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ng and Disease:新冠肺炎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結果

2020-11-3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Aging and Disease 雜誌發表封面論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法能迅速、顯著改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預後,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出新思路。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出現了肺炎病例。至2020年3月19日,持續近兩個月的抗疫攻堅戰迎來了新的勝利:全國31省市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0增長。

然而,目前我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尚有兩千多人,如何儘快治療重症患者、進一步降低死亡率,將是現階段的重點問題。 間充質幹細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  不僅具有強大的抑炎、免疫調節功能,且能明顯改善機體的微環境,促進宿主的內源性修復,拯救生命。 近日,上海大學  趙春華  教授團隊領銜,國內外20家科研單位參與,在   Aging and Disease   雜誌以封面論文  發表重要工作,在7名新冠肺炎患者中進行臨床試驗,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法 能迅速、顯著改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預後,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且無明顯副作用,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出新思路。

目前認為,由於ACE2受體在肺泡2型細胞、血管內皮細胞等高度、廣泛表達,因此新冠病毒一旦入侵人體即迅速擴散,並容易過度刺激免疫系統,產生IL-2、IL-6、GSCF、IP10、MCP1等分子,進而觸發細胞因子風暴甚至導致死亡。最近發表在柳葉刀上的研究也顯示,重症監護室中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血漿細胞因子水平顯著升高,提示細胞因子風暴在新冠病毒致死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2020年1月23日至2月16日期間,研究者共徵集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的7名COVID-19患者,其中包括1名危重症患者、4名重症患者和2名輕症患者,探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14天內,患者的免疫系統和炎症系統功能變化,以及副作用的發生情況。

新冠肺炎患者移植時間軸

1. 無顯著不良反應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前,患者存在高燒(38.5°C±0.5°C)、虛弱、呼吸急促和低氧飽和度的症狀;移植後2〜4天,所有患者的所有症狀均消失,安靜時血氧飽和度上升至95%以上。此外,移植後兩小時內未觀察到急性過敏反應,此後也未出現遲發性超敏反應或繼發感染,初步證明該療法的安全性。

2. 迅速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和生化指標

研究中1例危重症患者存在高血壓史,一度達到3級高血壓,1月31日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效尤其顯著。

其直接效應表現在:移植後2周內,血漿淋巴細胞水平明顯下降,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從105.5 g/L(2月1日達峰191.0 g/L)降低10倍左右,恢復到10.1 g/L,表明炎症反應迅速緩解;在不額外吸氧的情況下,血氧飽和度從89%升高至98%,表明肺泡換氣功能基本恢復。

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有效阻止免疫系統對器官的攻擊。2月1日,患者血漿天冬氨酸轉氨酶、肌酸激酶活性和肌紅蛋白分別激增至57 U/L、513 U/L和138 ng/ml,表明肝臟和心臟遭受嚴重損害;但這些功能性生化指標的水平均在移植後2〜4天降至正常參考值,2月13日恢復至正常水平,分別為19 U/L,40 U/L和43 ng/ml。

另外,MSC移植能顯著加快治療進程。移植後4天,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呼吸頻率降至正常範圍、發燒和呼吸急促等症狀消失。移植後9天,胸部CT成像顯示毛玻璃樣混濁和肺炎浸潤已大大減少。

 

危重患者肺部影像學顯示症狀改善

3. 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  研究者通過質譜流式分析發現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導致細胞因子風暴的元兇——過度活化的免疫細胞CXCR3 + CD4 + T細胞、CXCR3 + CD8 + T細胞和CXCR3 + NK細胞在3-6天內消失。另外,CD14 + CD11c + CD11bmid調控的樹突狀細胞數量急劇增加。另外,與安慰劑對照組相比,MSC治療組的TNF-α水平顯著降低而IL-10水平升高。以上結果在重症患者中尤其顯著。    

