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探究丨幹細胞移植療法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臨床進展

2021-01-21 杭吉泰迪幹細胞生物

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種因 多種致病因素引起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抵抗而導致患者出現慢性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

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由於胰島素抵抗的背景下β細胞功能障礙,常伴隨胰島素分泌的逐漸減少。胰島素的低敏感促使葡萄糖在肝中產生增加,肌肉和脂肪組織中吸收減少,引發高血糖症。β細胞功能缺陷影響了胰島素敏感組織之間的反饋調節,造成葡萄糖穩態失衡。2型糖尿病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其病因多樣,致病機制尚不明確。

傳統的醫療幹預方法不能令人滿意

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方式主要為口服降糖藥物、外源性胰島素補充。

外源性胰島素補充主要用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依賴外源性胰島素長期性注射的治療方式會發生耐藥性和急性低血糖的風險,對已經出現了廣泛耐藥性2型重度患者可通過胰島移植治療。對存在嚴重併發症導致器官功能損傷如糖尿病腎病腎 衰竭者,需通過透析及胰一腎聯合移植治療。

幹細胞對糖尿病的5大機制:

1、幹細胞的自我更新特性保證其來源可大量擴增;

2、幹細胞的分化再生提示可分化為胰島β細胞,替代受損細胞;

3、幹細胞的分泌細胞因子調節胰島微環境,改善胰島抵抗;

4、幹細胞的免疫調節可減輕胰島炎症反應,提高胰島β細胞功能;

5、幹細胞的旁分泌機制可激活機體自身的組織修復能力。

幹細胞療法為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bone marrow-derived hymal stem ; cells, BM-MSCs)移植排斥反應較弱,具有免疫調節及抗炎作用,在自身免疫病治療中有著重要地位,因此可能對於1型糖尿病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幹細胞移植誘導(BMSCs)轉化為(IPCs)細胞機理

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的動物模型中,採用(BMSCs)骨髓間充質幹細胞分化為胰島細胞或胰導管細胞進行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血糖。

Xie 等成功將人BM-MSCs誘導分化為IPCs, 這些IPCs表達了與胰島β細胞發育及功能相關的多個 基因,包括Glut2、 PAX6、巢蛋白、PDX1, NGN3、NKX6.1、ISL-1、Beta2/Neurod、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Gabr等也通過移植成熟骨髓間充質幹細胞控制鏈脲佐菌素裸鼠的糖尿病。

臨床案例

【研究方法】

研究人員篩選10名對三種口服抗糖尿病藥物(磺醯脲、二甲雙胍和TZD)均產生抵抗且病情持續時間達到5年的T2DM患者,通過股動脈途徑在十二指腸動脈處對其進行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

【研究結果】

治療6個月後,胰島素需求減少了50%以上,HbA1c降低,胰高血糖素刺激的C肽水平有所改善,且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表明自體骨髓源性幹細胞移植有望作為改善T2DM患者 β細胞功能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總結】

通過幹細胞移植療法恢復胰島功能給糖尿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幹細胞具有高度全能性或多能性,在體外可自我複製增值,並維持與清代細胞相同的種群特徵。利用其定向誘導分化為具有產生胰島素功能的胰島分泌細胞,有望減輕患者對胰島素的長期依賴。

【行業進展】

查詢有關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臨床實驗信息約為76項,在中國、印度、美國等國家已進入1期/2期臨床實驗階段,表1列舉了幾項代表性的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相關臨床研究項目

糖尿病現階段治療治療仍然受到終身服藥和低血糖症風險的限制,近年來隨著幹細胞逐漸被用於多種重大疾病的臨床治療,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也取得較大成果。

