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療法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成新冠重症患者救命稻草

2020-12-05 天眼新聞

截至4月27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病例超280萬。與持續攀升的感染人數相比,更令人不安的是,許多國家醫療資源不堪重負,搶救危重病人缺少特效藥。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間充質幹細胞治療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等多個有關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應急科技攻關項目立項。科技部相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在武漢已經完成超過200例幹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安全性良好。  間充質幹細胞憑藉著免疫調節機制、抗炎作用、修復受損組織等特性,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起到很好的作用,為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帶來新希望。  那麼,間充質幹細胞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它是如何助力新冠肺炎治療的?我國的研究進展走到哪一步了?  被比做「孫悟空」 可以變身為人體內多種細胞  要了解幹細胞療法,首先讓我們先捋一捋什麼是幹細胞,以及它們是如何應用到臨床治療中。  幹細胞是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潛能的原始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種功能細胞或器官,在醫學界稱之為「萬能細胞」。  「幹細胞存在於人體多種組織中,包括骨髓、脂肪、牙髓、胎盤、臍帶等。」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周君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幹細胞可以分為胚胎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  這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放異彩的間充質幹細胞,就是成體幹細胞的一種,它也被比做「孫悟空」,可以「變成」人體內多種細胞,比如成骨細胞、肌細胞、肝細胞等等。  此外,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免疫調節作用低免疫原性的特徵,能發揮免疫重建的功能,對配型的要求不嚴格。這些特性都賦予了間充質幹細胞廣闊的疾病治療前景。  事實上,關於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疾病的研究已經開展多年,在一些臨床疾病治療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間充質幹細胞具有治療上百種疾病的潛力,比如腦卒中、糖尿病、骨關節炎等疾病,國內外都在大力推動間充質幹細胞的臨床研究與轉化。」周君介紹說。  南京市民徐女士,每年8月都會到銀行匯一筆保管費,她女兒的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自出生後就一直保存在浙江某幹細胞庫內。  據周君介紹,圍產組織(胎盤、臍帶、羊膜等)是間充質幹細胞的最大來源之一。相較於骨髓間充質幹細胞, 圍產組織間充質幹細胞分化能力更強,免疫原性更低,這就賦予了這一類間充質幹細胞更大的臨床應用前景。  近年來,間充質幹細胞已經成為了醫學研究的新焦點。據統計,1990年至2019年,生物醫學論文資料庫Pubmed上檢索到的與間充質幹細胞相關的文獻累計超過55000篇。  有效控制炎症因子風暴 成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張張「白肺」CT圖片和重症病人無法呼吸的場景,讓許多人心有餘悸。  「炎症因子風暴是造成許多病人呼吸衰竭等臨床重症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周君表示,一旦形成炎症因子風暴,就會引起人體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免疫系統在殺死病毒的同時,也會殺死大量肺的正常細胞,嚴重破壞肺的換氣功能,導致患者呼吸衰竭,直至缺氧死亡。  如何讓失控的免疫系統安靜下來,成為科研人員瞄準的方向。具有免疫調節和抗炎能力的間充質幹細胞就進入了各家科研機構的視野。早在2月3日,李蘭娟院士在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時就指出,幹細胞在前期浙江的幾例患者治療中「非常有效」。  現有的研究已證實,間充質幹細胞一方面可以憑藉低免疫原性,以及對先天性和獲得性免疫的調節,能夠有效控制過激免疫反應,抑制其對人體多器官造成的損害;另一方面,幹細胞在通過靜脈輸注進入人體後,部分聚集在肺部,具備改善肺部細胞微環境、保護肺泡上皮細胞、改善肺功能的潛力。  「以往的臨床研究已經顯示,間充質幹細胞輸注治療急性肺損傷、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衰竭等呼吸系統疾病均顯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改善患者氧合指數、降低肺部的炎性損傷。」周君說。  雖然不是直接消滅病毒,但幹細胞將可能有助於緩解炎症反應,改善肺功能,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多項臨床試驗證實,間充質幹細胞在新冠肺炎尤其是治療重症患者具有成效。在缺乏特效治療方案的背景下,間充質幹細胞成為一些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命稻草」。  已完成200多例臨床治療 開展幹細胞療法中國起步更早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伊始,帶有「修復」「更新」等光環的幹細胞技術就備受人們關注。  在4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已在武漢完成超過200例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  早在2月1日,鄭州大學附屬河南省人民醫院的「間充質幹細胞(MSC)治療新冠病毒引起的重症肺炎有效性臨床研究」項目就獲批准,成為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應急科研攻關項目。  據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目前的幹細胞應急攻關項目包括全球首個獲批開展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的幹細胞藥物,以及間充質幹細胞製劑。  而在今年2月底,中國科學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已經有2篇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研究論文刊出,說明我國在此領域起步更早、走得更快。  目前,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支持的王福生院士團隊、周琪院士團隊、劉中民教授團隊,均入駐武漢,開展對(危)重型患者的臨床研究與治療。  3月10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幹細胞生物學分會和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還聯合發布了《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臨床研究與應用專家指導意見》。  「但是幹細胞療法並非十全十美,它的擴增、分化效率和潛在成瘤性是制約臨床應用的主要障礙。」周君告訴記者,幹細胞可以分化成各種類型的、成千上萬的細胞,每一步調控的過程都非常複雜,包括轉錄、表觀遺傳修飾、蛋白質修飾等都會對其分化產生影響,在調控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研究清楚的時候,就很難對它的分化命運和功能精準控制。如果不能精準調控,那麼幹細胞很有可能過度增殖或異常分化,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結果。   「調控是一個複雜的網絡,目前我們只是沿著一條路線去看它的調控,肯定會有一些我們還未觀察到的潛在風險。」周君認為,正是因為存在這樣的風險,所以幹細胞療法在實際應用之前會接受嚴格的評估。

