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新京報《獸藥抗癌:難辨療效的求生之路》文章一出,國內一個特殊的群體——「芬苯抗癌族」浮出了水面。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他們都是癌症患者,或是癌症患者的家人,他們正在以一種既迷茫又堅定,既恐懼又無畏,既穩紮穩打又孤注一擲的矛盾心態,嘗試用一種給狗狗打寄生蟲的獸用藥——「芬苯達唑」進行前途未知的「抗癌治療」。
在社交軟體中搜索,可以發現大量芬苯達唑抗癌交流群。
Yoyo是這個群體的一員,65歲的母親2018年5月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在經歷了常規治療後效果不佳,2019年5月又出現易瑞沙靶向治療耐藥後,不得不參加了特羅凱盲試。
也許了解肺癌治療的人能夠看懂上面的過程——Yoyo的母親已經無路可選了。
絕望就像一面牆一樣轟然壓過來,一點還手的餘地也沒有。
就在這個時候,一條來自美國的新聞讓Yoyo又感覺有了希望,有人靠吃一種叫做芬苯達唑的「狗藥」治好了癌症。用Yoyo自己的話來說,就好像抓到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姑且一試吧。
從2019年5月11日起,Yoyo除了給母親吃醫院開出的抗癌藥物之外,還會按照自己加入的芬苯抗癌群裡推薦的配比,規律地給母親吃這種給狗狗打寄生蟲用的獸藥——芬苯達唑,此外還需要服用配合芬苯達唑的其他幾種藥物。
開始的時候,Yoyo每次看到白色藥瓶上紅色的「獸用」字樣都會感到無比辛酸,但又無可奈何,只能假裝一切是那麼的平常。
和這個群體中的很多人一樣,Yoyo繼續著她和母親的「狗藥」抗癌方案,今天,是她們用藥第14周的第1天……
「芬苯達唑這種狗藥能治癌症」,這種說法在坊間被口耳相傳時,往往會帶上一位傳說中被這種方法拯救的「典型」——傳說中的「喬爺」。
這位喬爺確有其人,他就是住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的Joe Tippens。喬爺在2018年6月20日的博客中對自己做了介紹。他是一位成功商人,口頭禪是「態度決定一切」,喜歡用積極的思維方式作為戰勝逆境的方法。
2016年8月,正在喬爺準備搬到瑞士蘇黎世並接受一項大型私募股份公司合作人的工作前兩天,他被診斷患有「小細胞肺癌」。
喬爺馬上把自己的病例傳真給了美國癌症治療的頂級機構——德州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開始進行規範的積極抗癌治療,放療(含頭部預防照射)、化療,治療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喬爺在2017年1月的檢查中被發現,惡性腫瘤已經轉移到了胃、肝臟、胰臟、膀胱、骨骼,MD安德森的專家預測,他大概只有3個月的生命了,並介紹喬爺參加了新藥的臨床試驗,如果有效,大概能延長喬爺1年的壽命……
一切聽起來已經成為定局。
不過,出於一貫的積極心態,喬爺開始尋找「非主流」的治療方法。他在自己經常光顧的俄勒岡州立大學OSU球隊的論壇上,發現一位獸醫發帖:「如果你患有癌症或者認識某人得了癌症,請給我留個言」,由於喬爺認識發帖人,便主動聯絡了他。
這位獸醫介紹給喬爺一個採用犬類抗寄生蟲藥物PanacurC(也就是狗藥「芬苯達唑」)的非主流治療方案,在使用了這種方案後,2017年5月再次檢查時,喬爺的檢查結果是腫瘤已經「全部清除」。
喬爺所採用的獸藥方案,被稱作「喬套餐」。之所以被稱為套餐,是因為獸藥芬苯達唑不是單獨使用的。
喬套餐是這樣的:
芬苯達唑1g/天(喬爺使用的是merck出品的PanacurC,1g中除去輔料,含222mg芬苯達唑),一周內連用3天然後休息4天;
維生素E400~800mg/天,一周7天每天都用;
薑黃素600mg/天,一周7天每天都用;
CBD油(大麻二酚) 1~2勺(約25mg)/天,一周7天每天都用。