輕症和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細胞分析

4. 間充質幹細胞本身不會感染新冠病毒

研究者對患者體內移植的間充質幹細胞作RNA測序,發現其不表達新冠病毒受體ACE2或TMPRSS2。此外,抗炎和營養因子如TGF-β、HGF、LIF、GAL、NOA1、FGF、VEGF、EGF、BDNF和NGF等在MSC中高表達,進一步證明了其免疫調節和保護功能。此外,SPA和SPC在MSC中也高度表達,提示MSC後續分化為新冠病毒易感的肺泡2型細胞的潛在可能性。

 

移植患者血漿細胞因子的改變

本研究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出了除激素治療、抗炎治療以外的新思路,運用成熟的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技術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大大減少副作用,並顯著促進治療的進展。該方法的安全可靠性已經臨床實踐檢驗,為降低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死亡率提供新的希望!

參考文獻:

http://www.aginganddisease.org/EN/10.14336/AD.2020.0228

張禮翼,等. 間充質幹細胞在器官移植中發揮免疫抑制作用及機制探討的研究進展. 器官移植. 2019.

附: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先後有22家醫療機構按照《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要求提交了23項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備案申請。目前只有五家醫療機構四個項目先後在國家兩委局完成備案。

表: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研究備案項目

數據來自:中國生物醫藥技術協會

參考文獻:

