行基因改造,進行幹細胞擴增有可能會導致細胞繁殖不受控制,潛在風險的可控性成為重要挑戰。但是不對患者來源的細胞進行編輯,又很大可能會限制其生存能力和治療潛力。使用健康的供體進行同種異體移植可以避免上述問題,但是這些細胞具有免疫排斥的風險。因此幹細胞治療需要消除不確定的細胞分化及繁殖因素,除去有致瘤風險的細胞,並純化分化的細胞。

4.3 iPSC的倫理道德風險

作為自體幹細胞的iPS細胞已成為一種有吸引力的移植細胞來源。將iPS過渡到臨床應用,減少將這些細胞分化為所需的細胞的時間以及建立、維護和使用用於治療目的的iPS細胞培養相關的成本是關鍵。當使用iPSC分化的神經元、少突膠質細胞或星形膠質細胞作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細胞產物時,增殖的差異、分化的非同質性和不同的遺傳背景都是技術方面的障礙。

據報導,PD患者iPSC源性多巴胺能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與原代多巴胺能神經元有顯著差異。最後,與異體健康供者來源的iPSC相比,自體患者來源的iPSC的基因改變、對藥物的反應和細胞年齡限制了其治療潛力。iPSC目前也面臨著致瘤性的問題且面臨著倫理爭議,這涉及到它們無限的分化能力,人們擔心這些細胞有朝一日可能應用於人類克隆。

4.4 幹細胞治療試驗評估

目前的臨床試驗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評判幹細胞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臨床試驗設計的差異使得比較研究之間的結果變得困難。幹細胞的質量評估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4]

5、總結

幹細胞治療正日益成為可行的治療方式,儘管面臨著許多挑戰,但隨著每一項研究的開展,幹細胞應用的可能性都在增加。目前,幹細胞治療在神經退行性疾病和黃斑變性上進展迅速。誘導多能幹細胞正應用於幹細胞研究領域,有無限可能可以使用患者自己的細胞治療疾病。利用間充質幹細胞再生牙齒和牙周組織已經進入診所,很快將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全球都在努力建立監管準則和標準,以確保患者的安全。在不久的將來,幹細胞療法將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 Alessandrini M, Preynat-Seauve O, De Bruin K, Pepper MS. Stem cell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S Afr Med J.2019;109(8b):70-77. Published 2019 Sep 10. doi:10.7196/SAMJ.2019.v109i8b.14009

2. Brown C, McKee C, Bakshi S, et 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therapy and regeneration potential. J Tissue Eng Regen Med. 2019;13(9):1738-1755. doi:10.1002/term.2914

3. Yasuhara T, Kawauchi S, Kin K, et al. Cell therapy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 Current obstacles to progress. CNS Neurosci Ther. 2020;26(6):595-602. doi:10.1111/cns.13247

4. Aly RM. Current state of stem cell-based therapies: an overview. Stem Cell Investig. 2020;7:8.Published 2020 May 15. doi:10.21037/sci-2020-001

