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治療是「稻草」還是「神藥」?專家:謹慎樂觀,尊重科學

2021-01-17 科學網

作者 | 陳歡歡 徐競然


2月1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已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新冠肺炎特免血漿,10餘位危重病人在治療後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症狀明顯好轉。


當晚,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也表示,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體內含有大量綜合抗體能對抗病毒,並呼籲已康復患者積極捐獻血漿。


一時間,「恢復期血漿治療」作為「重磅消息」成為關注熱點。


此前,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高級實驗師張化俊向《中國科學報》透露,正在測定臨床治癒病人血液中抗體的效價,如果效價高且安全可行的話,將會比疫苗能更快地用於臨床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則表示:「有部分患者恢復期血清新冠病毒中和抗體非常高。」


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的當下,對眾多確診患者來說,血漿治療能否成為救命稻草?


兩位免疫學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謹慎樂觀。


《中國科學報》:據報導,新冠特免血漿已經在臨床應用到10多名患者身上,並且在短時間內就取得較好效果。您認為在此次疫情中,血漿治療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黃波:

現在下結論說有特別明顯的效果還為時尚早,方案需要進一步優化。可以嘗試,但不一定可以大面積推廣。


血漿療法的原理很簡單,收集康復病人的血漿處理後進行混合用於治療。


但實際上,不是每個康復病人的血漿都是有用抗體,必須把康復患者最有效的血漿、最好的抗體挑出來。


可能10個患者裡只有一兩個患者的體內抗體有效,其他可能效果一般,如果混合起來可能效果就弱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經費做比較多的檢測。


▲ 匿名專家:

我很支持,也很期待,但是謹慎樂觀。


康復期血漿療法歷史悠久,從動物血漿中提取抗體已經有100多年歷史,但是近五六十年臨床不常用,如果有其他好的藥物和方法一般都不會選用血漿療法。


在對抗伊波拉病毒時曾使用,也有少數案例成功。


因為沒有特效藥,在第五版治療方案指南中加入了血漿療法,針對重症病人使用。


現在只是小規模使用,能保證安全性和療效。但我認為大規模使用的可能性不大。


大規模製備和小批量應用概念完全不同,有很多制約因素。


如果是血漿一對一的治療,治療水平難以保持一致;如果是混合的,雖然可以提高穩定性,但如果裡面有一個人帶有B肝或HIV等病毒,就有可能導致傳染病。


歷史上不管是破傷風還是白喉都是大批量血漿混合來製備,一旦血漿混合,很難保證效果的均一性。


《中國科學報》:您是否認同將血漿治療看成治療新冠肺炎的救命稻草?


▲ 黃波:

救命稻草不太準確,這不像電影裡描述的,一針打下去就有效,如果有這樣的奇效之前早就大範圍使用了。


比如之前伊波拉病毒感染時也有血漿治療,有一定效果,但不如預期的那麼理想。


▲ 匿名專家:

是救命稻草,可以救命,但是只是「稻草」,大規模使用難度很大,不能神話,不要看作「神藥」。


《中國科學報》:血漿療法比較古老和成熟,用在新冠肺炎治療中還要注意哪些問題?還需要進行哪些科研工作?


▲ 黃波:

首先是從免疫學角度加深對抗體的認識。


一定要注意,新冠肺炎是一個免疫性疾病,最終控制、消滅體內病毒的是靠機體的免疫細胞。


抗體作為機體對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被寄予厚望。


然而,並非只要機體產生出抗體,就能控制住病毒,有些抗體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促進新冠肺炎發展。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群,個體體內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針對病毒的抗體,有中和性抗體,也有非中和性抗體。


中和性表面抗體與病毒結合阻止病毒進入細胞;非中和性表面抗體與病毒結合,介導免疫細胞吞噬、清除病毒。


如果進入的時機不對,病毒可能會反而激活巨噬細胞,促進炎症風暴,在中後期導致肺部免疫損傷。


所以,針對不同的病毒抗體,篩選病人血漿是一個挑戰,這個工作要做的比較細緻。


▲ 匿名專家:

恢復期血漿對部分重症患者可能有治療作用。


但總體受益還是要進行免疫學研究,首先就是補齊基礎研究。


這次從2月8號開始的治療,現在就公布了結果,進展還是很快。也許會跳過基礎研究的步驟大面積試用。


我想這是一個緊急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血漿療法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需要紮實的基礎研究才能夠使用。


比如,康復期患者的血漿中發揮效果的抗體的種類和含量都是未知的,還有沒有其他的抗體?抗體對人體有沒有其他安全性的風險?


另外,缺乏康復期血漿和正常人血漿的對照實驗。對於重症患者來說,後期出現各種生理和免疫功能紊亂以及營養衰竭現象,即使輸入正常人的血漿,也可能起到緩解作用。


還需要提醒大家,剛剛出院的人、老年人、身體虛弱的人,捐獻血漿要量力而行。


尤其是一些感染比較嚴重的人,細胞因子風暴可能還沒過去,免疫沒有完全恢復,不適宜捐獻。


《中國科學報》:一般來說,完成基礎研究都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疫情嚴重的特殊時期,是否應該鼓勵進行各種嘗試?


