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行病學數據統計,我國有超過700萬的肝硬化患者,且患病率有上升趨勢,肝硬化發病因素包括了病毒感染、過量酒精攝入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亂等,危害我國的人民健康。肝硬化作為醫學難題,具有患病基數大、進程不可逆的特點,因此,尋找新的臨床幹預方法成為了重要的醫學課題。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分泌生物活性因子的細胞,可分化為肝樣細胞替代受損的細胞,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可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反應,促進肝細胞再生和修復,從而減緩肝硬化的進展。故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方面的研究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重視。
幹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
截止2020年8月,在clinicaltrial 網站註冊的「Stem cells」(幹細胞)相關臨床試驗項目已達5589項,幹細胞療法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幹細胞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外部分研究經過Ⅰ-Ⅲ期臨床試驗後,已經作為產品上市,用於疾病的臨床幹預。
多種幹細胞治療肝病的機制
國際上已批准14款幹細胞產品上市,2009年10月,經歐盟藥品管理局人用藥品委員會批准用於修復成人膝關節股骨髁的軟骨損傷幹細胞產品上市;2012年年初,韓國食品藥品廳批准針對軟骨再生和肛瘻的藥物等的生產許可。
目前仍沒有一款針對肝硬化的幹細胞產品上市,其成為下一個幹細胞上市產品的目標之一,多個國家加快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未來此領域市場廣闊!
2005年,德國學者Klein M等人首次將幹細胞用於肝臟疾病治療,證實幹細胞可促進肝臟再生。據ClinicalTrials.gov記載,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處於Ⅰ期的有35項,處於Ⅱ期的為40項,其中9項已完成;處於Ⅲ期的則為1項;1項處於臨床研究Ⅳ期。
中國、印度、土耳其、韓國、伊朗、新加坡、美國等國家均已開展相關臨床研究,並部分項目已完成了臨床試驗,取得了較好的研究結果。我國高度重視肝硬化的新型防治措施,完成多項臨床試驗,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李等學者對45例肝硬化受試者展開常規+幹細胞移植,另外40例作為對照組,8周隨訪,結果發現幹細胞組乏力、納差、尿少、水腫症狀在第1~2周即明顯緩解,腹脹持續減輕,8周后ALB、PTA等肝功能生化指標顯著改善,提高肝功能及臨床症狀。
綜上所述,幹細胞研究熱潮有力推動了臨床轉化的快速發展,各國正著重加速幹細胞的臨床轉化,相信幹細胞療法針對肝硬化的藥物(產品)也能早日問世,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