來源 科技日報

編輯 彭謙

編審 肖慧

相關焦點

  • 突破性的幹細胞療法可能會挽救更多新冠患者的生命
    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明,一種突破性的新冠治療理念確實有效。 對於出現危及生命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的重症患者,幹細胞療法可以挽救生命,加速COVID-19的康復。    研究人員表示,幹細胞遷移到肺部,可以糾正免疫和炎症反應,減少所謂的「細胞因子風暴」。
  • 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
    第六版診療方案提到的「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對象以及提到的具體治療方案但在許多的媒體、新聞報導中,血漿和血清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1910年的脊髓灰質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歷史事件中都有過使用康復患者全血或血清的嘗試。即便是在現代醫學取得長足進步的21世紀,血漿療法依舊管用。無論是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還是死亡率極高、被寫進小說,搬上大銀幕的伊波拉病毒,在它們疫情暴發蔓延的初期,血漿療法都派上過用場。
  • 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虎嗅網
    第六版診療方案提到的「康復者血漿治療」適用對象以及提到的具體治療方案但在許多的媒體、新聞報導中,血漿和血清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1910年的脊髓灰質炎、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等歷史事件中都有過使用康復患者全血或血清的嘗試。即便是在現代醫學取得長足進步的21世紀,血漿療法依舊管用。無論是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還是死亡率極高、被寫進小說,搬上大銀幕的伊波拉病毒,在它們疫情暴發蔓延的初期,血漿療法都派上過用場。
  • 幹細胞治療新冠是「智商稅」還是「人民的希望」?
    最近,美國一名49歲的新冠患者在病情逐漸惡化,甚至一度生命垂危的情況下接受了由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開發的未經測試的胎盤幹細胞療法。接受治療十天後,這名患者就摘掉了呼吸機,開始自主呼吸;在經過將近七個星期的治療後,康復出院。
  • 「託珠單抗」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療效顯著,20名危重症者19名已康復出院
    3月5日發表在ChinaXiv上一篇題為《Effective Treatment of Severe COVID-19 Patients with Tocilizumab》的論文顯示:託珠單抗對治療新冠重症患者療效顯著,在參與治療的20名重症患者者,已有19名康復出院,剩餘1名恢復良好。
  • 前沿科學:幹細胞療法有望為抑鬱症患者「排憂解難」
    導語:科學發展至今已有了巨大突破,幹細胞療法的發現與發展為人類的醫學理念帶來了巨大的轉折,面對日益增多的抑鬱症,幹細胞療法有望為其「排憂解難」。抑鬱症:它在所有精神及神經疾病中排名第一,誘因多樣化,典型症狀包括持續情緒低下、快感消失、食慾下降、注意力集中障礙並伴有睡眠質量不佳,嚴重者厭世,給患者及家庭成員造成沉重精神壓力。目前抗抑鬱的臨床方法遠不理想,病情難以緩解,迫切需要一種合適且有效的抗抑鬱方式。
  • Aging and Disease:新冠肺炎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結果
    點擊查看 Aging and Disease 雜誌發表封面論文,間充質幹細胞移植療法能迅速、顯著改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預後,有效規避細胞因子風暴,為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提出新思路
  • Nat Commun:幹細胞因子和外泌體吸入療法有望治療肺纖維化和肺部炎症
    )可修復小鼠和大鼠因肺纖維化所致的肺損傷,這項工作為肺纖維化患者提供了一種潛在的無創治療手段。此外,科研人員發現,儘管單獨使用 LSC-Exo 吸入治療具有與 LSC-Sec 治療類似的治療效果,但全分泌組吸入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 血漿治療是「稻草」還是「神藥」?專家:謹慎樂觀,尊重科學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則表示:「有部分患者恢復期血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非常高。」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當下,對眾多確診患者來說,血漿治療能否成為救命稻草?兩位免疫學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謹慎樂觀。
  • 幹細胞療法發揮3個功能,有望改善全球2.6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
