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2021-01-08 內蒙古銀宏資源存儲庫

這是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福生作大會報告時所提出的觀點。他認為:「我們在當時治療病人的過程中抓住了治療的最佳時間窗口。」

他與團隊在基於十幾年開展臨床研究的經驗上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具有炎症去化的功能。進入人體體內後,間充質幹細胞在炎症病變的部位可以發揮免疫調節、抵抗炎症、抗細胞凋亡以及修復損傷的作用。

正是在這一科學依據的基礎之上,以及在國家應急攻關項目的支持下,王福生開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實驗。

早期臨床研究解答三疑問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人體後,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屬於致死型。此外還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這部分人群佔整體病例的30%。

新冠肺炎患者的發展過程包括潛伏期、進展期和恢復期。王福生指出,傳染性最強為潛伏期和進展期,截至目前所有感染者都沒有出現慢性感染的情況。

感染病毒後通常會引起免疫應答,人體免疫的固有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形成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線,這兩道防線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

不過,王福生指出:「細胞免疫在發揮抗病毒作用的同時,也引起了組織的損傷。病毒可以感染肺部、腸道、肝臟甚至其他組織,在人體引起系統性的病理變化。」

在最早期的臨床研究結果中,王福生指出,他與團隊主要回答了三個問題:「第一揭示患者肺部有典型的ARDS 病理特徵;第二揭示了這些損傷屬於異常免疫損傷,並促進了疾病的進展;第三,我們提出應用低劑量的激素治療和免疫調節治療可以提高臨床的療效。」

在世衛組織專家考察中國武漢等疫情後所寫的考察報告中,就大段引用了王福生團隊的上述研究結果。

王福生與團隊通過系統研究發現,重症患者具有顯著的淋巴細胞減少、T 細胞活化以及耗竭等特徵。淋巴細胞減少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是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細胞的凋亡和焦亡,第二是淋巴細胞從外周侵入到組織,第三是重症患者骨髓造血功能被抑制。

「同時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的轉化研究,也闡明了臨床上一些難題和科學問題。比如通過轉化研究系統地揭示了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體內的免疫紊亂、免疫損傷和相關的機制,為臨床方案的制定和疫苗研發也提供了科學依據。」

間充質幹細胞「臨危受命」

截至目前,針對新冠肺炎在臨床上仍然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因此臨床的治療特別關注免疫調節治療、抗炎免疫治療、康復期血漿治療,激素治療及阻斷抗體的治療等。

那麼,針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免疫病理損傷與組織免疫病理損傷,是否有較好的抗炎免疫治療方法?

基於十幾年開展臨床研究的經驗,王福生發現,間充質幹細胞具有炎症去化的功能。進入人體體內後,間充質幹細胞在炎症病變的部位可以發揮免疫調節、抵抗炎症、抗細胞凋亡以及修復損傷的作用。

基於這一科學依據,以及在國家應急攻關項目的支持下,王福生開展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實驗。

他表示,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有嚴格的製備標準和流程,尤其包括了很多質控的標準,使產品達到了臨床實驗的要求,保證了臨床實驗的開展。

間充質幹細胞一期臨床實驗在北京展開,患者在接受間充質幹細胞治療以後效果較好,而且接受治療的整個過程順利、安全、耐受性好,沒有出現任何不良事件。初步觀察結果顯示,患者接觸幹細胞之後出現炎症因子減少,肺部影像的改善等狀況。

讓王福生特別感動的是,一些經過幹細胞治療的患者康復後,主動回來捐獻康復期血漿,使其他的重症病人能有更好的治療手段。

在完成一期臨床試驗以後,他們又緊接著開展了間充質幹細胞二期的臨床試驗。「二期是一個隨機對照雙盲、前瞻性、多功能性的臨床研究,我們原計劃入組90 例病人,按二比一的比例進行入組,觀察三個月的時間。在相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成功入組了100 例病人。同時在後期的隨訪過程中也做到了樣本和信息的全面。」王福生說。

觀察幹細胞治療28 天的結果,研究團隊發現所有的患者安全性良好,沒有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同時還評價了患者整體臟器的儲備功能, 有6 分鐘的步行距離,表明患者經過治療後整體臟器的儲備功能得到了加強。