▲ 黃波:

應該鼓勵各種嘗試,但是不管是藥物、疫苗還是血漿,都必須要有科學依據,不能太粗放。


關於做藥、疫苗、抗體需要多長時間,這在科學界是有基本常識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超越科學規律,除非使用了非經典的、打破常規的方法,否則只能遵循基本科學規律。


尤其是我們對於抗體複雜性的認識還需要加深,接種疫苗、產生抗體很容易,但是要產生這種保護性中和抗體卻很不容易,這給疫苗研髮帶來巨大挑戰,我們應持謹慎的態度,開展深入細緻的工作。


▲ 匿名專家:

嘗試確實是好的,我也很期待。但是這次整體看起來確實不夠慎重,有點病急亂投醫。無論是藥還是疫苗,我個人認為短時間之內難有顯著進展。


冠狀病毒已經存在很久了,但世界上還沒有任何商品化的冠狀病毒疫苗上市,必須客觀看待這一問題。


當然,新冠病毒也可能發展成跟人類長期共存的普通病毒,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完全消滅它,只能控制。


如果做這種打算,現在應該有一個過渡計劃,從高壓狀態慢慢過渡到普通防治,降低威脅。這也需要進行藥物、疫苗等方面的準備。


(封面圖片來源:中新網)


編輯 | 宗華

排版 | 李言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相關焦點

  • 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
    >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使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的臨床試驗註冊(圖源:中國臨床實驗註冊中心)在面對像新冠肺炎、非典肺炎這樣暫時沒有特效藥的傳染病時即便是在現代醫學取得長足進步的21世紀,血漿療法依舊管用。無論是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還是死亡率極高、被寫進小說,搬上大銀幕的伊波拉病毒,在它們疫情暴發蔓延的初期,血漿療法都派上過用場。
  • 血漿和血清,誰才是救命稻草?-虎嗅網
    >似乎並沒有被很好的區分,究竟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救命稻草?使用恢復期血漿治療的臨床試驗註冊(圖源:中國臨床實驗註冊中心)在面對像新冠肺炎、非典肺炎這樣暫時沒有特效藥的傳染病時即便是在現代醫學取得長足進步的21世紀,血漿療法依舊管用。無論是同為冠狀病毒導致的非典型性肺炎和中東呼吸症候群,還是死亡率極高、被寫進小說,搬上大銀幕的伊波拉病毒,在它們疫情暴發蔓延的初期,血漿療法都派上過用場。
  • 康復者血漿治療法初見成效 緊急替代法推廣應謹慎
    專家:康復者血漿療法有效但為緊急替代法,推廣有風險應謹慎2月14日一早,上海28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者中,就有6人願捐獻血漿。據微信公號「中國生物」消息,國藥中國生物已成功製備出新冠病毒特免血漿,已投入臨床,超10名危重患者接受治療,症狀明顯好轉。
  • 抗癌神藥PD-1:早用早好還是救命稻草?
    這幾年,PD-1/PD-L1抗體藥物風靡全球,創造了無數奇蹟,時不時被冠以「抗癌神藥」的名頭。隨著8種藥物獲批上市,我國的癌症治療也接軌世界,正式進入「免疫狂歡」時代。今天,我們來說一個重要的問題:PD-1/PD-L1藥物到底該何時使用?
  • 「血漿治療」背後的科學原理
    陳鍾昊/攝(新華社發)  3月1日,寧夏血液中心工作人員向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葉先生(右二)表示感謝。新華社記者 馮開華/攝  連日來,多地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的新聞頻頻走進公眾視線,不時也有專家向更多康復者呼籲捐獻血漿。
  • 單採血漿供應鏈:吸毒者獻漿與「神藥」缺口並存
    原本兩三百元的「營養費」、「誤工費」,旨在鼓勵人們自願獻出血漿,但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卻變成了一條涉及未成年人、吸毒者的怪異利益鏈條。而另一邊,「神藥」一般的血漿製品,始終因血漿缺乏而自產不足,進口依賴度很大。2019年春節前,一場事關單採血漿、血漿製品的熱議突起。
  • 專家詳解血漿治療「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此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就增加了「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建議針對重症病人使用。 那麼,血漿療法起源於何時、在近些年的重大疫情中有著怎樣的應用、對血漿捐獻者的健康有無影響?針對公眾關心的問題,中國科協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黃波和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中心主任醫師蔣榮猛,詳解血漿治療的「前世今生」。
  • 多家血製品公司領漲 但恢復期血漿治療沒那麼簡單
    (原標題:「恢復期血漿」治療沒那麼簡單:專家提示推廣應用難點)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 原理是什麼?
    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有一線醫療專家確認了「血清療法」用於臨床救治。實際上,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使用康復期患者的血漿輸注進行臨床治療的思路,在抗擊SARS疫情時期實際上就已有之。
  • 用給狗狗打寄生蟲的藥治療癌症,救命稻草還是荒誕之舉?