相關焦點

  • 幹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的研究進展與面臨的挑戰!
    幹細胞這一具有無限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潛能的細胞群體,為諸多目前醫學領域無法根治的疑難病症帶來了新的選擇。 截止到目前為止,有相關研究結果證實的,幹細胞所能有效幹預的人類疾病已達140餘種,涉及免疫系統、神經系統、代謝系統、血液系統等方面的多種病症。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看,幹細胞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領域所取得的研究進展,以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曾春雨:幹細胞療法未來發展機遇大於挑戰
    編者按:幹細胞治療是當前研究者的熱門研究方向,衛生部等部門對幹細胞臨床研究也相當重視,三月份出臺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但由於幹細胞治療存在諸多基礎性問題尚未解決,因而給研究者帶來一些挑戰和難題。
  • 我國幹細胞療法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此病具有不可逆的腎損傷,疾病發展至一定程度後需要做透析,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降低生活質量。糖尿病腎損傷的發展現狀據北京大學腎臟疾病研究所曾做過一項慢性腎損傷患病率調查,其患病率為10.8%,這部分人群中有36.4%患者糖尿病。基於糖尿病的患病基數大,糖尿病腎損傷的患病人數也隨著急劇上升;據WHO數據統計,到2030年全球糖尿病腎損傷約有1.2億。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近期,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GRAND VIEW RESEARCH發布了幹細胞市場規模分析報告(2019-2025年),其中的產業透視部分有這樣一組數據:在2005年至2013年間,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已經增加了300%。這則數據不僅展示了幹細胞治療的巨大前景,也讓人看到了這種療法的發展。
  • 2020年值得關注和期待的前沿技術:幹細胞療法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快速發展並取得了重要進展。 2020幹細胞療法值得關注和期待的4方面: 1、政策法規 關注國家對幹細胞療法的指導走向,自2015年起,幹細胞科研受到國家的調控,國家的政策法規影響幹細胞療法臨床研究及轉化的進展。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將研究重點放到幹細胞領域,幹細胞療法改善耳聾成為了焦點!幹細胞療法是指人體正常結構受損後,利用幹細胞多向分化潛能,誘導分化出與原來形態功能相同的結構,對機體進行修復的一種新型臨床手段,彌補內耳毛細胞的不可再生。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情感性精神障礙症候群,發病原因包括了疾病因素、生活壓力、情感因素等,以持續心境低落、行為及認知異常等主要病症。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居高不下,難以治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沉重負擔,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變得尤為重要。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和免疫調節的原始細胞群。
  • 幹細胞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進展
    隨著神經系統精神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中國已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其中4300萬被登記為嚴重心理健康問題。基於現有的我國人口總數,大約平均每8個人就有1人有精神疾病的問題。 現行列為嚴重精神障礙的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癲癇所致精神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伴發精神障礙等。
  • 幹細胞科技對抗婦科疾病有新招
    幹細胞治療難治性婦科疾病的研究進展在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中,一些傳統的婦科疾病如盆底功能障礙、子宮內膜移位等都有了新的治療理念。然而生殖健康是一種廣泛的概念,涉及的內容及種類較為寬泛,在一定程度上,對產科、生殖內分泌及輔助生殖技術而言,都是一種新的挑戰。例如,子宮內膜修復和卵巢功能修復均面臨著挑戰。
  • 幹細胞療法不斷取得進展!
    腦中風又叫做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腦中風已經成為了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殺手。根據世界衛生統計,全球每6秒鐘就有1人死於腦卒中。腦卒中的防範刻不容緩。
  • 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造血幹細胞療法最早在60多年前,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前生)就已經應用於治療惡性血液疾病 [1] 。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   是我們了解最多的成體幹細胞,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幹細胞,可複製,亦可分化。臨床上主要用於放療/化療之後補充造血幹細胞,進而重塑整個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
  • 《Cell》:免疫細胞療法的機遇與挑戰
    本綜述文章論述了免疫細胞治療在癌症,傳染病和自身免疫疾病的當前狀況,並討論細胞工程技術方面的進展,從而克服障礙。 01免疫細胞療法概述 細胞療法代表了藥物開發的一種全新範式,其中,免疫細胞療法是最先進的療法之一,已經證明對癌症和傳染病有效。
  • 全球越來越多的醫院引進幹細胞療法
    隨著科學取得進展,幹細胞療法漸漸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可,各個醫院、研究機構陸續開展。本月中旬,美國德州神經病變及疼痛中心宣布為阿靈頓地區的慢性疼痛患者提供幹細胞治療,作為傳統手術或處方藥物之外的治療選擇。
  • 快訊: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神經元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更新和多向分化的原始細胞群,至今已鑑定幹細胞可分化為多種細胞:脂肪細胞、軟骨細胞、骨細胞、神經元、肝細胞、心肌細胞等。幹細胞療法在運動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諸如運動神經元病)等多個系統疾病已有深入的臨床研究與實踐。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創傷性腦損傷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的損傷是永久性的,因此這種損傷的修復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是細胞療法,即使用祖細胞或幹細胞治療腦損傷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這篇綜述還對多能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優勢進行了闡述,幫助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幹細胞療法治療神經系統損傷廣闊的應用前景!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創傷性腦損傷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造成的損傷是永久性的,因此這種損傷的修復一直是科學研究的熱點,其中一個很有前途的方法是細胞療法,即使用祖細胞或幹細胞治療腦損傷和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幹細胞療法在不同中樞系統疾病中的治療重點
    損傷後的中樞神經系統再生受到兩個主要因素的阻礙:病變部位周圍的抑制環境和成熟神經元的無法再生。當前的療法僅產生中等水平的生理和功能神經元修復,這突顯了對新療法的關鍵需求。細胞移植替代受損的細胞和組織受到廣泛關注。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細胞,可分化為肝樣細胞替代受損的細胞,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從而減緩肝硬化的進展。故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方面的研究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重視。
  • 【科學普及】長風破浪,一份關於「幹細胞療法發展歷程」的完美總結
    第二代幹細胞是指,多能幹細胞分化產物的應用(以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為代表細胞療法。還有下一代幹細胞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的幹細胞療法(藥物遞送,基因治療等),這期我們暫且不做介紹。MSCs的生物學功能1995年,第一例 MSCs 療法進入臨床應用[2],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了。目前,在ClinicalTrials.gov上登記的關於MSCs的臨床研究將近1000項,涉及上百種疾病,其中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和骨科疾病是主要的研究領域。需要注意的是,開展臨床研究並不代表這項技術已經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