在國內,由於CBD油難買,還衍生出很多類似的套餐,前一段時間,在某寶上搜索芬苯套餐,就可以看到很多打著喬套餐名義出售的「狗藥」套餐。目前已經搜索不到了。
「狗藥」芬苯達唑被用於癌症治療這件事,並不是某個妄人突發奇想而來的,而是來源於正經的科學實驗。只不過,這個狗藥可以抗癌的發現,原本並不是實驗的目標,而是一次實驗事故的「錯誤」產物。
話說,那還是2008年的一天,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這裡坐落著著名醫學研究機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血液病學實驗室,在實驗室工作和學習的研究生們正在懶懶散散的做著相當無聊的基礎工作——養老鼠。
當然,他們養的並不是普通的老鼠,而是一種用作癌症動物模型的特殊老鼠——SCID小鼠。簡單來說,這種小鼠是經過特殊基因篩選和培育,具有嚴重免疫缺陷。
在這種小鼠身上注射進淋巴瘤細胞後,因為小鼠沒有免疫系統清除腫瘤細胞,這些淋巴瘤細胞就可以在小鼠體內快速生長,長出巨大腫瘤。醫學專家們就可以用這些長出腫瘤的小鼠來研究癌症了。
這些SCID小鼠屬於消耗品,每天這些醫學研究生要過手幾十到幾百隻,在這一批又一批小鼠中,他們發現有一些「鼠堅強」,要麼根本長不出腫瘤,要麼長出的腫瘤只有一點點,根本不符合實驗要求。
在這些研究生眼裡,這些「鼠堅強」就屬於實驗錯誤或失敗的產物,被處理掉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總出現這種「鼠堅強」也是很浪費研究經費的啊,到底是為啥呢?
一些研究人員對這些「鼠堅強」的整個飼養流程進行了追溯,忽然發現,呃?這些傢伙統統都吃過芬苯達唑這種獸用抗寄生蟲藥。
原來,SCID小鼠天生有免疫缺陷,環境中來點什麼細菌、病毒、寄生蟲,它們都會被感染,而且迅速掛掉。因此,給這些小鼠們吃的飼料都必須經過高溫高壓滅菌,而其中一部分小鼠的飼料,被意外地被添加了一點點抗生素和抗寄生蟲藥——芬苯達唑,同時,為了彌補高溫高壓處理對飼料中維生素的損耗,還額外添加了大量的維生素。
這部分又加芬苯達唑、又加維生素的「不合格」飼料,由於工作失誤,被餵給了實驗室裡的SCID小鼠。結果,恰恰是這樣的錯誤,塑造了一批「鼠堅強」,這些吃了芬苯達唑和維生素的小鼠長不出「合格」的腫瘤。
What?這也行?一連串的實驗室錯誤難道能意外發現抗癌方法?
實驗室的同學們緊急成立了一個研究小組,把20隻SCID小鼠隨機分成4組,第一組吃普通飼料;第二組吃芬苯達唑飼料;第三組吃加維生素的飼料;第四組吃又加芬苯達唑又加維生素的飼料。然後被注射相同數量的癌細胞,結果腫瘤生長速度是第二組>第一組>第三組>第四組。
所以,動物試驗其實是證明了,單純使用芬苯達唑,不僅不能抗癌,反而加速腫瘤生長;只有又吃芬苯達唑又吃維生素,才能抑制腫瘤生長[1] 。
自從在小鼠身上看到了希望,一組印度研究者開始正式立項研究芬苯達唑抗癌的機制。
2012和2018年,這些研究者們分別發表過研究結果,證實芬苯達唑確實可以通過抑制蛋白酶活性來影響癌細胞,並且通過讓癌細胞的「微管」系統失去穩定性來幹擾癌細胞的生存狀況,還能干擾癌細胞對葡萄糖的代謝,讓癌細胞因缺乏能量而死亡。
簡單來說,芬苯達唑是一種能夠讓細胞內的能量系統、支撐骨架、信息傳遞通道都散架的化合物,對代謝越活躍、分裂越快的細胞越有害,而癌細胞恰恰是代謝最活躍、分裂最快的細胞。
不過,為什麼芬苯達唑只有在聯合維生素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抗癌作用,單獨使用卻讓癌症發展更快?研究者們還沒有找到答案。
因此,芬苯達唑抗癌的機制,還處於研究的早期階段,了解並不透徹[2] 。
不過,醫學有個很特殊的發展路徑,那就是「臨床試驗」。很多醫療方法和藥物,機制都還沒有研究透徹,但只要它確實「管用」,就可以進入臨床試驗——先給病人們用起來,如果真的管用就行啦,至於為什麼管用,可以日後慢慢再研究。