相關焦點

  • 我國幹細胞療法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療法獲得我國的支持我國目前已展開相關的臨床試驗,研究基於幹細胞療法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耐受性,以及對糖尿病腎損傷患者的療效。2017年-2018年,我國通過了3項幹細胞針對腎損傷的相關研究,國撥5452萬經費供科研,項目涉及腎臟細胞的再生與幹細胞療法在腎損傷的臨床研究等。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研究進展!
    幹細胞具有獨特的高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可以在特定的微環境中誘導分化為胰島素分泌細胞(IPCS)。 因此,幹細胞移植有望克服胰島細胞移植的缺陷,成為幹預2型糖尿病的有效手段。幹預2型糖尿病的傳統方法並不令人滿意近年來,中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很嚴重。
  • 臨床案例:幹細胞治癒糖尿病病足取得突破性進展
    隨著醫學生物學的發展以及幹細胞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將幹細胞用於糖尿病治療的可能性及方式。間充質幹細胞是一類臨床上常見的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組織幹細胞,尤其是來源於臍帶的間充質幹細胞( UCMSC)具有諸多優點,如來源廣、易獲取抗原性低等,且UCMSC與胚胎細胞更接近,促創面癒合效果明顯優於成體細胞。
  • 快訊:幹細胞移植治療2型糖尿病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多能幹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分化成多種細胞類型,在體內發揮重要的組織修復與再生作用,且具有多向分化潛能和旁分泌特性,近年來研究證明,幹細胞移植技術在2型糖尿病幹預方面有著積極的效果,為有效幹預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思路。傳統方法幹預2型糖尿病效果不理想目前全球約有4.51億糖尿病患者,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93億。
  • Aging and Disease:新冠肺炎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結果
    點擊查看 Aging and Disease 雜誌發表封面論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法能迅速、顯著改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預後,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出新思路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幹細胞療法為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打開新的大門
    幹細胞療法修復男性勃起功能障礙有新的臨床研究進展,研究學者通過臨床試驗獲得積極結果,認為幹細胞療法是改善勃起功能障礙最受備受關注的一種,日益成為臨床研究重點。勃起功能障礙定義為無法獲得並維持足夠剛性的勃起以允許令人滿意的性交,發病因素與手術損傷,吸菸,衰老,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血壓等血管疾病相關。幹細胞療法逐漸應用於男科相關疾病領域,認為幹細胞療法是修復勃起功能障礙的有效方法。
  • 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特點主要表現為症狀的反覆性與病變部位的多樣性,雖然兩類疾病都歸類於罕見病,但患病人數卻並不少,但臨床上仍無法有效防治該病,為開發新的臨床方法,科研人員試圖探索幹細胞移植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臨床價值。
  • 臨床研究:幹細胞有效修復糖尿病腎損傷
    糖尿病腎損傷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併發症.腎血管損害可加速腎小球球性硬化的進展,微量蛋白尿是糖尿病腎損傷的早期臨床表現,後期將出現大量蛋白尿,是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我國的糖尿病腎損傷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腎功能下降患者增加,血液透析和器官移植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需要更高效的方法來提高臨床效果。幹細胞具有向腎組織細胞分化的潛能,對腎臟損傷和修復具有積極作用,成為修復糖尿病腎損傷的臨床方法。用於糖尿病腎損傷的幹細胞種類主要為間充質幹細胞,如臍帶間充質幹細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 幹細胞療法終結胰島素注射時代,讓糖尿病治癒成為可能!
    糖尿病主要分為四型:I型糖尿病(T1DM)、II型糖尿病(T2DM)、妊娠糖尿病和特殊類型糖尿病。 糖尿病最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尿的多但是體重卻下降。
  • 前沿:幹細胞移植治療脊髓損傷前景廣闊!
    隨著再生醫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被用於身體各種組織中的種子細胞,在再生修復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前景。在過去的30年中,隨著幹細胞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使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已成為臨床研究的方向。幹細胞移植為脊髓損傷提供了一種新的臨床幹預辦法。傳統方法幹預脊髓損傷效果不盡人意脊髓損傷(SCI)是一種具有很高致殘率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胰島功能衰竭新臨床成果(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胰島功能衰竭新臨床成果(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近日,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幹細胞移植中心汪成孝教授團隊的一項成果在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雜誌上發表。該研究揭示間充質幹細胞能夠逆轉2型糖尿病人胰島的去分化,修復病態胰島。
  • 糖尿病又上熱搜!攻克糖尿病急需幹細胞來突破
    常見的糖尿病類型有1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而1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特徵分別是產生胰島素的細胞絕對缺乏和相對缺乏,都需要應用外源性胰島素注射來控制血糖。雖胰島素能控制病情進展,無明顯毒性作用,但無法完全控制血糖穩定和副反應的發生[3]。胰島移植結合使用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糖尿病雖然備受關注,但因胰腺供體匱乏而無法滿足所有糖尿病患者的需要。
  • 異種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研究邁進臨床階段
    央廣網長沙9月9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蔣凱)9月8日上午,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發布王維教授團隊研究的「『新生豬』胰島移植治療1型糖尿病小樣本臨床研究」專家評審結果。專家組建議將異種胰島移植治療糖尿病技術納入三類醫療技術管理並制定相應臨床應用技術規範,推動該技術的臨床應用。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由於幹細胞具有較強增殖能力與多潛能、定向分化等功能,再加上國內外已有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成功案例,因此利用幹細胞療法為幹預肝硬化提供了新思路。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的研究
    雖然已經證實,移植其他人的胰腺是有效的,但考慮到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如器官捐獻者的胰腺和病人的適用性,以及缺乏捐贈者,還沒有一種方法可以確定為基本解決方案。有幾種類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蘭格漢斯島的β細胞被某種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破壞和胰島素缺乏引起的。 缺乏胰島素,具有抑制血糖的作用,不能抑制血糖水平,導致高血糖。
  • 臨床探究:揭秘幹細胞移植技術治療急性腎衰竭的可行性
    僅在中國發生率就高達10.8%,全國CKD患者大約有1.2億人,龐大的患者基數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與重視,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臨床工作者的研究重點。幹細胞不僅可生成各種細胞類型,還有抗炎症的能力,可作為器官和組織再生的潛在細胞源,因此幹細胞成為廣大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對象。
  • 幹細胞移植修復椎間盤退變的研究進展
    目前,臨床上針對椎間盤退變的常規治療方法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一定程度能緩解患者的症狀,但無法解決椎間盤退變的病理問題。隨著科學家對幹細胞領域的深入研究,幹細胞移植基於椎間盤退變的始發因素,為椎間盤退變提供一種新的修複方法。
  • 臨床案例丨幹細胞治療腦出血後遺症,有望康復腦出血患者!
    中老年人是腦出血發生的主要人群,以40—70歲為最主要的發病年齡,秋冬季尤甚。腦出血的原因主要與腦血管的病變、硬化有關,而血管的病變與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血管的老化、吸菸等密切相關。目前,基於幹細胞的再生醫學技術治療腦出血後遺症還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國內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總體而言,幹細胞修復腦出血後遺症十分有前景,在臨床研究中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更好恢復有巨大的潛力。
  • 評價幹細胞移植對肝硬化臨床療效的Mate分析
    幹細胞被譽為「萬能細胞」,可分化為各種類型的細胞,替代受損或丟失的細胞。因幹細胞自我更新能力強、易於體外純化及培養等優勢,使幹細胞移植成為研究人員備受關注的新興技術,用於諸多疾病的臨床研究,其中,肝硬化就是幹細胞移植的研究範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