    就在這個時候,一條來自美國的新聞讓Yoyo又感覺有了希望,有人靠吃一種叫做芬苯達唑的「狗藥」治好了癌症。用Yoyo自己的話來說,就好像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姑且一試吧。喬爺馬上把自己的病例傳真給了美國癌症治療的頂級機構——德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始進行規範的積極抗癌治療,放療(含頭部預防照射)、化療,治療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喬爺在2017年1月的檢查中被發現,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了胃、肝臟、胰臟、膀胱、骨骼,MD安德森的專家預測,他大概只有3個月的生命了,並介紹喬爺參加了新藥的臨床試驗,如果有效,大概能延長喬爺1年的壽命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其原理是什麼?
    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有一線醫療專家確認了「血清療法」用於臨床救治。 實際上,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
  • 能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康復者血漿治療」是個啥?血漿可以直接輸入...
    最近全國都深受疫情的影響,但值得高興的是最近專家們找到了一個可以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好辦法,那到底什麼是康復者血漿治療?康復者抗體進入患者體內,如同注入特異性炸彈,可以迅速識別並清除病毒,康復者痊癒後,抗體仍然會存在在體內一段時間,將康復者血漿提取出來,經過一系列處理,得到相對純化的對抗病毒的中和抗體,用於其他患者的治療,當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的情況下康復者血漿成為治療的壓艙石。那麼,康復者血漿從那裡來了?
  • 康復患者的血漿是特效藥嗎?和疫苗有什麼區別,可以人工製造嗎?
    其實血漿治療這個方法並不是什麼特別新鮮的事物,早在03年「非典」也就是SARS疫情爆發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就曾經提出過使用特免血漿進行治療的方案,而且也在臨床上取得了不錯的療效,而且在這次疫情中我國衛健委發布的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早已提出「可以對重型、危重型病人可以採用恢復期血漿進行治療」。特免血漿是特效藥嗎?
  • 今天,他們捐獻血漿了!血漿治療有風險嗎?捐血者身體有何影響?專家...
    對於血漿治療是否有風險,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表示,任何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風險,血漿輸入存在不確定因素,但在重症病人救治方面是必要的選擇,風險遠遠小於獲益。目前血漿輸入主要用於重症患者的治療。白巖松:對於捐獻血漿的人有風險嗎?
  • 「血漿治療」帶來的希望與隱憂 專家:真實情況遠為複雜
    日前,針對從康復患者血漿中提取特免血漿以及特免球蛋白,用以治療新冠病毒的說法引發大量關注。有網友甚至認為,該治療手段的出現,距離病毒被徹底戰勝已經不遠了。上述治療手段能否100%確保患者治癒?實施過程中是否會產生不良反應?是否每一位康復患者的血漿都可選用?對於種種問題,中新網就此對話了相關專家。
  • 又是神藥!英國科學家嘗試用ibuprofeno幫助治療新冠病毒!
    在西班牙看醫生時, 無論是頭疼腦熱還是感冒發燒, 醫生經常會開的, 被人們稱之為神藥, 萬能藥的ibuprofeno再次上榜。根據當地媒體報導, 英國科學家將進行試驗, 以確定ibuprofeno(一種廣泛用於治療炎症或疼痛的藥物)是否可以幫助治療住院的新冠病毒患者。在這項名為「自由」(Liberate)的試驗中, 除常規治療外, 一半的患者還將接受ibuprofeno治療。但是, 這些測試將使用特殊的ibuprofeno配方, 而不是可以在英國藥房購買的常規藥丸。
  • 「血漿治療」到底有多神奇
    新冠疫情期間,不時有專家呼籲新冠肺炎康復者捐獻血漿,血漿治療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神奇嗎?它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血漿的神秘面紗吧。 什麼是血漿血漿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為身體中重要的「搬運工」,其主要作用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以及運走人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
  • 比血漿治療更有優勢!聞玉梅院士詳解「單克隆抗體」新思路
    這幾天,多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接受血漿抗體治療效果顯著的消息傳出後,「血漿治療」一時大熱。 有人稱其為抗疫「新希望」,也有人質疑血漿治療存諸多風險,且來源是一大問題,只能算作一根「稻草」。 「不要只盯著血漿,血細胞也是個『寶』!」
  • 神藥面世:最後的保健品大佬要上岸了?
    一個有造假嫌疑的人憑藉爭議重重的研究過程發明出如此療效驚人的「神藥」,也難怪饒毅、方舟子以及國內外同行紛紛表達質疑。阿茲海默症即老年痴呆,是繼心腦血管、惡性腫瘤之後,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疾病,目前有效治療藥物只有5種,且僅可輕度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聊勝於無。誰要是能研發出新的有效藥物,不僅財源滾滾,更是學術領域的偉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