https://mp.weixin.qq.com/s/yPS3oI0UK_4mANGQp7PgEg

—  END  —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幹細胞療法抗衰老的3個臨床案例
    近年來,幹細胞在醫學抗衰中也獨佔一席,科學家使用幹細胞的獨特性來延緩人類衰老,延年益壽。近期,《Clinics in dermatology》發布了一篇最新研究成果「The role of stem cells in anti-aging medicine」,即幹細胞在醫學中抗衰老的作用,闡述了現階段幹細胞在臨床實踐中的性質和應用。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它是免疫過激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臨床表現1。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基於這一科學依據,以及在國家應急攻關項目的支持下,王福生開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實驗。他表示,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有嚴格的製備標準和流程,尤其包括了很多質控的標準,使產品達到了臨床實驗的要求,保證了臨床實驗的開展。
  • 最大規模新冠臨床試驗結果讓人失望,4款候選療法效果欠佳
    早在今年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宣布開展了一項名為「SOLIDARITY(團結)」的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旨在檢測多項候選療法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大約在公告一周後,第一名受試者在挪威加入了這項大型試驗。
  • ...臨床研究|新冠肺炎|細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clinicaltrials.gov
    近年來,多個團隊開展了幹細胞治療 ARDS 的研究,取得積極結果。如今,科學家期待著幹細胞能在新冠疫情中發揮作用。全球概況目前,在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資料庫 ClinicalTrials.gov 上註冊了 36 項幹細胞治療 COVID-19 的臨床試驗。和其他幹細胞研究一樣,這些臨床試驗依然是中美兩國在主導。
  • FDA批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烏安素Emcll告訴你兩大秘密
    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全球,形勢嚴峻,美國當局也在從幹細胞上尋找新的治療出路,最近美國FDA就相繼批准了兩款幹細胞藥物啟動臨床試驗,均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導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今天我要向你分享的,可不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哦。接著往下看,我還將會向你分享兩個重要的信息,幫助你更好理解幹細胞如何治療新冠肺炎。
  • 京都大學將研發新冠肺炎新療法 利用iPS細胞培養免疫細胞
    人民網東京10月16日電(李沐航)位於日本愛知縣豐明市的藤田醫科大學14日宣布,該醫院與京都大學設立的一家醫療機構將使用人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簡稱「iPS細胞」)研發一種針對新冠肺炎的新療法。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單克隆抗體比血漿療法的安全性更高,療效更顯著。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快速蔓延,為此各國正在積極開發各種候選疫苗,各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也在緊張開展臨床試驗,單克隆抗體療法正是其中之一。另外,臨床試驗結果還顯示美普拉珠單抗能顯著縮短病毒核酸轉陰時間,試驗組患者病毒核酸轉陰平均3天轉陰,而對照組為13天,而且試驗組第14天的病毒核酸轉陰率達94%,而對照組只有54%。
  • 臨床案例:幹細胞療法修復肝硬化安全有效
    21世紀是再生醫學的技術時代,在醫學史上具有顛覆性的理論觀點,幹細胞療法作為其核心技術手段之一,成為了臨床醫學者、科研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多種疾病的組織修復改善,我國作為肝硬化大國,幹細胞療法在肝硬化領域也備受關注。
  • 多個國家快速推進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幹細胞療法的臨床研究截止2020年8月,在clinicaltrial 網站註冊的「Stem cells」(幹細胞)相關臨床試驗項目已達5589項,幹細胞療法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幹細胞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國外部分研究經過Ⅰ-Ⅲ期臨床試驗後,已經作為產品上市,用於疾病的臨床幹預。
  • 幹細胞可以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嗎?學術期刊的大數據分析出來了
    自疫情爆發以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在益處支持了全球相關臨床試驗的快速啟動。根據外媒6月8日報導,在美國馬裡蘭州正在進行一項幹細胞治療重症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1],共有300例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患者參與。
  • 美國中止禮來抗體療法臨床試驗:對住院患者效果很小
    因此,該抗體療法在住院患者中的臨床試驗中止。據Biospace網站報導,禮來的中和抗體療法LY-CoV 555是一種IgG1單克隆抗體,可以針對新冠病毒的S尖峰蛋白進行攻擊。該公司於九月中旬宣布臨床試驗二期結果,並開展臨床三期試驗。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如果這款幹細胞療法獲批上市,這一空白也有望得到填補。 值得期待的III期臨床候選藥物 當前,已經有一些幹細胞療法處在臨床試驗後期,隨著臨床試驗順利開展,這些療法距離上市也會越來越近。
  • 幹細胞療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成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稻草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等多個有關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武漢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性良好 相關公司望受關注
    在抗疫藥物研發工作中,幹細胞治療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在發布會上介紹,武漢已經完成了超過200例的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臨床結果提示,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肺部的炎症來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時在重症康復期患者的肺纖維化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作用。
  • 上市9年後,又一款心臟病幹細胞療法接近市場
    心力衰竭III期臨床試驗重啟 2020年初因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CardiAMP幹細胞治療心力衰竭III期臨床試驗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並暫停了一段時間。不過在6月底,這一III期臨床試驗宣布恢復,因疫情而選擇擇期手術的第一例患者已經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完成了試驗性治療[1]。
  • 全球最大新冠臨床試驗迎失望結局!4款候選療法均失敗
    ,旨在檢測多項候選療法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 失望的結果 最近,WHO給出了一份有關這四個治療組別的大型數據分析報告,最終的結果可能會令人失望:這4種藥物對治療新冠肺炎無效或療效甚微。根據400多家醫院,約1.2萬名受試者的臨床試驗結果,即使使用了這4種藥物,患者的存活率也並沒有提高,包括之前給予厚望的瑞德西韋同樣沒有展現出效果。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這場發布會披露了國內當前新冠病毒疫苗、藥物研發的最新進展。據介紹,已有疫苗研發較快的機構向國家藥監局滾動遞交臨床試驗申請材料、並且已經開展臨床試驗方案論證、招募志願者等相關工作。這被形容為「重要進展」。有參與疫苗評審的專家向南都透露,一款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已於昨日(3月16日)進行臨床前評審,「評審結果很好」。
  • 最大規模新冠臨床試驗迎失望結局,4款候選療法均以失敗告終
    ,試圖找到能治療新冠肺炎的療法。現在,WHO已經給出了最終結果,包括瑞德西韋在內4種候選藥物,基本對新冠肺炎無效或療效甚微。撰文 | 楊心舟來源:環球科學早在今年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宣布開展了一項名為「SOLIDARITY(團結)」的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旨在檢測多項候選療法治療新冠肺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