那麼芬苯達唑是否在進行臨床試驗呢?筆者搜索了國內外臨床試驗的信息,並沒有發現芬苯達唑進行抗癌臨床試驗的相關信息。
需要了解的是,一種藥物想要真正被驗證「有效」,起碼要經過I、II、III期臨床試驗三個步驟:
I 期主要試驗新藥初步的臨床藥理結果和對人體的安全性,同時確定安全劑量範圍,一般需要20~30例正常健康人參加。
II 期主要試驗新藥的初步治療作用,需要不少於100例患者參加。
III 期主要在 II 期臨床試驗基礎上,擴大試驗人群,對治療作用進行確認,需要患者參加。
在經過這三個步驟,證明安全和有效後,新藥才能被批准用於治療患者。
至於對治療效果的評價,目前國際上統一採用隨機雙盲對照試驗的方法來確認。
也就是參與試驗的患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新藥,另一組只吃安慰劑(比如澱粉片),然後對比兩組患者在用藥後的效果。
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求醫生、患者雙方都不知道具體誰用的是新藥,誰用的是安慰劑。這樣才能保證試驗的結果不被人為因素幹擾。
很可惜,芬苯達唑的抗癌作用,目前並沒有進入臨床試驗,也就是說,它的療效還沒有得到驗證,甚至這種「狗藥」是否能否使用在人的身上,用在人身上是否安全,會發生哪些不良反應,統統尚不可知。
即便是喬爺,在使用芬苯達唑方案的同時,他也依然在進行放療、化療,並積極參與MD安德森為他安排的新藥臨床試驗。所以,喬爺在博客中也明確表示,並不確定到底是常規放化療、新藥臨床試驗,還是芬苯達唑發揮了作用,救了他的命。
看了上面的內容,看著那些冰冷的文獻和數據,如果……只是如果,您是癌症患者或者患者家屬,會不會再次陷入失望,甚至絕望?
不,那不是我們要做的事。
生命存在著如此多的可能性,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如此之大,以當下的醫學研究手段,對某種方法作用在特定的人身上產生怎樣的效果,並沒有太大確定性。所以,現在就說芬苯達唑不能用來抗癌,同樣為時尚早。
如果您正處在癌症帶來的絕望之中,我們沒有任何立場去組織您嘗試芬苯達唑這樣的「非主流」方法。
但,前路微光,哪怕微弱,也是希望。
最後總結一下:
1、芬苯達唑單獨使用無法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2、使用芬苯達唑聯合維生素可以延緩腫瘤細胞生長,但僅限於動物實驗階段;
3、芬苯達唑能否用於人體,是否在人體內具有抗癌作用,尚無定論;
4、個別人的「成功案例」是沒有說服力的;
5、不建議癌症患者完全寄希望於「非主流」治療方案,而放棄規範治療。
參考文獻
[1] Ping Gao,Chi V Dang,Julie Watson. Unexpected antitumorigenic effect of fenbendazole when combined with supplementary vitamins. J Am Assoc Lab Anim Sci. 2008;47(6):37-40
[2] Dogra N,Kumar A,Mukhopadhyay T. Fenbendazole acts as a moderate microtubule destabilizing agent and causes cancer cell death by modulating multiple cellular pathways.Scientific Reportsvolume 8, Article number: 11926 (2018)
[3] Joe Tippens的抗癌博客:https://www.mycancerstory.rocks/single-post/2016/08/22/Shake-up-your-life-how-to-change-your-own-perspective
*本文版權均屬騰訊醫典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