為全球抗疫提供寶貴經驗程追溯系統,中央隨機化系統等,這些都保證了臨床試驗高質量高標準的進行。」王福生總結道。

在後期重型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病人中, 50% 以上的病人患有肺部炎症的病變,需要吸氧以支持治療,而這些病人主要存在免疫失衡、肺部炎症病變以及組織纖維化等病症。如果在這時接受幹細胞的治療,可以起到免疫調節抗炎作用, 同時促進組織的修復,加快康復。

通過臨床研究,王福生總結出兩點感想:「第一,要穩妥推進我國新冠肺炎幹細胞治療等新型治療技術。我們在國際上最早開展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在國際上發揮了引領作用, 這也彰顯了我國臨床救治和科技水平,提升了國際影響力。現在國際上有很多專家紛紛跟我們聯繫,希望從我們的工作中得到啟發和幫助。我也希望這一研究為推動我國細胞產業的發展起到一些作用。」

目前國際上緊跟著中國的這一臨床研究,已經出現50 多個新冠肺炎幹細胞治療項目,主要分布在美國、歐洲及中國。

王福生指出,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具有科學性、可行性及原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臨床的重大需求。

「希望我國能夠完善法規,尤其是在幹細胞治療的單位備案、項目備案以及批准幹細胞的藥物流程方面,穩妥地加快推進。當然,幹細胞治療是一個系統工程,臨床試驗對試劑產品的質量要求高,臨床試驗難度大。」

他指出,單細胞治療要發展起來,需要科學家不斷地完善技術,需要臨床專家推動臨床研究, 同時也需要企業家通過改善相關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促進項目的推廣和應用。「當然更需要國家及時地發布相關的管理規範和技術指南。」

王福生說:「第二點感想是通過這次疫情, 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今年1 月底,《柳葉刀》雜誌主編邀請王福生寫一篇特邀評述,正面介紹中國應對突發新冠疫情的貢獻。在這一特邀評述中,介紹了中國鑑定病原、開展並建立臨床檢測診斷的方法,並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進行了通報。

「我們建立了火神山醫院,從全國派遣醫務人員支援武漢,更好地開展抗疫研究和臨床病人的治療,所有這些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而疫苗是預防和控制重要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它也是社會的穩定劑和復工復產的強心劑。讓我高興的是,中國的疫苗研發始終處於國際第一梯隊。」

截至做報告當日,國際上共有182 項疫苗的相關研究,有36 項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又有9 項進入三期臨床試驗。這 9 項中有4 項是中國開展的臨床試驗,而且近期針對相關人群的中國新冠疫苗預防接種已經顯示出很好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

王福生指出,中國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這說明中國有著偉大的抗疫精神, 有很好的臨床綜合救治和科研攻關的能力——尤其是有很好的打殲滅戰的能力。」

「我們很高興的是,在這次臨床試驗中採用了一些新的方法,例如臨床試驗用藥編碼以及全程追溯系統,中央隨機化系統等,這些都保證了臨床試驗高質量高標準的進行。」王福生總結道。