    其中,在肝臟疾病中,幹細胞療法已被用於病毒性肝炎誘導的肝硬化,我國已有五項幹細胞療法針對肝硬化的臨床備案項目,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幹細胞療法在脂肪肝轉化為肝硬化中的應用,幹細胞療法改善肝功能具有顯著的效果。
  • 破解CAR-T細胞治療引發炎症風暴之謎—新聞—科學網
    (劉玉京供圖) 3年前,當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CAR-T細胞療法應用於治療B淋巴細胞白血病時,這種以活的細胞作為藥物治療疾病的時代帷幕被徐徐拉開。 炎症風暴的困惑 所謂的CAR-T細胞治療是指,採用基因工程的手段,人為地改造T細胞,使其表面表達一種嵌合抗原受體(CAR),以達到高度有效地識別腫瘤細胞的目的。
  • 狙擊新冠肺炎「炎症風暴」!中國力量破解新冠肺炎炎症風暴謎團,IL...
    所以適度的炎症因子釋放是CAR-T細胞治療有效的表現。  然而一旦炎症因子過度釋放,破壞了患者體內的免疫平衡,就會出現過度免疫的現象,患者會表現出發熱、乏力、頭疼等症狀,還會出現多器官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 CAR-T療法細胞因子風暴關鍵因子或為IL-1(2018.05.28-2018.06.03)
    該藥物同時被批准用於對其它療法耐藥的患有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TP)的成人和兒童,以及慢性C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  數據顯示接受ADT治療的前列腺癌倖存者更可能患上心血管疾病、抑鬱症、糖尿病、胃酸紊亂、高血脂、骨質疏鬆症和炎症/疼痛等疾病。2017年澳大利亞有超過200000名前列腺癌男性患者。其中80%是長期倖存者,但是其中有許多人死於前列腺癌之外的其他誘因,主要是慢性疾病。
  • 抑鬱症非同兒戲,幹細胞療法有效預防其自殺傾向
    03、幹細胞為抑鬱症創造新希望  現代再生醫學表明,幹細胞療法有助於擺脫抑鬱這條黑影。人體的生理狀態會引起抑鬱症,抑鬱症也同樣會作用於身體。  2012年,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來自杜克大學關於抑鬱症研究的文章。
  • 前沿:幹細胞療法治療肝硬化最新臨床研究進展
    傳統幹預肝硬化方法——肝移植,雖然是最有效幹預手段,但由於肝源缺乏、手術費用較高及術後排斥反應等問題,使得肝移植幹預並未得到廣泛應用。因此肝硬化幹預方法研究成為是醫學界研究熱點。利用幹細胞療法幹預肝硬化是近年新出現幹預方法。
  • 2020年有望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如果獲得批准,這款幹細胞療法將於2020年在美國推出。這也意味著Ryoncil有望成為2020年獲批上市的幹細胞療法。 接受異基因骨髓移植的患者中約有50%發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儘管有最佳的治療和護理標準,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最嚴重的患者(C/D或III/IV級)的死亡率仍高達90%。這款療法已在三項單獨的研究中用於309名SR aGVHD兒童患者的治療,也被作為挽救療法用於241名標準治療失敗的SR aGVHD兒童患者(80%C/D級)。
  • 幹細胞療法對難愈性創面的研究進展
    自1998年人胚胎幹細胞成功獲得後,幹細胞治療的出現促進了多種與炎症、組織損傷及再生修復相關疾病的治療手段和策略的革新。研究人員開始嘗試應用幹細胞治療各種創傷,21世紀初,MSCs成為難愈性創面修復中最有應用潛力的細胞。
  • 幹細胞療法對抑鬱症的最新研究進展
    患病率、復發率、自殺率居高不下,難以治癒給家庭和社會均造成了沉重負擔,加強抑鬱症的防治研究,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及藥物變得尤為重要。幹細胞是一類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和免疫調節的原始細胞群。近年來,幹細胞用於神經系統疾病如漸凍症、阿爾茨海默症、脊髓損傷和帕金森症等的臨床研究,取得顯著療效。科研人員將其應用於抑鬱症等相關精神疾病的研究中。
  • 創傷性損傷患者如何改善,幹細胞療法研究最新進展
    TBI 主要表現為平衡和協調能力差、學習認知能力、記憶能力降低和情感障礙,此外嚴重的TBI 患者還可能出現反覆嘔吐、瞳孔擴張、下肢虛弱等一系列中樞神經受損表現。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後的修復、再生是困難的,主要原因是:①神經元等神經細胞是高度分化的終末細胞,本身的再生能力較小;②神經營養因子分泌不足,局部微環境不利於受損神經系統修復;③損傷後,機體分泌炎症因子和多種細胞因子,抑制了突觸再生並加重缺血缺氧發生;④損傷部位疤痕的形成,對神經再生具有物理和化學屏障作用,增加了神經突觸延伸生長的難度。
  • 三大作用機制,幹細胞療法對自身免疫性肝炎前景廣闊!
    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肝病大國」,肝病患者人數約佔全球總人數的二分之一。臨床上常見的肝臟疾病包括B肝、A肝、C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在眾多的肝臟疾病患者中,以肝炎患者居多。而肝炎可以說是肝臟病變的第一步,肝臟的最初感染反應出來就是肝炎,若不加以控制,肝炎會進一步轉化為肝硬化和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