(原文轉自:高科技與產業化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我國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三大特徵
    近期媒體報導顯示,王福生院士牽頭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已被列為國家科技攻關的緊急專項。 特徵2:院士助陣,精準施治 在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這場戰役中,周琪院士、王福生院士等牽頭開展了臨床研究。李蘭娟院士在接受總臺央視記者採訪時也兩次提及,在本次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抵抗過程中配合應用幹細胞作為輔助治療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它是免疫過激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臨床表現1。
  • 已有疫苗遞交臨床試驗申請,國內新冠病毒藥物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藥物研發進展:法匹拉韋已完成臨床研究,療效很好據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目前臨床治療中,針對輕型、普通型向重型轉化的阻斷,重點推動磷酸氯喹、法匹拉韋和中醫藥;針對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點推動恢復期血漿、託珠單抗、幹細胞和人工肝的臨床應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進展。
  • 幹細胞療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成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稻草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等多個有關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武漢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 ...重症患者具有良好潛力|抗體|臨床試驗|新冠肺炎|麥可·羅斯巴什
    最近,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也正在積極開展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希望率先研發出單克隆抗體藥物。不過,空軍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陳志南院士領導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已率先開展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並取得初步療效。
  • 五位院士齊聚光谷,中國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度來漢頒獎
    王擁軍從醫38年來則一直工作在腦血管病醫、教、研、防一線,由他開創的針對高危非致殘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新方法分別入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3年度國際醫學領域重大進展」和《柳葉刀神經病學》「國際腦血管病領域年度八大進展」。
  • 幹細胞已治療64位新冠危重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劇烈炎症反應
    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17日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和修復。在前期臨床研究的基礎上,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團隊等均已入駐武漢,開展對危重型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救治,已經治療了64位危重病患者。
  • Aging and Disease:新冠肺炎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結果
    至2020年3月19日,持續近兩個月的抗疫攻堅戰迎來了新的勝利:全國31省市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實現0增長。然而,目前我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尚有兩千多人,如何儘快治療重症患者、進一步降低死亡率,將是現階段的重點問題。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為進一步提升幹細胞救治新冠肺炎臨床研究項目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協調優勢資源,救治(危)重症患者,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於3月10日聯合發布《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 首份新冠逝者病理報告發布!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新聞...
    首份新冠逝者病理報告發布!王福王福生院士領銜,來自微創取樣 發病第13天,病人的症狀仍無改善,但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以上。 發病第14天下午,他的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迅速惡化。儘管接受了HFNC氧療(100%濃度,流速40 L/min),其血氧飽和度值還是下降到60%,並發生心臟驟停。 研究組立即對患者進行有創通氣、胸部按壓和腎上腺素注射治療,但很不幸,搶救未成功。患者於北京時間1月27日18時31分死亡。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對於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診療方,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目前為止仍沒有確切有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臨床一開始是用既往治療其他病毒感染如SARS、Mers病毒、伊波拉病毒等的藥物試治療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隨著對治療的探索,不斷開展臨床試驗,逐漸明確了能為患者帶來一定療效的藥物。
  • 8院士齊聚羊城,縱論中國精準醫學前沿與創新
    【2】幹細胞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科學可行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教授王福生視頻連線幹細胞治療疾病是精準醫學的一重要研究方向王福生院士通過視頻以題為《肝病和新冠肺炎細胞治療的最新進展》向大會分享了細胞治療的觀點與看法。幹細胞為什麼能幫助治療肝病?他認為,細胞治療是肝病免疫學的特點。免疫具體表現為免疫防禦、免疫穩定和免疫監視。
  • 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報告證實,患者的死亡原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
    全球首份新冠肺炎患者病理報告由中科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國家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團隊完成,2月17日在國際著名醫學學術期刊《柳葉刀呼吸醫學》(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在線發表。
  • 阻擊疫情,幹細胞能幹點什麼
    現階段,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相關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效?幹細胞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幹細胞治療傳染病臨床上早有應用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分化能力的多潛能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系列研究表示,幹細胞能夠多向分化為組織細胞,替代衰老死亡的細胞。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根據新冠肺炎應急需求,圍繞「可溯、可診、可治、可防」的防控需求,明確了臨床救治方案的優化和藥物篩選、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疫苗研發、動物模型構建這五個主攻方向。 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在病毒病原和流行病學方面,初步排除新冠肺炎的來源與已知家禽家畜的關係,提出蝙蝠是最有可能攜帶新冠病毒的源頭。
  • 科學網—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發布
    本報訊 2月17日,中科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302醫院)教授王福生領銜的團隊,在《柳葉刀—呼吸醫學》上發表了首份新冠肺炎逝者病理報告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安全性良好 相關公司望受關注
    在抗疫藥物研發工作中,幹細胞治療一直受到高度關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在發布會上介紹,武漢已經完成了超過200例的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臨床結果提示,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肺部的炎症來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時在重症康復期患者的肺纖維化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作用。
  • ...臨床研究|新冠肺炎|細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clinicaltrials.gov
    近年來,多個團隊開展了幹細胞治療 ARDS 的研究,取得積極結果。如今,科學家期待著幹細胞能在新冠疫情中發揮作用。全球概況目前,在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資料庫 ClinicalTrials.gov 上註冊了 36 項幹細胞治療 COVID-19 的臨床試驗。和其他幹細胞研究一樣,這些臨床試驗依然是中美兩國在主導。
  • 王福生院士:中國3歲以下兒童慢性B肝治癒率可達80%
    11月7-8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舉辦的「健康中國 產業領袖」項目第三期培訓班正式開課,中國科學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學部主任、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專訪時提到,慢性B肝兒童患者儘早進行抗病毒治療的話,治癒率非常高,但是目前很多醫生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